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会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角硬币若干、黄豆、玉米、红豆、较轻积木若干、电池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1、师出示课件:(1)我的体重是30米。
(2)妈妈买的水果重2分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后,出示“关于克和千克你了解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克和千克
小组汇报搜集到的知识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组汇报,并用实例讲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组汇报,使同学们亲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认识各种称物品的秤。
在小组汇报中,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秤,并介绍用法。
5、实际动手操作,先估量再称重。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交流。
三、综合运用
1、选择合适的单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2、将物品与适当的重量连一连。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糊涂的明明
通过明明的一封信,找出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看一看明明糊涂在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 第3题
教材第106页 第8题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克 g 500克 500克=1000克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累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方位,体会到方位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自主合作、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游戏激趣评论。
师:学生全部起立听老师做口令,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方向性词语。
生:前后左右
师:找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再做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生2:他们面对朝向不一样,方向也不同
师:是的,同学们,前、后、左、右是相对的,面对的方向不同,方位也在相应的变化,而无论我们的身体怎样移动或转动,生活中的有四个方向是永远不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位新朋友——东、南、西、北。(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利用前后左右来辨别方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自然而然引出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活动2【讲授】活动中学评论。
活动一:教室中认识东南西北
1,出示谜语
师:小朋友,你知道太阳是从哪里升起的吗
生齐答:东方
师: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跟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太阳公公您好!)
师:你们能用手指一指我们教室的东面吗?(生齐指)
师:我们教室的东面有什么呢?
生1:教师里的东面有黑板、国旗,电脑。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想补充的吗?
师:说的很棒。
在我们教室中电视机所在的位置就是教室的东面。太阳就是从东面升起来的。(手势)你还知道哪些方向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可以来帮助我们辨认东、南、西、北。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边指一指。(播放视频)
师: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边指、边读,这首儿歌呢?(指名一生带读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东后西,左北右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
交流:谁能到黑板上看图指一指、说一说,小明前面、后面和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提问:谁愿意帮老师把南、西、北这三个方向的卡片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上,请选择一张贴一贴。这两位小朋友在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睁大眼睛看,看他们贴得对不对。
追问:谢谢你们,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么(电视机、文渊阁、黑板报、丹青苑)
活动二:认识相对的方向
谈话:小明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太阳从东方升起,从哪里落下
东、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还有……(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板书:东——西南——北
我们知道了东和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南和北又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接下来考考大家:
练习1、口答: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我的后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选两个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活动三:通过体验感知分辨东南西北的方法
(二)在游戏中辨认体验东、南、西、北
活动:大家一起转一转
(1)(指名转)师:同学们能准确地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吗?(能)
现在,老师要进行快速反应测试,我请三个做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听我的口令转动方向,看谁转的又快又准,其他的同学当最棒的小观察员。
师:(师发指令,生转)请你们转向南面,转向北面(随机采访一生)
生1:教室的南面有门,我找到了南方,南北相对,我就找到了北方。
师:请转向东面,转向西面。(师继续发指令,生转)
师:观察员们他们转的对吗?(生:对)几位同学方向感非常好,给你们智慧星作为奖励。咱们的小观察员也都是棒棒的,观察的非常认真。
(2)(小组转)师:其他同学也想转一转吗?(想)小组来比拼吧!请在教室最北边的一大组起立,面向南站,请最南边的一大组起立,面向北站。中间一大组的同学面向我们的讲台,也就是面向东面站立。
你们要听清老师的口令,用手指出正确的方向。如果你找错方向请安静自觉地坐下。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师:请指东,请指北,请指西,请指南。(师发指令,生转)同学们方向感真好!笑声背后要有思考,同学们在比拼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几组的同学虽然面对不同的方向,但他们指的东、南、西、北是一样的。
师小结:没错,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确定不变的,不会因为我们面对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集体转)师:想一起动起来吗?全体起立。老师有个要求,需要大家转的时候,做到又轻又快。请大家面向东站立,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南,
(师抽一生提问:你能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同学们同意吗?)我们接着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西。
(师抽一生提问:你能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师:我们最初面对的是东面,向右转到了南面,接着转到了西,请全体继续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北。
师:继续右转。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方向是?
生:东。
师:我们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向右转下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位置上转两圈,看看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发现。
(指名说)
生1:我发现从东开始,向右转,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师:爱探索的好孩子,谁还想再来说一说。
生2:向右转和时针旋转的方向一致,因此我发现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
师:回答得真完美。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利用指一指,转一转方向来巩固对方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反过来也能使学生运用方向之间的关系帮助自己辨别方向)
(三)感知东、南、西、北之间的联系
1.师: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联系,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说“东西南北”,这是为什么?(同桌讨论)
生1:
“东西方”相对,“南北方”相对,所以会说“东西南北”。
师:真厉害。谁还想再来说?
生2:东西南北,是因为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师:同学们同意吗?(课件出示:东的对面是西,南的对面是北)
2.师:人们有时还习惯说“东南西北”,把四个方向按这样的顺序排起来,就像我们今天的课题一样。想想是为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东开始,顺着时针旋转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排列的。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小结: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原则确定其他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课件:箭头连接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东南西北”表明生活中这四个方向是按着顺时针方向的顺序排列的;“东西南北”则强调了“东西方”相对,“南北方”相对。对两个不同排列方法的思考,引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上刚刚认识的新知识结合了起来,帮助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敢到老师的智慧岛上闯关吗?我给你们设置了三个关卡,有信心个个击破吗?生:有信心!
师:(请全体起立,做个热身运动)向东点点头,向西招招手,向南扭扭腰,向北笑一笑。向西拍拍手,向南跺跺脚。
(生根据指令齐做)好,热身完毕开始闯关。
1.第一关:小小飞行员
师:(课件)飞行员在天空飞行的时候,依靠导航系统给他确定一个方向,他就能辨别另外三个方向,我们来做个模拟飞行试验。请一位同学来当飞行员,同学们做地面导航系统,告诉他一个方向,让他来辨别其他三个方向。
(分别指名三位同学扮演小飞行员,眼罩蒙上眼睛,旋转几圈后,其余学生告诉他/她面对的方向,扮演飞行员的同学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并说出自己是如何确定出方向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不同的方向和由于所占位置不同,方向不变的道理。
第二关:你会迷路吗?
想想做做1(1)师:早晨同学们可以根据太阳辨别方向,可是当太阳快落山,你还能找准方向吗?小红就遇到了这样难题。20秒思考时间之后,我们男女生比一比。(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让学生辨认出方向)
男生1:小红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面,根据东、南、西、北顺时针方向旋转,知道左面是南面,右面是北面。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我们就掌声通过。(2)师:当你面向北的时候,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呢?请一位勇敢的女
生来挑战。(指名一女生回答,分享辨别的方法)
女生1:面对北方,那么后面就是南方,根据顺时针旋转方向是东南西北的顺序,判断右手边是东方,左边是西方。
师:同学们同意吗?(同意)我们班的男生女生都是判断方向的小能手。
3.第三关:找一找
想想做做3
师:智慧岛最后一关,说一说,小华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指名一生读题,询问窗户朝南的含义。(生:窗户朝南就是窗户面对的是南面)
师:请同学们找准四个方向,看图给同桌介绍小华的房间。(指名反馈)(生1:房间的东面有床、花盆,挂历、被子。
生2:房间西面有书柜)(设计意图: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课外拓展
师:我们现在是在教室里面,大家可以准确地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果走进大自然中,你还能准确地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小声分享你知道的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名三生反馈,生1: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对北极星的一方是北方,后面是南方。生2:我可以带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的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生3:雪化的快是南方,化的慢是北方,因为北方比南方冷。)
师:同学们懂的可真多。老师这有几个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小妙招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及录音,介绍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小结:如果我们以后要去野外或是人流密集的陌生地方,一定要随身带指南针,或者牢记识别方向的方法。越是天黑害怕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数学会帮你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困难。
5、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1:我学会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生2:我知道了东西相对,南北相对。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师:你的收获真不少。
生3:我知道了许多在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以后不会迷路了。
师:你真棒!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位新朋友,我们知道了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原则确定其他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2.课后实践任务:课后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得非常棒,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六、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西
南←→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做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
学生猜测。
教师提示:不在左手。
学生再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数学乐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
咦,打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
哇,打开了,小朋友们,你真棒!
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
小结: 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2、教学例1,展示课件。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 )书
小丽拿的是( )书
(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推理。
可能有学生会说: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可能也有学生会用列表法。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 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三、应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
1、出示教材小狗图文。
宠物店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欢欢、乐乐、和笑笑。它们今天称了体重,你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律动游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 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
(2) 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② 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三、总结
1.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 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 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 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 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
有关“近似数”的材料纸、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
游戏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 考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请学生来说一说
新知呈现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猜测
3.学生进行简单记忆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4.师生总结方法::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巩固与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2.练习:P79 4、5、6
1. 先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订正
3. 学生举例
小结与达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
学生尝试回忆本节课知识点
并尝试说一说
作业布置
P80 8、9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教学后记
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效果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观察和讨论,学生会整理简单的数据。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填写。
教学重点:
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
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投影出示)
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2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1,指名解释
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
(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
(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2)先请中等学生说出最多、最少的车属哪类车。
(3)平均每分钟开过多少辆?
三、设计活动,选出队长
1.教师布置去林场帮助植树,分男、女生两个队;要选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队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在教室里当场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其余同学都作记录。
2.选出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表示决心,其余同学拍手表示祝贺。并且教师在最后予以小结。类似这样的选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四、课内练习,独立完成
1.做第“练一练”中的第一题。
(1)先明事,再理数。 试问有几种学习用品?
(2)先检查,再填数。
2.补充本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表。 (以小小组为宜)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从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须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纸;红、蓝彩色笔;水果图、正方形、星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
东东想请你们去参加动物王国的联欢会瞧
小熊、小猴、小熊、小兔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你们呢!(电脑出示三排小动物)第一行: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摆呢?由学生来摆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探索新知
2、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3、排一排
找4个同学上来排队总结:(循环排列的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
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认识规律
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三、探索规律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出示课件2)
最近小东家装修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
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他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
想想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3、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同时引导学生斜着看图有什么特征?
师生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4、地板砖的规律、巩固认知
小东家的地板砖更漂亮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板砖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出示出地板砖的图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先看看每行都有哪些图形再看看每行颜色的排列顺序
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像刚才那样的循环规律?
②汇报规律
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④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漂亮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
四、运用规律
2、画一画:练习课本115页练习
3、找一找: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图形?
五、欣赏规律
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图片
六、做一做
七、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事物排列的规律也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出示一块正方形的"手帕"可是上面什么图案也没有需要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
给这块手帕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注意
设计的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请拿出学具袋
每个袋子中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图片
同学们要先想好怎样摆才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图片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九、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机动)
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杰作吧!这是谁的能说说你设计的有哪些规律吗?
十、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他们有了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
1.讨论交流。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合理确定教学起点;小组交流,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2).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请你观察并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预测长方形的边的特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操作体验。】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验证呢?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亲自动手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学以致用,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拉一拉”游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通过做小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记忆。】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选一选(课件展示)。
(2)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分层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画,也可以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
(3)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不同材料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考察不同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掌握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几号图形拼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动手操作,使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且再次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五、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
2.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做的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 6个草莓 7个草莓 几个一份
每2个一盘 每2个一盘 分的结果 分了3盘,正好分完 算式表达 6÷2=3(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 )÷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读数经验,但是还处于浅薄的阶段。能够比较准确读出没有0的数,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情况存在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学会理解万以内的读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
3、会读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掌握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朵拉是一个留着棕褐色短发、有着健康深色皮肤、性格开朗阳光的小女孩,她虽然只有7岁,可是却是一个十分爱冒险的小家伙,今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好吗?
1、出示数位顺序表,填空。
你们还认得它吗?对,是数位顺序表。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位的9表示?(9个十)个位的9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个百)这个数怎么读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该怎么读?(九百零九)个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读数。
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应力,快速读出你看到的数。
那这些数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规律或顺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更大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学习一般数(没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1121
1、用已有知识介绍下这个数,
2、说数的意义和组成
3、全班拨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4、试着读数(指名读数,师板书: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结读数方法
出示:(带节奏的读)
读数要从高位起,
千位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是几就读几。
6、试读2个数
(二)学习有0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引出有0的数
老师还有一个困难,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老师想到商场买些家用电器。(出示图片)
小组交流读法,完成导学单。
全班汇报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5600
咱们先看这个数。(板书:5600)谁会读?(板书:五千六百)
发现特别之处,末尾有0的数怎么读?
练习:490050001280
小结: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3、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0803008
再看这个洗衣机的`价格。(板书:20xx)你们讨论的这个数应该怎样读?
(如果都读的不对)我们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小游戏,100101102103104,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中间的0要读零
练习:30805060
我们再看冰箱的价钱,3008,谁想试着读一读?
那到底应该怎样读呢?我们来听数学小博士怎样说。
总结读数小秘诀(贴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练习:70066008
4、综合小练习
真好,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困难,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读数的小秘诀。我们来看看朵拉学会了没,看看他读的对吗?
课件出示:
9860读作:九百八六5000读作:5千20xx读作:二千零零七8080读作:八千零八3071读作:三千七十一
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的零都不读。)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小儿歌,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老师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小结:全班唱一唱
读数要从高位起;看清数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读出记心里。
中间有0要留意;只读一个就可以。
三、达标检测,迁移运用
进入“智力闯关”环节
第一关,我会读。(屏幕出示生活中的数)
第二关:我会写。你能正确读出这些数,并把你读的写在导学单上(课本做一做第二题)
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
这一年共有366天。
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
指名板演,然后全班评价。
第三关:猜一猜
电脑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0、0、3、8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读一个“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机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6、0、0、5组成的;
它一个“0”也不读;它的最高位是6。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读万以内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读一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0-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2-1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06-2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1-2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6-1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13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5-2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12-13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7-29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