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26 09:35: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说课稿锦集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学习5以内的序数》是中班下册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数学课中的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来学习掌握5以内的序数,例小猫坐在第三节车厢里,第五节车厢里坐着小狗等,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的单项序数。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孩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单项序数,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

  (2)、学习从左到右的顺序点数。

  2、能力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牛、小猴、小房子、小火车

  的图片。

  2、固体胶、1---5的数字宝宝卡片。

  四、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5以内的单项序数。

  2、难点:学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点数。

  五:说教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提问、演示等教法。

  六:说学法:

  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在“玩中学”,要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帮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七、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复习《不说话》律动,使所有幼儿注意力集中。

  2、做《左边》的小游戏,加强对左边的认识,为从左到右的点数做铺垫。

  (二)谈话直接导入。

  1、 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动物王国去做游戏好不好?

  (出示粘有5只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所看到的内容)

  2、师:这些小动物也要去玩耍,但是得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想,我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要怎样走路呢?

  (引导幼儿说出排队,为小动物也要排队做铺垫)

  幼:排队。

  师: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小朋友是第几?

  幼:第一。

  师:紧跟在第一后面的小朋友是第几?

  (老师必须强调紧跟,紧挨着。)

  幼:第二。

  师:现在我们也让这些小动物来排队去玩耍,该怎样排队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5以内的序数》。

  (点题,板书)

  (三)新授《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师:先请小朋友自己帮助小动物排队。

  (每一张桌子上面有5只小动物,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练习,并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强调是从左向右。)

  3、下面请看小动物要到哪里去玩耍呢?

  (出示坐火车图片)

  幼:坐火车。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

  幼:5节。

  师:一起数1、2、3、4、5,从左向右数,这是第几节车厢?、、、、小动物要坐火车玩耍了,该怎样坐呢?

  (要求:一节车厢只能坐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练习。)

  4、让幼儿自己操作练习,并说出自己的操练结果。

  例:⑴小猫坐在第二节车厢里。

  ⑵第四节车厢里坐得是小狗。

  5、师幼共同完成老师的作品,并让幼儿口述结果。

  (例,小猫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第三节车厢里坐着小狗等。)

  (四)巩固,练习。

  1、师:小动物坐火车玩得有点累了,要找座小房子休息一下,请小朋友帮忙一下,但是也有要求,一座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

  (教师出示小房子图片,引导幼儿再次帮助小动物。)

  2、师幼共同完成小动物找房子的内容。

  3、师:小朋友再看,这里还有一群数字宝宝呢,他们也想住到小房子里面,该怎样住呢?

  (启发幼儿思考回答,数字宝宝1住到第一座小房子里面、、、)

  4、小结: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序数》。从左到右数第一、、、

  (强调本节课的所学内容,5以内的序数,第一、第二、、、、)

  八、活动结束。

  师:小动物们休息了,数字宝宝也找到家了,我们小朋友也要出去玩耍了。但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一句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得那一个叫第一,数到几就是第几。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所学效果。)

  九:活动延伸:

  师: 下课我们到外边去排队,5人一小组,看看自己排在第几,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让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出自己排在第几,学有所用,实际生活中数学的运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以及上一课时结合具体情境,会辨认东南西北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们认真分析教材通过看望老人这一情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了解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和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辨认方向的知识,为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简单的路线图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我们几个共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2、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去某地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3、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我们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难点是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三、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上一课时已经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设计理念: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节课首先创设了尊敬老人的生活情境,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突破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把奖励和表扬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一)创设情境 激活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 实践观察 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主动的探究,主动学习,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三)强化训练 及时练习: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形成能力 总结知识: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习作《难忘的……》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次习作可写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内容主要是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仅就写人来说,可写的就太多了,老师、同学、来校的客人等,只要是印象深都可以写。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顺序。

  2、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4、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①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事或一节课。 ②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难点:从人与事的叙述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习作叙述的是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所以最好从学生本身的生活事说起,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开阔思维,勾起有关记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将用以下方法切入教学。

  (一)情境导入法。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图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刘翔、北京申奥成功。上课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事了,以轻松有趣的导入引领孩子们进入生活情境,走进话题。

  (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指导课时我根据学生们的意愿给他们分好组,在同组内交流相同的话题,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 在指导课与批改课中采取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等交流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叙说。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指导选用材料;

  (四)指导写好材料。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这个环节是基点。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导入,课件出示奥运冠军获奖的情境,北京申奥成功,及学生上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环节轻松而有趣,老师随机板书“难忘的……”,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难忘的人、事的回忆之中。

  第二环节:明确习作要求 这个环节其实是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老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审题,找出习作的内容与习作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不用太吃力学生就能概括出来。

  第三环节:指导选择材料 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学生讲述从简单到复杂。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打算写哪方面的内容?接着问:什么人令你难忘?什么事令你难忘?哪节课是你最难忘的?再问令自己难忘的原因。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多向互动,选择材料。 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学生个人的发言,有小组的.交流、有师生交流、有同学的评议与补充,同学们的评议与补充又分在志同道合组内评议,在全班评议,人人参与了活动力求说得更具体,评得更忠恳。

  3、学会评议。 这个过程有学生的发听,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认真鉴赏、学会评价,这是能力的培养。

  4、创设身临其境的叙说环境。 课前让学生准备相片,写人的可准备文章主人的相片,写事的如旅游的可带上自己到景点中照的相片等。在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一边看一边说更能激起叙说的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对难忘情节的回忆,从而说具体。

  第四环节:指导写好材料 文章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重难点,也可以说是小结想学生把文章写好,还得在方法上做些指导,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有凭借,不会觉得难下笔。 在评改课中为了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总评;

  (二)指导评改;

  (三)例评;

  (四)自评;

  (五)互评;

  (六)赏读;

  (七)写评语;

  (八)小结。

  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 第一、二个环节是修改好文章的基础,学生经过努力写出了文章,肯定想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老师首先就给予了评价,讲出优缺点,更能激发学生想修改的欲望,指导评改是修改的基础,所有的修改都是以评改要求作为依据。 第三环节例评,让一个学生上台来评讲一份作文,教师从旁指导,台下的同学就知道作文是怎样改的了。这是为下面的自评与互评打下了基础。 第四环节自评,经过例评,学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可以自主修改了,这个过程学生要找出自己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与自己的“得意之改”。这能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在例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认识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这样多向的互动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把文章写具体。 第六个环节是赏读,生经过自己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修改好自己文章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赏读一翻,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 第七环节是学生经过赏读,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得意之处与不足,经过自己的认识给自己打评语,就更容易继续修改,培养了学生自己鉴赏的能力。 第八个环节是小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根据修改提示再修改、修改。

  四、板书设计:

  难忘的…… (一个人 一件事 一堂课)

  写具体、语句通顺、有条理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猪八戒吃西瓜》 是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重新创作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外出寻找食物,猪八戒偷懒、嘴馋,在找到一个大西瓜后,馋得找出各种理由把整个西瓜都吃了,孙悟空利用猪八戒随手扔的西瓜皮,使他连摔四跤,吃尽了苦头,告诉了我们猪八戒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时又非常的搞笑。幼儿通过在律动中逐步学习创编吃西瓜的动作,不仅感知到了律动的韵律特点,也使猪八戒的形象更加逼真,富有童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说目标

  由于中班是第一次接触律动教学,所以确定本活动的目标是: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理解律动内容。

  2、初步培养幼儿感知律动的`韵律及旋律特点。

  3、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 猪八戒、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等图片各一张。

  2、电子琴。

  四、说活动重难点

  能够感知律动的韵律特点并创编动作。

  五、说教法

  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再加上活泼好动,好模仿,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提问、示范、演示等方法。

  六、说学法

  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

  七、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直接导入课题。

  例如,小朋友喜欢吃西瓜,猪八戒也喜欢吃西瓜,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音乐律动《猪八戒吃西瓜》。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察图片,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吃西瓜的过程。

  例: 教师引导幼儿,现在我们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怎样才能吃到呢?

  2、教师小结吃西瓜的过程,依次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的图片。

  3、幼儿重复练习吃西瓜的过程,帮助记忆。

  4、老师示范讲解各个动作,重点是切西瓜和吃西瓜。

  例、切西瓜,(1)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着做。

  (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较难的地方师幼可以多练几遍。)

  (2)加入律动的讲解。

  (在活动中加入相应的节拍,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3)共同练习,重点也是难点。

  A、节拍练习 B音符练习 C全音符练习 D听音乐练习

  (较难的地方可以多练几遍,集体练,分组练,单个练)

  5、吃西瓜的讲解,练习同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律动是《猪八戒吃西瓜》,并且还练习了切西瓜和吃西瓜的动作,学得非常的开心和快乐,下节音乐课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扔瓜皮和摸肚子的动作。

  八、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学会的动作展示给他人看,并且自己尝试创编其他的动作。

说课稿 篇5

  【文本解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5教材中第十一课,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本文的文脉:首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其次,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即“文法”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梁思成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建筑家,认真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每一部分来说,都条分缕析。所以,理清思路,归纳概括文章的要点,是突破本文的关键。按照作者叙述的详略,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本文掌握的重点。另外,本文中作者所提出了诸如 “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它们的准确理解不同于文学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实际情况,须从局部内容的分层归纳上去解决问题的。

  【教学设想】

  1,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②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 重点难点:

  根据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文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学难点:一,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二、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㈠ 教学方式:

  学习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把学到的技巧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使本文的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三读: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

  2、设置情境: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和视频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

  3、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课外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比较他们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㈡ 学习方法:

  精读研究法: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揣摩课文,深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认识。

  对比学习法:把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的建筑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视频。一段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㈠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㈡ 课堂教学

  1, 导入:

  利用视频《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唐代木亭模型》来引入全文,并且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知“斗拱”这一概念,以及明确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的传承。

  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建筑导入本文,揭示课题,并交代文体,指出其与记叙文的不同。而且简要地介绍作者。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直观感受,对学习说明文有极大的好处。

  这一个步骤所需时间不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本文与过去学习记叙性文字有了区别,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全文思路。速读之前,老师予以指导:这其实就是给文章分段,然后总结段意。明确本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独立解决。

  3,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我们了解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但是“中国建筑的具体特征”却还扑朔迷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鉴于此,我给大家出了两道思考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第一组研究第一题,第二组研究第二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这两道题是:

  1、请把梁思成先生所总结的中国建筑的9大特征,再从3个角度高度概括一下。并据此,复述中国建筑的特征。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设计过程及目的】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巡视教室,通过询问了解情况,给予点拨。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遇到分类归纳不准确的情况时,可以人物为例来类比指导;在学生复述的时候,大屏幕出现故宫图片,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多表现为表述啰嗦、拖沓,这就需要老师提前明确方法;

  关于文法问题,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那么只需找出对应的本体,就解决问题了。学生的问题更多表现在不够全面,表述比较混乱,逻辑性不强,我就事先强调学生用笔写出来。从而,在与同桌的讨论中探究中保障答案的全面性,在书面的调整中加强语言的严谨性。通过这两道题的设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加强了文化厚度;而且锻炼了学生对使用类文本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了做题技巧。至此,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4再读课文,揣摩语言

  这篇文章出自科学大师之手,除观点确实、叙说严谨之外,文笔也兼有理趣和情趣。例如本文之中就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请大家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说说运用比喻说明的表达效果。

  【设计过程及目的】:

  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掌握的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性,这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流畅性。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答题模式。(老师首先板书答题模式:即①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个过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精彩比喻句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本文叙述说明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

  5,对比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让学生分析它们不同的建筑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的认识,以及中国建筑发展中的兼收并蓄问题。

  6、检测目标

  本着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的学习目标,制定以下检测题目。

  1、阅读第8自然段,思考:中国建筑中,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2、阅读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思考: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7,课外拓展:

  关注家乡的建筑,可以选择家乡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介绍这些建筑的特点。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中涉及的中国建筑方面的概念术语很多,有些说明文字因为没有图例参考不容易读懂。因此, 我鼓励学生多查找一些图片资料,如网上图片、书中图片、有关中国民居建筑的邮票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寻访一些就近的名胜古迹,做一些实地考察,加强感性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提供有关中西方建筑的视频和网站,开拓学生的视野。

  中国建筑的独特文化和建筑方式,在与西方建筑的对比中会凸显地更为明确。因此我提供了一个西方建筑的视频和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能自己动手。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