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28 07:49: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作品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这一刻,小女孩不仅点亮了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同时也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彻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那就是是到天堂过一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日子。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1、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们写文章,注重传情达意。每一篇课文,总有它的立意所在,或深奥,或浅显,但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原因,对课文的理解常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只是听老师说,而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心弦共鸣,不能真正体悟文意。本篇课文我主要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遣句的准确,体会作者蕴含的内在的深厚情感,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一、走进安徒生,感受安徒生童话。

  1。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伟大。

  2.一入课,我的导入是这样的: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走近小女孩 感受“可怜”。

  我们每个同学的大年夜是美丽的,小女孩的大年夜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的“大年夜”一比较,学生能充分感受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文中有三处描写“大年夜”的句子: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每个窗户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与我们人人期盼、寄予我们无限幸福的大年夜相比,卖火柴的小女孩确冻死了,为什么?

  三、走进小女孩,深化“可怜”

  这部分,我主要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感知、体味情感。朗读中的“有感情”绝不是对文字本身“一顿二重”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掌握文章的“神”,“情动于中”自然就能“形于言”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抓对比,文章有这样几处对比:

  对比一: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对比二:插火柴前的心理和后来插火柴的心理。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敢和赶紧对比,感受小女孩渴望幸福的强烈欲望。

  对比三:文章一实一虚的写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向往幸福的渴求。

  其次,创设情境。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我设置了音乐,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与这催人泪下的语言文字融为了一体。

  四、走进安徒生,了解童话内涵。

  什么是童话?在同学们的心里,无非就是城堡、公主什么的,今天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我还要让他们懂得怎样读童话,所以在最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心中的安徒生。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希望大家带着这两句话走进其他的童话。

  感悟童话,感悟童话的意味深长!

  走进童话,走进人生的五彩缤纷!

  五、说板书。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幼儿

  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纲要》中所要体现的。我班幼儿年龄在五岁半左右,探究、分析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对语言故事中的角色总是津津乐道,还不时的总喜欢卖弄自己,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在《小桃仁》这个故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方法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故事《小桃仁》,通过小桃仁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对小桃仁的爱和小桃仁变成小桃树后的自豪和惊喜,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三、说活动目标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对小桃仁的爱和小桃仁变成小桃树后的自豪和惊喜。

  2、培养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力、表示力、启发幼儿用亲切的语气表示出故事中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与小桃树的对话。

  3、使幼儿了解小桃仁发芽必需有阳光、空气、水三个条件。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春天的气候、天气的特征,春风、春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难点: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阳光、空气、水。

  五、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研讨植物生长的`条件。与家长一起进行小种植活动,摆放在自然角内。

  2、材料准备:故事磁带、多媒体教学课件、幼儿分角色表演用的头饰等。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自主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我将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的动静交替灵活应用于其中,具体如下:

  1、讨论法: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为了调动幼儿的

  主动参与性,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的理解小桃仁的生长过程。

  此外,在活动中我还采用角色游戏法。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七、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讨论、讲述、表现,从而轻松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具体如下: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活动中,我以老师首先揭示或引发讨论内容,然后由幼儿进行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让幼儿反过来向老师来发问。讨论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幼儿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2、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把幼儿带入具体的画面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故事内容的涵义,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鼓励多样性的学法,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八、说教学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设计了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娃娃一身毛,红嘴歪着笑,浅浅一道沟,咬开好味道,请你说一说,是什么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

  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核桃图片观察)

  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

  来,我们听一个故事

  (二)看课件,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六幅图片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分六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

  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提问:小桃仁是怎样变成小桃树的?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 学生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

  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 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

  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2. 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第二环节:作品及背景介绍

  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然后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再将全班分为A、B两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为A组必答题,双号为B组必答题。底分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别纳入小组计分,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然后依据;思路图,背诵思路强化背诵。然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如:教师背上半句,学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搜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强化背诵,通过自编自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环节:检查背诵

  通过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集体背诵的方式检查。

  第二环节:研讨赏析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读者的美感,教师归纳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美,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壮美的爱国情,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第三环节: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板示,并交给全班讨论解决。学生有可能提到: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到底姓什么呢?”“木兰的姐姐为什么不去从军?”等问题。有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己查找,有些可当堂解决。

  第四环节: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第五环节:小结

  结合对本诗的理解,在背诵中结束本诗的学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兰”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2.画出我心目中的花木兰。

  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我将板书设计成这样,主要是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根据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把课文的故事情节复述下来,强化背诵。

  代父从军

  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还家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所以把文章的美点提练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说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

  1.德育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2.知识目标:1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2比喻论证的方法。

  3.能力目标:(新课程目标 阅读欣赏第9条)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精悍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学生实践我们确立:

  1.实词的识记理解

  2.比喻的含义和它们内在联系,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 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五、说与学法

  新课标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读法,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进行分析鉴赏研究。

  六、说教法

  准备采用1启发式研究式2讲解式3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从“文本角度”讲,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七、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可展示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作者图片资料,背景资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时能知人论文),相关训练材料。

  八、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由同学们头脑已有的关于劝学的名句导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复习旧知识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课讲解(教案)(划点出来)

  文言文阅读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读”教学法,在我校尝试推广。五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三读重点实词、虚词点拔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

  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3、例题示范(一般适理科)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

  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6、板书设计(投影)

说课稿 篇5

  一、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

  《鸟情》是九义小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小作者悉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以至于开学的第一天,喜鹊“小花”飞到教室找“我”的故事。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从“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二、对本课教学的希望

  1、充分对话。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A师生对话时,教师是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多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B生生对话时,注意平等,避免出现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奴隶”。

  C与文本对话时,努力使学生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原汁原味的独特感受。

  2、以学定教。教学中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老师的作用更像是给猜谜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儿猜,为学生提供一点线索,揭露出一点端倪,鼓励学生去发现。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老师甩掉牵在手上的绳子,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粗浅的认识及生活经验的欠缺可能会使思维受阻,或者表达的意思很凌乱,体会情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内容上。

  四、尝试解决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字里行间,随处可见“我”对“小花”的关爱之情,“小花”对“我”的.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时,我想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紧紧抓住这一“情”字,来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只要热爱动物,善待动物,人与动物就会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致分为初读、精读、赏读三个板块。

  以情促读。教师充分把握课文情感的纽带,用富含情感的导语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的情感,深刻体会“小花”对“我”的浓浓的情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读悟情。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本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倾听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自己的心得感受。

  移情入文。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课文对话,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农牧文化的交融。下面我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牧文化的交融这一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一框的内容,涉及到得历史时期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成长、民间世俗文化勃兴,中国社会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风貌。本课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与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后面内容展开预设了时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了解岳飞,能说出他的突出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游牧民族与北宋、南宋政权更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政权更替过程中农牧文化的交融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创新教学法:通过对问题的启发思考,让学生得到“创新”的认识。学习方法主要是合作、探究学习法 :从问题入手,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身观点,同学间交流、分享。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游牧民族与北宋、南宋政权更替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交融的启示

  导入的设计:由于本框教学内容较多,一方面布置了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这段动荡的时期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另一方面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以上节课的安史之乱导入,唐玄宗后期,奸臣当道,朝政混乱,唐朝由盛转衰,9世纪后期,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瓦解了大唐帝国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随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动荡时期,在分析到这里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本翻到127页中国历史纪年表,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从五代十国到元朝统一这个历史阶段,让学生对这几个政权有初步的认识。

  板块一:游牧民族与两宋政权更替

  出示地图:图4-64 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 和图4-66 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给学生7-8分钟时间,让他们根据图和课文内容完成一张与宋并存少数民族政权的表格,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对比、寻找共同点,培养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会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怎样看待澶渊之盟,这一活动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从政治和贸易交流两方面来评价,这样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对于岳飞的故事可让学生来说,主要是利用这一民族英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块二:农牧文化的交融

  1、 出示图片: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图片 ,猜一猜:哪些图片体现的是农耕文化?哪些休现的是游牧文化?造成这两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再出示书本108图4-68和图4-69契丹文字和西夏木活字,认认其中有哪些汉字的笔画,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之前的分析,学生马上能想到是农牧文化交融的一种体现,在此基础上,再补充除了文字外,在政治上: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典章制度。在经济上:游牧民族仿效宋朝赋役制度,学习农业生产、交流物资。在文化上:社会风俗、文化观念逐渐同化。

  教师最后总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既有兵戎相见,又有和平相处,相互交流,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就是各民族彼此交流融合的产物。宋元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有什么借鉴作用?

  板块三:农牧文化交融的启示

  在这一板块中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谈谈:

  1、怎样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2、今天我们应如何处民族关系?

  这个活动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各小组踊跃发表各自的观点,还可以请学生进行评论。

  (这样做拓展了“课堂”空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把“社会”引入课堂,将课堂链接社会,不仅把整堂课的内容提升到了一个“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高度,也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总结时可借助表格和板书让学生对今天的知识点再进行回顾和巩固。

  最后,这堂课在《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中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的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

  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会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四、教学过程

  生活中我们四处可见轨迹曲线的影子

  【演示】这是美丽的城市夜景图

  【演示】许多人认为天体运行的轨迹都是圆锥曲线,

  研究表明,天体数目越多,轨迹种类也越多

  【演示】建筑中也有许多美丽的轨迹曲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轨迹

  曲线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兴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