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个大小一样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实物架、2块大小不同的积木、2个体积差不多大的正方体和正方体、火柴盒20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
2.学生准备:每人4-5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直尺、奶箱子。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情况。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2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相应板书。
3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认识体积
1.故事导入,初感空间。
①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②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就会升高呢?
2.实验演示。
实验一: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①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有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入一块积木,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实验二: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小
①这回我放这个积木块(稍大),再把水倒入这个杯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②实验演示
③溢出的为什么比刚才的多?
④ 小结:也就是说,这2个积木块不但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⑥那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⑦什么叫体积?(指名、齐读、领读)
⑧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三认识体积单位
1制造矛盾冲突,引出体积单位
①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快看看哪个体积大?
②意见不统一了。看来光看是不能准确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了。
③怎么办?引出体积单位。
2认识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谁知道?
②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体积是1 cm的学具,举起来我看看。
注意听要求:请你们用格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到每条棱到长是多少?
④那我们就可以说【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cm?
⑥老师这儿有个火柴盒,你估计一下它到体积是多少cm?
到底谁估得准呢?同桌2人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算一算。
⑥汇报:
3认识1dm
①刚才我们用棱长1 cm到正方体测出了火柴盒的体积,
那下面我们还用这个1 cm到小正方体测测奶箱的体积。
为什么?(刚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吗?你看又是介绍方法、技巧的。)
②看来我们得需要一个稍大的体积单位,这个稍大的体积单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样规定的呢?(结合课件)
④课前大家也准备了棱长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体。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dm?
4认识1m 。
①刚才,我们用体积是1 cm的正方体测量了火柴盒的体积;用体积是1 dm的正方体了奶箱的体积。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用这些体积单位测量一下教室的体积。
②为什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这个体积是1 m的.正方体框架里大约能容纳多少名同学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们来验证一下。
⑥演示验证。
⑦ 1 m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7人,那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少m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_________
VCD机的体积约是4 _________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_________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大小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的是什么?体积最小的物体是什么?
2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 cm,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
延伸:你还能用4个1 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图形吗?
小结:也就是说无论物体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3用8个1 cm的正方体,摆出体积是8 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你能用几种摆法?
四、总结
除了用数体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求物体的体积,有没有更快捷、更简单的方法呢?(难道求高楼大厦的体积也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吗?
是啊,有,一定有。
时间的关系,谜底下节揭晓!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3页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建立关于体积大小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4)多媒体课件、
(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
(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吗?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绩。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骄傲。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
第一轮:比眼力。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
谈话: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
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教师拿出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师:注意观察放入石头后水面有什么变化、教师将石头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学生:放入石头,水面上升、教师: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间变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
(1)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量杯里水位的变化情况、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做一个实验,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装入满满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块长方体积木,请一位同学来再将沙子装入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结果、学生:沙子多出来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
(2):因为这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积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沙土就装不下了、
(3)(自学)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讨论: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讨论、归纳: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个物体所占空间较大,哪个物体所占空间较小?或者说哪个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个物体的体积较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积”的意义、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比如教室占据了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又占据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间;课本、文具盒占据了书包里的一部分空间,等等(板书)
(3)巩固、看教科书第111页的“做一做”、
哪堆木块的体积大?哪堆木块的体积小?并说明理由、
(二)认识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比一比,你们能确切说出它们的体积大小吗?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需要凭感觉判断出谁大谁小就可以,但是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些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1)教师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每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蚕豆等物体,再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个食指尖大约是1立方厘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的物体。(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认识1立方分米。
(1)师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并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再引导学生做出:用手势表示1立方分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的物体。(粉笔盒、药盒、礼品盒等。)
3、认识1立方米
学生分组观察探究
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以上两个体积单位的推测,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用三棱架在墙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观察形状大小。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后让学生估一估,用多少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起来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举物体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如:两个课桌合在一起;电视机箱子……。
启发学生借助四个同学围成的空间来表示1立方米。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教师: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可以容纳8位小学生、教师请8位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棱架、让全班同学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装电视机的纸箱、电脑台,洗衣机等等。)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米恰当的物体。
4、互相议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引导总结:体积单位分别是几个规定了棱长大小的正方体。1立方厘米就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4、巩固体积单位的认识、
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断:(投影出示,113页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书第113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充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三、课堂练习,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2、操作练习。摆一摆、想一想、(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用12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体积各是多少?把你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你能发现什么?
想一想:体积数是12立方厘米,跟各种摆法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分米数有什么关系?
3、书113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阅读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归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启发学生发现大家所摆出的长方体的形状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但是体积都是相同的、)教师再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是一样的、)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书:练习二十九第3题)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怎样数简便?
5、下图中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6、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约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随机自由提问。
请同学们把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学会有关体积的知识有什么用呢?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教学之后认真反思觉得这个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分层分组”的教学特色。我将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到要确切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对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第三层次,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就是看物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最后,对全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整体认知、
巩固练习对教科书练习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们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总结
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5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
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观察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占据空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引出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介绍了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策略:
1.运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纵向联系解决知识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在研究过程中重“操作”与“感受”,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感”的目的`。
3.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研究法、有价值的接受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1、初步感受、认识空间。
实验一: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烧杯,这是一块石子,如果把石子放入到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水会溢出来。水会冒出来。水会洒出来。石块会下沉。
师: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教师动手实验)
师: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出去了。
师:这说明石块占了空间。谁再举一个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生:冰箱占了空间。电视占了空间。
师:看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让学生理解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总结。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实验二:
1、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这儿有两个同样的烧杯,里面有同样多的水,这还是刚才那块石块,这是铁块,(边说边拿起用细绳拴着的石块)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入这2个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1:水面肯定会上升。生2: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生3:水还有可能溢出来。
师:好,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做实验)
师:水面真的上升了,而且上升高度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石块和铁块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
2、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师:看来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齐读概念
4、举例理解概念
师:刚才大家提到的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举个例子?
生1:电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电视的体积。
生2: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手机的体积。
生3:黑板所点空间的大小就是黑板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二、探索常用的体积单位
1、探究体积相差较多物体体积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体积。接下来我们比较长方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相差较多的2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生:用眼睛一看就是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2、统一体积单位
⑴猜测2个长方体体积大小
师:那么这2个长方体你们认为哪个体积大?(课件:出示体积相等的2个长方体)
生1:左边的长方体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红色的长方体体积大些?
生:因为左边红色长方体比黄色长方体要宽,也比它的高度高一些。
师:有这个可能
生2:右边的那个长方体体积大,因为右边黄色长方体的长较长。
师:有可能
生3:我认为它们2个的体积一样大。因为虽然红色比黄色长方体高一些,宽大一些,但2个长方体的长差得较多,所以我认为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你注意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真了不起。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2个长方体学具,桌面上还有什么学具?
生:
①长方体
②圆柱体
③小正方体
④大米
⑤绿豆
⑥沙子
师:能否借助手中的学具知道谁的体积大吗?
生:能
师:你打算怎样做?
生1:我把盒子中摆满小正方体,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生2:我有大米装满红色长方体,再将红色长方体中的大米倒入黄色长方体,如果有剩余红色长方体体积大……
师:我们将学具装入长方体盒中,如果盒子的厚度不计,当摆满学具后,这些学具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长方体体积。
(3)小组合作研究,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师:好,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学具研究一下到底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结果?你们组用什么学具?结论是什么?(学生到前面具体操作演示汇报)
生1: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我们小组把沙子先装满红长方体中,再倒入黄色长方体盒中,发现正好,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生2:这2个长方体体积一样大。我们用的是小正方体,红色长方体盒子中装满了108个,黄色长方体盒中也装满了108个,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
师:同学们借助手中学具比较出2个长方体的体积,有的用小正方体,有的用长方体,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绿豆等等,以后也用这些学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方便吗?
生:太麻烦了,不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中来,带着自己的猜想去验证使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统一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4)统一体积单位
师:看来在比较体积时,要用到统一的体积单位。(板书完整课题:和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之一有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①师:那1立方厘米究竟多大呢?我们的学具中就有,能找到吗,每个人都把找到的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②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有多大。
③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色子、粉笔头、手指的一节。
④师:老师手中的这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6立方厘米大,橡皮的体积就是6立方厘米。
⑤师:这个长方体体体积有多大?如果我们还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它的体积可以吗?
生:不合适,这个单位有点小了,太麻烦了。
师:测量时就需要稍大一些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用字母这样表示dm3。你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板书: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⑥师:用双手捧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然后给同学动手演示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⑦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刚才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找个同学来摆一个和长方体盒子一样的长方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亲自拿长方体透明盒子去和学生摆好的比长、宽、高)
生:体积相等,所以这个长方体体积是24平方分米。
⑧师:你有能帮工人叔叔想购买这些木材估计有多少?立方分米能解决么?我们用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适时板书: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⑨师:1立方米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用手演示一下好吗?
(找6个同学给老师帮忙)
师:现在我们用12根1米长的木棍,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大家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占的空间比我想象的大多了。
⑩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用米尺量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学生活动动手量)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才是扎实而有效的。]
三、巩固反馈练习
(书中练习)图中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师:如何能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研究,下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
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馈检测
1.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课后反思:整节课中,我给予学生一个又一个实验研究平台,引导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中开展学习,在一次次猜想验证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培养了能力。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6-09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6-09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5篇)03-09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07-18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片断02-17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12-20
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7-01
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