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路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背景资料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读准字音
金樽 zn 投箸 zhù 冰塞sè 川
(三)朗读
1、(幻灯片展示《行路难》朗读节奏)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听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4、指名配乐朗读。
5、 同学互评评价
6、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
1、根据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自己理解不了的诗句的意思。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协助)
3、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五) 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个人独立思考,画出疑难。
2、小组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指名回答。
(幻灯片出示):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朋友的做法表达了对李白的怎样的情感?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不舍和惋惜之情)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从哪些动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极度苦闷、抑郁)(结合背景:仕途艰难)(停 投 拔 顾)
(3)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
明确:(不是,是虚写,是想象)(比喻,对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 (对理想的追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呢?
明确:(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受挫折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在?)(反复,抒情)(对人生感到很担忧,很茫然)
(6)仕途受挫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此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赏析名句
1、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 抓关键词
(2) 修辞方法
(3) 表达方式
(4) 情感
(5) 蕴含的哲理等
2、分配任务,几个小组赏析一句相同的句子,形成竞争组,比较哪组赏析的更全面,更准确。
(1)1、2、3组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4、5、6组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7、8、9、10组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小组中每个同学先自己赏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总意见,使句子的赏析更全面。
4、 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赏析同一句诗句的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组成员对这两个组的赏析做出评价,评价优点与不足。
明确: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采用典故的修辞手法,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委婉含蓄的表现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独立、一身傲骨、洒脱)
(幻灯片出示)
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七)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1、 “掌一,坐二,蹲三,站四”四遍读法(读完第一遍,与同桌击掌,坐在座位上读第二遍,蹲在地上读第三遍,站着读第四遍。)
2、 分组竞争读。
3、 尝试背诵
(八)总结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九) 布置作业
基础:背诵默写。
提高:将本诗扩写。
(十)板书设计
行路难
唐 李白
《行路难》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首乐府古题是李白于天宝三年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打发出长安时所做。作者做翰林供奉仅两年却受奸佞权贵所害,被迫离开,此诗抒写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逆境中豪迈乐观的气概。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变化,苦闷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4、赏析重点语句,品读诗人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诗词,感受诗人激荡的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诗人悲愤、失意中自信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走近李白
从小到大我们是在李白诗句的浸润下长大的。在你记忆的宝库中存了多少,请大家动手数数。(学生回忆诗句)
在丰富的诗句中,李白的形象也渐渐树立在我们心中,请你用一句诗仿照例句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
(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李白的诗作名句,并借助诗句归结形象。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了孤单寂寞的李白。(投影出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是一个千年万年读不厌、都不透的李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诗《行路难》,看看你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李白。
二、初读感知 扫除障碍
(一)出示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体会诗人的高尚品格
(二)学生自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学生自读古诗
(2)集体齐读,纠正易错字音:塞(sè)
(三)了解乐府古题。
学生再读古诗,把握感情基调。
(四)师生互读,走进意境。
(听着你们读,也勾起了老师的朗读欲望,大家听听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点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其鲜为人知的背景,谁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学生点评后教师补充。(出示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人“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无法实现。《行路难》三首皆是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所作。
三、细读品味艰难处境
1、诗中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艰难的处境,请你结合诗句分析。
(学生在品读的同时,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词句,老师巡回检查。)
问题预设:学生会涉及到表现技巧上的'问题,如:对比、比喻、反复、设问)
2、作者的处境为何如此艰难?
3、他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之间相互竞读,读出“歧路多彷徨的苦闷”)
4、穿越时空,假如你是李白,面对这样的境遇,你的心境是怎样的?请同桌之间再次合作,诵读全诗,相互展演。
(他心中仅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茫然吗?你从哪里看出的?)
四、品读形象
“诗如其人”,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悲而不伤,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坚信长风破浪的日子一定会来临。他将直挂云帆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伟业。这就是李白,一个在逆境中不顾影自怜、自怨自哀的李白,而是一个豪迈乐观,穿越了千年依然对我们自信的微笑的李白。我们为他的诗折服,更为其高尚的品质折服。)
五、感谢有你,李白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在多歧的迷茫中我们苦闷过,也彷徨过,认识了李白,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请以“感谢有你,李白”写一段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潇洒自如的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他选择了坚强、自信和乐观。人生历程风雨兼程,遭遇逆境时让我们也像李白一样乘长风破巨浪,直抵苍茫的彼岸。让我们在吟诵全诗中结束这堂课。)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二、其三。
《行路难》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如何能在文言教学中更好贯彻新课标?我尝试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法的引导,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与“诗仙”李白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堂课的设计从“诗缘情发”开始,诗歌教学一般情况下,应该抓住情感这样一个关键点。尤其是李白的诗歌,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更是感情饱满激越。《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写,诗中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李白慨叹世路艰难,以及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自信胸怀。对这首诗教学,其指导思想是,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通过 “解读——品读——悟读”诗歌环节的设置,在读中展开对该诗的探讨﹑分析﹑理解;教学理念是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达到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内涵的把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赏析感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
预测回答:从他的诗歌,从他的为人??
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大的爱好吗?——喝酒!
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否读准字音和节奏。
(可能出现需要集体纠正的读音:太行山、箸、冰塞川 3个读音为什么? )
请大家再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
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难点
预测:
1、行路难?乐府古题?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 好像有点难度,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读)
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三)解读诗歌,感知“难”点
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
预测学生回答:诗中2个;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
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
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把赏析重点放在前三句上面)
学生思考,预测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1、不能吃,是难,一定结合诗句来说明,一说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2、过不去河是难,登不上山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3、等伯乐来发现自己是难(典故要说明白)(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4、直接感叹:行路难,是难!歧路,是难!今安在,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5、最后一句的 “破”,是难!
“停”“ 投”“拔”“顾”“欲渡”“将登”
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关键问题提示:
假若一上来学生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问:李白这是想去哪里?黄河和太行特殊含义(学生的自我理解说出来)?——胸有大志,未实现,从高处跌入低谷
歧,选择多,才难,美酒佳肴,不吃才难,在茫然之下,让人揪心处还体现在动词?? 茫然,不知所措,你有过吗?此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评说。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预测回答:政治路,人生路?
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 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内心呢?依旧不满面对奢华和高调,却是内心郁闷,为何? 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
让我们用声音——朗读,来体会难以言说的心情吧。
(这个过程注重,边赏析,边引导朗读,并且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
(四)品读诗歌,赏析“歧”路
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
歧,是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岔路,李白面前到底有哪几条路呢?
预测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歧路”还是可以扣住“渡”与“冰塞川”;“登”与“雪满山”——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李白想着离开长安。
总结:
去——违背志向;自己不甘心
留——违背原则,在诗中有体现:哪一句体现想留下,还是对“仕途”寄予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
去留两难,内心纠结
这真的是:(幻灯:“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
有时候,“人心的反复抉择”才是最难啊!
此时李白的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去时而留,此时的李白真的是—— (幻灯:“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
把自己当成李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前四句 学生会不由得读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老师打断,大家不由得就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啊!
看看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三个字一句,并且是感叹号,改成都好不行吗?你读读试一试 老师有时候喜欢“弄斧到班门”,我在行路难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听读,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
学生评价,多人试读,可以加不同的语气词,还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读(多找几个学生,不要解释,只听朗读!)
(五)悟读诗歌,共鸣“情”怀
总结过渡:(学生加字读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读方式,却有着同一种的心情,那就是:壮志难酬,彷徨无奈!
内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对生活,对未来彻底绝望了吗?
没有!有诗句为证(齐读最后两句)你怎么理解这两句?
预测学生回答:
——会有时,小时候理想终究化为现实
——化用诗句(结合课下注释)
——不拘与格式,再难也不弯腰
——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前进
——与前文联系,要前行,才会难
【《行路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行路难教学设计07-03
《行路难》教学设计10-12
《行路难》教学设计09-30
行路难的教学设计05-20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09-21
《行路难》教学设计15篇07-31
《行路难》教学设计(15篇)09-25
《行路难》教学设计10篇02-07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08-06
《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