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校园里的画》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双语班使用的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交际活动课。通过对这篇口语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友好,并敢于正确面对比自己强的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师创设情境,以“画”为主题展开讨论,引导生介绍一 下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2.加强“拓展阅读”方面的引导,提高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3.加强学生写作的指导(适当的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究,师指导讲解生掌握本课内容。 2.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提高学生的口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1.让学生养成爱护学校的每一个地方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友好,并敢于正确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取长补短)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口语能力。 (鼓励大胆发言)
2.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画画) 四、教学方法
师:引导点拨法,创设情境法,指导法。 生: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光碟与课件)
(让学生学习每天课前3-5分钟的学双语)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口语打下基础。
(二).口语交际
1.通过让学生分别男,女,一组一组最后齐读是来回顾课文加深印象为回答而第一题打基础。
2.让学生说出他的同学的特长,达到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增进友谊的效果。
3.说出自己的特长来锻炼学生的大胆发言的能力,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己长处的好机会。 4. 老师不断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三)比画画(通过画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写作,即达到了提高画画和写作水平。
六、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能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将所学的内容用口语表达给自己的父母, 以上,我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 (9:05)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省编小学劳动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中国结》。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首先,说教材~~
根据教参安排《中国结》为3教时,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吉祥结的单线编织--鞭炮结,以下两课时是机动安排的,在教材的“中国结基本结图例”中介绍了吉祥结梅花结等几种基本结。其中吉祥结更具有了中国结编制的技巧性,加上学生有了单线编制的经验,所以我将学习它作为教学的第二课时。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的情趣,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认知领域: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特点及作用,体会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
技能领域:学会吉祥结编制,把握作品整体美,通过学习简单结,为复杂结的编制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手工范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吉祥结的制作方法。中国结的制作主要是后期走线后的调整,吉祥结调整时的“拉内耳”容易出现拉不动或内耳松动变形等问题,因此我把协调工整的完成吉祥结调整时的“拉内耳”
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然后我来说说学生~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结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已有单线编制吉祥结的经验,能根据图例进行正确的走线。
再说教法~
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1、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用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借助多媒体的音形色的强大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3、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进行及时的直观演示来化解难点
至于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最后说教学环节
根据课改理念,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引趣激情,诱发学习动机(
(约10分钟);2)学做结合,掌握制作方法(约20分钟);3)及时评价,加强学习反馈(约8分钟);4)拓展延伸,促使学习迁移(约2分钟)
具体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我是这样设计新课的导入的:哪扎是同学们熟悉和喜爱的卡通人物,我用他来贯穿本堂课的始末(他被混天林拌倒,,妈妈让他和大家一起去学习打结)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多媒体介绍结的来历和运用。~随着古典的悠扬乐曲,造型独特,绚丽多彩的结逐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沉浸其中被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和感染,我乘机问:“大家知道他们共同的名字吗?”同学们能说出中国结。 ~我适时做了这样的设计~哪扎提出的问题,这远比由我来提出问题效果好,不仅增强了学习趣味性,也更能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并总结了中国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解释:“上次所学的鞭炮结是中国结的一种基本结,基本结还有很多的!”然后出示(基本结图片)~我会点到鹤结和梅花结并提醒学生观察外型和名称,因为这一环节的设计除了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结的特点,~什么特点呢?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学生有讨论后回答的思维定式,但是课堂不应该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而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我出奇不异的让性急的哪扎说出了中国结的特点,其实也是大家的讨论结果,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国结还有第三个特点学生不能发现由我来补充并以蝴蝶结为例加以解释~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结的特点。
之后,我会及时的出示~(奥运五环标志)他的形态是中国结,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标志作为奥运标志呢?还有~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从来只允许摆放鲜花的地方,可是宋祖英的演唱会却有一个大大的中国结,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两次展开讨论, 深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我会进行及时的小结。
在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后,我将学生引导到了现代中国结的世界中~(各种动物,花卉,手饰,挂件等)。此时的学生一定是群情激昂,而小哪扎也(想有一个),大家自然愿意帮助他,这样自然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返回)
第二个环节
我把话题引到~吉祥结。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我让学生小组内先看图,尝试走线。,这样先引入过程的内容,使学生对整个作品编制过程有一个先行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发现走线时往往顾了这头,掉了那头,手忙脚乱的,这时我用视频直观演示编制过程和注意点。采用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方式是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制作的过程。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需较长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此时,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在这“有声有色”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与发展在悠扬的乐曲中同学进行试编。同学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遇问题相互讨论帮助。
此时我会走到学生中作好巡回辅导的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读图,操作、质疑、讨论,充分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通过亲手操作,都能感受到后期的“拉内耳”是最难的,我会及时的拿出吉祥结的半成品边演示错误拉法和正确拉法边解释~编制要点二和三。通过学生的尝试加上我的直观演示,有效的分解了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小组内继续制作,教师、会的同学指导。
我们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我用这种小组为学习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同时请先学会的同学来当小老师,也就解决了这一矛盾,实现了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积极探索制作方法,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动脑、动手、动口、动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学生通过努力陆续完成制作,我安排进入第三个环节(返回)
第三个环节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制,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在评价主体上既有老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我安排了吉祥结展览会,将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多的展示出来,因为每一件中国结作品制作成功,凝聚着同学们的辛勤劳动,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热情。我还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大家评选出~色彩最好看的,做工最细致的,外形最美观的送给哪扎,没选到的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哪扎下次还要来),“那你得有新的本领,你可得要先学会些!”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返回)
第四个环节,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别的中国结,通过刚才的评价同学们本来就意有未尽,看着书上的图例大家又掀起了学习的高潮,说着自己准备要做的,积极的分析着怎么做,心急的都开始动手了。而我会及时的小结:“中国结的花样其实还有很多呢,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无法把她全部都了解掌握!”留了些遗憾给学生,但我话锋有一转,“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更多的了解她,如上网~(网址)这里有许多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大家可以来学哦!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不如让我们用最满意的作品来打扮教室!到时,也请哪扎来玩,他也可从中找到他最喜欢,然后再拜小作者当老师!”又鼓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的事实也证明通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中国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吉祥结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减,不少学生用课余时间自己学会了不少的结法。因为学习是人一生的财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会和关注怎么做,关键还是要利用这种技能进行拓展迁移。我这样的课堂小结也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育要向儿童生活回归,与儿童需要接轨。
到此,我的教学环节全部结束。
作为一门面向生活、面向劳动的学科——劳动技术,综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全由学生通过或独立或合作的自主完成,我没有包办没有替代,只是适时的做必要的点拨和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得了成功体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胆小先生》。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胆小先生》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胆小先生胆小怕事的性格运用拟人化幽默化的的形象来引入,所产生的夸张美。
2,幼儿现状分析
中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感受故事任务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
2)理解童话内容及“胆小先生”的形象特点。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勇敢的自身洗净个,不懂得遇事勇敢的面对,很多幼儿都胆小怕事
3、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自身素质,遇事勇敢的面对。
4、活动重点、难点:本次活动我把它分为2个课时来进行,本次活动为第1课时,本次活动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胆小先生”胆小怕事的形象特点。难点在于感受故事中“胆小先生”“大老鼠”“小老鼠”等各种小动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的行为表现。活动重点突破方法:根据目标,制作flash课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感受胆小先生的形象特点
5、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特作以下准备:
教师准备:《胆小先生》flash课件,胆小先生、大老鼠、小老鼠等木偶形象。
学习包《胆小先生》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视听讲结合法:
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课件,“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分组讲,自由结伴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讲述法:
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大老鼠冲着胆小先生嚷嚷,要求和胆小先生换房子,胆小先生很害怕,并答应了老鼠们的要求,教师语调、语速的控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
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大老鼠为什么要与胆小先生换房间?胆小先生为什么答应换房子?房子换成后,大老鼠又怎么样了?幼儿讨论期间可引导幼儿反复联系对话并结合动作表演,以进一步理解作品。
4、提问法: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胆小先生为什么答应换房子)、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胆小先生,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讨论法、表演体验法。
1、欣赏法: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情节,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flash课件、讲述,引导幼儿来理解童话中“胆小先生”的形象特点,体验有力量勇敢的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讲述法:
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3、讨论法:
主要为每个能力不同的幼儿创造说话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并让幼儿自己感受“遇事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的进行保护自己”。
4、多种感官参与法:
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我声情并荗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5、表演、体验法:
幼儿在表演中发展,在表演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2个场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每桌的两位幼儿分别扮演老鼠和胆小先生,边看课件边模仿表演,幼儿在模仿表演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故事情节,体会了字词的含义,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幽默的胆小先生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四、说活动过程
流程:
出示胆小先生,引起兴趣→课件演示,了解梗概→桌面教具演示,重点理解→胆小先生胆小怕事的性格,要求感受、体验、边沿→故事高潮部分,表达表现→ 重点表现表现胆小先生愤怒、勇敢行为的表现,移情讲述→听了这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一)导入部分。出示“胆小先生”,
师:小朋友,这是谁?它的名字叫作胆小先生,什么叫作“胆小”(师生共同解释胆小的意义,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胆小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直观的感受作品的夸张美,并进行简单的提问。
教师分别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胆小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
2,借助桌面教具,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引导幼儿再次理解故事情节。教师设计引发幼儿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设计问题引导由浅入深的理解故事内容:大老鼠为什么要与胆小先生换房子?胆小先生为什么答应换房子?幼儿讨论期间,可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并结合动作表演进一步理解作品(特别是表演大老鼠凶狠得意的样子,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2)故事的高潮部分,难点是要引导幼儿发现胆小先生自己是有力量的并能做出勇敢的反应,要求所以幼儿都参与表演,感受我是很有力量的。难点中的重点是学习动词:扑、戳、捣、跺,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围绕胆小先生这一形象和主题讨论:胆小先生是怎么样的人?胆小先生最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移情讲述: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能不能给胆小先生重新起个名字?要取个什么样子的名字?听了这故事你好似怎么样想的?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教材的 Let's tal 部分。本部分是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会提问和回答物品所在位置 Where's...? It's in / n / under....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在学、练的同时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 des ,chair, t bx, in, n, under。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单词的正确发音并能认读:des ,chair, t bx, in, n, under ;能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提问和回答物品所在位置 Where's...? It's in / n / under.... 。
2、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语音方面训练,使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英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 des ,chair, t bx, in, n, under。能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提问和回答物品所在位置 Where's...? It's in / n / under.... 。
难点:正确掌握单词t bx的发音。能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提问和回答物品所在位置 Where's...? It's in / n / under.... 。
四、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up/Revisin)
在课前,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奇怪的游戏,比比谁是“邋遢王”。我们把自己的文具放在自己想要放的地方,无论是桌子上或下或课桌里或椅子下,评出“邋遢王”,在课结束时,我们再评出“整洁王”。但我要求在课堂上不能随意动这些文具,只能在用的着时才能动,一旦违反规则,就取消评比资格。
目的是既想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为后面的新单词学习作铺垫。因为本课的重点单词是几个方位词,我希望学生在学习时能用这几个单词说句子,并指出相应文具的具体位置。
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
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
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 :
(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
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
导入新课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这里有我的欢乐》。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 :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里。
概括起来说: 观察:看仔细
描写: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刘蕊的《父亲的谜语》。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父亲的谜语》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赞美了人间真情的纯真和美好。《父亲的谜语》是一篇叙事散文,以“猜谜语”为线索,深情回忆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情景及长大后与父亲的难舍难分,再现了作者童年及长大后与慈爱的父亲间一个个甜蜜快乐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展示了父亲对女儿那细腻、深沉的感情,也抒发了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文章构思精巧,选材巧妙,语言朴实、通俗、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学习本文,在理解文章感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是能唤醒同学们内心或已沉睡许久的内心,并通过学习本文中父亲眼睛的细节描写,来提高同学们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水平。
2.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加深同学们对父爱的理解,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我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在下面单独呈现)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本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②欣赏课文独特的选材和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 读讲结合,运用设疑赏析文章选材与构思、品评语言文字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深沉的父爱,培养学生回报父母、孝敬老人的美德。
3.教学重点难点
在《父亲的谜语》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的眼睛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将父亲对作者深沉、细腻的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所以,本着领会一篇文章,提升一个水平的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学习文中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文章以谜语贯穿全文,抒写父爱的精巧构思。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的因素,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感情,甚至对父母爱的付出视而不见。另外,也根据同学们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不能更为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希望可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为深切的感受到身边浓浓的亲情,并且在写作水平上能有一定的提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实质是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和成功。基于这种理念,我选择了此法。为了能更明显的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让学生们仿写来体现这一特点。由开始部分的初步尝试,到学习本课后的加以修改,来巩固所学内容。
学法:讨论、探究法:
对父爱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课文,品评、讨论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反思:
从预设效果来分析,通过课前练笔,以及课后修改这一环节,能够引导帮助同学们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课堂表现来说,不论是课前导入,还是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本,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启发同学们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如何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还不能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最后,诚恳希望各位同事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习惯。
对于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出示本单元主题:奉献。(师)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奉献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唐.李商隐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蚷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
二、了解人物,进入课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因而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禹的资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本资源,而且也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体现的精神做了准备。(出示大禹头像)(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大禹的资料,一定对大禹有了一些了解,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师)关于大禹提传说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学习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和教师一起来书空“禹”字。(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那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4(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倒塌、淹没”等词来体会。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www.5ykj.com
2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师)你们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谁愿意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课文。
五、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下节目标。
(师)面对这灾难,人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把这洪水治服。见到人们受苦,鲧、禹父子站了出来,他们是怎样把洪水治服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滥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