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1 09:25: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范文十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十八课《鸟岛》。

  课文通过描写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告诉我们人与鸟是朋友关系,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自然段写了每年春天鸟儿飞到岛上安家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写了六月岛上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游人都很爱鸟。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楚,适合朗读、背诵,同时介绍自然知识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依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我打算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本科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通过品读课文体会鸟岛鸟多的特点。

  情感目标:凭借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树立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鸟岛成了鸟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从朗读中体会鸟岛的热闹,鸟岛是鸟的世界。

  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本课9个生字;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认识鸟岛。第二课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的特点。

  以下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我以读为主,以表演、说话、写话等形式为辅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是读读想想,提出问题的活动。目的是学生了解鸟岛的地理位置,对鸟岛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的展开: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去玩,好吗?请大家仔细看、仔细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展示海西皮鸟岛。学生仔细观看后回答。

  2、让学生读读课文第一段,完成练习。

  在()有一个叫()的小岛,它也是()的青海湖鸟岛。

  3、学生质疑:读了第一自然段后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这个小岛叫做鸟岛?”“鸟岛上究竟有多少鸟?”)

  第二个是读读演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表演读理解“一群一群”、“陆续”,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的展开:

  1、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一段,为什么喜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我喜欢春天。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湖水解冻,春天的鸟岛肯定很漂亮。”或者“因为一群一群的鸟儿陆续飞向鸟岛,那鸟岛肯定很好玩,很热闹。”)

  2、引导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一下此时的情景。学生再次自由读书。

  3、创设情境表演读:假设咱们的讲台前面就是鸟岛,那你们能不能表演给老师看看?四人小组商量商量该如何表演。(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抓住“一群一群”、“陆续”等关键词进行表演。)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边背课文边“飞”上讲台。

  第三个是当小导游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当小导游深入了解鸟岛的特点,体会鸟岛的鸟多。

  活动的展开:

  1、教师谈话激趣:六月是鸟岛的旅游旺季,老师要聘请几名小导游带大家参观六月的鸟岛,好吗?谁能当上出色的导游呢?先请你自己练练导游词吧!

  2、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多媒体掩饰,自由练说导游词。

  3、指名当小导游。评出最佳的导游。

  4、教师提问:各位游客,刚才参观了六月的鸟岛,鸟岛上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可能会说出:鸟岛上的鸟多,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了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鸟岛上鸟窝多,密密麻麻的,一个挨着一个;鸟岛上的鸟蛋多,窝里窝外,到处都是。)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鸟岛的特点:鸟多、窝多、蛋多。

  5、看着多媒体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个活动读课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活动的展开:

  1、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看动画谈感受,播放动画《我想有个家》,内容是从鸟笼飞出来的一只小鸟高兴地向森林飞去,当它要找自己的家时,却发现森林只剩下一些木桩子了,它伤心地飞回鸟笼里,哭着说:“我想有个家。”

  看了这个动画,再联系课文中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最后让学生为鸟岛写一段广告词。

  总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且有很大的收获,是我这节课所着力追求和实现的。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槐乡的孩子》。

  1.首先我先来说一说教材。《槐乡的孩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快乐的童年生活”为主题来展开的。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文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2.接下来说说本课的教学目标。那么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再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再来说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因为学生对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现在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我将采用激趣揭题,质疑定标的方法来进入新课。“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里出现过不少的花,有绒球花和太阳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们见过槐树的花吗?它是可爱的还是美丽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一群槐乡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此导语以教师引导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问题可以是对课题的提出的:槐乡的槐花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作用?那是群怎么样的孩子?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从里面可以学到什么?在自读过程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在学生结束自读后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示范读,例如课题里的“槐”“耷”“缕”,还有一些多音字“磨”“载”“塞”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既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我也会要求学生边自读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这种勾画圈点法可以帮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而对重点语段,我会进行示范读,让他们更容易体会其中感情。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是研读赏析,精读感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决定以小黑板出示问题1,问题2,然后请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1是: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2是:哪些语段向我们介绍了槐乡孩子一天的生活?而具体写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经过的又是哪个自然段?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这里涉及到的学法有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感而发;另一种学法就是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设置这个环节的好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部分学生欠缺相当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借助讨论法来进行延伸。讨论法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我将会要求学生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也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这样的延伸可以有两种形式:快乐写话卡,通过对槐乡孩子劳动情形的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个怎样的槐乡孩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的槐乡孩子,我真想对说:“( )”。

  也可以是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第五个环节是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要学生去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是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认为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1、摘抄好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同步练习《纸船印象》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众所周知,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要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所以我的板书设计结合课文,简单明了的概括着本课的要点。槐乡的孩子

  4、槐乡的孩子

  八月 黎明

  早起出发:勤劳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女孩——捡)

  满载而归(快乐的歌声)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副板书: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可简化成写在黑板两边的词:勤劳、懂事、辛苦、快乐……)

  采摘槐米: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能辨颜色的手》是讲货主欺骗盲人,盲人揭穿骗局的过程,通过盲人那双能辨颜色的手赞扬盲人的智慧,批评货主的欺骗行为。故事蕴含着物理学方面的知识: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深浅有关。故事中,盲人实际上是通过太阳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温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颜色。

  课文情节生动、人物角色鲜明、可读性较强,故事内容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3、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说教学

  1、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读。

  2、悟。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分角色读、齐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3、想。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围观的路人会议论些什么?“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议。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感受盲人的智慧。

  6、演。分角色表演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别挤啦》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主题为“地球家庭”的一首诗歌。它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人间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诗虽短小,却给人以道德教育,使读者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四、说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2、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为了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所以在朗读上就要下功夫。学生在联系生活谈自己感受、收获,都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朗读先是“正确、流利”,在细读基础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再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也就是体现了语文课的“读中感悟”。(但教学中学生还是没读好,可能是学生感悟不到位,也与平时朗读技巧指导有关)

  3、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揭示课题之前先将第一节的内容分解导读,通过问题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句体会诗句意思,并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整个“问题导学”过程里,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为理解本诗做足了铺垫:世界之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的自由。随着作者写作思路的转变,老师跟着将矛盾抛给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做出“保证”的。在矛盾激发的同时,揭示课题“别挤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挤”,学生对它的接受与体会当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联系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一个亮点。学生们只要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所以在细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随心所欲的谈,告诉学生把你读这首诗歌时最先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人说,大家补充。学生们把自己身边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甚至关于对世界的和平问题的看法都谈了出来。学生们自己总结了“真诚”“宽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谐”“平等”等词语,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4、借助背景资料,领悟作者情感。

  5、领悟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在多元化思维拓展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挤”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个表述的机会及交流的平台,所以,就设计了写诗的环节。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又可以锻炼其模仿课文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还可以使探讨问题的平台延伸到课堂外与教室的墙壁上。但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没有在课堂上写,只能做为作业回去写。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班….学期主题《………》, 。

  一、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中的一节语言课。《纲要》中指出语言课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首假声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把学到的好思想付诸于行动。儿歌《……………….. 》中角色对话简洁明了、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儿歌内容对幼儿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而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 ,因此他们对着样的儿歌会很感兴趣,因此是一节很好的教育素材。

  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 情感目标:………………………………………………………….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2、 物质准备:……………………………………………..

  3、 经验准备:………………………………………………

  3、空间准备:宽阔的活动室,幼儿坐成半圆形,便于上课 。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1、情景教学法,引入……..情景,引起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2、直观演示法,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课件,通过分段播放讲解,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主要采用了谈话讨论法、直观法、观察法、模仿法、情景表演法、体验法、分类法、练习法、多感官参与法让幼儿用眼睛看、用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筋想,从而全身心的投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六、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我围绕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听想结合,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结合课件分段讲述,巩固内容。

  4、故事表演,体验乐趣。

  活动延伸: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这是情感目标。

  2.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这是知识目标。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这是能力目标。

  (三)教学重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很多时候有些人只对吃鱼感兴趣对抓鱼并不感兴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针对此,我选择教学突破口是:由诗眼入文,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四)教学难点

  由于音乐是无形的,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但这篇文章却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因此授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感受“声中之情”“文中之情”。文章的难点就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的。

  二、说学情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通过提问设计、板书设计,师生讨论分析等来掌握本诗的特点和思想情感,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尝试用文字描摹音乐的成果;第三课时:,结合导学案处理相关练习内容。)我今天说课内容选取的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于新授课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导入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共传知音的传说;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

  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畔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见证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偶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信手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具体研习

  1、 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

  文,回答问题。(文章主要通过“乐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将围绕此句做文章,打破逐段讲解的老套路。)

  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引出下问。)

  2、“沦落”是什么意思?文中“沦落”的人有哪些?

  (明确:琵琶女和白居易。)

  3、 (谁解沦落人?)(引出对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学习,分别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文中人物,读出应有的情感。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遭遇。)

  4、“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是”同在哪里?

  (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江湖的歌妓,一个是高朋满座,一个是门前冷落,反弹琵琶求其相同点。)

  明确:同在经历、心境、都来自京城、怀才不遇??)

  5、是什么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明确:音乐)

  6、 (谁识琵琶声?)这是怎样的音乐?

  (转入对第二段的研习,学生齐读,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b,音乐有什么特点?c随着音乐的变化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d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b,音乐时而厚重时而清脆,时而悠长时而短促,极富变化。c,悲愤、哀怨、凄楚??d,“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既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刚接触这类文章可能还不能充分领悟其中的内涵,因此为了加深他们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此外学生还可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

  (四)作业

  家庭作业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现在的音乐类型丰富,学生也有自己所钟爱的音乐,因此我让学生课后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五、说板书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根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演示文稿部分进行设计的。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PPT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超级链接的认识和应用,更好的使用幻灯片,到达放映效果。通过由七色花来许不同的愿望,不仅引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更让她们有了一份责任感和感恩的心。

  二、 学情分析

  PPT这个内容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在初中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所以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都不错。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之前的基本操作都掌握了,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10学前4班的学生学习热情大,每节课都能积极参与,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初中,所以在计算机操作、理解能力,创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各个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也设置了分层任务。

  三、 教学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超级链接的各种操作

  2.动作按钮的设置

  3.超级链接颜色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自身思考和教师引导,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七色”不同的愿望,使学生向朋友、家人以及社会抱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也使她们通过这个的形式,唤起她们一份责任感和感恩的心。

  四、 教学重点

  掌握“超级链接”方法,能利用“超级链接”的功能实现简单的交互。

  五、 教学难点

  正确设置超级链接和运用超级链接。

  六、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课教学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 学法分析

  本课程由以一个通话故事为开头,这样的情景引入会比较令学生感兴趣。通过思考和教师引导来层层深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次的任务是一项综合任务,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让学生们制作了“我的七色花”演示文稿,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

  在本节课中最突出的一点是由教师引出问题,但是有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到答案。通过教师和学生演示到达教学目的。在任务过程中,通过设置分层和小任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并掌握操作技能。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及时下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课时的最后,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使大家能交流自己的愿望。不仅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得到启发,更能使她们得到学习的满足感。

  八、 教育教学效果的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应该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但是每堂课中总存在一些不可预知因素,学生之间的水平能力差异也造成了教学时间比较难以把握。

  仅从一堂课上要学生理解并能熟练掌握超级链接的应用还是有困难的。只能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实施,引起学生兴趣,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巩固。从最后的情感目标来看,仅仅是一节课的引导肯定是不够的,这也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导。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的意义:

  支撑跳越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它对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弹跳力和锻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支撑跳跃-山羊-分 腿腾越属于竞技体操项目,动作过程有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助跑,要求身体重心要平稳,助跑由慢到快。

  第二部分是踏跳,有两种动作,一种是跺板,方法是 上板后双脚使劲向上跺起;另一种是挫板,上板后两脚前脚掌向后上方挫起,两种动作各有千秋。跺板动作的特点是使身体直接弹起,而挫板动作则能使身体自动向 后上方摆起,两种动作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的适宜性作为起跳方式,上板的动作是单脚起双脚落在助跳板上起跳。

  第三部分是腾空,腾空包括山羊前的第一腾空和山羊 后的第二腾空,运动水平的高低以腾空的高度来决定的。一般以身体低于肩水平的动作为低难度动作,达到肩水平的高度为中等水平的动作,高于肩水平的动作为高 难度动作。第二腾空也是根据第一腾空的高度和难度来决定的。而高水平的动作是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的不同难度的翻腾动作。整个动作具有美观、惊险、和危险的 特点。

  第四部分是落地,落地要求身体要平稳,落地的稳定性在正规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山羊支撑跳跃,难度较小,而通过训练后,可增强 学生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跳过障碍物的能力,对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学生通过练习后,通过两腿伸直,在空中控制身体姿 式,对改善身体恣态,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目标确定:

  ①在初次学习中,了解支撑跃的动作过程及各动作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对于学习和掌握动作具很好的有帮助,支撑跳跃的动作过程有很明显的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动作不同,要求也一样。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先初步建立一个动作概念,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是十分必要的。

  ②用分腿腾越的方法跳过山羊是本次课学习的终结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很完成动作练习,实现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③由于个别学生因为心理障碍等因素不敢跳,但通过辅助练习和具有良好意义的有浅入深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练习信心,完成练习任务,达成锻炼目标。

  3、重、难点的分析:

  ①山羊-分腿腾越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分腿腾越是支撑跃的动作方法。运用分腿腾越的动作跳过山羊,通过反复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提高运动能力。

  ②为 什么要把双脚上板与含胸作为难点?双脚踏板起跳是动作的重要一环,而某些学生由于不能运用双脚上板的动作而采取单脚上板时往往使动作变成跨栏动作,以致使 身体侧骑在山羊上,导致侧翻下山羊的危险,是确立动作的难点之一;含胸也是动作的重要一环,个别学生在上板时由于没有含胸而采取挺身的动作在起跳后直接撞 在山羊上,造成动作严重错误,所以含胸是确立动作的第二个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课题: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越(学)

  二、目标:

  1、了解支撑跳跃动作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注意事项。(讲)

  2、能用正确的方法上板和跳过近距离的山羊。(练)

  3、克服恐惧、培养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练)

  三、重点:目标2。

  四、难点:双脚上板与含胸

  五、教学理念:培养跳过障碍物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辅助练习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七、场地布置:山羊一个,助跳板一块,体操垫二块

  八、教学步骤:

  1、做好准备活动

  2、辅助动作练习

  3、单脚起步双脚踏板起跳练习

  4、起跳后的提臀与含胸

  5、分腿腾越动作练习

  九、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徒手体操 (略)

  2、两腿开立下压 8*4

  3、俯撑,两腿回收成开立 3-5次

  4、两手叉腰,单脚上步双脚向前跳成开立,向前跳成并立 3-5次

  5、挺身跳,双脚缓冲落地 2-3次

  6、三步上板起跳练习 2-3次

  7、三步上板起跳撑羊提臀练习 2-3次

  8、三步上板起跳撑羊提臀含量胸收腹分腿练习 2-3次

  9、五---八步助跑起跳撑羊提臀收腹含胸分腿练习 2-3次

  10、在教师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分腿腾越的动作

  11、教师依据练习情况进行单个指导和集体指导

  12、练习时要求有良好的秩序

  13、根据学生练习情况逐渐拉大助跳板和山羊之间的距离,增加练习的难度

  14、适当调整山羊的高度增加练习的难度

  15、选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演性练习

  16、学生对动作进行评价

  17、教师评价

  十、结束:

  1、集合学生

  2、放松练习

  3、总体评价

  4、收拾器材

  5、宣布下课

  十一、教学反思:

  在初步练习时,大部分学生在分腿腾越时两腿分大、两腿伸直不够,并有勾腿现象,这些方面都是造成动作质量不高的原因。改进的措施:

  1、辅助练习:①腹开立压腿练习,压腿时要求两腿伸直;②两脚并立,向前做分腿跳,跳起时两腿伸直;③直膝跳。

  2、练习时提示:①“两腿伸直”; ②“两腿分大”;③“绷脚尖”。

  3、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分别进行指导。

  通过以上练习和指导,逐步改进动作错误。多次练习后,可使动作美观大方,以达到目标要求。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展示我的教学设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本文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选编本文的意图有三:一是让学生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二是积累优美语言,三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文时,即将结束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在本学期所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采取朗读、默读、浏览、配乐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并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同时,贯彻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姹紫嫣红”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奇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景色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这篇文章精美隽永,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我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质疑研读课文、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

  2、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和准备,我计划按照如下思路来开展本课时的教学。

  (一)回顾旧知,质疑文题

  由上学期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引出作者季羡林先生,顺势简介作者及留学经历,因而引出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等等。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引起阅读期待,“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带着问题主动探究。正如美国教育家哈曼所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二)检测预习,扫清障碍

  1、在这一环节,我由字——词——文,层层推进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2、首先我出示生字,先指名读并组词,然后让学生齐读,教师强调多音字、易错字,在学生练写后,让学生提出难写字,如“脊”和“嫣”,我在黑板上示范,教给学生如何把字写漂亮。

  3、在学生会准确读写生字的基础上,我出示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读出这些词语。

  4、在学生字词全部掌握的情况下,检测读文情况,以及对部分词语的理解,对于提出的难懂词语,采取兵教兵,对解决不了的放在理解课文时处理。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并思考:季羡林先生几次去德国?哪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对德国的印象?

  引导学生捕捉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词“奇丽”和“奇特”及标点符号来感情读,读出感叹之情。在感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奇丽”和“美丽”的不同。

  (四) 细读课文,感受景色的奇丽

  有位哲人说过:“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这一环节以“寻找奇丽——感悟奇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借助自学提示自主探究,研读品悟。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景色的美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抓住关键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来感受景色的美丽,抓住“任何”“家家户户”来感受景色的奇特。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我结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可能都有哪些花?可能有哪些颜色的花”从而体会到花的多和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花团锦簇”侧重于花的样子和形态,“姹紫嫣红”侧重于花的颜色。采取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花的多和美。在学生体会到花既多又美后,自然体会到这就是一个“花的海洋”,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述这美丽的景色,从而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也为下面写话作了铺垫。

  注重朗读,内化情感。

  这堂课,我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有层次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

  在学习“景色奇丽”这部分讲解几个重点词语时,我问:你能不能读出花的美、多?(读好这些词、读好这句话。)学生借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课文;在教师简介“山阴道”一词后,紧接着又提出要求:这么美丽的德国大街你想不想去看一看?接着,学生闭眼我配乐解读。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想象、随文练笔作一个示范和铺垫。

  展开想象,随文练笔。

  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写。引导学生想象时,因为已经有了前面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再写就容易多了。学生写好后,伴着音乐,叫2-3名学生说自己写的话。最后两次引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国奇丽的景色。在感受景色的奇特时,采取教师引读的方法感受“任何一条街”和“家家户户”,并结合美丽的街景图片感受景色的奇。

  当堂背诵,积累语言。

  在带着学生亲自体味了这奇丽的景色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铺垫起足够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背诵第三自然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为下面的“小导游”作铺垫。

  小小导游,总结巩固。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后,让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德国奇丽的景色,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背诵的文字,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得多优美,只要能复述文本即可。这既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七、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由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组成。主板书只有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的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副板书是两个难写的字。整个板书设计以简洁明快,突出重点为设计理念。大致如下: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脊 嫣

  奇特的民族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推荐】说课稿范文十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推荐

2.《木兰诗》说课稿推荐

3.【推荐】聘用合同范文十篇

4.《短歌行》说课稿推荐

5.游子吟说课稿推荐

6.《离骚》说课稿范文

7.【推荐】聘用合同范文合集十篇

8.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9.【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