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案

时间:2023-03-08 09:33:03 教案 我要投稿

《质量》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质量》教案

《质量》教案1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科学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通过学生的置疑、解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及探究能力。

  3、通过计算,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展示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讲述]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桥梁,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体积联系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推进新课]分析书中表格l一3—1中列出的1mol 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提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板书]2、摩尔质量定义: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 kg/mol。

  (3)数值上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讲解]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

  摩尔质量(g/mol)

  物质的质量(g)

  物质的量(mol)[板书]3、计算式:

  符号表示: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物质的量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o的摩尔质量是;

  o2的摩尔质量是;

  nacl的摩尔质量是;

  so42-的摩尔质量是。

  答案:16g/mol 32g/mol 58.5g/mol 96g/mol。

  [强调]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

  (投影练习)欲使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so2与so3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氧元素质量相等,推出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求出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3:2,最后得出so2与so3的质量比为6:5。

  (投影练习)71 gna2so4中含有na+和so42ˉ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m(na2so4)=142 g/mol

  na2so4= 2na++ so42ˉ

  n (na+) = 2 n(na2so4) = 2×0.5mol = 1 mol

  n (so42ˉ) = n (na2so4) = 0.5mol

  答:71 gna2so4中含有na+物质的量为1 mol,so42ˉ物质的量为0.5mol。

  [讨论]分析书中13科学探究,列出有关化学式、体积的相关数据,讨论并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多媒体投影)问题1:分析体积一栏,发现单位是否相同,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在同温同压下,1 mol固体、液体的体积是否相同?

  问题3:在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温度、压强不同时,又怎么样?

  (多媒体投影)问题1:固体、液体体积为何不同?与气体体积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问题2:同温同压下,1 mol不同气体的体积为何相差不大?

  问题3:不同温度、压强下,1 mol气体体积为何不同?

  讨论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

  [提问]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那些因素?

  [提问]当微粒数一定时,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什么因素?

  [提问]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 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 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提问]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压强下进行?

  [讲解]对固体,我们用得较多的是质量,而对于气体,用得较多的则是体积。由于同温同压下,1 mol不同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我们定量测定气体体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提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 vm)

  [讲解]所谓气体摩尔体积( vm)指的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板书]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m。

  vm =

  v

  n[讲解]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

  [板书]表达式:

  [提问]由此可知,vm的单位是什么呢?

  [板书]单位:l·mol-1或m3·mol-1

  [讲解]在不同外界条件下,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气体摩尔体积,我们把温度0℃、压强为101kpa 定义为标准状况,简写为stp ,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

  [板书]2、标准状况下(stp),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讲解]大家在掌握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板书](1)适用范围: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2)条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标准状况下vm为22、4 l·mol-1)

  物质的量n成正比,

  由物质的量相同,推出所含分子数相同。

  [小结]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一规律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v1

  v2

  n1

  n2

  n1

  n2[板书]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即同温同压下,适用对象是气体。

  [讲解]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几个重要的推论。我们可以根据公式pv = nrt(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温度)导出,在一定条件下p~n、ρ~m、v~m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把质量、气体的体积这两个宏观物理量与微粒数这一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了。

  [板书]小结:

  物质的质量(m)

  ÷m

  ×m

  气体的体积(v)

  微粒个数(n)

  ÷na

  ×na

  物质的量(n)

  ×vm

  ÷vm

  [布置作业]p17-18 练习5、6[学生]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6.02×1023mol-1。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用于宏观物体

  [学生阅读归纳]1mo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1mol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阅读归纳]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学生]讨论,探究。

  [学生1]1、固体、液体体积单位是cm3,而气体体积单位是l,

  [学生2]2、在同温同压下,1 mol固体、液体的体积不同。

  [学生3]3、在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不同温度、压强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不同

  [学生]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微粒数的多少、微粒本身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学生]当微粒数一定时,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固、液态中,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1 mol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学生]因为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故说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

  [学生]气体体积的单位是l或m3,物质的量的单位mol,所以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或m3·mol-1。

  (投影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o2的体积约是22、4 l。

  2、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2、4 l。

  3、标准状况下,1mol h2的体积恰好为22、4 l。

  4、标准状况下,1mol h2so4的体积约为22、4 l。

  5、标准状况下,0.4moln2和0.6mol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6、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分子数。

  [学生]1、错误。未指明条件、状况。

  2、错误。未指明1mol。

  3、错误。22、4 l是一个近似取值。

  4、错误。h2so4不是气体。

  5、正确。

  6、错误。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讨论]请大家思考: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所含分子数是否相同?

《质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三.教学用品

  黑板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 "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

  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我尝试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

  五.教学案例

  1.引入主题

  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

  (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

  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2)学生活动:利用表格,计算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

  B一个原子的质量(g)1.674×10-242.656×10-231.993×10-23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B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3)学生探究活动二:完成表格中C/B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6.02 1023,从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复习。

  (4)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物质的量"内容多少、深浅的实际情况,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对应的桥梁关系。

  3.作业布置 略

  六.教学反思

  本内容属了解性质,但因内容枯燥而要上好很不易。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一点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本节课上,我认为主要将重心放在"为何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即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上,使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另外,在完成设计的表格后,引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就可以在此复习初中已涉及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可架起微粒数-物质的量-质量的桥梁关系。当然,很多老师会视本校实际情况,将物质的量作为一个专题,详细铺开,细细讲来,也未尝不可。

《质量》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考点:

  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有关简单的事实。

  三、预习导学:

  1、 (1)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各种元素原子的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

  3、在反应A+B→C﹢D中,agA 与b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gC的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

  4、簿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质量变大,这是因为加热时,

  铜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了 的缘故。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四、课堂练习:

  1、在化学变化中肯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原子的数目

  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即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78g B、80gC、90gD、120g

  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

  A、12克B、44克C、56克 D、100克

  6、在4X +5Y2 =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A.X4Y5 B.X2Y5 C.XY2 D.X4Y10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0mL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黑色固体质量增加

  C.5g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还是5g

  D.5g食盐完全溶解在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有反应A+B=C+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

  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C.铁丝在氧气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

  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g,完全反应后得到bg氧气和cg水,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g B.(a-b-c)g C.(a+b+c)g D.(a-c)g

  4.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g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44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44gB 32g C.22gD.12g

  5.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b) B(a-b)g C、(b-a)gD.无法判断

  6.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B.锌粒放入硫酸溶液中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物质变化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铁变成铁锈 B.矿石粉碎 C.氧气变成液氧D.木棍折断

  9.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的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六、拓展延伸:

  10、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较少量的02转化为臭氧(03),02→03,若有30g02参加了化学反应,则生成臭氧的质量为 。

  11、A+B→C+D,若28gA和26gB完全反应,生成C是D的4倍,若生成D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是 。

  12、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烧的燃料(其化学式用R表示)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5O2===3CO2+4H2O,则R的化学式是

  学习心得:

《质量》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较小物品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估计、讨论、小组合作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操作之前的方案设计。

  教具准备:

  教师:一个西红柿、一个西瓜、一个波罗。

  学生:每一合作小组准备一大袋黄豆,一袋花生米,一台电子称。

  教学过程:

  一、估质量

  通过估计水果的质量,激发学生估计和测量的兴趣。

  师:你能估计出这些水果的质量吗?一个西红柿大约有多重?一个西瓜呢?一个菠萝呢?谁能说说讲桌上放的这三个水果有多重呢?

  生1:一个西红柿大约有0.2千克。

  生2:一个西瓜大约有6千克,一个菠萝大约有0.8千克。

  生3:……

  师:你们估计的准不准我们用称称一下就知道了,谁来帮老师称一称?

  找几个学生演示称量的过程,并验证大家估计的是否准确。

  二、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测量方案,老师不要提供现成的方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空间和一点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往前走! [过渡]:我们能用称称出上面水果的质量,那么你能称出一粒黄豆有多重吗?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子称,根据下面的要求称一称?看哪组反应最快!

  (1) 一大袋黄豆。

  (2) 从袋子里拿出2包黄豆。

  (3) 再从2包里拿出一包黄豆。

  (4) 从一包黄豆里拿出一粒黄豆。

  师:你发现了什么?一粒黄豆有没有质量?为什么现在称不出质量?

  根据下面的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测量。

  1.如果不换工具,还用这个称,你会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吗?

  (1) 独立想办法。

  (2) 小组讨论。

  (3) 全班汇报交流方案。

  2.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生:一粒黄豆的质量称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先称出100粒黄豆的重量,再用100粒黄豆的重量除以100就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生:也可以先称出一定重量的黄豆,再数一数有多少粒,最后用总重量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3.边交流边板书。

  4.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发现:这两种方法最后一步都要用总重量去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先数再称,一个是先称再数。

  6.(1)你认为第一种方法中数出多少粒黄豆比较合适?

  10粒行吗?(师在电子秤上演示10粒黄豆,发现称不出重量)48粒行吗?为什么?-----计算起来不方便!数100粒比较合适!

  (2)第二种方法先称出多少克比较合适?

  -----100克,但是100克所含的黄豆可能太多了,比较难数,称50克比较合适!

  7.每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动手试一试!

  8.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9.汇报交流,完善板书。

  生:我们先数出100粒黄豆,称出重量为20克,用20除以100等于0.2克。

  生:我们先称出50克黄豆,数了一下有250粒,用50除以250等于0.2克。

  10.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案去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都可以测出一粒黄豆大约重0.2克,这个0.2克是准确值吗?-----近似值。

  11.知道了一粒黄豆的质量,我们还可以测出什么?

  ----- 一袋黄豆的重量。

  ----- 一袋黄豆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根据测一粒黄豆的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熟练使用测量较小物品质量方法。 测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1)你能估一估吗?用手掂一掂一袋花生米的重量和一袋黄豆的重量,根据一袋黄豆的重量和数量有根据的估一估这袋花生米的质量。

  (2)设计测量方案。

  -----先数出一袋花生米的数量,再称出一袋花生米的重量,最后算一算。

  (3)实验操作。

  (4)汇报实验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了什么?

  五、数学日记

  通过写日记使这节综合应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回忆。 你能把我们今天进行的“测量”写成数学日记吗?

  板书设计:

  课题:巧测一粒黄豆的质量

  1.估质量

  2.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3.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质量》教案5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习)9、10题

  教学目标:

  1、建立本学期所学的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2、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换算,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认真审题、质疑问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图片、小黑板和检测卡等等。

  教学过程:

  1、出示情境图片(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好吗?(出示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填空)。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小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主要有由情景图片引到问题情境中去,有图片资料转入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然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小结并揭题:

  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这些单位。我们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单位?谁来说一说?(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板书课题)

《质量》教案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目前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求,通过尝试,我认为恰当的把电教手段引进作文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由说到写的能力,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是十分有益的。

  一、一、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除了题材的针对性、教法的开放性等因素外,通过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良好的刺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描写时,借用了一位老师翻录的春节晚会中一个魔术表演的精彩片段录像。上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接着放魔术表演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画面,美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动作,以及表演者神奇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此时,同学们不由得对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己。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教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再现内容,指导学生观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生硬地为学生设计出作文内容和要求。如果改用形象直观的录像,幻灯这些电教手段,替代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板演,学生就会有话可写。如指导《精彩的场面》描写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魔术师的表演时的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学生观察仔细,叙述有条理,写出的作文盎然有趣。

  三、电教拓宽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声、形、色”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启发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动静结合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犹如置身于如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浮想翩翩。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电教播放“下水文”,传授.写作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往往不善于把一件事一个物写具体,因此文章缺少具体的内容,一定的条理。为使学生会描写的技能,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很有必要。教者可把.写作的范文,事先制成录音,选择时机播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愉快地输入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具体描写。如指导《一件心爱的东西》,教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下水文”,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录成录音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老师喜欢的是一样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有什么特点?老师是怎样写具体的?老师为什么喜爱它?听后讨论以上问题,再用幻灯打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学生边习作时边回忆范文边观察带来的最心爱的东西,很快,一篇篇文章就产生了。

  一、电教当堂评议,提高自改能力。

  自能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能.写作文,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不嫌百遍改”,学生当堂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批改,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起来。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课堂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增强修改作文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某一习作进行点评改正,可事先选取学生习作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好、中、差),通过显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评析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从字、词、句、标点、内容等方面逐步评议他人的作文。这时学生常常兴趣浓厚,很仔细,认真地完成评析任务。

《质量》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会正确读出所测物体的质量。

  4、知道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5、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

  实验器材

  教师: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橡皮泥、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生: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

  问题:什么叫质量?

  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让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入大杯等。

  问:上述例证中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演示;把冰块放到杯子中,让冰块在室温下熔化。

  问: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列举:把课本从书店运到学校,把矿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到地球等。

  问:上述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质量的单位

  教师:同学们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吨、千克、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除了上述质量单位外,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毫克,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说明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 毫克(mg)。

  出示1千克砝码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它们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图2—12,了解国际千克原器及千克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介绍吨、千克、克、毫克这些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常用。例如: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人们平常生活中买米、卖菜等等常用千克,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作质量单位。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开头图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介绍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1t=1000kg=103kg 1kg=1000g=103g 1g=1000mg=103mg

  练习,根据课本P103图表中数据,说一说地球质量约多少t?

  1kg=10-3t

  地球质量=6。O×1024kg=6。O×1024×10-3t=6。0×1021t

  四、物体质量的测量

  教师:人们到商店买粮、买菜、买水果等都要用秤称货物的质量,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人们也常常要用秤称物体的质量。商店里常用到的秤如课本第30页图2—13所示,有案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常用的是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课本第30页图2—14)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将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出示托盘天平及托盘天平的构造原理挂图。

  教师介绍天平主要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秤盘(左盘放被称物体,右盘放砝码)、横梁、平衡螺母(用来调横梁平衡)、指针、分度盘(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时,或指针在中线附近小幅摆动,两边偏离中线的幅度相等时,天平平衡)、标尺、游码(能在标尺上移动,称量结果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天平底座。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调整时,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右旋动;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边旋动。

  教师指出:天平调节横梁平衡后,不要改变天平的位置,更不要调换两个秤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的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教师指出:向右盘里加砝码时,应先估计左盘中物体质量的大小。然后由大到小地加减砝码,若加最小的砝码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边,而减最小砝码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左边,则不必加砝码了而应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4、读出右盘中硅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这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的内容。说一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练习:说一说图中标尺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克?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克?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多少克?

  教师提示:游码的读数,是以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为准。

  学生回答:图中标尺每一大格表示1g,每一小刻表示 g,游码所对的刻度是 个大格、 个小格、是 g。

  教师: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使用时要明确使用注意事项,才能保护天平不致于损坏。

  教师说明:天平的秤量一般都写在天平的铭牌上,使用天平时首先要看它的铭牌,弄清它的秤量,弄清仪器的性能和规格,按照要求正确地使用,是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遵守的,要注意养成这样的习惯。

  学生实验:完成课文第32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1、物体中所含的物质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吨(t)、克(g)、毫克(mg)。

  3、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物体质量前应调横梁平衡,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有盘中硅码的总质量及游码的读数,使用天平要明确注意事项,遵守操作规则。

  六、布置作业

  课文第32页作业第12题。

《质量》教案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的概念。

  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会使用天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打开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

  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4、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

  托盘天平、橡皮泥

  教师用具

  演示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两包、鸡蛋、多媒体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二是 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2)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

  再让学生仔细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问题用展示)

  (1)测量前:A.天平应怎么放?B.游码应怎样移? C.平衡螺母怎么调?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 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质量》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三、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3)一头大象重4.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二十四小时.

  七十二小时.

  十五天.

  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车载重

  克

  千克

  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估测5个熟人的身高和体重.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

  活动形式

  4人一个小组,合作进行.

  活动步骤

  1.分好小组,找好估测的目标.

  2.对目标进行估测,并在下表进行记录.

  3.对目标进行实际测量,同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同学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最接近.

  5.在全班范围开展估测交流会,互相交流估测的方法.

《质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质量

  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kg=103g,1g=103mg,1t=103kg

  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

  2、质量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

  磅(秤)、杆秤(生活中用)

  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

  ③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④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

  ⑤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

  a、放:把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再移动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称:把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减小砝码),直到横梁第二次平衡。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

  d、记:记录测量结果(要记住写单位)。

  [注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两次平衡的调节方法不同:

  空载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

  载物平衡(称量时):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

  ⑥练习测量物体的:橡皮,铅笔等。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其中质量的测量是重点。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么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二、进行新课

  1、想一想

  ①在左盘上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的还是先加小的?为什么?

  ②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③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盐),应该怎么做?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①想想做做(P11):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三、随堂练习

  课后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意义、特性及测量方法。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应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放、调、称、记)。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质量》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技能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四步启发分层式目标教学。

  五、教具:

  天平、量筒、烧杯、水等。

  六、教学程序:

  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

  七、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启发提问学生归纳本章讲了几类问题,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讲解例题并完成知识点练习。教师投影答案。

  (三)分层练习:学生继续进行A、B、C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反馈纠正。

  (四)反馈答疑: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五)布置作业:

  A组:教材P111练习1,教材P113练习1、2、3

  B组:教材P113练习4、6,《名师》P75

  学习方案

  课题:第七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回忆归纳知识网络及各知识点:

  二、例题:

  1、现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0c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问此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用三种方法。根据上述条件,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2、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请设计两个不同的方案,测出小矿石的体积。

  解:

  (1)

  (2)

  三、知识点练习: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实验室用_______测质量,1千克冰熔化为水,则水的质量______1千克(填>、<或=)。

  2、20t=_____kg;400g=______kg;7.9g/cm3=___________kg/m3;

  3、如图为一架托盘天平,写出其构造上的有关名称:A_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则应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

  4、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A、把物体放在______盘里,用_______向_______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B、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把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处。

  C、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_处,这时天平平衡。

  5、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一根蜡烛烧掉一半,其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________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得一木块质量是10.8g,体积是18cm3,则木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四、分层练习:

  A组练习:

  1、一物体的质量大约是6×104mg,这个物体可能是()

  A、一张课桌B、一张纸C、一块砖D、一只鸡蛋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D、物体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3、450g冰完全熔化为水,则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

  4、在测某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先用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g,若把石块放入装有4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石块的体积是_____cm3,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g/cm3

  5、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1∶3,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

  6、用天平和水,如何测一墨水瓶的容积?写出步骤和墨水瓶容积的表达式。

  解:(1)

  (2)

  B组练习:

  1、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g的盐水、酒精和水,则三个杯中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

  2、三个相同的杯子里装有水,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铝、铁、铜球分别放入其中后,三个杯的水面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是_______球(ρ铜>ρ铁>ρ铝)

  3、一定体积的水结冰后,它的______不变,它的_____变小,它的_____变大。

  4、刚好能装下80g煤油的瓶,最多能装______g的水(煤油的密度为0.8g/cm3)

  5、以下是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请写出合理的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一平稳桌面上

  B、把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总质量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D、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E、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F、根据测出的数据算出盐水的密度

  G、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剩下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6、某瓶子质量为5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5g,装满油后总质量为13g,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解出它们。

  7、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

  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铝块154202.7

  铝块2108402.7

  松木11082160.5

  松木21020

  (1)将上表填完整

  (2)比较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_______

  (3)比较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_______

  (4)比较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为从同一厚薄均匀的铅皮上截下来的两块小铅皮,A为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天平,如何测出B的面积。

  解:

  (1)

  (2)

  (3)AB

  C组练习:

  1、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30cm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g。

《质量》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关系,爱护环境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每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与健康有关,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总结,评价。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补充得出结论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能不能检测一下我们班级的空气质量呢?

  布置作业:探究实验。每个小组派个代表交流收集的材料。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检测班级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

  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收集资料,了解当望你们能成为环保的好卫士。地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情况。

  课堂练习: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A感冒B哮喘C肝炎D沙眼

  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A赤潮B沙尘暴C温室效应D酸雨

  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______吸烟者,所以小倩经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_______的摆动,使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缘故。

  4.某空气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A优B良C轻度污染D重度污染

  5.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A打“呵欠”会传染B同学们想睡觉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还有较多的笨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C喷空气清新剂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作业:书57页练习题1、2、3.

《质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 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质量》教案1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的国际单位,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一)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可进一步使学生对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

  测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

《质量》教案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程价值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题时,做到了四个转变:

  (一)由“照方抓药”向“实验改进”转变。

  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药”展示给学生,今天我大胆改进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此装置的优点有三个:1.现象明显;2.节约时间;3.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橡皮塞,防止了空气的进入和白烟的逸出,减小实验误差。

  (二)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次实验探究活动,一方面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转变。

  在实验设计上,改变过去“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将观察的现象、分析的思路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对产生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由“学科内容”向“贴近生活”转变。

  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口吹石灰水”,实验中用到鸡蛋壳等日常用品,另外还提出对“水能变成油”这种言论的看法。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要相信科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案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仪器、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提问

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如图改进: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组织第二次活动与探究

设置课堂练习题如下:(1)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那么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5 g硫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提问: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磷、碳、硫燃烧的本质。

设置“能力拓展”习题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探究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活动与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

探究实验名称: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几颗鸡蛋壳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将鸡蛋壳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

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交流、谈看法。

思考。

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有( )元素。

(2)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复习旧知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

体验成功,学生产生成就感。

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且会用一般规律解决个别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更正错误的认识及看法。

质疑,激思。

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习兴趣。

反馈诊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质量》教案】相关文章:

质量的教案06-30

《质量》教案03-08

物体的质量精选教案09-10

质量的物理教案06-12

质量精品教案模板06-29

质量物理教案04-01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12-28

质量精品教案模板08-29

质量物理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