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时间:2022-08-19 15:50:02 教案 我要投稿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精选10篇)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二、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检查预习:

  闲暇 xiá 斑斓 lán 狭隘 ài 慰藉 jiè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恢huī弘

  四、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明确: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

  明确: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⑴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⑵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倡导的是一仲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4、第3段作者提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怎么理解这个前提?

  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

  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和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5、第4段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明确:①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6、第4、5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怎样读杰作?

  明确

  (1)每个人从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

  (2)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3)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第5段中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8、第6段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重要性: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七、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本段,作者更进一步强调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为什么?

  明确:因为经典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它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越是读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

  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

  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阅读杰作的作用:

  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6、7)

  阅读杰作的方法:

  反复阅读(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设想】

  本文必是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习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五、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六、拓展

  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幻灯片出示读书名言:

  书是良药 汉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 臧克家: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窗户高尔基: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阳光 莎士比亚: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钥匙 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火 雨果: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书是利斧 卡夫卡: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

  书是源泉 乔叟: 书是人类新发现的源泉。

  书是宝库 俄罗斯谚语: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书是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是航船 培根: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七、作业:

  写一篇随笔:我的读书故事

  八、版书设计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

  爱的阅读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方法层面: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教学设想】

  1、本专题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为话题,三个板块分别侧重“读”、“学”、“思”,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这三个重点,也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并不能穷尽该话题,也就是话题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更广阔的空间;

  2、本课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

  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3、从学习方式上看,力图呈现“问题探讨”的课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学习,较多采用“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质疑争辩”、“内省思辨”等学习方法;

  4、从教学过程看,力争三维目标的交融与实现,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做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2、破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课文的标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提示: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在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3、探究活动:

  本文属于文化随笔,同时也属“节选”,文章层次并不明晰,但它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

  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A、让自己发现:

  为什么说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呢?读书到底具有什么魅力,能成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我想归根结底,还在于去发现“读书的妙处”。

  设置情境:请从文中摘出200字左右的文字,稍作改动和连缀,以“经典的力量”为中心,为电视文艺专题栏目——《读书》配一段画外音,要求符合情境,切实表现出“读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教师可设置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模拟朗读,意在增强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一见倾心的喜悦,常常觉得作者说到自己心里去了,说得自己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勾画和摘录,以一种格言或语录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种读书方法应该提倡。

  B、与同伴交流:

  明白了读书之于修养的重要意义,自然我们就该进一步追问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书。通读全文,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这个问题上,作者有着怎样的经验和建议?

  设置情境:校广播台邀请您作为嘉宾聊聊“读书”,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几条读书建议。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经验和建议,合作完成,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

  (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可让学生适当点评自己的建议,教师随机应变,随机突破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

  示例:

  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但必须是杰作;

  2、杰作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读书永无止境,但不以数量为目标;

  4、要不断读,要反复读;

  5、从个性、人格的高度去阅读(要以爱、敬重、心灵去阅读)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相见恨晚,满卷余香之感,通篇摘抄往往并不可能,因此需要提纲挈领,勾勒要点,我们往往会概括和提要,以一种提纲或卡片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是一种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

  C、和作者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认同、接受,但也应有困惑、有感慨,甚至有反对,有和作者争论的冲动,这才是进入内心的阅读。

  设置情境:假设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首发式,作为读者的你拥有面对面向黑塞先生提问的机会,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或者想和他交换什么看法?(实际上,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联系自我、发现自我。)

  1、通过读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是否一定就有“教养”?

  2、如果我们对那些富有盛名的杰作不感兴趣,可对眼下的流行文学感兴趣,那该怎么办?

  3、有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进而“常读常新”的读书体会,能不能说说?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难免也会有生疑、困惑,甚至跳出来想与作者争辩的情形,我们应鼓励学生平等地与作者对话,而不是做“应声虫”,“跪着读书”。我们往往以评点的方式进行批注,这样也许才真正是思想层面的阅读。

  D、向外部求证(作为课外作业):

  我们个性化的阅读未必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向老师同学请教,需要同别人交流印证,需要在同类型的文章中比较鉴别,在名家大家的赏析里涵咏体会,也许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探讨”趋于深入,才会使读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呈现“常读常新”的美丽景观。

  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列举出以下一些资料,供同学们参读,同学们也应该善于去收集资料、搭建自己的学习的平台。

  示例:

  青年人的阅读【中国】余秋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美国】狄金森

  张五常推荐读书的方法【中国】张五常

  知识改变命运【中国】中央电视台……

  4、结语: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

  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讨论:

  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明确:问题1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的作用。

  2、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讨,领悟文中语句的丰富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正值青春,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我们拥有青春,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我们面对青春,敢以挑战者的姿态迎接一切,能理性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有教养的人。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人生。

  二、预习检查

  教养:①教育培养。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三、文本研习,理清思路。

  1、研读第1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自我完善(非功利性)。(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书籍浩如烟海,作品之丰富令人望洋兴叹,一个人穷生一生也不可能尽读,作者认为应该读哪些书呢?

  提示:必须读杰作。

  4、读杰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些文学作品只是使我们“散心消遣”,给我们以“虚假的慰藉”,读杰作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杰作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顶峰,阅读杰作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5、研读第3段,思考怎样读杰作,读杰作的一个前提是什么?

  提示:一定要带着一颗爱心,带着对知识的敬重去读。否则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就是戕害性灵。

  6、研讨第4段,思考赫尔曼·黑塞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提倡通过阅读文学杰作来获得教养?

  提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在娱乐场所消磨时光,醉生梦死,生活颓废(享乐主义)。

  补充资料:代表着宗教冲动的禁欲与节制精神先是被世俗法制社会碾去了神学外壳;继而被工业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实用主义哲学和科技理性割断了它的超验纽带;最后,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等享乐主义观念又彻底粉碎了它所代表的道德伦理基础,将社会从传统的清教徒式“先劳后享”引向超支购买、及时行乐的糜费心理。(物质的诱惑) ——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7、研讨第6段,思考阅读有哪两种层次?

  提示:

  多数人

  识字→读报

  低级的阅读

  少数人

  识字→人类精神世界

  真正的阅读

  8、很明显,作者期望我们能开始真正的阅读,研讨第7段,思考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提示:反复阅读,精细、深入、举一反三地阅读。

  9、为什么对一些杰作要反复阅读?

  提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阅读经验的增多,生活经历的丰富,我们会对杰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四、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理解作者观点。

  1、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提示: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2、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讨论研究,我们明白了读书,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去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最后用本文第二部分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文: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请各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5) 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4、重点研读: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其他学生思考:

  (1)“真正的教养”指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反思总结: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名片。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完成预习案2.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游目骋怀(chěng)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D慰藉(jiè) 阔绰(zhu)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蛰居 按部就班 迫不及待 水火不相融

  B.描摹 我行我素 一股作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 不落巢臼 五脏六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 万籁俱寂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可恶。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 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 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⑧ D②④⑤⑦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3、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专题导语导入,并简要介绍本专题,转入“经典”话题(让学生说说对“经典”的理解)

  美梭罗“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二、了解作者

  三、内容分析

  1、检查预习(对文章的理解及存在的疑问)

  2、“教养”与“修养”的区别

  [字典]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文中]注意:真正的修养

  教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

  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因此]文中的“教养”等同与“真正的修养”

  3、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巨大财富

  4、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注意“使”)

  (1)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3)集中心智

  (4)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这些都符合“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5、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

  ——个性和人格,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有爱和生命

  [读书观]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爱的阅读”,追求心灵的获得

  6、当今之世,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重视,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提了怎样的建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工夫

  7、揣摩第五小节的语言

  自己的价值——有对自我修养的价值、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有个性和人格、有爱的阅读、有敬重的知识、有心的教养、能认真对待杰作杰作的真正价值——杰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详见“作用”)

  [因此]3、4、5三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补充

  [小结]

  第一部分(1)阐明“教养”的内涵

  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8、6-7小节论述了几类人的阅读情况——两类

  (1)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

  (2)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真正的阅读者、我

  9、两类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什么不同

  (1)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2)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

  [小结]通过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让我们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

  10、正确理解结尾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学生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总结本课字词

  3、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练笔。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力目标: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正、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阅读经典,继续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

  1、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2、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这是瑞士作家赫马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阅读经典作品。

  三、走进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生字词积累

  狭隘(i) 跋涉(b) 沉溺(n) 麻痹(b)

  戕害(qing) 给予(j) 符箓(l”) 恢宏(hu‰)

  五、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六、围绕课文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1、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

  提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修养和教养的人生存的境界。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呈?这些体现说明了什么?以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名著为例。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本文论述观点时,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提示: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等。

  七、学生质疑

  八、总结

  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久久地感动你,抚爱你。

  九、作业布置:

  1、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中“寻找精神家园”中四篇文章,摘抄优美和经典文句。

  2、选一篇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读经典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9

  一.专题整体教学设计

  ㈠内涵概述: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㈡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二.教学活动安排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学习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问题要注意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做一些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评价。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时按要求对每一部分作整体探讨。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须在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黑塞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阅读经典,《劝学》和《师说》的基本意思也不难理解,《贵在一个“新”字》中心明确,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1.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

  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2)第二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

  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让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引导他们注意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

  《劝学》讲学习的基本道理,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

  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师说》也强调积累,被韩愈称赞的李蟠,正是在“六艺经传皆习之”的基础上求师而问的。

  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必须学习,荀子的论述中有没有类似的思想?

  荀子注意到学习者的“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一定要从师而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社会上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论述的,可是文章也流传千年,因为作者揭示的是读书人的通病(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至今仍然能从中感受强烈的针对性。韩愈的文章是写给李蟠的,他写作本文时并没有想到文章会流传后世;而我们在阅读时不得不联想到当今的社会风气,从中能发现颠扑不破的基本真理,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力量。《师说》在结尾处称赞李蟠,一是嘉许李蟠“好读书”,其实称赞的是他“六艺经传皆习之”,从中也可以看出韩愈也是主张读经典的;二是嘉许李蟠的“不拘于时”,“时”指的是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李蟠从师而学,所以学业精进,有所成就。从今天人们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动因看,两文的作者也有可能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发议论的。

  在这一部分,探讨时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10

  【目标确立】

  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重新确立阅读乃至生命价值的坐标。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作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另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初读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明确: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三、精读质疑,可以跳读课文

  找出对作者的表述持有疑义的语句,或对作者的某些观点质疑。共同探讨学生找到的有疑义的语句或提出的问题。

  预设:1.对作者把经典提升的高度质疑。2.对作者否定时髦读物的质疑。3.对作者鄙弃知识态度的质疑。

  四、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评

  1.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点评提示:这里的“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某种本领或获得某种利益。

  如不少同学来到学校读书,为的是提高考试能力,为将来谋得一个好的前程等。而真正的教养则与这些具体的东西无关。如我们来到学校学习,最终是为获得“自我的发现”和“自我的证明”,如直接借用作者的词语,就是实现“自我完善”。它与前面的那些具体目的相比,不带有功利色彩。这种表达特抽象,这种抽象性恰恰是教养的特征。对这种表述,我们可能

  以前从未听过,也可能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着一种具体的目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会变得毫无教养。教养也常常蕴藏在具体的目的中。只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自觉体认罢了。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也许从此会增加我们对教养的有意识体认。(推荐书目:易中天《人的确证》,课后印发易中天的《罪案之谜—<上帝的预谋>》供学生参读。)

  2.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点评提示:“更快、更高、更强”,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座右铭,也许道出了体育的真正内涵。每一次的运动,都是一次完成,都是一次实现,但同时又给人以纯粹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说它纯粹是因为这里没有任何利益的追求。正如有人问登山运动员:你为什么要登山?运动员答:因为山在那儿。虽然随时、随处都可以停下来,但“更快、更高、更

  强”的精神追求,又让他们永不停歇,与“天行健”成为一脉,用中国的文化精义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如此,人就获得一种永恒。“永远都在半道上”成了一道伟大的哲学命题。

  3.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点评提示:生活的意义可能人言言殊(这里可让学生自由言

  小结: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和人格作支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软塌塌的,读书同样也是这样。书中的智趣、理趣、情趣,要靠个性和人格来吸纳、融合。

  探究二: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人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

  探究三: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

  六、问题探讨.活动设计

  (一)事实呈现。

  据《扬子晚报》消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教师、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张绍刚在总结艺术考试时表示:“考题考查的不过是高中范围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新闻议论。不要求专业知识,不需要参加过什么培训,只是希望能挑选出会思考、能表达、心理阳光的孩子们。即使如此,还是在日复一日的见面过程中被惊倒。”“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会告诉我他们

  读过世界名著,这样的回答是投考官所好,一定是在头脑中已经设定好的。再追问,发现即使看过,也是看的所谓青少年简读本。”张绍刚举例说,一同学言之凿凿地强调自己看过原著,那本书的名字叫《鲁迅漂流记》。有人深情地说他最喜欢的诗句是“面朝大海,温暖花开”,“我如获至宝地希望他多背几句出来,结果他相当沉稳地告诉我:‘我就喜欢这一句,这就够了。”’。考生的回答暴露出功利性的一面。

  (二)问题与活动。

  1.请依据《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论述,对艺考生阅读名著的目的作点评。可以批评,可以规劝,可以勉励。不超过60字。可以用原文,也可以对原文适当改造。

  2.请依据《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论述,给艺考生阅读名著提一点建议,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名著并理解为什么该如此阅读。

  3.个人阅读状况自查。(略)

  七、课后作业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经典礼赞”为题,写一首赞美经典作品的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相关文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4-0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9-10

《获得教养的途径》鉴赏07-29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文鉴赏)12-0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