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21 09:14: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雎》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雎》教学设计范文

  《关雎》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

  好( )

  寤寐( )。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关雎》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

  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这里强调三点:

  (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

  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或喜悦,或悲伤,要把它读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5、五读,读出韵味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教书的老先生,: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时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为一体了。要想乐在其中,首先要能感觉到诗歌的美。这首《关雎》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内容、形式、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思考。

  五、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气中有着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诗人逢着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女孩,清澈的双眸中含着淡淡愁怨,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驻足停留……他就是诗人戴望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这首《雨巷》都有《关雎》的影子。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完全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这种写法,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六、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关雎》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 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 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 (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 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关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诗经关雎教学反思11-22

诗经关雎吟唱11-20

关雎诗经吟诵11-19

诗经关雎吟诵11-18

诗经关雎注释11-18

关雎原文及翻译12-15

诗经关雎赏析情感07-27

《诗经.关雎》赏读12-09

诗经关雎阅读练习11-22

诗经《关雎》的情感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