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说课稿1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
②能对歌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伴奏。
四、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国歌,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音乐《卖报歌》说课稿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老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音乐教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歌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
2、处理、编词表演歌。
3、拓展歌,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老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习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
(1)学唱歌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
(三)、表现歌。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老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老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音乐教学说课稿3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平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音乐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说课稿。
4.音乐说课稿15篇
5.小学音乐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