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3 11:52:14 赛赛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通用15篇)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三),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课本第28页教学内容,课本第29页“练一练”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通过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题目中的一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利用百分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通过类比法解决问题。

  3、关键: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解方程

  30%x = 120 x + =240 x +120%x = 132

  (2)列式解答

  ①一个数的是20,这个数是多少?

  ②苹果20千克,梨比苹果多20%,梨多少千克?

  ③一间米店上午卖出大米400千克,占米店全部大米的5%,米店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1、出示统计表:

  下表是笑笑的妈妈纪录的家庭消费的情况

  年份

  1985年

  1995年

  20xx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

  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65%

  58%

  50%

  其他支出总额占家

  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35%

  42%

  50%

  提问: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第29页“你知道吗?”学生自学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学后的体会和收获,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的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2、出示例题: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出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答: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700元。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也可以用算术解法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10÷(65%—35%)

  =210÷30

  =700(元)(答略)

  3、尝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集体纠正。)

  (2)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九五折”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第1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

  第2题。用同样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纠正。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1、解方程:

  50%x—30%x=48 40%x=24 x+130%x=460

  2、应用题:

  (1)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25%,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2)某商场某个月中下半月的营业额是360万元,比上半月增加二成五,上半月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3)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总页数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总页数的20%,两天看了90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教后反思:

  这一节校级公开教研课的成功之出在于:处理教材时目标明确,能让学生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呈现的家庭消费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分析,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先采用算术解时,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整节课总体来讲比较成功。不足的是:方法比较单一,有一些知识点讲得不够透,学生还有困惑,教师话语过多,不够简洁,应掌握好适当的扶放。努力的方向:应加强对课标的研读,深入理解教材安排的特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7-28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分析“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答这一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的30%等于210,这个数是多少?

  2.解方程:50%x-33%x=34

  二、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百分数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百分数问题。

  板题:百分数的应用(三)

  三、探究新知:

  小黑板出示

  下表是笑笑的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1985年1995年20xx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1、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在逐年减少,而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在逐年增多,可见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3、教师提出问题:

  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4、你准备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你觉得直接列式方便吗?为什么?那怎么办?

  设总支出为x元,用方程解答。

  5.学生试解。

  6.、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

  四、试一试

  教科书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评价

  1、出示教科书p27试一试第2题

  2、九五折是什么意思?

  作业:试一试第2题和练一练第一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三)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65%-35%=30%

  30%x=210 210÷30%=700(元)

  x=700

  答:这个家庭总支出是700元。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商标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

  1、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在生活中找到的实际应用的百分数,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生1:我是在报纸上找到的。

  生2:我是在在网上查到的。

  生3:我是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的。

  生4:我是在酒瓶上贴的标签上找到的。

  生5:我是在牛奶盒上找到的。

  生6:我是在药品的说明书上找到的。

  2、揭示课题: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百分数)。

  (二)深入探究,理解意义。

  1、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给出定义:像(板书)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意义。

  (1)让学生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分别说说18%、49%、64.2%、60%、65%、98%等的实际意义。 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指名说说。

  (2)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

  师:观察比较这组数据(18%、49%、64.2%),你发现什么

  生:学生的近视率是越来越高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很容易比较。

  师:难怪人们在生活中这么喜欢使用百分数!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要好好地爱护它啊1

  4、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的概括能力,能把相比较的两个量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来概括,(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在高中生近视率64.2%中,这“一个数”指的是谁,“另一个数”呢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相比较的结果,所以它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对具体信息中的百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些信息,比如说85%,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5、说说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6、读信息,谈感受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小结:60年多前,日本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都造成了伤害,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7、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大家注意到了吗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完全相同吗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1)讨论:下面哪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个不能?为什么?17米,可不可以说“一枝铅笔长17%米”?100

  17一枝铅笔用去了它的,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17%”?100一枝铅笔长

  (2)小结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表示既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可以带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不能带单位。

  那我们还能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吗?

  8、练习: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2)小红的身高是147%米。()

  (3)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三)百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表示。

  (2)教师示范“%”的写法。提醒学生:先写分子,再写分母。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点,以免和数字混淆。

  (3)教师以板书的三个百分数为例书写,并板书:17%、15%、98%。

  (4)教师读,学生写出百分数。

  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一百一十五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5)教师说明: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100,如90%、64%;也可以大于100,如115%,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123、4%。

  介绍特殊的百分数:50%=

  (6)百分数的读法: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提醒:读成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7)完成书P78“做一做”第1、2小题。

  (四)深化认识,巩固运用。

  1100%=1 2

  1、创造百分数。练习十八第3小题。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8%45%98%8.1%100%55%

  ①根据调查,我国儿童的肥胖率达到()

  ②小名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到() ③一本书已经看了(),还剩下全书的()

  ④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的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的()

  ⑤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3、如果你是顾客,在同样价钱的情况下,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波司登羽绒服白鸭绒含量90% 。巴豆羽绒服白鸭绒含量90%。

  4、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用百分数小结这节课:愉快占()%紧张占()%遗憾占()%

  4、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用1%的灵感+99%的汗水去换得100%的成功,祝愿我们班100%的同学都是天才!。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见过的百分数,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写法:先写分子,再写分母

  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百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学到综合运用信息、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养成爱护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且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外调查、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学生汇报收集有关食品、营养、健康等方面有关百分数的资料情况。

  2.学生汇报,师揭示课题:生活中的百分数。

  二、调查统计,体验感悟。

  1.统计全班今天喝牛奶的情况,学生举手并统计,教师板书问题数据。

  2.让学生根据数字自由提问题:教师选择两个百分数的问题作为题目要求学生解答。(课件出示)

  3.学生计算:

  (1)没有喝牛奶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没有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同学多百分之几?

  (学生说算理并汇报计算结果。)

  4.让学生对没有喝牛奶的同学提建议。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师请三个肥胖的同学到讲台前,学生回答:他们三个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肥胖)

  2.课件展示收集的一段有关肥胖的资料:(文字加录音)

  “小胖墩”问题令人忧

  我国有1.3亿儿童,肥胖儿童已经占儿童总数的10%,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青少年肥胖率东北地区最高,为13.2%,华东地区次之,为XX.2%,中南地区最低,为10.4%。专家指出,由于小胖墩日益增多,而给儿童带来的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1)看到这段资料,你们想到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并汇报交流。

  教师点评。

  (2)第二段资料的探讨:

  小胖去年10岁,去年初体重60千克,由于他很懒,不喜欢锻炼身体,年底时体重达到66千克。去年年底他的体重比去年年初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

  学生解答后把题目改为如下问题:

  小胖减肥:

  小胖去年10岁,去年初体重60千克,去年底体重增加了10%,今年经过减肥锻炼,体重减轻了10%。

  (1)看到这段资料后,你又想到什么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让学生对小胖提点建议。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课件出示:

  我当小小采购员:

  任务:为自己家(4口人)采购一天所需牛奶,每人按500毫升计算。蒙牛牛奶:1000毫升:每盒6元,250毫升:每盒1.6元。

  促销活动:

  万家福商场:250毫升八五折出售

  大润发超市:1000毫升八折出售

  哈维斯超市:250毫升买4送1

  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小组汇报后可以辩论,教师点评。

  五、深化延伸,拓展应用。

  我当小老板(课件出示)

  百利批发部库存200箱蒙牛牛奶,进价每箱32元,售价每箱40元,已售出50%。现决定调整经营项目,如果你是批发部老板,剩下的怎么办?

  (1)学生小组策划,并汇报交流。

  (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点评。

  (3)大家当了一会儿小老板,有什么感想和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

  六、总结,反思提高

  学生谈感想,师生共同评价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3、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它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初步感知百分数。

  1、师:同学们,今年的7月28日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重大的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都观看了吗?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争金夺银,为我们中国代表团嬴得了三十八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二位。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其他国家获金牌的情况?

  2、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陌生的数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之后板书课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罗列到黑板一侧(1、意义2、用途3、与分数的异同)

  (初步感知,清晰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创设情境,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

  师:在一所学校要举行一次口算比赛,要求每班选取一名同学参加比赛,可是六一班的三位同学都很想参加,于是老师分别给这三位同学出了一些难易度相同的题目,想从三位同学当中选取成绩最好的一位参加比赛,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做题情况。

  出示半张表格:略

  师:如果只给你这些信息,你能科学地选取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那再给你们半张表格。

  出示另半张表格:略

  师:这下你们有什么科学的办法选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分数。问:你们能一眼看出哪个分数最大吗?

  和生共同将三个分数通分为分母为100的分数。问:这样好比了吗?为什么这么好比?

  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问: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百分数的意义板书于黑板。

  在此基础上说明百分数是一个分率,它并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因而不能带单位。

  (通过具体情境,和学生一起探讨百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

  全组人数

  达标人数

  第一小组

  10

  9

  第二小组

  25

  23

  第三小组

  20

  19

  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呢?

  单从全组人数或从达标人数上能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引导学生思考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的关系,发现计算“达标人数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合理。(将表格最后一栏补充完整)

  2、教师指出,像90/100、92/100、95/100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让学生再说一说这几个百分数的含义,并小结:这几个百分数都是(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相比较的结果,表示(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上面几个数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叫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会读这几个百分数吗?板书:90% 读作:百分之九十

  [设计意图]“达标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怎样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单从全组人数或达标人数上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进而萌发寻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现计算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不容易看出结果,算出百分之几才便于比较。这样,不仅揭示了百分数的实质,而且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对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交流信息,加深理解。

  1、读一读下面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1) 青岛啤酒厂七月份的啤酒产量是六月份的140%。

  (2) 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1%。

  (3)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4) 据了解,西欧某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5) 学生的近视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某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18%,初中生49%,高中生64.2%。(附条形统计图)

  师:有些信息很容易看出是哪两个数进行比较,但有些信息中两数关系就不太明显了。你能具体解释一下(3)、(4)、(5)中百分数的含义吗?

  2、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写百分数。老师喊“停”后,以10个为标准,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两人板演)

  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我市将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募集到的钱将分配在七大民生工程上(出示方格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各项投资所占的百分比吗?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这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如何?写一写自己愉快、紧张、遗憾的各占百分之几?说一说如果有遗憾,遗憾在什么地方,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迁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3)能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多余条件),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活已有经验,促进迁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大部分都是水。

  课件出示:

  (1)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据测定,人体大部分是水构成的,其中: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

  提问:你怎样理解“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这句话?单位”1”是哪个量,你能写出人体重量和水分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课件出示:骨骼中的水分是骨骼重量的 。

  师:单位“1”是谁?你能找出数量关系吗?

  【设计意图:单位“1”已知和未知这两种题型的联系就是数量关系相同,解决方法不同。尊重学生,从教学的关键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入手。】

  (3)课件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重35㎏,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多少kg ?

  提问:在哪句话找中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计算?

  老师将这道题变动一下,改成(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28kg,小明体重多少kg ?

  学生读题,说已知信息。

  提问:在哪句话中找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师板书数量关系(小明的体重× =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道单位“1”已知的问题,从单纯的数量关系过渡到整体感知。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一下,变成例4,让学生整体感知,但没有多余条件,目的是先引导孩子掌握单位“1”未知题的解答方法,理清思路,减少干扰。】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探索小明体重的求法

  (1)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也就是小明的体重,下边应该怎么画?请同学们在学习纸上完成线段图。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和线段图,完成1号学习纸。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求助同组同学。

  1号学习纸

  数量关系式: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

  要求的是:

  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到前面汇报自己的方法。找用方程方法解的孩子多说自己的想法,师板书方程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用方程解题比较容易,是顺向思维,教师引导孩子逐步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和优越性,同时也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其它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给予肯定,学生间补充。

  3.辨别信息,回顾反思

  (1)学生再次思考:出示书上37页的例4,加上多余条件(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让学生整体感知题目,不做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突出选取有效信息。

  (2)提醒检验。引导学生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对方程解法价值的体会。

  【设计意图:把回顾与反思和多余条件这两个知识点放在这里,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之后,分散了教学难点,再次突出了重点。】

  (三)对比练习,明晰关系

  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共有书8000册,故事书有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有故事书3200册,图书馆共有书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

  (1)提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解答?

  (2)全班交流,师生小结:这两题中所用的数量关系一样,解题思路一样,只不过单位“1”的量是已知和未知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对比练习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两种题型的联系和区别,再次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3)小结: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揭示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四)设计练习,反馈评价

  (1)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3)学生自编解决问题。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二、新课: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70%),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在本上写:25% 16.7% 1.25% 100% 131%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异:(1)意义不同:分数是表示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只能表示关系,不能表示数量。

  (2)写法不同: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子、分母分别写在分数线的上下。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后面写上百分号。

  (3)使用范围不同:分数的分子只能比分母小,分子大于分母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必须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母大,还可以和分母相等,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练习:

  1.读百分数:(互相读)

  1% 5% 99% 100% 300% 0.6% 38.3% 233.3%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 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 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 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 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 )

  (2)一根绳子长50%米。 ( )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 )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 )

  6.看图填空:

  把( )看做单位一,( )占( )的60%,没走的路程占( )的( )%.

  把( )看做单位一,( )相当于( )的32%,苹果树是( )的( )%.

  把( )看作单位一,( )相当于( )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

  四、总结:

  看着黑板概括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百分数?怎样写?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五、布置作业: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1、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

  1、(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3.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2.1%、99%,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都看到了那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师: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师:这个百分之六十七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生:67%表示李明投中67次,占投球总次数的百分之六十七。

  2.百分数的意义。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百分数了吗?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指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学生说时教师小结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率,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3.百分数的读写。教师示范,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读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师生总结。

  4.同学们能不能解答第二个问题,练习本上独立解答,一名板演。5.生活中你见到过一些百分数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百分数。(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6.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课件出示:下列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区别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能带单位。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句子中的数百分数。(课件出示)

  2.看到下列数据你能想到哪些百分数。(课件出示)

  3.小游戏妙解成语。师:百分数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而且在一些成语里还藏着百分数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妙解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你们猜。(1)猜百分数(2)猜成语

  四、小结: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用百分数告诉大家你的收获吗?你收获了百分之几?百分数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老师把爱迪生的这句名言送给同学们: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4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对于这一类题目,学生在上一学期已有接触,但是经过一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所以可以先设计一些关于找单位“1”的量的复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下,以便温故而知新。逐步推进学习第二种方法计算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五、教学难点

  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六、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尝试法

  2、学习方法: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3、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复习导入:

  1、提问: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同学们都学了哪些?

  2、小结归纳: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已学过的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3、练习:

  (1)4是5的百分之几?

  (2)5是4的`百分之几?

  (3)5比4多百分之几?

  (4)4比5少百分之几?

  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

  在炎热的夏季时,我们总为特别烫的饮食不能立即食用而愁眉不展,现在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好,那我就告诉你们吧。

  在冰箱里冻一碗冰来让烫食迅速降温,同学们可以回家试试。

  在冻冰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掺了多半碗水却端出了满满的一碗冰,请同学们为老师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示图片)呵,同学们懂得真多呀,原来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2、新知探究:

  (1)假设这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我的问题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并出示小黑板,通过线段图理解“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汇报。

  3、自主解答: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

  4、请同学们汇报两种解法的思路。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板书设计:

  例:一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 %= %

  八、课后评议: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创设的情景图比较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开始的谈话导入还是化文字应用题为直观的彩色图片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组织严密,学生听讲认真,但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发言不够踊跃。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九、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一)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百分数学生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百分数的问题。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以前学习的百分数加以应用,上周末特意给学生准备一张百分数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基础是有的,但是很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得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可我过高估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找单位“1”,从而层层深入,解决有些仓促,所以大多数学生勉强学会了第一种方法,而对第二种方法没有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本中“水结成冰”画出了比较直观的情境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研究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分析比较,相互评议,明确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和学生一块总结了做这类题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找准单位“1”,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由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时间较长,所以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以后要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灵巧解题的能力, 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成数的意义,并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成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

  二、教学成数

  师: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师: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几?,也即百分之几?

  (学生回答)

  师:今年苹果产量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今年苹果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学生回答)

  1、请学生回答:

  “一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二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二成五”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出示例10:水北庄村民小组前年收水稻4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一成五,去年收水稻多少吨?

  师: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一成五,表示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的量?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如何列式解答?

  学生1:多收了一成五,表示多收了15%。

  学生2:单位“1 ”的量是前年收水稻的产量。

  学生3:列式为:46+46×15%,因为是求46吨的15%是多少?或者:46×(1+15%),是求46吨的(1+15%)是多少?

  [ 教师板书算式:4.6十46×15%或者46×(1十15%) ,并请学生说出计算结果]

  三、教学折扣

  1、请学生自觉课本第108页上有关折扣的内容。

  2、请学生回答懂得了什么?并请学生进行质疑问难。

  3、出示例3:商店出售一种健身器,原价180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师:如何求现在的.价格?如何列式。

  生:现在的价格=商品原价×折数,列式为:1800×90%=1620(元)。

  师:如果将题目的问题改变成“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如何列式解答?

  生1:1800×(1-90%)=180(元)

  生2:1800-1800×90%=180(元)

  四、练习

  1、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109页“练一练”

  2、出示下列各题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1)、某乡去年水稻总产量是150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五,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多少吨?

  (2)、一套儿童故事丛书原价75元,现价60元,这套儿童故事丛书是打几折出售的?

  (3)、一台录音机按30%的利润售出,卖得390元,求这台录音机的成本是多少元?

  五、总结:

  请学生说出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并请学生质疑问难。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07-20

人教版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08-24

《百分数应用题》精品教学设计10-2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的教学设计07-09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12

比应用教学设计10-28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12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9-27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18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通用15篇)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三),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课本第28页教学内容,课本第29页“练一练”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通过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题目中的一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利用百分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通过类比法解决问题。

  3、关键: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解方程

  30%x = 120 x + =240 x +120%x = 132

  (2)列式解答

  ①一个数的是20,这个数是多少?

  ②苹果20千克,梨比苹果多20%,梨多少千克?

  ③一间米店上午卖出大米400千克,占米店全部大米的5%,米店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1、出示统计表:

  下表是笑笑的妈妈纪录的家庭消费的情况

  年份

  1985年

  1995年

  20xx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

  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65%

  58%

  50%

  其他支出总额占家

  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35%

  42%

  50%

  提问: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第29页“你知道吗?”学生自学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学后的体会和收获,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的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2、出示例题: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出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答: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700元。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也可以用算术解法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10÷(65%—35%)

  =210÷30

  =700(元)(答略)

  3、尝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集体纠正。)

  (2)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九五折”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第1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

  第2题。用同样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纠正。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1、解方程:

  50%x—30%x=48 40%x=24 x+130%x=460

  2、应用题:

  (1)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25%,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2)某商场某个月中下半月的营业额是360万元,比上半月增加二成五,上半月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3)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总页数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总页数的20%,两天看了90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教后反思:

  这一节校级公开教研课的成功之出在于:处理教材时目标明确,能让学生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呈现的家庭消费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分析,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先采用算术解时,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整节课总体来讲比较成功。不足的是:方法比较单一,有一些知识点讲得不够透,学生还有困惑,教师话语过多,不够简洁,应掌握好适当的扶放。努力的方向:应加强对课标的研读,深入理解教材安排的特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7-28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分析“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答这一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的30%等于210,这个数是多少?

  2.解方程:50%x-33%x=34

  二、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百分数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百分数问题。

  板题:百分数的应用(三)

  三、探究新知:

  小黑板出示

  下表是笑笑的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1985年1995年20xx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1、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在逐年减少,而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在逐年增多,可见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3、教师提出问题:

  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4、你准备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你觉得直接列式方便吗?为什么?那怎么办?

  设总支出为x元,用方程解答。

  5.学生试解。

  6.、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

  四、试一试

  教科书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评价

  1、出示教科书p27试一试第2题

  2、九五折是什么意思?

  作业:试一试第2题和练一练第一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三)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65%-35%=30%

  30%x=210 210÷30%=700(元)

  x=700

  答:这个家庭总支出是700元。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商标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

  1、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在生活中找到的实际应用的百分数,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生1:我是在报纸上找到的。

  生2:我是在在网上查到的。

  生3:我是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的。

  生4:我是在酒瓶上贴的标签上找到的。

  生5:我是在牛奶盒上找到的。

  生6:我是在药品的说明书上找到的。

  2、揭示课题: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百分数)。

  (二)深入探究,理解意义。

  1、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给出定义:像(板书)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意义。

  (1)让学生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分别说说18%、49%、64.2%、60%、65%、98%等的实际意义。 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指名说说。

  (2)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

  师:观察比较这组数据(18%、49%、64.2%),你发现什么

  生:学生的近视率是越来越高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很容易比较。

  师:难怪人们在生活中这么喜欢使用百分数!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要好好地爱护它啊1

  4、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的概括能力,能把相比较的两个量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来概括,(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在高中生近视率64.2%中,这“一个数”指的是谁,“另一个数”呢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相比较的结果,所以它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对具体信息中的百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些信息,比如说85%,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5、说说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6、读信息,谈感受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小结:60年多前,日本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都造成了伤害,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7、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大家注意到了吗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完全相同吗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1)讨论:下面哪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个不能?为什么?17米,可不可以说“一枝铅笔长17%米”?100

  17一枝铅笔用去了它的,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17%”?100一枝铅笔长

  (2)小结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表示既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可以带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不能带单位。

  那我们还能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吗?

  8、练习: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2)小红的身高是147%米。()

  (3)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三)百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表示。

  (2)教师示范“%”的写法。提醒学生:先写分子,再写分母。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点,以免和数字混淆。

  (3)教师以板书的三个百分数为例书写,并板书:17%、15%、98%。

  (4)教师读,学生写出百分数。

  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一百一十五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5)教师说明: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100,如90%、64%;也可以大于100,如115%,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123、4%。

  介绍特殊的百分数:50%=

  (6)百分数的读法: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提醒:读成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7)完成书P78“做一做”第1、2小题。

  (四)深化认识,巩固运用。

  1100%=1 2

  1、创造百分数。练习十八第3小题。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8%45%98%8.1%100%55%

  ①根据调查,我国儿童的肥胖率达到()

  ②小名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到() ③一本书已经看了(),还剩下全书的()

  ④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的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的()

  ⑤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3、如果你是顾客,在同样价钱的情况下,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波司登羽绒服白鸭绒含量90% 。巴豆羽绒服白鸭绒含量90%。

  4、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用百分数小结这节课:愉快占()%紧张占()%遗憾占()%

  4、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用1%的灵感+99%的汗水去换得100%的成功,祝愿我们班100%的同学都是天才!。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见过的百分数,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写法:先写分子,再写分母

  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百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学到综合运用信息、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养成爱护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且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外调查、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学生汇报收集有关食品、营养、健康等方面有关百分数的资料情况。

  2.学生汇报,师揭示课题:生活中的百分数。

  二、调查统计,体验感悟。

  1.统计全班今天喝牛奶的情况,学生举手并统计,教师板书问题数据。

  2.让学生根据数字自由提问题:教师选择两个百分数的问题作为题目要求学生解答。(课件出示)

  3.学生计算:

  (1)没有喝牛奶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没有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同学多百分之几?

  (学生说算理并汇报计算结果。)

  4.让学生对没有喝牛奶的同学提建议。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师请三个肥胖的同学到讲台前,学生回答:他们三个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肥胖)

  2.课件展示收集的一段有关肥胖的资料:(文字加录音)

  “小胖墩”问题令人忧

  我国有1.3亿儿童,肥胖儿童已经占儿童总数的10%,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青少年肥胖率东北地区最高,为13.2%,华东地区次之,为XX.2%,中南地区最低,为10.4%。专家指出,由于小胖墩日益增多,而给儿童带来的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1)看到这段资料,你们想到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并汇报交流。

  教师点评。

  (2)第二段资料的探讨:

  小胖去年10岁,去年初体重60千克,由于他很懒,不喜欢锻炼身体,年底时体重达到66千克。去年年底他的体重比去年年初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

  学生解答后把题目改为如下问题:

  小胖减肥:

  小胖去年10岁,去年初体重60千克,去年底体重增加了10%,今年经过减肥锻炼,体重减轻了10%。

  (1)看到这段资料后,你又想到什么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让学生对小胖提点建议。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课件出示:

  我当小小采购员:

  任务:为自己家(4口人)采购一天所需牛奶,每人按500毫升计算。蒙牛牛奶:1000毫升:每盒6元,250毫升:每盒1.6元。

  促销活动:

  万家福商场:250毫升八五折出售

  大润发超市:1000毫升八折出售

  哈维斯超市:250毫升买4送1

  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小组汇报后可以辩论,教师点评。

  五、深化延伸,拓展应用。

  我当小老板(课件出示)

  百利批发部库存200箱蒙牛牛奶,进价每箱32元,售价每箱40元,已售出50%。现决定调整经营项目,如果你是批发部老板,剩下的怎么办?

  (1)学生小组策划,并汇报交流。

  (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点评。

  (3)大家当了一会儿小老板,有什么感想和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

  六、总结,反思提高

  学生谈感想,师生共同评价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3、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它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初步感知百分数。

  1、师:同学们,今年的7月28日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重大的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都观看了吗?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争金夺银,为我们中国代表团嬴得了三十八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二位。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其他国家获金牌的情况?

  2、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陌生的数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之后板书课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罗列到黑板一侧(1、意义2、用途3、与分数的异同)

  (初步感知,清晰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创设情境,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

  师:在一所学校要举行一次口算比赛,要求每班选取一名同学参加比赛,可是六一班的三位同学都很想参加,于是老师分别给这三位同学出了一些难易度相同的题目,想从三位同学当中选取成绩最好的一位参加比赛,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做题情况。

  出示半张表格:略

  师:如果只给你这些信息,你能科学地选取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那再给你们半张表格。

  出示另半张表格:略

  师:这下你们有什么科学的办法选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分数。问:你们能一眼看出哪个分数最大吗?

  和生共同将三个分数通分为分母为100的分数。问:这样好比了吗?为什么这么好比?

  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问: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百分数的意义板书于黑板。

  在此基础上说明百分数是一个分率,它并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因而不能带单位。

  (通过具体情境,和学生一起探讨百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

  全组人数

  达标人数

  第一小组

  10

  9

  第二小组

  25

  23

  第三小组

  20

  19

  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呢?

  单从全组人数或从达标人数上能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引导学生思考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的关系,发现计算“达标人数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合理。(将表格最后一栏补充完整)

  2、教师指出,像90/100、92/100、95/100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让学生再说一说这几个百分数的含义,并小结:这几个百分数都是(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相比较的结果,表示(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上面几个数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叫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会读这几个百分数吗?板书:90% 读作:百分之九十

  [设计意图]“达标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怎样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单从全组人数或达标人数上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进而萌发寻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现计算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不容易看出结果,算出百分之几才便于比较。这样,不仅揭示了百分数的实质,而且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对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交流信息,加深理解。

  1、读一读下面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1) 青岛啤酒厂七月份的啤酒产量是六月份的140%。

  (2) 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1%。

  (3)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4) 据了解,西欧某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5) 学生的近视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某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18%,初中生49%,高中生64.2%。(附条形统计图)

  师:有些信息很容易看出是哪两个数进行比较,但有些信息中两数关系就不太明显了。你能具体解释一下(3)、(4)、(5)中百分数的含义吗?

  2、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写百分数。老师喊“停”后,以10个为标准,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两人板演)

  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我市将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募集到的钱将分配在七大民生工程上(出示方格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各项投资所占的百分比吗?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这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如何?写一写自己愉快、紧张、遗憾的各占百分之几?说一说如果有遗憾,遗憾在什么地方,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迁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3)能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多余条件),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活已有经验,促进迁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大部分都是水。

  课件出示:

  (1)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据测定,人体大部分是水构成的,其中: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

  提问:你怎样理解“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这句话?单位”1”是哪个量,你能写出人体重量和水分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课件出示:骨骼中的水分是骨骼重量的 。

  师:单位“1”是谁?你能找出数量关系吗?

  【设计意图:单位“1”已知和未知这两种题型的联系就是数量关系相同,解决方法不同。尊重学生,从教学的关键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入手。】

  (3)课件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重35㎏,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多少kg ?

  提问:在哪句话找中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计算?

  老师将这道题变动一下,改成(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28kg,小明体重多少kg ?

  学生读题,说已知信息。

  提问:在哪句话中找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师板书数量关系(小明的体重× =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道单位“1”已知的问题,从单纯的数量关系过渡到整体感知。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一下,变成例4,让学生整体感知,但没有多余条件,目的是先引导孩子掌握单位“1”未知题的解答方法,理清思路,减少干扰。】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探索小明体重的求法

  (1)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也就是小明的体重,下边应该怎么画?请同学们在学习纸上完成线段图。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和线段图,完成1号学习纸。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求助同组同学。

  1号学习纸

  数量关系式: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

  要求的是:

  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到前面汇报自己的方法。找用方程方法解的孩子多说自己的想法,师板书方程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用方程解题比较容易,是顺向思维,教师引导孩子逐步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和优越性,同时也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其它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给予肯定,学生间补充。

  3.辨别信息,回顾反思

  (1)学生再次思考:出示书上37页的例4,加上多余条件(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让学生整体感知题目,不做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突出选取有效信息。

  (2)提醒检验。引导学生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对方程解法价值的体会。

  【设计意图:把回顾与反思和多余条件这两个知识点放在这里,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之后,分散了教学难点,再次突出了重点。】

  (三)对比练习,明晰关系

  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共有书8000册,故事书有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有故事书3200册,图书馆共有书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

  (1)提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解答?

  (2)全班交流,师生小结:这两题中所用的数量关系一样,解题思路一样,只不过单位“1”的量是已知和未知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对比练习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两种题型的联系和区别,再次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3)小结: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揭示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四)设计练习,反馈评价

  (1)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3)学生自编解决问题。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二、新课: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70%),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在本上写:25% 16.7% 1.25% 100% 131%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异:(1)意义不同:分数是表示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只能表示关系,不能表示数量。

  (2)写法不同: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子、分母分别写在分数线的上下。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后面写上百分号。

  (3)使用范围不同:分数的分子只能比分母小,分子大于分母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必须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母大,还可以和分母相等,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练习:

  1.读百分数:(互相读)

  1% 5% 99% 100% 300% 0.6% 38.3% 233.3%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 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 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 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 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 )

  (2)一根绳子长50%米。 ( )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 )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 )

  6.看图填空:

  把( )看做单位一,( )占( )的60%,没走的路程占( )的( )%.

  把( )看做单位一,( )相当于( )的32%,苹果树是( )的( )%.

  把( )看作单位一,( )相当于( )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

  四、总结:

  看着黑板概括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百分数?怎样写?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五、布置作业: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1、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

  1、(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3.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2.1%、99%,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都看到了那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师: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师:这个百分之六十七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生:67%表示李明投中67次,占投球总次数的百分之六十七。

  2.百分数的意义。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百分数了吗?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指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学生说时教师小结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率,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3.百分数的读写。教师示范,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读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师生总结。

  4.同学们能不能解答第二个问题,练习本上独立解答,一名板演。5.生活中你见到过一些百分数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百分数。(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6.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课件出示:下列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区别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能带单位。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句子中的数百分数。(课件出示)

  2.看到下列数据你能想到哪些百分数。(课件出示)

  3.小游戏妙解成语。师:百分数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而且在一些成语里还藏着百分数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妙解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你们猜。(1)猜百分数(2)猜成语

  四、小结: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用百分数告诉大家你的收获吗?你收获了百分之几?百分数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老师把爱迪生的这句名言送给同学们: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4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对于这一类题目,学生在上一学期已有接触,但是经过一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所以可以先设计一些关于找单位“1”的量的复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下,以便温故而知新。逐步推进学习第二种方法计算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五、教学难点

  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六、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尝试法

  2、学习方法: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3、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复习导入:

  1、提问: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同学们都学了哪些?

  2、小结归纳: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已学过的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3、练习:

  (1)4是5的百分之几?

  (2)5是4的`百分之几?

  (3)5比4多百分之几?

  (4)4比5少百分之几?

  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

  在炎热的夏季时,我们总为特别烫的饮食不能立即食用而愁眉不展,现在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好,那我就告诉你们吧。

  在冰箱里冻一碗冰来让烫食迅速降温,同学们可以回家试试。

  在冻冰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掺了多半碗水却端出了满满的一碗冰,请同学们为老师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示图片)呵,同学们懂得真多呀,原来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2、新知探究:

  (1)假设这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我的问题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并出示小黑板,通过线段图理解“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汇报。

  3、自主解答: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

  4、请同学们汇报两种解法的思路。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板书设计:

  例:一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 %= %

  八、课后评议: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创设的情景图比较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开始的谈话导入还是化文字应用题为直观的彩色图片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组织严密,学生听讲认真,但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发言不够踊跃。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九、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一)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百分数学生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百分数的问题。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以前学习的百分数加以应用,上周末特意给学生准备一张百分数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基础是有的,但是很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得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可我过高估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找单位“1”,从而层层深入,解决有些仓促,所以大多数学生勉强学会了第一种方法,而对第二种方法没有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本中“水结成冰”画出了比较直观的情境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研究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分析比较,相互评议,明确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和学生一块总结了做这类题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找准单位“1”,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由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时间较长,所以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以后要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灵巧解题的能力, 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成数的意义,并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成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

  二、教学成数

  师: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师: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几?,也即百分之几?

  (学生回答)

  师:今年苹果产量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今年苹果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学生回答)

  1、请学生回答:

  “一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二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二成五”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出示例10:水北庄村民小组前年收水稻4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一成五,去年收水稻多少吨?

  师: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一成五,表示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的量?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如何列式解答?

  学生1:多收了一成五,表示多收了15%。

  学生2:单位“1 ”的量是前年收水稻的产量。

  学生3:列式为:46+46×15%,因为是求46吨的15%是多少?或者:46×(1+15%),是求46吨的(1+15%)是多少?

  [ 教师板书算式:4.6十46×15%或者46×(1十15%) ,并请学生说出计算结果]

  三、教学折扣

  1、请学生自觉课本第108页上有关折扣的内容。

  2、请学生回答懂得了什么?并请学生进行质疑问难。

  3、出示例3:商店出售一种健身器,原价180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师:如何求现在的.价格?如何列式。

  生:现在的价格=商品原价×折数,列式为:1800×90%=1620(元)。

  师:如果将题目的问题改变成“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如何列式解答?

  生1:1800×(1-90%)=180(元)

  生2:1800-1800×90%=180(元)

  四、练习

  1、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109页“练一练”

  2、出示下列各题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1)、某乡去年水稻总产量是150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五,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多少吨?

  (2)、一套儿童故事丛书原价75元,现价60元,这套儿童故事丛书是打几折出售的?

  (3)、一台录音机按30%的利润售出,卖得390元,求这台录音机的成本是多少元?

  五、总结:

  请学生说出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并请学生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