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9-25 19:57: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音乐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音乐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五、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课本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第一乐句从弱句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进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愉,即刻点名了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xx xxx”节奏的连续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们尽情欢畅的情绪推向^高朝。最后再现第三乐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让学生尽快学会歌曲,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会表演歌曲更重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歌曲弱起小节的唱法。2、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带上愉快的心情,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2、大胆进行各种乐器的模拟演奏,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2、从中体会小音乐家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歌词的创编

  难点:掌握弱起小节以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创设乐器音乐会的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给学生创造丰富而愉悦的学习空间。

  2、引导交流,激活体验

  学生是有个性、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欣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游戏活动,激励创造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

  六、 学习方法

  模仿体验、合作探究、创作巩固等。

  七、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打击乐器、口风琴;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这首歌曲,并且用口风琴吹吹看。

  八、 教学设计

  1、模仿导入

  首先让学生听三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引导对这几种乐器的初步认识

  2、聆听歌曲

  让学生听两遍歌曲,第一遍听乐曲的情绪,国家、地区与乐器名称,然后做黑板上的连线题;第二遍听听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3、学唱歌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会唱乐谱的同学来教教其他的学生,当当小老师,出错的地方由老师来纠正;然后把词填进去学唱;完整演唱;最后加上开始学习的演奏动作进行表演唱。

  4、拓展巩固

  (1)、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歌词及动作

  (2)、分口风琴组、舞蹈组、打击乐器组、演唱组进行表演

  为歌曲创编歌词,主要是补填地区、乐器,以及伴着演唱表演舞蹈动作;分组练习,首先是口风琴组,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舞蹈组表演演奏乐器的动作,打击乐器组自选乐器运用适当的节奏编配,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组用正确的发声和饱满的情感去演唱歌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结语

  学生通过学唱《我是小音乐家》,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乐器,感受到音乐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参与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小音乐家,能在音乐歌声中健康快乐成长。

音乐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本单元是一组由叙事歌曲,乐曲组成的单元。本课是一首儿童叙事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及戏剧情节的构思和丰富的演唱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挥了学生的想像。整首歌曲有张有弛,收放适当,适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说学生学情: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上课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在讲课的时候注意多提问学生,多安排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明白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事情的道理。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说唱这种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歌唱教学中掌握连续的前八后十六弱起节奏型。

  3、能力目标:学习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用说唱结合的形式,幽默、形象的表现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说唱结合的形式,表达歌曲幽默、诙谐的戏剧效果。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及说唱和音乐伴奏的配合。

  五、说教学方法。

  音乐课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要灵活多样。本课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示范法教学3、合作学习:

  4、奥尔夫声势教学法: 5、积极评价: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柯达伊说“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教学环节,一、游戏导入,二、学习新歌,三、拓展升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安排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学习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一、游戏 导入

  本环节的安排,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分别出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先让学生模仿大象走路的节奏,X X | X X|,又跑来一只调皮的小老鼠,再让模仿小老鼠的叫声 oxx |xx oxx|xx .

  1、男生活泼好动,让男同学模仿大象走路的动作和声音。

  2、女生身材娇小,声音尖细,所以让女同学模仿老鼠的声音。

  老鼠和大象的图片交替出现,男女生不同的节奏型也交替出现。等熟练掌握后,再把两种节奏合起来,通过男女生合作,更好的掌握这一节奏。这里老师可以领着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随音乐做简短的节奏练习。)

  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节奏游戏中,多次感受和练习这种前八后十六的弱起。从而解决了歌曲中的这一难点。

音乐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九课《颠倒歌》

  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在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其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精神的群体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尊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颠倒歌》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歌词将自然界的现象都颠倒过来,生动有趣。歌曲大多运用了八分音符,使歌曲显得欢快活泼,最后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现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样。本课还安排了一首《颠倒谣》让学生有节奏地读一读、唱一唱,还有《找风筝》《到小猴家去》《青蛙合唱》等视唱练耳。

  教学内容:

  (1)“风筝”系列活动。

  (2)《颠倒谣》

  (3)歌曲《颠倒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有节奏地朗读《颠倒谣》,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

  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运用电教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与协调。

  教学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不断提升参与体验,指导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唱准、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能体会并表现歌中力度的变化。

  活动预案:

  (1)风筝激趣、主动参与

  (2)歌中渗趣、深化体验

  内化拓趣、表演创编

  (一)风筝激趣、主动参与

  (1)“猜风筝”通过猜谜,引出风筝,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剪风筝”学生用剪刀剪出风筝图片,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提供展示、表现的舞台。(风筝图片有两层,第一层正面使图象,反面是旋律;第二层是白纸,两层之间用透明胶粘贴起来)

  (3)“放风筝”学生在认识唱名的基础上、唱唱旋律、进行听辨练习,把与老师相同旋律的风筝放飞到“天空”。(课前将黑板布置成森林背景,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可爱的动物等)

  (二)歌中渗趣、深化体验

  (1)找一找:

  通过寻找身边的动物图片(《颠倒歌》中的动物及歌词)、歌谣卡片(《颠倒谣》里的词),把观察、思考、练习、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

  (2)读一读:

  通过小组看和读,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由个人——小组——集体,在展示过程中逐一把图片、卡片贴到黑板上,从中培养他们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让学生置身于“玩”中感知音乐的美。

  (3)说一说: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想法,一起分享快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紧扣课题“事情全颠倒了”。→揭题:刚才大家朗读地是《颠倒谣》,而动物们在一起唱了一首《颠倒歌》。

  (4)听一听:

  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学唱歌曲,进一步地深化体验,从而十分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学唱歌曲。

  (5)唱一唱:

  采用听唱与跟唱相结合,让学生在听中学、在听中唱、在唱中唱,再用接口唱巩固歌曲,体会歌中强弱变化,最后,师生跟着录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层层深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浅入深。

  (三)内化拓趣、表演创编

  (1) 选一选:

  引导学生明白表演有多种形式:如乐器伴奏、律动表演、丰富表情、生动演唱等,学生分组商量后自己作出选择(可以进行重组)。

  (2) 动一动:

  根据小组的选择进行创编表演,在歌声中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或帮助者。

  (3) 改一改:

  引导学生说说正确的自然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分组进行改歌词、改歌谣、并把正确的读读、唱唱,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师生边唱边演,尽情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在载歌载舞中结束本课。

  总结:

  本课设计预案,猜、剪、看、唱、听、创、演等活动,有机地与感受音乐相结合,在各种音乐活动中,都伴随着音乐,将音乐融入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自主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地让学会上自己去实践,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到音乐所包含的情绪、情感和情境,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会学、能学、善学、敢学,真正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音乐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苏教版第十册第九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在分段时,为突出重点段,将末节单独为一段,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

  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课后练习以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已有学习

  基础,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立体构成,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螺旋上升,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强。

  三、 说教法、学法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

  象,因此教学前我可带领学生去图书室、上网查找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识积累;另外,我课前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音乐的播放、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教法和学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将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的步骤直接和文本对话,将自

  己的个体感受与群体、集体进行交流,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提

  高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四、 说教学程序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简介城市,揭题入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质疑课文,尝试解决

  第二课时: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扩展文本,综合实践

  第三课时:小结课文,理清结构

  汇报交流,积累内化

  归纳方法,读写结合

  以下重点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 序曲——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蓝色多瑙河》,语言导入:在多瑙河畔,有一个城市叫维也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课题。

  3、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你认为怎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教师在课题旁板书:?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维也纳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奇妙。

  (设计意图: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自由学习、独立思考。

  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蓝色多瑙河》,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之中,跟着老师畅游音乐之都。并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主曲——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

  (2)学生自学: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启发: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每个分层次也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电脑出示总分关系结构图。

  (5)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仔细阅读,然后在小组谈谈你对这部分结构的理解。

  (6)为什么将末节单独分段呢?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讨论末节单独成段的设计是为了体会末段对中心的作用,掌握重点内容单独成段的常用方法。)

  2、练习背诵,适时评价。

  (1)课后练习要求我们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朗读、背诵,并思考你是用什么办法背诵的?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3)指名背诵: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按课后练习的要求而安排的,不仅要求学生读通读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当堂背诵,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后半部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的?

  方案一:学生回答是抓住关键词句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制作课件,结合下列三方案教学要求适时点击凸现相关词句)

  (2)你认为这两节的关键词句分别是什么?

  A、第三自然段: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是如何理解的?→维也纳人用了什么来装饰音乐之都?→“连……也……”说明了什么?→想象一下你还准备怎么装饰?→所有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音乐的氛围很浓)→你能读出来吗?

  结合讨论教师适时点击展示图片,学生进行欣赏,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B、第四自然段:“掺和”什么意思?

  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又

  能给人以嗅觉上的美好享受。→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请你带着轻快、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看聚会时演奏的音乐图片。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点词句后进

  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叶老曾经说过“凡是技术的,没有不需要练的。”我国的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自主的读书活动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方案二:学生回答是抓住这两节的结构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讨论:这两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前面的教学已经知道这两节的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均处于每个自然段开头而得出这两节也为“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此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讨论理清两段中句群联系:第三自然段:概述→具体点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按时间、地点推移介绍。

  方案三:学生回答是抓住课文的写作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别对这两节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A、第三节:(点面结合)概括→具体

  B、第四节:(选择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里、街头、工作场所……例问题:选择写哪些内容说明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设计意图:这三个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背诵方法而确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成了教学资源。为了使学生参与得更多,充分利用了个体、小组、集体等课堂组织形式,自学、同桌互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通过分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语句句群关系的写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完善个人独特的思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训练频率,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从不同方面写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为什么只要求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构段方式类似于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为典型。你能找出与第三、四节类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此步骤重点复习、巩固、初步运用通过学习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时间不多,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的机会。)

  3、间奏——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构段方式、写作方法、抓重点词句等方面来体会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同时也学到了三种理解内容、背诵课文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自学最后一段。

  (1)出示最后一段。

  (2)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桌、小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A、写作方法: 外→里、整体→部分、下→上

  (选材、顺序、详略)物→人、静→动、详→略……

  B、重点词句:美观大方、色彩和谐、金碧辉煌、金光闪闪……

  C、结构特点:总——分

  (4)欣赏图片,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介绍。

  (5)课堂拓展: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简介中国在此举办七届音乐会。

  (6)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提炼、归纳学法后,对学法的

  一次巩固运用。“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搀——扶——放”的原则。“介绍”的安排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综合实践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了课文,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所以,维也纳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下面,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待会儿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把你喜欢的有关维也纳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听。

  3、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4、作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听听音乐,看看图片,一起感受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课后,请大家完成一个作业: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可以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择。选题内容如:在维也纳生活过的音乐家调查;诞生在维也纳的著名音乐作品调查;在维也纳用了哪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会上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如果说这节课是一首交响乐的话,那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就是那绕梁的余音,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五、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板书如下:

  音乐之都维也纳

  虽然只是两个标点符号,可是它包含的意义却是无穷无尽的:此间所留的空白,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无穷无尽的想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个疑问解决,生成新的问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发出了一个个惊叹;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导、激励的作用,“!”就是指明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灯,就是拨开学习迷雾的大手,就是激励起竖起的大拇指……

音乐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把雨伞圆溜溜》,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的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第十册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

  1,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课中的四首作品表现的正是人们在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的演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鸟》,欣赏的歌曲是《四季歌》,这两首歌曲都是描写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引发了他们的独特感受。《一把雨伞圆溜溜》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首描写在夏天的雨中,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2,本课出现了几个难点分别是附点节奏,休止节奏,切分节奏,要求学生唱得清楚,准确。

  3,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进行创作表演;

  4.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旋律。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与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唱简单的曲调。但学生的音乐知识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孩子,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创编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合作探究法,快乐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并及时地以语言来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悟性较高的孩子,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想象、讨论、参与和评价。对于表现丰富,活泼好动的孩子,尽量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唱好休止,附点,切分节奏。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声音,用头声和弱声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感受到愉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童心是小鸟》,引导学生用喜悦,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是上一课时学会的新歌,在这里演唱起到的是复习的作用,对学生也是一个开嗓的练习,要求学生歌唱的气息均匀,要进入歌唱的状态。)

  (二)情景导入

  1、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一套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天吗?(课件出示下雨的情景)在这场雨中,正发生着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故事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个小伙伴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阵大雨,但是只有一个孩子有伞,他们会怎么办呢?(运用课件把孩子们带入到虚拟的情景中,在具体情景的启发下有效的学习。)

  (三)、学唱新歌

  1、聆听范唱

  (1)聆听范唱,揭示课题。设问:同学们,三个小伙伴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他们的情绪怎们样?(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在大雨中共用一把雨伞,他们在一起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口,心里很高兴。)老师总结:是啊,他们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蜂蜜还甜,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团结的力量。

  (2)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2、学习歌曲

  (1) 指导学生用“啦”音唱旋律。要求学生声音要轻,要有共鸣。

  (2)教师范唱第1——15小节的旋律,请学生说出旋律的特点,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这一段旋律的难点就是休止符号的运用,每一句唱完后都有两个休止符号,可以请学生在休止的地方,用拍手,拍肩,和同桌击掌来掌握节奏。“同学们,还有哪个地方难唱?对,还有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有一个八度大跳的旋律,听老师唱一遍。”老师要作好示范,要求学生音要唱准。

  (3)教师范唱后半部分的旋律学生跟唱,请学生提出难唱的地方。(学生会找出以下难点)

  (4)重难点的突破:出示附点节奏,提问:同学们,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房顶上的声音是怎样的?对,是嗒嗒嗒的声音,我们一起用雨点的声音来唱节奏,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遍。出示休止节奏,雨下小了,打在雨伞上面有嘀嘀嗒嗒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小伙伴探出脑袋看一看,雨是不是下小了。出示切分节奏,这一条节奏学生可能没有提出来,老师可以提出来,这一条节奏同学们唱得不是很好,我们一起来一遍。提示:女孩子可以仰一下小辫子,男孩子可以摇一下头,表现切分休止节奏。这几条节奏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分别练习。老师及时发现孩子们学习情况,请学的快的孩子帮助学的较慢的孩子,体现新课标里的合作学习。

  (5)唱全曲,点评学生的优缺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么快就把歌曲的基本旋律唱准了,但是附点、休止、切分节奏还需要加强,我们再来一遍。” 处理歌曲:同学们,我们怎样让歌曲更好听?(引导学生说出要有感情的演唱)歌中的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感情呢?(引导学生说出欢快、有趣的感情)前面1——15小节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引导学生说出笑起来,眉毛扬起来,声音应该在高声位置);后半部分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引导学生说出要有强弱对比,声音要有起伏)

  4,表演歌曲

  (1)老师带领学生随乐表演唱。

  (2)“同学们的歌声真美妙,动作也很优美!老师从你们欢快的歌声和绽开的笑脸中感受到了同学之间团结和纯真的友情。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团结合作,用歌唱,舞蹈,情景表演,绘画等方式把我们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更美好,更生动?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展示表演,学生互评,及时给予表扬。

  “你们的歌声悦耳动听,舞蹈欢快活泼,表演情真意切,画也非常漂亮,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把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真是多才多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愉快的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会了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连较难的休止、附点、切分节奏也唱得很准确;不仅如此,欢快,活泼的情绪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强弱起伏的旋律把歌儿唱得更加生动优美;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团结合作中成功地把歌曲的意境表现了出来,更真切的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和纯真的友情。希望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像歌里的孩子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音乐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让音乐随时随地伴你左右》是初中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五课的内容。媒体播放工具,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当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 来播放自己喜欢听的歌曲,并且能够在网络当中搜索歌曲,并且保存,为以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及情感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学习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2、能够在网络当中下载歌曲并保存。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和音乐欣赏能力。

  4、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Windows Media Player的使用,在网络当中搜索歌曲并保存。

  三、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搜索”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自由的发挥,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的思维习惯。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教师组织学生上课时,先播放找到的歌曲,给学生听,在音乐的环境当中引出本节课:这么优美的歌曲,我们如何能查找到,并且使用什么工具在电脑当中播放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有的同学可能接触过电脑,会使用播放器,但是在细节方面不会,教师就细致的讲解如何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

  二、查找歌曲,找出速度慢的原因

  在教师讲完如何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络上通过百度网站搜索MP3歌曲,并且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当中去。但是有的同学查找的速度快,有的同学在找歌曲的时候速度慢,不能完成教师内容,老师就找出同学,总结出自己如何不能完成任务的环节,在那个环节当中出现毛病,并且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解决后继续查找歌曲。

  三、归纳总结

  首先,提问几个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遇到的困难

  在讲解当中,很多同学都能学会如何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但是在上网查找歌曲并且保存的时候出现问题,有的同学保存位置不正确,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自己的文件夹,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掌握不好,在今后学习当中,应该重点讲解电脑的基本操作。

音乐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作品分析]:陕北民歌《蓝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全曲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口语化的歌词,舒缓的节奏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根据这首民歌改编的钢琴独奏曲,采用主题变奏的发展手法,有层次地集中刻画蓝花花的美丽与坚强。学习本内容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教案示例、媒体资源。课前,观看媒体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测学生的学习难点。按照新课程标准我从情感、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和钢琴曲《蓝花花》,演唱歌曲主旋律,感受北方地区信天游陕北民歌独特风格和韵味,体验钢琴独奏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蓝花花”的故事和作曲家是如何利用原始的民间音乐素材改编成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

  3、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学生用陕北方言演唱和背记《蓝花花》主旋律的能力,并能够理解钢琴独奏《蓝花花》运用 “变奏曲”这一创作手法的相关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陕北方言演唱歌曲主旋律和能听辨钢琴变奏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其群体意识,锻炼其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已成为当今现代音乐教师的标志。因此我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尽量充分、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充实课堂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方法不断求新、求奇,让学生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情绪及风格。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式感悟法为主,师生互动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整体感知来进行学习。

  教学程序:

  蓝花花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我是曹老师,今天很高兴我们一起来上音乐欣赏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二、欣赏体验,学唱《蓝花花》主旋律

  1、导入。(对比欣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视屏,首先,请欣赏视屏1,请你说出听到歌曲的曲名,属于什么地方?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大家都很熟悉.接下来请欣赏视屏2,你能听出这首歌的歌名吗?它又是属于哪个地区的呢?

  生:第二首有可能回答不出。

  师:没关系,这个“阿宝”是熟悉的吧,他是什么地域性的歌星啊 (北方还是南方啊)?

  生:(回答)北方。

  师:“阿宝”是山西人,是一个西北汉子,你看他头上扎着白羊肚子手巾.这种装扮在文学、影视作品里就是陕北农民的典型形象,第二首是陕北民歌《蓝花花》。那么,关于《蓝花花》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师:(介绍)歌曲叙说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蓝花花”,被迫嫁给老地主“猴老子”,她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叛逆,追求幸福的传奇故事。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

  师:那么,这个主题用音乐的方式是怎样来表现的呢?下面,让我们听一下《蓝花花》的主旋律,你觉得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你仔细听它每一句的旋律线条是上行,还是下行的?

  师:这段旋律分为四句,第一句……(教师分句配手势用LA哼旋律,让学生听旋律线并分析旋律是上行的还是下行的?)。

  师:旋律下行比较多,陕北民歌还有一种哭腔在里边,哭腔一般是下行的,第一句旋律线是上行的,有一个音感觉拖得老长的;这些都是跟它的地域性有关的,陕北地区全都是坡啊,岭啊,所以,唱的歌全是直抒胸臆这种东西。

  师:听起来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生:噢,是比较宽广、悠扬地。

  师:下面,我们来哼这个主旋律。

  师:(演唱指导)声音在哼鸣“h”的高位置,教师弹琴示范一下用“h”哼唱第一句,学生模仿。

  第一遍:指导学生用衬词“h”高位置轻声慢速哼唱,教师右手弹主旋律。

  第二遍:指导学生用衬词“la”面带微笑哼唱,教师右手弹主旋律。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上的`歌词,注意,括号里的“(儿啊)”是衬词,在民歌中经常出现,请不要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把歌词轻轻地念一下。 生:念词。

  第三遍:跟着钢琴,学生用普通话唱。

  3、解决难点:用陕北方言演唱主旋律。

  师:我们再听听原版女声独唱,你觉得你唱的跟它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是用方言唱的。

  师:对,这就是用陕北方言演唱的,个别字的发音,咬字吐字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让我们用陕北话来念一念下面的歌词。

  练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我们能不能尝试着用陕北方言来唱一唱呢?

  第四遍:跟着钢琴,用陕北方言演唱(唱两遍,第二遍纠正)。

  师:闭上眼睛,能不能跟着钢琴背唱。

  第五遍:跟着钢琴背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通过演唱,你觉得陕北民歌曲调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呢?

  生:(回答)开阔地、高亢地、悠扬地等。

  师:(总结)陕北民歌曲调具有高亢明亮、开阔悠扬的风格特点。《蓝花花》就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信天游” 曲调,“信天游” 是最富有特色、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一种曲调,《蓝花花》就是“信天游”的名段,当地人都能哼上几句。“信天游”同时也是西北地区最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民歌曲调。“信天游”代表了西北部民歌的特点,比较粗狂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集中展示北方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北方人的热情、豪情。

  三、欣赏钢琴独奏《蓝花花》

  师:歌曲《蓝花花》赞扬“蓝花花”这位妇女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一种高大形象。六十余年来一直被全国各地文艺工作者推崇,编撰成各种版本的歌曲、大小歌剧、舞剧、电影等。那么,人们在器乐曲中又是怎样来表现的呢,现在请听一首钢琴曲,你能听出《蓝花花》主旋律出现几次吗?听出一次写1、听出两次写2……

  1、完整初听。

  生:(回答)可以说1次、2次、3次……。

  师: 到底是几次呢?没关系,让我们一次次来听,边听边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2、分段欣赏。

  (1)、听主题。

  师:能听出主旋律吗?

  生:能听出来的。

  师:这一段就是主题,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呢?

  生:是慢慢地、p—pp、蓝色。

  (2)、听变奏1。

  (教师弹奏:变奏1)

  师:你闭着眼睛听,能听出主旋律吗?

  生:好像像又好像不像。

  师:这就是“变奏”,是第一次变奏,即变奏1。

  师:我们来找主干音。

  (教师弹奏:变奏1右手旋律)

  师:主干音是的,所不同的是织体变了,是在主干音上发展变化的,旋律从中音区走到了高音区。第二段的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呢?

  生:是稍快地、p—p、深蓝。

  (3)、听变奏2。

  (教师弹奏:变奏2)

  师:这段变奏,能听出主旋律吗?

  生:不能,主旋律变了。

  师:这就是变奏2。它主要变奏的是什么呢?

  (教师弹奏:分别弹奏变奏2左、右手主旋律,生哼唱)

  师:主旋律先出现在左手,又回到右手。它的伴奏织体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弹奏:变奏2八度、和旋)

  生:觉得不是单个一条旋律,感觉很丰富,有厚度了。

  师:钢琴是八度,和弦是一个一个弹出来的。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呢?

  生:是快后渐慢、f-ff—渐弱、粉红。

  (4)、听变奏3。

  师:这段变奏,能听出主旋律吗?

  生:不能,完全变了。

  师:这就是变奏3。

  师: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呢?

  生:是很快地、ff-sf、大红。

  (5)、听变奏4

  师:这段变奏,能听出主旋律吗?

  生:前面像,后面不像。

  师:这是变奏4,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呢?

  生:是渐快渐慢、p-f-sf-p-pp、紫红。

  3、完整复听。

  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主旋律变奏了四次,体裁是钢琴变奏曲。让我们再完整地感受全曲,思考一下,什么是“变奏曲”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

  师:老师也总结了一下,什么是“变奏曲”呢?请看大屏幕(生朗读“变奏曲”概念)

  三、拓展。

  1、欣赏艺术歌曲《蓝花花》

  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听一个艺术歌曲版本的《蓝花花》,听听它又是怎样来演绎的呢?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你觉得跟我们唱的那里不同?

  生:(回答)有两段歌词。

  2、欣赏MTV《蓝花花》。

  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听一个通俗版本的《蓝花花》,让我们跟着一起唱,再一次回顾一下主旋律。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四十分钟,我们不仅感受了陕北民歌的魅力,还欣赏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蓝花花》,其实关于陕北的音乐还很多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查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在抒情愉悦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音乐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小黄鹂鸟》,描写草原内容的歌曲在前几册中都涉及过,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如长调和短调歌曲。《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情绪细腻、爽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本课主要是用二声部学唱这首歌曲,六年级学生已有能力演唱较简单的二部合唱。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

  确定了3个目标:

  1、通过简单的歌表演,进一步感受蒙古短调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蒙古民族的音乐特色。

  2、通过辅助练习树立和巩固学生音程、和声的概念,训练合唱能力。

  3、能尝试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

  1、感受蒙古民歌风格,体验歌曲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亲切自然地演唱歌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

  难点:1、第一主旋律中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我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和“听唱法”来教学。

  下面我就一边结合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边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上草原风光的图片。同时为学生分发筷子、系上头饰。

  一、进入课堂,老师说“看到这么多系着红头带的小伙子、姑娘,老师仿佛来到了内蒙古,啊,PAN SEN BEI NU ?蒙古语你好的意思,学生说:SEN BEI NU 。”

  老师说“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宴请朋友时还常唱一首祝酒歌《银杯》师生一起唱已学过的歌曲《银杯》,并提示用豪爽的情绪来学唱(表演)

  二、话锋一转,老师说:老师还会用手势语向大家问好:

  “ 5 6 1 ”由此展开柯达伊手势的三度和声练习。把学生分成二组,按照老师的给出的手势演唱,“13 3 5 5 1 3 6”(表演)

  三、“内蒙草原景美丽、人热情,歌曲更有特色:通过这一句过渡语,进入下一个环节:视唱练习,解决二声部难点。

  1、出示第一主旋律,跟琴学唱,完后请学生谈对这一旋律的初步感觉。生说:“旋律跨度大”师总结:“蒙古民歌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旋律跨度很大,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大气”然后老师特地圈出后十六分音符的二个小节。

  2、(表演)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特别解决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并强调强拍。

  3、出示第二旋律声部。跟琴一起学唱,提出注意点(表演)节奏要拉宽,并唱满拍子,让学生体验在辽阔的草原上演唱。

  4、二部合唱,我用手势提醒提醒两个声部前后相差二拍。

  5、加上筷子分组练习

  “筷子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最喜爱用的道具之一,现在让我们用它来为旋律打打节奏。”

  (表演)在老师指导下请学生合着二声部音乐一起打节奏。

  四、解决了二声部的难点后开始学唱歌曲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情歌,经音乐家改编,现在成了一首人人喜爱演唱的歌曲,请你仔细聆听,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分析作品:老师说:“小黄鹂现在不仅只是代表翱翔在天空中的鸟,也是代表亲人朋友。

  1、聆听音乐,师问:“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结构有什么不同“,先唱好第一声部,

  2、聆听在心里唱,注意听第二声部的特点。

  3、分声部完整唱,教师注意指挥第二声部加入,要求声音均衡。

  4、师生对唱,

  5、情感提示:就是在和亲人和朋友诉说,并用自豪爽朗的情绪来演唱。(表演)

  五、表演:

  先介绍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头、手腕、手臂动作)动作要有精神,做出自豪的感觉。同时播放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学生全体起立,面对面表演,要求有交流感,像是在互相诉说,在赞美家乡。在载歌载舞中把歌曲推向高潮,老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结束语:

  “好美啊,美妙的歌声、豪放的舞蹈、让老师很感动,仿佛到了美丽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12-18

关于音乐的说课稿09-02

关于音乐的说课稿11-14

音乐说课稿模板03-31

小班音乐说课稿11-09

年级音乐说课稿10-21

音乐小屋说课稿02-26

小学音乐说课稿11-16

音乐说课稿集锦03-03

音乐说课稿范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