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精华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达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五、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学具。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让同学们说出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我会结合同学的回答做出总结,使学生了解视频中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山水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并提出问题,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这件作品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出画家运用多变的色彩和笔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了一种壮美的意境,恰当的表现出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的将诗词与画作合二为一,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对比分析寻找不同,并且展示《富春山居图》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作品在笔墨上有怎样的特点?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进而总结山水画通过笔墨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赏析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山水画一定的感知后,我会举行“诗配画”的小活动,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还需通过经营位置来呈现。以这样的方式在体现课程标准中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很好的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出示出示黄山山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示范山石、树木的绘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山石画法、树木画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八、说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2
一、主题
二、说学情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画学习有了一定基础。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认知。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通过创设情景法、竞赛法、情感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其中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运用了欣赏法和评价法引导学生探寻绘画作品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实例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评价激励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大胆地表现,教师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听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交流,充分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将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导入、新授、课堂练习、展示评价和小结拓展等几个环节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每节新授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上课初始,教师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国宝会说话,阔别许久,我们依然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没错,上下五千年!在之前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我们越葱岭,蹈东海,凌长白,尽南沙,看尽九州神器,溯求华夏根流。同学想不想继续倾听国宝故事,续看中华历史芳华?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国家宝藏》之《以形写神》吧!”顺势导入课题《以形写神》。
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在新授环节我将以鉴赏国宝作品串起本课,围绕初识形神、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等几个环节进行展开:
首先,我将播放两幅国宝作品: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绣女》以及齐白石的写意人物《老翁》。以“我们一起找不同”的游戏展开提问:同样是中国人物画,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国人物画中,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画家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工笔或写意、古代还是现代。它们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画家笔下的人物神态都是通过外在形体来传达的。接着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理解的“形”和“神”,教师结合学生观点总结:“形”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是指内在的精神本质,人物的内心活动。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国宝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提问:这是中国五代画家顾闳中的画作,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画面描绘的就是一场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请学生讨论分析这组箫管乐女的“形”与“神”,可以从:神情、姿态、线条、色彩、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等方面分析。通过学生分析总结得出:形与神都不会是独立存在的,形与神相互呼应。
接着引导学生赏析国宝作品齐白石的作品《挖耳图》,引导学生分析画家通过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神态?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神”以“形”为依据,“形”因为有“神”而生动。通过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神形兼备”。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笔墨技法的知识。通过学生回答回顾笔法有钩、勒、皴、擦、点等。墨法有烘、染、破、泼、积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线描的方式来尝试绘画自己的同学,感受中国人物画的以形写神。解决了难点。
(三)评述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各位国宝鉴赏师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为自己喜欢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做一个不一样的.“国宝身份证”。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办“中国人物画鉴赏特展”,学生间相互分享,交流鉴赏心得,并通过投票的方式由全体学生选评优秀的鉴赏文章,并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和鉴赏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自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电视栏目的形式邀请鉴宝大师们总结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加重对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特点的印象。引导他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下次上课进行分享。课下请学生收集中国人物画背后的故事,下次上课进行分享。以谈话和提问等方式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畅谈对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枯燥地总结,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条理清晰,良好的观感也能够给人美的感受,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初中美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纸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义务教学初中美术第四册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个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纸的造型是培养学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经。同时也为学习第六册纸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落脚点,我确定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能力目标
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难点: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本堂课的课间、课尾,我通过图片、音乐,两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
2.讨论互助法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和互助精神。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
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促进认识,增进友谊,掌握技能。
2.学生指导法法
以学生指导学生,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培养班级同学间的一种团结互助精神。
(四)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师生交往、共同探究复习方法,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增加欣赏内容使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为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前准备必须的工具和材料(纸,双面胶,剪刀)
轻松课间
显示片头(一首歌曲、教学课题)
让学生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给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导入新课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什么叫纸的造型――就是把一张平面的纸塑造成一个立体的行。
讲授新课
(一)作品欣赏
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纸造型的作用和各种形式,揭发求知欲,促进课堂气氛。
(二)技法讲解
1、(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我主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学生来了解这些技法的运用。
2、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纸的造型制作图示中各种线条的作用(提问讨论加深学生了解)
(三)练习
制作书中的公鸡使刚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以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来完成这次练习,培养了同学间的一种相互协作精神,同时使更多学生能得到辅导上课效率更高。
纸 的 造 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课前准备
制作《纸的造型》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个折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导入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
(三)学习新知
1、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一些纸的'造型作品使学生明白用一些平面的纸也能做出如此漂亮的造型(揭发学生的兴趣)
2纸造型的手法
(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
3线条所表现的意思
表示向下折
表示向上折
表示轮廓线
表示粘贴部分
(四)练习
制作26页公鸡(根据书中的图示制作)
折 画 剪 刻 折
(五)辅导
由完成早并且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辅导(每组一个)
做得快的同学根据26页的图绘制并折动物一个小结
主要讲评学生的课堂练习为主
(七)下课
评课稿(美术课)
本节美术课,潘老师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辅助,节省了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时间,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地动手时间,更为重要一点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纸造型的直观形象,对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学生从开始导入到最后完成纸鸡的制作,完成了本次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进行制作的热情高涨,动手制作的时间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特别是课的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一种纸的造型,发展了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点很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基本解决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如利用媒体工具和学生的示范制作,使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的制作方法。
建议:(1)提高评价机制的灵活性。
(2)出现了鸡重心问题,未能最好的解决办法。
初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课题:
《学画山水画》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山水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并能表现一定的自然风光。
2、难点:如何灵活的运用用笔并控制好水和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水画。
五、教学准备:
1、学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以及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等。
2、教具?准备中国山水画范作、音像课件、示范用具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课件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图片让学生欣赏。
(2)播放"一滴墨"的变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初步感知山水画的特点。
(3)用导入语创设情境:提起美丽的大自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相信大家也同老师一样,希望把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山水画就是记录这一美好形象的一种方法,今天就让老师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
2、新授
(1)欣赏图片,直观感知
教师用PPT展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a、中国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b、西方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c、你更喜欢哪一种绘画风格?
(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与联想:说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给自己的感受,并用语言描绘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3)教师总结讲解
a、中国画给人的感受——水墨效果、写意具有韵味,有一种不可描绘的意境美。
b、西方画给人的感受——色彩丰富、写实。
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及西方写实山水画家的.作品,讲解其中不同,重点体会中国画的韵味。
(4)示范讲解
a、出示斧披皴与披麻皴等作品对比并提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b、教师示范皴法的技法:笔的方向、染的层次及水墨晕染效果的变化。
c、出示不同的用皴法完成的的学生作业欣赏。
3、课堂练习
以水墨形式完成一幅山水风景画,用笔墨和八开纸作画,画面的内容不限。
4、展示与讲评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品,以长龙的形式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以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谈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根据几幅代表作业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5、小结
用拓展思考的范式进行小结:仔细观察自己见过的山山水水、人家、田野等,大胆的运用笔、墨创作出一幅具有水墨意境的画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单元课程,是继《黑白世界》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篆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表现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B、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发展目标:
A、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篆刻艺术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 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的两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
初中美术说课稿8
教材分析:
《时间的表情》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设计.应用”的第一课。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未来,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习的实际,通过了解钟表的历史发展以及动手设计制作钟表,增强对古代文明崇敬之情。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巧妙的加工和重新结合,可以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体悟钟表的个性化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适合制作钟表的废旧材料、刀、剪、胶带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学生分组到钟表专卖店参观考察,拍摄各式钟表的图片,获取创作灵感,联想生活中的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和钟表发生联系?收集这些材料,看谁准备的材料更新颖,更具有特点。
<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掌握并思考如何成功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钟表>
2、感受时间的变化
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天当中的变化,同时设想一下你在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年中的变化。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也在不断的变化。
教师:看了这一连串的图片之后大家有些什么感受?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我们要好好的把握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在进行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合理的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与德育穿插起来,并为下面要进行的项目做铺垫>
3、观看时间的“表情”
A:提问:你想过要测量时间吗?你能用身边找得到的东西来制作一个简易的计时器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一个钟表,引出课题《时间的“表情”》。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出示课件
B:看了古代的计时装置后,你们觉得那时候的计时装置有些什么特点?(很原始,不够精确),
今天的钟表机械师们已经制造出十分精确的钟表,不但精确而且携带方便,还给它们加上了有趣而美丽的“表情”,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设计师的精彩创意吧。出示课件
提问:看过不同外形、不同读数、不同装饰的钟表,你对哪一款印象最深?谈谈你的见解。
<通过古时与现代的钟表对比,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到钟表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和装置>
4、体验与实践
A:思考一: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钟表的外形设计
(2)时间的读数设计
(3)钟面的装饰设计
出示图片引出总的归纳项目
思考二:在设计钟表前要考虑哪几个因素?
实用:要求读数准确、易于认读。
美观:要求材料新颖、方法独特
<通过多媒体展示归纳出设计钟表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因素,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如何进行钟表设计>
B:教师示范制作钟表
在示范时带着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钟表的制作方法:(1)漂亮实用的钟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你们准备运用什么材料来设计制作?(3)准备给钟表设计什么样的外形?(4)加上什么样的“表情”来装饰?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教师边提问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在观看示范的时候能够参与其中,不停的思考回答,为自己接下来的设计理清思路>
5、钟表设计大赛
“表情”时钟店招聘设计师:
要求:具有新颖独特的设计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招聘办法:用自备的材料现场设计一只时钟模型,时间15~20分钟,设计新颖、造型独特。
(提出注意安全)
<以钟表设计大赛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制作,更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
6、作品展示评比
A:请各设计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B:请其他设计师也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为什么?
<通过自评、互评、总评的方式评价各自的作品,让学生在评价时能够互相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7、拓展延伸
引出德育教学内容,鲁迅曾经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好好把握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要学会珍惜时间,关注生命,关注未来!
<与教学第一步相呼应,以德育穿插开始,并以德育穿插结束,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8、教后反思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钟表的图片,积累了视觉素材,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发挥材料的肌理美,始终贯彻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选取的设计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不花钱,另外,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在设计制作时能够把地方特色融入在设计中,使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小组活动时,要集思广益,分组进行,避免个别同学“单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钟表时要考虑色彩的搭配,考虑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外形的制作,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加作品的情趣性。
初中美术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四册中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虽然比以往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丰富线条的表达方法,理解物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能准确客观的、忠实的传达物像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提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四、难点:
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像的恐惧感。
五、关键:
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现,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教具:
课件,生活中的立体图像的例子。
七、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组织学生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感受立体物像的结构特征,通过示范讲解每种表现方法,大量欣赏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有关立体图像的描绘,使学生切身感到立体图像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步入徒手线条描绘的世界,尽情体验手绘线条造型的乐趣。
2、学法指导:重视基础训练,讲解方法但不限制学生的发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欣赏,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给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代表到板前绘画,限时2分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讨论:什么是立体图形?大屏幕出示其概念。
2、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播放课件,学生欣赏立体图像精美的图片,丰富视野。加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
3、讨论: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说明。总结立体图像的作用,以及特有的清爽之美和简洁之美。
4、教师示范讲解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4)结合课件欣赏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像的表现方法和每种方法的特征。
(三)、实践练习
1、判断同一物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以竞赛的方式抢答。
2、介绍立体图像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展示。
3、找出其它教材中的关于立体图像表达的例子。
4、选择一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作业要求:线条简练概括,构图合理。
(四)、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现代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毕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五)、板书设计
课题立体图像的表达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范画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范画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范画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主题阐释: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概念,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案例评点: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展示教师“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范作展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给废旧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材料形态废旧材料种类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稻谷、豆类、电池、贝壳粘贴、串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线绳、羽毛、芦苇、草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纸张、塑料、布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金属、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交流。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那么,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成效分析:
本课首先采用废旧的物品导入,让学生先了解废旧材料给材料分类,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活动,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废弃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形象直观的导入,让学生生发现废弃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创意互动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的机会,体会团体合作的乐趣。头脑风波,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中结束本节课,并完成了本节课件的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以及学习美术的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认识美术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的概念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美术,第二部分说明美术的分类,第三部分是学习美术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
三、学法:
本课从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入手,运用学生讨论、欣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憧憬中愉快地度过四十五分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一、课堂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美术?(3—5分钟)
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2.教师指名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①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出画画是美术,个别同学可能会说出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是美术,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说法。②紧接着教师引导从早晨一起床开始说起。
教师:床——家具美术、被面——染织美术、衣服——服装美术、牙膏、牙刷、梳子、脸盆、盘子、筷子等——工艺美术、自行车——工业美术、教室——建筑美术、室内装修——环艺设计。
学生:尺子、书包、小盒、头花、手表、鞋子、冰箱、电视、书法、摄影等,这些都是美术。
结论:大家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美术。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术的世界(5—8分钟)
教师重点讲解并出示幻灯片(本环节以教师引线,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为主)。
1.美术的含义(教师口述内容并重点解释)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等中国画作品和蒙克的《呐喊》等油画作品。
提出问题:完成这几幅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认识,都涉及到了美术定义的问题。
2.美术的分类(15—20分钟)。
基本内容:美术包括:①绘画: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⑧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④建筑: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等)。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
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这些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提示:造型的、材料等)
(3)、学生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3、美术的作用。(7—10分钟)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的作用包括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教师活动:(1)出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给大家什么信息?(老师给予引导。)
B、大家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呢?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课堂回顾:(2分钟)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美术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的作用等,使大家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的基本知识,为大家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5、课堂小结:(3分钟)由此可见,大家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当你需要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是不是需要有人来设计?当你走进饭店吃饭时,需要不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呢?当你住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你想不想住进一座舒适美观的大楼呢?当你住在家离学校较远,你想不想骑一辆既好看又轻松的自行车呢?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而未来的设计者就在你们中间,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美术争取当一名美术设计师,把大家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美好。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的作用
绘画、 篆刻 教育作用
雕塑、 认识作用
建筑、 审美作用
设计、
书法、
摄影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十八中学的美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少版实验教科书第15册《角色游戏》,下面我将从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老师指导:
教学策略:我将从学生的生活情感出发,引导、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制作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 学习”领域,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式美化生活。的意识。面具设计让学生们走进面具,揭开面具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制作。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也已经具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初步的手工制作技巧,但面对面具手工制作中所遇到的剪切、折叠、粘贴以及组合还不够精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评析、讨论以及探究面具制作,学习面具制作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气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面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以及创作热情,同时培养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面具的创意设计,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各类分别的面具图片,美术课件,美术教材。
学具:制作材料、剪刀、尺子、铅笔、画笔、各种颜料。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分头准备制作工具,收集各种纸张和相关资料(材料:旧报纸、包装纸、毛线、木片、麻绳、羽毛等。
2.友情提醒:条件允许,可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上网查阅相关面具的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面具作品。
问:“这叫什么艺术?”
学生争相发言:“面具。
2.教师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戴一下?”
同学们好奇的争相试戴,戴上面具的同学改变了寻常的模样,有的可爱,有的俊美,有的怪异,有的亲切,引起学生一阵惊呼。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试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面具吗?引入面具教学。
(三)探究教学,突破难点
1.媒体教学,放映形形色色的.面具图片。
提问:根据刚才的面具作品,想一想面具要采用哪些材料?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吗?
2.你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面具具备哪些艺术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面具造型夸张,制作精细,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等。
3.提问:重新观察老师刚才带来的作品,你能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吗?
学生大胆发言:从材料、颜色、造型、制作等方面。
继续提问:你们有改进是方法吗?
可以剪贴细节、丰富造型,可粘贴树叶、麻绳等进行装饰。
最后提问:你们认为做一幅成功的面具还需要注意哪些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点、线、面的结合。夸张变形突出总体,具有较强视觉感,富有自己的感情很重要。
【设计意图】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解学生的审美程度,从实际出发。
4制作方法:先构思画稿,再剪贴形象。
5.制作技法:剪、切、卷、贴、折、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步骤,在下面的顺利进行制作。
6.作业:用各种纸材进行制作,借助多种材料辅助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适时指导。
7.评价讨论
互评:戴上自制面具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你的创意。摆出各种造型,舞动生活。
评选出你最欣赏的面具
说一说从同学的面具中学到了什么?
8.课后拓展
用面具装饰美化你的生活起居。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化妆舞会。
9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可能在制作上有许多不同,但只要能掌握基本制作方法,注重造型能力的表现和颜色搭配就好。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四册中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虽然比以往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丰富线条的表达方法,理解物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能准确客观的、忠实的传达物像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提高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四、 难 点: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像的恐惧感。
五、 关 键: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现,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 教 具:生活中的立体图像的例子。
七、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组织学生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感受立体物像的结构特征,通过示范讲解每种表现方法,大量欣赏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有关立体图像的描绘,使学生切身感到立体图像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步入徒手线条描绘的世界,尽情体验手绘线条造型的乐趣。
2、学法指导:重视基础训练,讲解方法但不限制学生的发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欣赏,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小组代表到板前绘画,限时2分钟。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讨论:什么是立体图形?大屏幕出示其概念。
2、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播放,学生欣赏立体图像精美的图片,丰富视野。加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
3、讨论: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说明。
总结立体图像的作用,以及特有的清爽之美和简洁之美。
4、教师示范讲解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结合欣赏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像的表现方法和每种方法的特征。
(三)、实践练习
1、判断同一物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以竞赛的方式抢答。
2、介绍立体图像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
3、找出其它教材中的关于立体图像表达的例子。
4、选择一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作业要求:线条简练概括,构图合理。
(四)、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现代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毕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头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脚掌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填写好表格后,教师再找个别代表到班上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再加以点拔。
(这两个问题充分发扬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领悟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规律。)
3、尝试练习
①教师点拔谈话:不同姿态的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重心和动态线,画速写画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抓准重心。
②教师用人体模型摆出一两个人物姿态,演示绘画动态线和重心。
③你们能用人体模型摆或用自己身体摆出下面动态,并尝试描画它的动态线吗?
姿态
蹲在起跑线
跑步
坐着
盘地
踢球
动态线和重心
4、比较欣赏
教师将收集到的优秀人物速写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本上的名家速写作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简介教材
《铅笔淡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五中的内容。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它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训练,在建筑设计、插图等方面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用铅笔淡彩画来装饰居室,是任何风格的居室都适宜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运用铅笔淡彩画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创作、分析铅笔淡彩画装点居室,从而提高生活审美品味。
二、说教法
要说初一学生的审美是过渡阶段,那初二学生的审美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关注、感受艺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1、比较法
通过比较,直观不同形式作品审美感受,可以发现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及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演示法
通过演示更明了作画步骤和技法,更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此外还运用讲解法,分析法等渗透教学当中。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感受铅笔淡彩画装饰居室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首先,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用铅笔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简单的铅笔画,既巩固了素描技法,又可以培养创作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拿出我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淡彩画作品对比同学们的铅笔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别用这些作品装饰居室可能产生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居室装饰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
引导创作
1、我给学生演示铅笔淡彩画创作的第一步,并向学生讲解应如何准确又概括地画出轮廓,并适当地画出明暗调子。
2、演示淡彩画的着色方法。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注重色彩效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留铅笔绘画的效果,从而体现铅笔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
展示铅笔淡彩画装饰的`居室挂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运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放开想象进行创作,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
(三)展示评比
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铅笔淡彩画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互换作品装点自己的居室激发学生的生活乐趣。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是其对铅笔画的造型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我让学生分组再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
(四)小结
小结铅笔淡彩画的创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铅笔淡彩画
特点
创作步骤
简洁
淡雅
先绘铅笔稿
再渲染色彩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4-21
初中美术说课稿12-11
初中美术说课稿01-26
初中美术说课稿推荐03-24
实用初中美术说课稿04-10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05-09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06-09
(热)初中美术说课稿02-24
初中美术线魅力说课稿07-14
初中美术有趣墙说课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