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4 07:32: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假如》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假如》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假如》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字卡、词卡。(2)学具:红色心形卡片

  七、学习过程

  (一) 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 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 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泣”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识字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的情感,并且爱学乐学,认真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这是学生自评的学习过程。)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创设情境读,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4.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可引导同位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读书时的表达真实有感染力。)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合作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6. 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c. 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在两种方式的合作朗读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假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削弱、柔和、朝晖、庞然大物……”。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喜欢灰尘吗?师生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⒉灰尘在平时真的令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晖 单调(diào) 调(tiáo)节气候

  ⒊交流: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为什么没有灰尘就会这样,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⒉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散射光线(散射七色阳光)

  ③具有吸湿性能

  ⑵灰尘的作用:

  ①阳光变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于变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云雾、雨、雪、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现象)

  ⑶最后的叹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尘的赞美,我们真的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借用书上的几个假如再来赞美一番这灰尘

  ①引读几个假如。

  ②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4、5、6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有了灰尘怎样,然后写假如没有灰尘怎样,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⒋补充课外资料:作者运用假设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作用之大,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⒌灰尘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并感谢它们吧。

  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正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在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变化 对 比

  吸湿 小水滴 气象万千 假 设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总体感觉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一,学生对字的读音掌握不够好,比如“朝晖”这个“朝”字在初读课文时强调了读音,但在后来的朗读中,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读错。这可能是进入五年级后,我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加强了,而对字词的教学减弱了,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所致。其二,在教学时,我对一些描写的教学引导过细,以致教学时间不够,在一堂课内没能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这是我对略读课文的重点把握不够所致。

《假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极乐观精神。

  2. 学习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

  3. 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世人的强烈和殷切的希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 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2. 作者独特的表达;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二、品读探究

  (一)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二)研习新课,品读探究:

  1. 海伦凯勒为什么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明确:海伦凯勒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智慧及关爱,尤其是麦西夫人人,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并给海伦打开了外部世界,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明确:在节选部分中,有多处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3. “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这表现了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情怀?

  明确: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一个盲、聋、哑残疾人,本应让世人来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他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4.“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没有感到恐惧和失落。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对拥有三天的光明很满足。

  5. 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明确: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是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最后一眼要看戏剧正说明她充满了乐观的情怀。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6. “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明确: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三、小结升华

  (一)总结全文

  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三天的光明旅程的?

  明确:她用一颗火热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是真情的流露。爱生活、自然、人,渴求光明、交流,追求崇高、美好,坚强、勇敢、向上。

  人的一生中,必然面对各种生命的考验。人生的无常,各种的遭遇不断地历练着我们。而能成就自己不因挫折打击陷入困顿的,惟有那颗平静、坚强、乐观、进取的心,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用阳光般的心情,去面对每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二)写作特点

  1. 真实的内容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这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它具有传记文学最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内容真实。整部作品从头至尾没有一处虚构、夸张的成分,描写地都是真实的事迹,朴素的感情。但是,在这些平常事中却体现出了一些伟大的精神:作者自己和莎莉文老师两个人都是残疾人,但她们俩一个不懈努力,一个默默奉献。她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格、人格却是完美无缺的,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2. 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3. 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四、作业布置

  1. 课外收集励志例子。

  2. 海伦凯勒说:“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假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我会说

  老师让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并导入新课: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我会读

  师生共同赏读诗歌,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明确朗读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应该积极昂扬,坚信未来是光明的。因而,作者的语气是娓娓而谈,有一种亲切感。

  三、我会品

  品读诗歌,合作探讨: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明确:

  ⑴ 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⑵ 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两句诗道出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四、我会写

  学生仿第一节诗的形式,写四句诗,如:

  假如生活误解了你,

  不要失望,不要性急!

  沉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

  相信吧,石破天开的日子终将来临。

  五、我会背

  学生背诵全诗。

《假如》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学习目标分析

  1.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学习重点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词卡。

  3.学具:心形卡片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激情引说:马良的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师范读,学生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

  3.创设情境读,练读第一小节:

  a.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

  c.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a.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b.同位展示读。

  c.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d.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e.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小组展示读。

  c.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习第四节

  师:小作者只画了这些东西吗?(不是)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省略号)这小小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指名说。可能回答“小姐姐还有其他的心愿。”或“小姐姐还想画许多东西。”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东西。”等等)

  7.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三、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假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

  2、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意为人们做好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感受“我”变成小动物后的乐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能够把语言组织完整,有条理。

  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可以变成任何东西,那么你们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我可以变”这篇课文,看看我们的小主人他想变些什么?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互相说一说,小主人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3、书上是怎样写的?(先说想变什么,再说怎样生活,最后说想为人们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1、想想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驰骋,按照书上的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的'想象。)

  2、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汇报,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好,都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且都考虑到了为人们做好事,希望你的愿望有一天能够得以实现。

  四、作业:把你们说的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板书设计:

  假如我可以变

  蜻蜓除害

  青蛙捉虫

  蚯蚓翻松泥土

《假如》教学设计7

  一、揭题

  二、作者介绍

  三、读一读 记一记 写一写

  吟读(学生先读 教师指导 学生再读 用心读 劝慰式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合:舒缓地)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合:高丽地)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男合:沉稳地)……

  笔记(吟诵笔记)

  我的心 你不要忧郁

  把你的命运担起。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新春将会交还给你。

  ——海涅(德国诗人)

  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

  因为无所依靠,所以必须坚强

  ——汪国真

  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之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王家新

  写一写

  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面对隆冬里……

  例:生活严酷的.考验,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焦急。让我们拾起勇气,对生活微笑,然后奋然前行。

  五分钟写作

  作业:编辑每一个人的诗

《假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寒、袭、击、觅、饿、泣”六个生字,会写“击、叹、泣、粒、腿、幸、哭”7个字。学习积累词语:叹息、哭泣、不幸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仿写小诗。

  过程与方法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语。

  2.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仿写小诗,进行思维训练以及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老师在引导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理解读熟课文后背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假如——”来进行创造性想象说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积极说话,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家里很穷很穷,买不起笔。怎么办呢?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天天练,天天画。一位神仙老爷爷知道了,特别感动,就送给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神奇啦!要什么就可以画什么,画什么就会有什么。马良用这支神笔帮穷人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他看见村子里的人没有鱼吃,就画了许多鱼,鱼就活了,大家就有可口的鱼美食了。他看见一位老爷爷穿得很破旧,就画了一套新衣服。老爷爷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可高兴了!他还为人们画水车、耕牛、粮食……他的这支笔真是太神了!

  2.师:同学们,如果你拥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

  3.师:有个小朋友叫白冰也特别渴望自己拥有这支神笔。他将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诗。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4.学习“假”。(1)字形。(2)读音。

  5.齐读课题,读准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读白冰的这首小诗,这是我们第一遍读,大家要边读边圈出生字,划下你想积累的词语,还要标上小节号。

  生自由读文,圈生字,划词语,标小节号。

  2.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词语都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小声读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3.师引导学生学习字词。

  (神笔、寒风、袭击、觅食、哭泣、饥饿、谷粒、不幸、叹息、遥远)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写字:比较“泣”、“粒”。会写“哭”“幸”(多媒体分解),会组词,用“哭泣”、“幸福”等词语说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刚才我们认识生字,读了词语,也懂得了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把所学的词语带到文中,把课文再读一遍。相信这一遍你们一定会读得很流利,很通顺。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现在请大家再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四.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师:同学们都在用心地读书,认真地思考,真会学习!这四个小节都写得很美,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待会我们就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节品读。老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喜欢的小节。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2)师:假如你现在就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的心情会怎样?生答。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你的心情。

  (3)师:读得不错!要是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这样读。

  老师范读。

  (4)师:孩子,要是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怎样读?

  指名读。

  (5)师:同学们,假如我们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们会这样读。

  齐读。

  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师过渡:同学们,咱们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就越读越美了。还有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的小节?

  (1)指名读。

  (2)(多媒体播放)听,马良的神笔让鸟儿的叫声多么欢快!谁再将这份欢乐送给可爱的小鸟?

  (3)指名读。

  (4)还有谁愿意将这份快乐送给小鸟?

  (5)指名读。

  4.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师过渡:真好,不仅动听,还读出了诗歌的节奏美。还有谁愿意读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师:孩子,谢谢你为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西西的腿好了,他又可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玩耍……。是啊,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马良的神笔让西西如此幸福。让我们一起将这份祝福送给她!

  (3)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的朗读给老师一种享受。这么美的'诗,要是我们能印在脑海里,那该多好啊!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每一小节都有像这样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____,画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背诵。 《假如》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回读课文,扩展延伸。

  1.师: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背一背这首美丽的小诗。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小作者希望用神笔给小树画上太阳、云朵,为小鸟送去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上一双好腿。他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学生回答。

  3.师: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

  生自由说话,师引导拓展说话思路,出示图片:缺水的村庄、荒凉的山坡、破旧的学校、流浪的小猫。

  4.师:同学们的愿望都很美好!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心里想的写下来,不就是一首小诗吗?快,拿出你的笔写下你的愿望!

  生自由写话。

  5.师:谁想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诗,老师随机评点。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展示老师写的小诗。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从你们这些美好的愿望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和马良和白冰小朋友一样都是善良的好孩子。老师祝愿你们的愿望能成为现实!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更多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附:1、板书设计:10.假如

  小树 太阳云朵

  小鸟 谷粒

  西西 一双好腿

  …… ……

  2、练习设计:

  (1)背诵课文。

  (2)仿写小诗。

《假如》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难点: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2、小朋友们看得那么专注,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3、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教师举起一支特大毛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4、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教师深情朗诵,配以课件画面,音乐。

  5、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

  (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2)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1)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③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用字卡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3)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小朋友,你读懂这首诗了吗?最想说什么?

  随机板书: 假如 画太阳 和云朵

  画好腿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呈现三幅图,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2、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图2:小鸟呆在家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图3:西西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自由地读一读,你心情怎样?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诗歌内容。

  预设:

  学习第一节

  (1)同样对第一幅图感触深的还有谁?一起读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设计意图:在动作模拟、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3)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边引读边在课件原句的基础上出示第一节诗。

  (4)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

  (5)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节

  (1)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2)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3)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指名读

  (4)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赛读

  学习第三节诗

  (1)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3)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西西,学生与西西对话

  参考:

  西西:原来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我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西西:如果我能重新站起来,我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4)你们对西西的关心发自内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

  自由朗读

  (5)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在 (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自主权交给孩子,教师只作适当引导,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2、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3、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如马良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

  (五)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熊猫、森林、污水、盲童、车祸……)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更可以自由想象说,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愿望尤其加以肯定、赞赏。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诉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2、学生仿写小诗一节,有能力的可仿写二节,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

  3、小组交流,并合作成一首动人的诗歌,注意节次排列的顺序性。

  4、小组展示:配乐朗诵

  结束语: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背景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作业: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用它画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小练笔本上。

  《假如》自评稿 周红兵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 、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说课稿 周红兵

  《假如》是一首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心灵的相通,激发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想好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时我的孩子们读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这个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导好孩子们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自己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知道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的是那么高。“老师我说、老师我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周老师画一个改作业的机器人,让老师不在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抓住本课的语言材料,让孩子们将这些材料通过读深深的印入孩子们的大脑,孩子们的想象活动才得以完成。以后我要指导孩子多接触、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作好准备。因为想象的内容尽管可以千奇百怪,但总得受已有知识影响,以已有表象为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材料,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使孩子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追求!

《假如》教学设计10

  《假如没有灰尘》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认识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⑵正确认读:

  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2、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学习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灰尘吗?

  生1:喜欢。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喜欢灰尘的道理。

  生2:不喜欢。

  师:灰尘污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没有它行不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朗读与理解

  师:朗读全文并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用直线画出“特点”,用曲线画出“作用”。

  (学生活动。)

  师:默读第一段,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

  (生1读画出的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

  师:如果拿极小的灰尘和排球比,就如同拿排球和地球比。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特点?

  生1:细小。

  生2:极小。

  生3:微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百万分之一毫米,几百分之一毫米。

  师:这些是什么?

  生:数字。

  师:用数字说明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方法就叫──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

  师:作者又介绍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的东西。

  师:为什么作者要称细小的灰尘为“庞然大物”?

  生探讨。

  师辅助: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

  生:肉眼看到的。

  师: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

  生:和小的灰尘比。

  生:和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那些灰尘比。

  师辅助:大的灰尘直径几百分之一毫米是小的灰尘直径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多少倍?

  生计算:一千倍。

  师:一千比一,大的灰尘自然是“庞然大物”了。

  师: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探讨,师辅助:作比较。

  (板书:做比较)

  师:还有其它特点吗?

  (生2: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师板书:散光。)

  师:有什么作用?

  生1: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生2:使阳光变柔和。

  (师板书:柔和。)

  师: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生:如果光太强,人就睁不开眼。

  师:“如果”是什么意思?

  生:假如。

  师:假设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就叫“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能散射那些颜色的光?

  生:不加选择的散射七色光。

  (师板书:白光)

  师: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特性的?

  生探讨。

  师辅助:“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生:高和低。

  师:这是作者在作……

  生:作比较。

  (师板书:作比较。)

  师:灰尘除了微小散光还有其它作用吗?

  生: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吸湿。)

  师:吸湿有什么作用?

  生1:凝结成小水滴,地上不会湿漉漉的。

  生2: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生3: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的美景。

  (师板书:干燥

  保护生物

  气象是万千。)

  师:说明干燥作用时,用了那个词?

  生:假如。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还有哪里也是假设?

  生探究:更严重的是──生物的生存。

  师:这是真的吗?

  生:是假设的。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形成什么景观?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师板书:气象万千。)

  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作者为甚用叹号?

  生:感情强烈。

  师:读读这唯一一句有叹号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叹号要表达什么?很讨厌灰尘吗?

  生:赞美灰尘。

  师: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灰尘古来让人讨厌,为什么作者要赞美它?

  生:它有它的'作用。

  师:是啊!小小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看来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三、拓展

  师:谁来用简短的一段话概括灰尘的特点、作用?用“假如……”的形式。

  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师:虽然灰尘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但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散射强烈的阳光,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看来让人讨厌的灰尘是不可少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啊!

  师:在摘录本上摘抄描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学生活动。

《假如》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生活,关爱环境。

  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也动手写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如今天你的小耳朵能认真听,你就会听到更多的知识!

  假如今天你的小眼睛能注意看,你就会认识好多的生字宝宝!

  假如今天的你表现特别精彩,就会有许多人认识你,记住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假如》。师板书。

  (二)生字教学。

  1、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108页,(稍停),自由读课文,把要认识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完以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师用双手交叉的姿势提醒)

  2、同学们读的可真用心!老师把藏有字宝宝的句子挑了出来,谁敢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学习,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通顺了。这么长的句子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你可真棒!

  3、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手拉手成了好朋友,让我们快去认识它们吧!(课件出示词语和短语)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我想听听咱们班男子汉的 声音。女生敢跟他们比一比吗?

  4、同学们读的可真棒!生字宝宝又跑到了卡片上,它要考考大家,咱们来抢读。一遍过后,挑出健、遥。大家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好方法认识它呢?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学习,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和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王国里更多的生字。

  5、让生字宝宝坐上我们班的小火车,好不好?看来这列小火车最积极。请你们先来!(开两列)这列小火车要增加难度了,给它组个词吧!

  6、有两个字宝宝特别淘气,他们向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看我们会不会写他们,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来观察这两个字,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良。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食多了个人字头,这不是一个人字头,我们在查这个字的时候查它自己查食字部,跟读食字部。请跟着老师书空,师范写。同学们把每个字写两个,第一遍要写对,第二遍要写好。注意书写姿势。

  7、展示学生的字。谁来说说他注意到了什么?强调食的捺变成点,对,他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好!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棒!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听讲,一定都注意到了捺和点的写法。

  (三)课文部分。

  1、现在,同学们把本子放在桌角,咱们课下再交流。(稍停)你们手中的'笔能帮助你们书写汉字,马良的笔能画出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今天,老师把马良的神笔带来了!师画毛笔。

  2、我们认识了马良的神笔,现在来见识一下它的神奇吧!有个小女孩想用神笔做什么呢?(语速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再自由读课文。

  3、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帮助谁呢?板书:小树、小鸟、西西。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的小节。课件链接。

  5、指名:如果是第一小节:小女孩为什么帮助小树呢?在文中找一找!

  6、冬天到了,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小树可真冷啊!(放课件)

  7、(下台问):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谁能读出它的冷。

  (出示句子)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你读出了小树的冷!你读出了小树的叹息。

  正因为小树这么冷,所以善良的小女孩给它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太阳.(出示太阳课件)。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谁来读?你读!你读!齐读!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下,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8、你还喜欢哪一小节?生说第二小节。

  小女孩为什么要帮助小鸟?再读读这一小节,从文中找答案。文中是怎么说的?读出它的饿。饿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句子课件)在寒冷的北风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你再读,读出小鸟的饥饿,你让 老师看到了小鸟嗷嗷待哺的可怜样。

  小女孩是怎么帮助小鸟的?板书:谷粒。

  小鸟吃的饱饱的,我们真为他高兴啊!我们尝试背这一小节,会背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9、你还喜欢哪一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小女孩为什么要帮助不幸的西西呢?(课件)是呀,西西是 不幸的,他没有一双好腿,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 小树和 飞燕,他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西西有一双好腿,他多想和小朋友去操场上奔跑啊!孩子们帮帮西西吧!生齐读。

  西西多么渴望有一双好腿啊!板书:好腿。

  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拥有健康;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跳绳踢毽子;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小女孩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咱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全文)老师读每一小节的第一句话,你们读其余部分。咱们合作的可真愉快啊!

  小女孩的 愿望只有这三个

  吗?你 从哪里知道 的?

  板书:

  她的 爱心有许许多多!板书:画出爱心。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些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在我们的身边谁需要我们的帮助呢?同学们也来 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出示句式:指名说。

  (四)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爱心的小天使,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图片,放课件,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看不见的 语言,爱是摸不到的感觉,

  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爱是仰着头的 喜悦。

  因为有了爱,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有了爱,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愿爱永驻心间!

  反思:

  《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助。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假如》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憾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他们活泼好动、爱憎分明、积极思考,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学生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坐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讲述故事)

  2、师:你们听得可真认真,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师: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二、范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配乐范读。

  2、师: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学生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3、生自读

  师:这样感人的诗歌,你也一定想读一读吧!可是地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有句子一下读不通顺该怎么办呢?

  4、师:好,接下来,就请小朋友借助枫叶和苹果上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课文。

  5、师:孩子们,你们课文读得这么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

  6、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读。

  7、出示单个生字,开火车读。(开火车把生字读准送回家吧!)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解决了生字这个困难,我们读诗歌就可以更加出色了!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2、师:小朋友,你读懂了这首诗吗?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文中的小朋友他有什么愿望呢?(指导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

  3、师:你能把刚才三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和——)

  四、读品味,深入感悟。

  1、师: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是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出示课件)你看,冬天到了,窗前的小树站在呼呼的北风里,仿佛听到小树在说——?

  2、师:是啊,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树可怜的样子)

  3、师: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4、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要是有一个红红的太阳,就好了!)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5、师:是啊,小树多么需要帮助啊!所以我们课文里的小朋友对小树说:————。

  6、师:那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出示课文句子)

  7、师:谁也愿意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来帮助小树呢?

  8、师: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齐读)学习第二节

  1、出示课件,枝头小鸟嗷嗷待哺,配小鸟哭泣声。

  师:再看,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鸟宝宝们呆地家里,饿得哇哇直哭,看到这些,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谁能把对它们的同情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呢?[出示句子: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师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到哪去了呢?

  3、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谷粒和诗句]指名读。

  师:有了这些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和小鸟心中会感到——(生:高兴、喜悦)[那就让我们用同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学习第三节

  1、出示课件,句子: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小诗人又是怎样帮助不幸的朋友西西呢?

  3、有了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西西还能和我们一起干什么?(师;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一起——。)

  4、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也非常关心西西,把我们的关爱送到课文里读一读,(齐读)

  五、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2、小女孩子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方末的省略号)

  六、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是啊,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熊猫、森林、污水、盲童、车祸……)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内容说,也可以自由想象说)

  课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动人的诗歌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诗人!请把你的美好心愿写下来吧!

  播放《爱的奉献》,学生写话。

  师结束语:孩子们,虽然我们手中没有这么一枝马良的神笔,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很多事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堂课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将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

《假如》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理念:

  学生要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同时,学生应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受到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

  2 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

  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假如没有灰尘目录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

  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六、练习和拓展。

  1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假如没有灰尘目录

《假如》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给予了小树、小鸟和西西无限的快乐,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和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通过理解和感悟,心灵上会产生共鸣,脑子里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孩子们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习者分析:

  通过一年的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大纲提出的学习目的及要求,也不再只是满足于老师的知识灌输。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并慢慢学会了渗透性识字方法,效果不错。

  进入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字、词、句方面,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拼音正确书写字词,能够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并进行课文阅读和课文理解,但对于这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仍需老师更多的讲解和书写指导。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课前准备:

  观看《神笔马良》的动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知道马良用他的神笔为谁画了些什么?

  2 、马良用他的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有个小朋友也梦想着有这样一支神笔,并且写了一首诗歌《假如》,齐读课题《假如》。我们来听听她想用这支笔画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指导写字

  1 、师范读,学生倾听字词的读音。

  2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直到把它读通读顺为止。

  3 、指导写字。

  ( 1 )出示课件规范写字。生观察说怎样书写。

  ( 2 ) 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 3 ) 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 “ 口 ” 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 “ 点 ” 。

  双:左边的 “ 又 ”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 “ 人 ”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4) 书空笔顺。

  (5) 在书上临写强调写字姿势,写好后在本子上再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6) 老师把刚才我们记住的生字放在词语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

  1 、 这些词多是课文里的词,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 、请学生说说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3 、下面我要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歌,请同学们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读准字,读通顺,读出标点的停顿。

  4 、 请读的同学给听的同学提出听的要求。

  5 、 生评价读,师指导读。

  6 、 指导读出诗歌的节奏,并指导画出节奏。

  ( 1 ) 我们读诗歌除了要读出同学提出的读课文的要求,还应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画出节奏,细指导第一小节,后面的由老师读学生边听边画。

  ( 2 )出示幻灯片,学生对照读一读,检查自己画的老师的是否一样。

  (3 ) 全班齐读诗歌。想想前面三个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的什么愿望,完成:我会读书我会填。

  a.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它们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b.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让它们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c. 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让他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 4 ) 生齐读填写的三句话。

  四、课文拓展,出示图片

  师:当我看到双目失明的孩子,当我看到贫穷山村的孩子在简陋的教室学习,当我看到受污染鱼儿死了,当我看到贫穷人家的房屋,当我看到这些穿着破烂鞋子的人们,当我看到灾区孩子在简易教室上课,当我看到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因贫穷而无法上学 …… 我就想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

  小结:此时些刻,在同学们的心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想急于表达,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吧。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 2 )理解小树、小鸟和西西的快乐。

  ( 3 )续写一节小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品读小树、小鸟和西西的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忆旧知

  听录音,边听边回忆:诗人用马良的神笔为谁画了什么?汇报( PPT )。最好把这些句子都读给大家听好吗?(逐节引领读诗行后面几句。)板:画太阳、画谷粒、画好腿。

  二、品读文本

  过渡: 指板书复述,那究竟诗人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呢。打开书本 P108, ( PPT )请你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找出诗人为什么画这些东西,找到后请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1、 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汇报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2、 理解第一节中“为什么”画的诗句

  出示图片: ( PPT )你瞧!冬天来了,风呼呼地吹着,还下着雪飘着雪花,范读。它在叹息什么呢?是啊,就像我们的同学,在很冷很冷的冬天,动也不想动,只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缩着身子,好冷啊!谁想读一读?请一列小火车来读(音乐)。配乐齐读。

  出示图片: 但是( PPT ),有了马良的神笔给它画的红太阳,它就能在阳光下伸伸懒腰、舒展身体、和我们一起长高长大了!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2 人读。女生站起来读。

  想象: 多快活的小树啊,想想怎么样的`小树才是最快乐的呢? 2 人回答。老师这里有关于小树的图片( PPT ),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 2 人回答。谁愿意把这一小节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2 人读,男生站起来读。

  小结: 诗人和小树是好朋友,他懂得小树的“快乐”,老师觉得呀,小树的快乐一定是树上住着小鸟,小鸟们在吱吱喳喳地唱着歌呢。

  3、 理解第二节中“为什么”画的诗句

  ( PPT )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1 人读。

  过渡: ( PPT )小鸟们在哭什么呢 ? 是啊,饿得肚子都扁了。

  多可怜的小鸟啊!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给它画什么好呢?

  同桌讨论:有了谷粒,小鸟会怎样呢?鸟妈妈又会怎样呢?

  有了谷粒,小鸟就再也不会(读)。

  想象: ( PPT )小朋友们,这里有许多快乐的小鸟,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只,想想你的快乐是什么呢?(出示图片:小鸟妈妈喂食、小鸟试飞、小鸟在妈妈身边唱歌讲故事等)

  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请你读这一小节。( PPT ) 1 人读。齐读。

  小结: 诗人可真聪明!他不但知道小树的快乐也知道小鸟的快乐。

  4、 理解第三节中“为什么”画的诗句

  过渡: 但是西西却是痛苦的,因为她没有了双腿,( PPT )没有双腿,他会怎么样呢?她不能到处去,连上个洗手间都要人搀扶,即使想到我们班里去拿本《喜羊羊》来看,也要其他同学来帮忙。他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 点点 ) (读)是啊!小树有小树的快乐,飞燕有它飞翔的快乐,但这些快乐都不属于西西,没有腿是多么痛苦啊!(理解西西没有腿的痛苦。)

  想象: 怎样才能使西西快乐起来呢 ? 有了好腿,西西会做什么呢?(出示图片:西西跑步、西西玩游戏、西西穿着漂亮的新鞋子等)( PPT )

  多么快乐的孩子呀!正如诗中所说的(读)

  指导朗读。( PPT ) 1 人读。小组比读(站起来)。

  5 、指导背诵。

  小结: ( PPT )聪明的诗人如水一般的柔情和善良,他不但知道小树的快乐,也知道小鸟的快乐,还知道西西的快乐,他一定会给他画的事物带去更多的(点)-快乐!(板)

  6、 朗读与思考: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完整地朗诵一下,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小诗。

  想想: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诗人还想画什么呢?(小组讨论, 3 人汇报)

  三、读写结合

  但是,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一件件令人不快乐的事情,( PPT 配乐)这是今年 3 月 11 日发生的日本 9 级大地震,这次的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强烈的地震与海啸夺走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是上个月发生的泰国大水灾,很多人们因此而失去了可爱的家园;也就在上个月,小悦悦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你们知道吗?她是一个两岁的孩子,她在路上被汽车撞倒了,十八个路人先后经过她的身边,却没有一个人给她伸出援助之手,最后,小悦悦痛苦地死去了,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联系最近时事新闻,出示日本大地震、泰国水灾、小悦悦事件等图片,学生相机说说:想想,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给谁画些什么呢? 4 人汇报。

  小朋友们,让我们像诗人一样,把诗人想画的东西都画出来,并写出这些所画东西的快乐吧!请拿出你的练习纸,可根据刚才的图片,也可以想象图片外的其他东西,把你的想象和快乐都写下来吧!( PPT )

  总结:孩子们,你们真有爱心!是的,假如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可以画很多东西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到快乐,同时,我们也会因为关爱和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的。从现在起,让我们都用心关爱和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吧,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快乐、更美好!

  教学反思:

  通过几周的磨课,一节广州市的教学研讨课--《假如》终于上完了,回顾课堂的教学和整个教学环节,有以下地方值得反思:

  一、围绕文中好词,注重语言积累

  对于 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而言,语言积累主要放在规范的词、词组上面。在本文中,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好新的语言图式。另外,学生还积累了好几对反义词:“寒冷--温暖、缩--伸、遥远--附近、哭泣--欢笑、不幸--幸福”。这些优美的词语、词组,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积累写作素材是大有裨益的。

  二、感悟课文要点,体现关爱愿望

  本文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爱”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环境”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诗的学习起点是《神笔马良》的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爱好,因此,把这个故事引进课堂,由此来拉开本诗学习的序曲。然后围绕“爱”展开教学,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许多共鸣。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实际生活,充分拓展延伸

  曾经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是得,儿童的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学生们的回答非常丰富:

  1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们画上一双双好眼睛,让他们重见光明,亲眼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2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亲爱的奶奶画许许多多的好衣服,让她穿得舒舒服服的。

  3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云南灾区的人民画上一箱箱甘甜的矿泉水,让他们不再冒着烈日到处找水喝,让他们不用再喝那脏脏的黄泥水。

  4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舟曲灾区的人民画一道道安全的堤坝,为他们阻挡住泥石流,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们有着无穷的想象力,他们的真情是炽热的,愿望是美好的,心地是善良的!

  再一次回想自己的整个课堂教学, 过程中难免有一点令人遗憾的地方,如学生的朗读指导还须加强,字词的书写指导要更到位。在语文课堂中应有实效的识字指导和琅琅的读书声,只有这样,属于语文的课堂才更有语文味儿。

《假如》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5)游戏助兴:《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设计说明]

  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展示读书过程。学生接触文本,总要经历从不会读到会读,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先感知后理解、从默会到表达,让学生把隐藏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

  2.渗透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把读书的方法渗透其中,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

  3.明确读书目标。语文课堂上的读书目的主要是学习语言。通过学习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的转变。

  4.提高读书质量。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

【《假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设计09-04

《假如》教学设计08-11

《假如》教学设计07-06

假如教学设计05-17

《假如》的教学设计10-22

教学设计:《假如》08-17

《假如》经典教学设计06-09

课文《假如》教学设计10-24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09-27

关于《假如》的教学设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