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6 15:07: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 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 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的延伸, 也是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的 。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比一比活动中, 使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 (包括万) 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特点,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 发,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本课的学法指导突出以下两点: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 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 习相结合,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 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 的读写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

  1、位数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1)猜一猜:谁会胜利?(2)想一想,谁猜得对(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 (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等)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比较结果及方法。(4)做一做:自主完成比较 689 和 1627, 3586 和 924,并汇报方法。

  (5)议一议:通过合作交流总结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创设情境,比较:首位不同(如: 1532 和 8848) 以及位数相同, , 首位相同的两个数 (如: 20xx 和 2160) 。 (1)想一想:自主探究怎样比较这些数(2)议一议:同桌合作交流 如何比较。 ()比一比:游戏,同桌各出一个四位数,比较大小(4)说一说: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口答 2、提高练习: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五岳”的图片,海拔最高 的是那座山?最低的是那座上?从低到高排列。

  (四) 、课堂小结: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 的各项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国土与人民”这课内容是第第三单元的基础,了解我国的位置特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这对理解分析我国自然、人文环境很重要。

  2.学习目标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优越性;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上熟练指出它们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协作交流、建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同学合作,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

  2.通过“你说我说、展示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协作交流的成果,建构知识框架。从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初试牛刀、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疆域辽阔”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青少年对国家应有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中国政区拼图:先印好中国政区图,上好颜色,粘在硬纸片上,然后按行政区剪下即成拼图。(在自制拼图的过程中,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位置)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

  用协作交流题引导学生看书,明确书中的知识点。

  2.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模拟,给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的思维。

  3.讨论法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

  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2.分析法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事例的能力。

  3.读书自学法

  用协作交流题引导学生看书,明确书中的知识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对教学过程作了如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播放歌曲《大中国》。

  过渡引导:歌曲中的家——中国,是你我大家共有的家,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了解你我共有的这个家。看哪一组同学对自己的“家”了解的更多、更详细。

  新课学习

  一.协作交流、建构知识(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为一组,相互协作,利用地图及所查资料完成题目)

  (一)阅读“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请回答:中国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 位, 与 洲面积最接近。

  (二)阅读课本第40页图3—1“中国的疆域”。

  1.根据我国的轮廓,快速找出我国的四个端点。

  2.用直尺量出南北、东西的图上距离。利用该图的比例尺,计算我国南北、东西的实际距离。

  3.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学习,对我国的疆域,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5.(1)模拟探险活动:A: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共几个?分别是哪几国?B: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经过的大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最大的岛屿的名称。

  AB两组同学迅速交流一下,想一想中国疆域位置有什么特点?

  (三)阅读《历史与社会图册》第16页世界政治地图。

  1.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2.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这样的疆域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四)阅读课本第42页图3—3“中国的行政区划”及43页“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浏览“中国行政区划动画”。

  1.读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2.说出有陆上疆界的省(区),从东北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沿国界有 ,共有 个省(区)与邻国接壤。

  3.说出沿海省(区、直辖市),从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 ,共有个。

  4.请来归纳一下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由来。

  (1)找出取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作简称的(19个)

  (2)找出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的(6个)

  (3)用本省的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13个)

  5.各省区之最

  (1)最南、最北、最西、最东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什么?

  (2)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3)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区是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

  (4)看哪条重要纬线穿过我国,自西向东穿过哪几个省区?

  (5)全部在热带范围内的省区是 。

  二.“你说我说、展示成果(完成协作交流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回答,看哪一组说得好。结合多媒体课件。)

  三.“初试牛刀、巩固练习”(学生比赛拼图:操作“中国行政区划拼图动画”;完成教师课件中的读图操作及情境模拟和猜谜活动)。

  情境模拟:

  (1)早春二月时,我想到黑龙江省旅游,我应该穿什么衣服呢?尽情旅游3天以后,我坐飞机直抵海南,我该换装束吗?哪位同学替我参谋一下,并说明理由?

  (2)北京时间6点,我们在乌苏里江上能否看到太阳?如果此刻我们是在帕米尔高原上呢?请说明理由。

  猜谜(猜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行政中心):

  银河渡口—— 船出长江口——

  氮磷钾—— 千里戈壁——

  四季少了夏秋冬—— 带枪的人——

  夸夸其谈—— 萤火虫,亮晶晶——

  北平解放以后—— 久雨初晴——

  欧洲无战事—— 双喜临门——

  (2)猜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简称:

  屋内养蚕—— 玩了一天无收获——

  (3)猜猜下列成语分别所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简称:

  黔驴技穷—— 秦晋之好—— 得陇望蜀——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爱惜这幅墨梅图?生抓住:惟独、分外、碰不得、训罢……抹净。这些词句体会。当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2、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

  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3、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

  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四)、推敲课题,学习写法

  1、设疑: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五)、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莺子,在外祖父训斥妈妈、抹净梅图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写下你的感受或行动。

  2、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说课稿 篇4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多么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当前独生子女虽在家中倍受娇宠,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呵护,而不善于对别人付出关爱。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次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体验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为他人做事的愿望。

  教学目标

  1、欣赏、学习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

  2、懂得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在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时,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学说故事里的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

  1、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

  2、提问中拓展幼儿思维。在提问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分段讲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中的话。

  活动准备

  1、了解有趣的复活节。

  2、奇奇兔、胡萝卜清洗机、彩蛋描绘机等图片各一。

  3、小猴受伤在医院图片一张。

  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目标与内容,我分三个环节进行。

  激发兴趣→欣赏、理解作品→情感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步骤: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分段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就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第二步骤:完整讲述故事,主要让幼儿有一个完整欣赏的效果。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活动中渗透生活经验。让“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并利用如何帮助小猴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有话好说,从而体现活动价值。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懂得关爱他人,作为本次活动延伸。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

  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

  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练习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又是第三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在内容设计上共有三个环节。课题承接上一单元,在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初中新生活之后,进一步从认识生命上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新自我,是七年级上册"学会适应初中新生活"核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课标要求,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 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青少年漠视生命、不懂得尊重和珍爱生命的现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肯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另外,基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还未完全形成,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不能正确地判断和处理,所以我确定了教学难点:生命的价值、内涵,延伸生命的价值。

  为了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思路是以一次生命旅行为主线,设置了三个环节:创生命之奇迹、因生命而精彩、为生命而震撼。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我选用了图片作为导入,顺利地切入主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接下来,看残疾人图片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一个要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即使在处于人生逆境时,也应坚定求生意志。"是不是求生意志坚定了,就一定能够生存下来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从活动中找到答案:在紧急情况下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求生知识。

  为考查学生对自救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我简单设置了一个互动的求生知识小测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身边人的价值,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还可以总结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二个要求:肯定生命 尊重生命。生命一旦失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意味着损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我将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命,()通过亲身体会感悟到每一个人都应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即使在人生逆境时也应悦纳生命,生活才会因此而更加精彩和幸福。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何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呢?"通过问题式的过渡让学生有目的地来到了人生旅行的第三站:为生命而震撼。为了突破本堂课的这一难点,我引用了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杭州最美师傅吴斌案例,让学生合作探究三个小问题,从中总结出他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继而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该怎样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从而得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三个要求:延伸生命的价值。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以此作为课堂的升华。

  在知识点讲清讲透后,最后小结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关爱,每一个人都必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才能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实现前后呼应的效果。并要求学生课后思考自己的生命箴言并装订成册,用于指导以后的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理念是"目标----活动-----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图片、时事引入、合作探究、典型人物分析、生活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的好习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挑战第一次》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旨在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开篇,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第一次”,通过挑战“第一次”经验问题与探究,引导学生懂得挑战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在生活中,哪些是可以挑战的事情。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积极体验,从而坚定学生勇于挑战的品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敢于挑战的勇气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辨析适宜的挑战及其方式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一起挑战,共同成长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应对挑战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勇于尝试,正确应对挑战。

  二、说学情

  我们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着小公主和小王子的待遇,单独应对挑战的机会很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强。因此本节课除课堂的教学活动以外,还课前邀请学生家长通过帮助孩子回忆第一次挑战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三、说教法学法

  本框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加深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学法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导入

  教师展示《小马过河》的故事,邀请学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我总结小马长大了,第一次送麦子到磨坊,这就是挑战,引出课题:挑战第一次。

  导入部分运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的第一次

  安排学生课前准备,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第一次挑战”,包括当时的情景,自己的状态与心情,越细致越好。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协助,一起收集自己“第一次尝试”的照片、视频、音频等材料,带到班级来分享。学生课上分享自己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吃饭,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学跳绳等,课堂气氛浓郁,学生参与度很高。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一部分难度系数不高,通过课前搜集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搜集的形式,也帮助家长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中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合作。

  2、我还想试

  学生分享完自己的很多的“第一次”,接下来我组织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其他想尝试的事情,可以从想尝试的事情是什么?准备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尝试?这种尝试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学生小组交流后推荐最有趣味的事情进行分享,小组代表从想要尝试做家务,去超市买东西,翻跟头等。我适时追问学生这些尝试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认识到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果超市过远,则不能自己单独去买东西,家务劳动也要注意远离道具等,我进行点拨敢于尝试说明同学们很勇敢,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注意不要到危险地方去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小组的力量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尝试,那些事情不可以贸然尝试,有利于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3、我们一起来挑战

  我出示两位同学的尝试目标:游泳敢于下水和假期少看电视。请同学们接龙游戏的形式出主意帮助他们完成尝试目标。学生从多体验,多尝试下水,多玩一些趣味游戏,请家长和好朋友监督等,我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挑战之后发现没有那么难,鼓励学生多尝试。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勇于尝试很重要,尝试也要掌握方法,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等,为完成作业挑战自己做好准备和铺垫。

  环节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既可以快速梳理知识点,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环节四:布置作业

  制定自己的挑战计划表,包括挑战项目,挑战计划,挑战情况等。

  此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传递教学信息,也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我的板书如下所示:

  挑战第一次

  一、我的第一次

  二、我还想试

  三、我们一起来挑战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述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全章的重点,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都要用到,因而要对这部分知识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并辅助采用问题式、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我首先出示教室座位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吗?”

  然后我念几组有序数对,请对应座位上同学站起来并喊“到”。

  借助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同学连成“心形线”,并产生浓厚兴趣!这时我作补充: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借助坐标系,用方程表示了“心形线”,并讲述笛卡儿与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2)研读课本 自学探究

  接着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完成学案“复习引入”和新课学习。我下去检查督促,大家完成后我用多媒体精讲释疑。

  (3)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解答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由两个组完成,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说明。最后一个组总结,全班补充。讨论交流期间我下去督促指导。讨论出结论后,我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我作适当的引导!

  (4)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学案活动完成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增强竞争机制。并及时批改、点评、表扬。下课时收上学案,及时批改。

  (5)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练习册6.1.2

  选做题:习题6.1第4,5题

  上网浏览《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阅读笛卡儿的传记,并搜索心形线的感人故事。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谢谢!

【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3.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4.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5.《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6.《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7.散步说课稿(合集15篇)

8.《水调歌头》说课稿(合集7篇)

9.《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