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彩的光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多彩的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本章的地位:
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在学习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环节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二)本章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究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及观察、动手、综合归纳、实验分析等能力。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从而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的反射、折射现象、规律及光路图以及应用。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2)平面镜改变光传播方向的光路图和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图。
(3)虚像与实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二、说教法
(1)教法依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章教学中要努力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章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但也应避繁就简,引导学生进行巧记活记。千万要注意将记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精心设计好记忆的技巧。避免因记忆内容多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一些高超的记忆技巧增强学生记忆的兴趣,使学生在享受快乐记忆方法的同时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2)教法选择:我将重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轻松重复记忆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采用先进记忆方法记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和记忆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快乐记忆中感悟知识,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说学法:
(1)学法依据: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实验,体验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获得知识变为主动去学习和探究知识。
(2)学法选择:结合本单元内容和学生实际,拟指导学生的学法是:
A、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地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探究思维的能力,养成从生活事例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实际的思维习惯。
B、合作学习法。类似于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辩论、交流,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C、参与学习法。即尽可能多地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实验探究。
D、多媒体视频模仿法:借助于多媒体视频的帮助,学习并模仿一些实验的过程和步骤,以达到实验方向明确,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光的折射,展示视频)从模仿中学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以突破本章实验操作和设计的难点。
E、主动记忆法。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便在快乐记忆中获得知识,在知识的应用中巩固和加深记忆。在巧记活记的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
三、说综合设计思路:
1.说课时安排及教材调整:
(1)说课时安排和教学的调整:建议安排9课时,其中《光的传播》1课时,《光的反射》2课时,前一课时为光的反射,后一课时为平面镜成像及应用,《光的折射》1课时,光的色散1课时,《凸透镜成像》和合起来共3课时,两种透镜及名词、三条特殊光线为第1课时,第二课时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学生分组》,第三课时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小结及应用——《神奇的眼睛》合一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及凸透镜的其他应用——会聚作用的应用和《眼睛和视力的矫正》合为最后1课时。
(2)调整依据:把神奇的眼睛调整到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进行有助于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印象深刻,知识连贯性更强。把《眼睛和视力的矫正》调到最后其实是考虑的是这一节其实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但这一节内容较《神奇的眼睛》容易得多且更接近生活实际,给学生一种结束语中有轻松愉快之感。
2.说新课的导入: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学中精心地设计导入环节,不但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中吸引过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单元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导入方式,如讲《光的传播》时用精彩的光现象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作课堂的引入,使学生先进入到多彩的光世界,然后突然将画面切换成一张空白的白屏,学生正在惊奇万状之时,利用电脑上所学的手影知识展示几个典型易做手影——将手对着投影仪向学生展示。
从而引发对本节知识的思考:手影是怎样行成的,和光的传播情况有没有关系?再如:学生学《光的反射》之前,利用设疑法引入教学,讲台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和其他工具比如刻度尺、音叉等,讲台桌底下放一只小动物玩具,让学生不能上讲台而能选择利用桌面的平面镜在讲台前能观察到桌下的小熊。从而顺利的导入到《光的反射》新课的学习。
3.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理论依据:重难点宜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本章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认为本章中宜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有小孔成像和光的色散。理由是:这两个实验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受周围条件限制大,而多媒体有近似于实验的效果,又有直接实验不易完成的优越性。特别是小孔成像,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也少,学生比较好奇,宜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的小孔成像的实例——比如夏日树荫下的耀眼光斑。当然光的色散还可以在多媒体展示之前先进行演示实验,而后用多媒体展示回顾刚才的实验过程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从而更强有力的概括出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再如:光的三基色混色实验用多媒体展示有效果直观且简便易行的效果。(见课件1)
本章中很多教学内容宜采用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展示归纳为辅的重难点突破方法的有很多。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比如在讲光在反射时先设疑,光在反射时有怎样的规律?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设疑,你所认识的凸透镜能成几种类型的像?然后让学生自己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思考并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并养成记录实验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学生经历完这些过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实验全过程的视频,(见课件2)对比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与设计的实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并让学生再经历一次刚才的实验探究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加深对实验探究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一些先进flash课件的展示也是突破本章重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电脑模拟实验flash,(见课件3已改为PPT)甚至比实验本身更形象直观,更能展示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宜在学生中推广认识,并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电脑技术对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帮助。使学生能利用身边的电脑掌握和理解知识。
记忆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本章中起着特别而且是特殊的作用。本章重、难点多,不用好的记忆方法,学生易产生厌学厌记的情绪。所以突破本章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是由教师引导性归纳本章知识的记忆方法。我总结了一些记忆方法请评委和老师们指导。方法一:表格归纳法。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宜采用常规的表格进行归纳。如下表:(见课件4)
方法二:口诀或顺口溜法。比如光的折射的名词,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二角(入射角、折射角),一点(入射点)一界面(例:水面)来归纳记忆。凸透镜名词用一轴(主光轴)一心(光心)一点(焦点)一距(焦距)来归纳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补充用“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像同向移,虚正位同侧,实倒位异侧,谁远谁更大”来归纳记忆。特别是“虚正”用“虚像皆正立”,“实倒”用“实像皆倒立”来进一步归纳。“谁远谁更大”用“物、像谁离透镜远,谁就比较大”来进一步归纳。即时解中考题:蜡烛离凸透镜20cm,另一侧离凸透镜30cm光屏上成一清晰明亮的像,问成的是怎样的像?(成倒立放大实像)来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三:肢体语言记忆法——比手势等。比如在学平面镜成正立像时,理解何为“正立”,人站在黑板前,伸左手。问“镜中之人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学生回答“右手”后,得出平面镜成正立的像为“左右对调,上下不变”。在学习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理解何为“倒立”时,举起一只手当“物体”,另一只手正对“物体”然后旋转180度当作“像”,使学生认识“倒立”为左右上下均对调。学习“物像同向移”时,左右手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加以示范。(比手势)
方法四:图形记忆结合一定记忆技巧的方法。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图行的记忆能力是文字的50万倍。借助于图形来记忆更能使所学知识牢靠。如:在学习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时作图如下(黑板上讲解作图过程并作归纳,告诉学生三条光线不用记,不是平行就是连接或延长)
4.说新课的结尾:一堂好课,结尾相当关键,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灵活的采取不同的结尾方式,比如讲完《凸透镜的名词和三条特殊光线》的内容后,让学生回顾平行光会聚于焦点(解释并板图)和焦距这两个知识点,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阳光这样的平行光来粗测凸透镜的焦距,教师点拔指导,这样不仅对所授新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完这一节后还能马上学以致用,学生必然会跃跃欲试,而且可以为下一节凸透镜成像实验打下测焦距的伏笔。收到知识性、趣味性、知识连贯性的完美统一,达到课已尽而意未穷的教学效果。
5.说板书设计:根据不同课的实际多用图表式板书,且用多种颜色的粉笔组合板书。使学生对每节课知识一目了然。例:《眼睛和视力矫正》最终形成的板书如下:(板图)
四、说教后反思:
1、本章的教学我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实验设计和主动实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求学欲望。
2、在教材的处理上,对教材顺序能进行大胆的调整,对课本原有内容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比如介绍透镜前简单介绍一下几类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凸镜),凹面镜(凹镜)甚至哈哈镜,以避免学生把凸透镜说成凸镜,把凹透镜说成凹镜。在学习显微镜时用幻灯机和放大镜这两个应用来代替理解物镜和目镜,讲望远境时把物镜当聚光元件处理的同时介绍实质是“拉近了物体”再把目镜当放大镜处理,简化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注意了教学内容的穿插和联系。介绍完平面镜后介绍一些学生还不易想到的生活事例,汽车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自行车尾灯设计等,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非常好。
3、结合初中学生需参加物理中考的现实,教师对每个实验活动和讲解的内容进行知识点提升和归纳一些记忆技巧,有利学生掌握系统的课本知识,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对知识点掌握又能牢靠,达到中考、能力提升要求两不误的目的。
【多彩的光说课稿】相关文章:
《光的传播》说课稿04-03
光的折射说课稿01-31
《光的折射》说课稿02-20
光的折射说课稿10-04
《多彩的风景》说课稿01-11
《多彩的泡泡》说课稿04-18
《光的反射》说课稿(精选11篇)10-24
光的折射说课稿12篇01-31
光的折射说课稿(12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