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17 20:49: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编写特点

  百分数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

  3.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实际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4.我的思考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与我本节课想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有一定的距离,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放弃了教材中的二个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评选文艺节目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而且本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自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具体的实例中自主感悟和逐步抽象,在探讨选哪个节目参加公开汇演时,自然而然的明确了百分数的优越性。练习的内容只有一个题是来源于教材,这样会不会与教材编写者的看法有所背离。但就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完全有空间和可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鉴于此,我在传授本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部分改动,但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思路都不尽相同,面对的教学个体――学生也不一样,只要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就可以。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已掌握的相当熟练。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①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② 练习题中关于百分数填空的活用部分。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比一比选哪个节目比较合适,读一读百分数、写一写百分数、选一选百分数等多种方式进行新知的传授与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知道百分数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弄清分数百分数的异同。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选节目的情境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激发学习百分数的兴趣。围绕这一情境出现的百分数来传授百分数的读、写法。再联系生活中的百分数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课前搜集的如商品标签、包装盒上的百分数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大约30分钟)

  1、探究意义及写法:(14分钟)

  (1)师:同学们喜欢看文艺节目吗?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表演了很多优秀的文艺节目,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据说,市里将会在各校文艺节目中评选出一些更优秀的节目参加全市的公开汇演,如果我们学校也有幸要选送一个节目去,你觉得选哪个节目去更合适呢?老师已调查了一些同学,你们看:

  出示表格信息:

  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应该选送哪个节目?(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预设:当学生说选《苗山姑娘》最好 。没有其它同学说别的,老师说:好,这是你们的想法。我们再看一下被调查的人数。你们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吗?

  (2)课件再补充出示:

  问:现在有别的想法吗?你能一下子看出选哪个节目最好吗?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计算)

  (3)找生板演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化小数: 9÷10=0.9 17÷20=0.85 21÷25=0.84 43÷50=0.86 化分数: 9÷10=9/10=90/100 17÷20=17/20=85/100

  21÷25=21/25=84/100 43÷50=43/50=86/100

  (4)订正做法:(找学生做:得几分之几的分数的)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生说:9÷10用喜欢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人数,师接问:也就是谁和谁比呢?比的结果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

  第二个算式呢?第三个呢?

  (设计意图:订正做法,与其他学生形成互动。)

  (5)现在一下子看出来了吗?选哪个节目最好呢?刚才有同学说通分,就是把分母怎样?行吗?那就通分吧。

  谁来说:这三个分数都通分成多少?

  (6)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选哪个节目最好吗?为什么现在就看出来呢? (设计意图:揭示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7)看样子光看喜欢的人数是不行的。那我们必须求什么?各个节目喜欢的人数占被调查的人数百分之几,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别及便于书写,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常写成带有这种%符号的形式。问:谁知道这叫什么?

  怎样把90/100写成带%的呢?谁愿意到黑板上给大家示范写呢?

  纠正百分数的写法,一般先写分子(指90/100)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谁来把85/100 86/100写成带%的呢?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同桌评价) 写百分数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会写百分数了,会读吗?指70%。(生读)评价:还没学百分数,就会读了,90%是谁和谁比得到的?喜欢《三句半》的人数是被调查的人数的90%(贴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果子、圆片等

  教学过程:

  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

  (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是分数

  师: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师:之前,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识摆上)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我这里只有一个饼分给你们三人吃吧。”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啊?

  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

  师:你能说说这个1/3的含义吗?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你们对三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那就让我们继续:

  他们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后,分别把自己的“战利品”送上,(老师做动作:拿出果子)。这时唐僧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

  该怎么拿呢?谁想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请三位同学上来

  师:请你们分别按照师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而在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

  孙悟空4个 沙和尚4个 猪八戒3个

  板书:

  1/2(部分)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质疑:

  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可能是拿错误

  (直接让那个孩子上来验证)

  生:认为是因为整体不同。

  师:别的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吗?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是吗?(板书)

  下面就请他们来揭示到底总数是多少!全部的1/2又是多少?

  孩子一一进行汇报!

  板书补充

  板书:

  “1”(整体) “ 1/2”(部分)

  8 4

  8 4

  6 3

  师:

  情况1、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板书)

  情况2、真的是不一样多,一袋果子的1/2表示的都是把这一袋果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所以: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

  生:整体的大小

  (板书)

  “1”(整体) “ 1/2”(部分)

  8 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4

  8 4

  6 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3

  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师:请各组选出自己组人数的1/2并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组总人数都是12人)每组都是6人。

  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同学可以自由串组后再进行该活动

  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生: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书中的“说一说”)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因为一本书厚,另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所以他们的1/3也就不一样。

  师:那么哪本书的1/3页数多呢?

  生:厚的那本。

  师:你同意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本身的页数就多,而在同为1/3的条件下自然厚的那本书的1/3页数多了!

  师:他说的对吗?

  生:对。

  师:谁能再说一说,看能不能比他说的更清晰准确。

  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完善自己的语言,使语言表达的更加清晰准确,老师真的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片,同桌之间对自己所拥有的圆片在同一个分数条件下进行比较。

  (小组活动、汇报)

  再次强调,并希望出来那个亮点!

  练习1:书后第1题

  练习2:书后第2题

  练习3:书上的画一画(之前就给孩子作为思考)

  练习4:书后第4题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特点,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百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十二小和大家一起学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指99%和1%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想了解百分数的什么问题?

  生回答后,师归纳出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的材料。

  出示:三杯糖水(质量不同)你认为哪杯糖水最甜?

  学生可能会根据糖水的多少做出判断。

  接着出示三杯糖水含糖的质量:7克13克9克让学生接着判断。

  最后出示三杯糖水的质量:20克50克25克引导学生比较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判断哪杯水最甜。

  生:1号杯7÷20==

  2号杯13÷50==

  3号杯9÷25==

  3号杯最甜。

  师:那么、、分别表示什么?

  生1:表示1号杯糖占糖水的。

  生2:表示2号杯糖占糖水的。

  生3:表示3号杯糖占糖水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起来一目了然。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哪杯水最甜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

  品种实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

  一号205

  二号257

  三号5011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生:一号=二号=三号=

  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谁能说一说、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表示二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表示三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以为例,分子35写成35,分数线和分母100写成百分号。(35%)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师指名学生板演26%、36%。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把、用百分数的形式写下来,并读一读。

  师:结合刚才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集体交流)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中提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了解的。

  3、反馈练习

  师: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老师这儿有一些信息,大家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65页读一读,说一说。

  ②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表示什么意义。

  4、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我们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法。那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出示)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①、第一根绳子长米,第二根绳子的长度是它的。

  ②、妈妈买了一些葡萄,重千克。小明吃了这些葡萄的。

  (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后,师归纳总结。

  分数与百分数区别: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55%100%120%1.7%

  ①.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②.一本书已经看了45%,还剩下()没有看。

  ③.开展节约活动以来,本月学校的用电量比上月减少了()。

  ④.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产量的()。

  2、比比谁最棒

  请你在20秒内写10个不同的百分数。

  (教师启发学生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他完成的个数。)

  3、找朋友

  百发百中200%

  一箭双雕90%

  百里挑一50%

  十拿九稳1%

  一分为二100%

  3、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机动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大家来看看课前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会回答吗?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7÷20===35%5÷20===25%

  13÷50===26%7÷25===28%

  9÷25===36%11÷50===22%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教后反思:

  1、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情趣。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再如,通过两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尝试着、争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

  b.两块饼大小怎样?

  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6

  一、情景导入

  1、(动画课件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 ……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习: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得多?

  八、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的例1——例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通过学习,培养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先一起认识2(1),在通过动手操作,创造认识更多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形状的纸若干张,胶水,剪刀。

  2、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围在一起吃月饼。今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强强一家也围在一起吃月饼,强强和弟弟看着香甜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饼。可妈妈说:“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

  “1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2、老师看他俩回答得这么好,决定奖励给他俩一块大月饼。(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分成大小不一的两部分。)

  问:“你们看,老师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接着问:“要分的大小一样,得怎么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我到底要分给他俩几块呀?”(生回答)

  师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二分之一

  1、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给你们的纸中选择一张试着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动手分)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让两名生回答)

  3、师:同学们都是对折以后分成了大小相同的两部分,这样分我们我们叫(生答,师板书:平均分)

  4、师:谁能用上“平均分”这三个字,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师:老师就把这块月饼奖励给他俩(师边说边把圆剪开,粘在黑板上)强强拿着月饼可高兴了,他说(课件出示: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读这句话

  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答后进行辩论)

  6、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平均这两个字能不能漏掉呀?(屏幕出示正确的话,并把平均两个字变成红色)你们看看这句话,那个字词还很重要?

  生观察后回答,是引导生注意“每份”、“它的”两个词,并把这两个词变成红色。

  7、面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刚才分的过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别重要的词突出出来。(生小组交流)

  8、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那谁能试着写写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写,是再强调分数的正确写法)

  (三)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二分之一,其实这个大家族中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分数,赶快行动起来吧。

  2、生用不同形状地纸动手创造分数,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用分数表示出来。

  3、师有选择的让生说说意义。

  4、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创造了这么多分数,像2(1)、3(1)、4(1)、8(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分数,我们来观察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不一样?(生答)

  让生看书,了解各部分名称,是相应板书。

  (四)、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选择能用4(1)表示的图。

  2、为涂色部分写分数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写分数,看看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师发给每组图片,小组讨论后交流)

  (五)联系生活,谈分数生活中的运用。

  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分数

  (六)升华总结

  师:是,不仅这些图形和纸片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课下,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分数,下节课交流。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 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平?

  (2)2条鱼, 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平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 :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师:小兔和小猫得到的食物个数使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现在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样表示?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 ,并涂色

  师:拿出你喜欢的形状,折出这个形状的1/2,并涂色。同桌两人说一说,你这个1/2表示什么?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 3/5 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 、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一个分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练习十九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2、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板书:认识百分数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 名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觉得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板书:64%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百分之六十四)一百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要读成百分之几。

  一起读65% 60%

  说出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1、五(2)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

  2、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一件毛衣:100%羊毛。

  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7、下面我们来动动手,拿出本子,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巡视)

  (1)你写了几个?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2)实物展示过程:

  a. 写得好吗?100%正确,该怎么读?(百分之一百)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小数么?

  b. 如果你写了12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哦,看来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8、刚才我们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又自学了百分数的读写,你们很能干!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1、我们六(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94%,根据这句话,你会填空吗?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比是( ):( )。

  (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2)百分数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怎样的比?(后项是100的比)所以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百分比的后项始终是100。

  2、课前老师计算出了我班的近视率,六年级一班的近视率是70%。

  (1)说说什么叫近视率?

  (2)回答问题

  再来看看三位同学投中的比率,又可称为投篮什么(引出投篮命中率)

  这是六一六二班成绩情况表,2个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引出优秀率,什么是优秀率呢?(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项目 优秀人数总人数优秀率平均分

  六(1)班 17 35 48.6% 85.7

  六(2)班 19 38 50% 85.0

  3、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命中率、优秀率、出勤率、及格率正确率、成活率、合格率)

  看来百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白分之几,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你同意吗?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 表示意义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让学生读认。

  师:像……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 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 注意观察每盒的 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 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 (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 ;右边的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 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如果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 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选两题说思考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 是 ,2个 是(),5个 是(), 里有()个 。

  四、总结:(1分钟)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p36、5、6、题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分数 具体

  书 一本书厚 页数多

  一本书薄 页数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自主学习、同桌互说、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除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数(出示课件)。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呢?

  2、指名说一说。

  3、师说明: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百分数的影子,说明百分数很常见,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百分数,那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1、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中90%的意义。

  2、讨论交流:图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指名汇报。

  3、质疑: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用自己的话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结合PPT中的百分数,同桌互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6、指名汇报,师生评价激励。

  (二)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过渡:为了和分数有所区别,百分数有自己的读法和写法,那我们应该怎样规范地读、写百分数呢?

  1、生自学教材83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2、生尝试写20%,全班交流百分数的写法,师介绍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并示范板书。

  3、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检查,汇报完成情况。师评价激励。

  4、怎么读百分数?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过渡: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和分数的关系很密切。

  出示课件:选一选、填一填

  50%、3/4、2/5、70%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 )

  一根电线长( )米

  2、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质疑:能不能说一根电线长50%米?为什么?

  4、同桌讨论、归纳总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出示课件,感受在调查、统计中,百分数更便于人们进行比较、分析。

  2、介绍83页“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

  三、巩固应用

  闯关练习(出示课件)

  第一关:我会读、我会写(练习十八第1、2题)

  第二关:火眼金晴判对错

  第三关:看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0% 读作:百分之二十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具准备:

  三张圆形纸片两张长方形纸彩笔胶带

  教学过程:

  一、产生分数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主题图)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

  (生答:苹果、矿泉水、蛋糕。)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

  (学生回答:苹果每人两个,矿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块。)

  每人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两个苹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板书:2、1。半块蛋糕怎样用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

  (如果知道,问:1/2是什么数?如果不知道,问: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评: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需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孕伏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二、认识分数

  1.请打开课本98页,自学这部分内容。

  评:学生有了认知冲突,会自主寻求答案。教者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简单的读书自学能力。

  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教学“1/2”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还有什么疑问吗?考考大家。

  ①像“1/2”这样的数,为什么叫分数?

  ②半块蛋糕为什么会用“1/2”这个符号来表示?

  (学生感到困难,播放分蛋糕的课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

  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符号感。

  结合分蛋糕,指名说“1/2”的含义,同位互说。

  2.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学生操作。

  张贴不同折法的作品,让其分别说出“1/2”的含义。

  3.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过“1/2”?

  评:把视角引向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1/2”。

  4.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吧?请打开课本99页,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电脑对答案,的两题指名说思考过程,后两题同桌互说。

  5.做“想想做做”第2题。

  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诉老师,你选第几幅图。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吗?

  评:增加情趣,显现教法灵活。

  三、比较大小

  分数是不是和整数一样,也存在大小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拿出三张圆形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圆形纸片的大小怎样?

  ①学生折“1/2”,涂色。

  ②学生折“1/4”,涂色。

  ③比较涂色部分大小。

  张贴一个学生的涂色纸片。问: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板书:1/2>1/4。还可以怎样说?(1/4<1/2)

  ④学生用第三张圆纸片折出它的1/8,涂色。张贴一生的涂色纸片。

  ⑤用“1/8”与前面两个分数分别比较。板书:1/2>1/8,1/4>1/8。

  ⑥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可以把圆纸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给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

  评:在操作中体会,在做中比较大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容易发现规律。适时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①做99页“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2、3张纸条呢?

  你是怎么知道第3张纸条涂色部分占整体的1/6?

  (有的静止地看第3张纸条数出1/6,有的联系第2张纸条推出:1/6。)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联系?

  评:结合纸条图,把新学的分数纳入已有的数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数感。

  四、巩固深化

  我们做一个游戏: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与同组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的大小。

  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能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3、学生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我涂的是8份中的几份。还剩下几份?你涂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1.请大家把长方形的纸拿出来,四人为一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个大?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颜色。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合15篇)01-13

分数的认识《分一分》教学设计01-1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合集15篇01-1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合15篇)01-13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29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29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2-22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12-18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2-22

小学课件《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