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3 10:22: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生活中典型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验证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白兔、黑兔、灰兔和花兔骑车比赛跑。问:谁跑得快?(圆的、方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白兔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二、讲授新课

  分组讨论,探索圆的特征。

  1、借助工具尝试画圆,初步感知。

  (1)让学生分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图钉、线绳、铅笔头)在纸上画一个圆。

  (2)小组交流画圆的方法。(在线绳的一端套上图钉,另一端套上铅笔头、图钉固定一点,铅笔头绕图钉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

  (3)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画的圆不圆呢?(a、图钉没有固定在一点上;b线绳旋转时没有拉紧。)

  (4)教师演示画图,学生口述方法。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画图时图钉所固定不动的点叫圆的圆心,通常用英文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教师带学生读圆心“O”学生标出所画圆的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师生共同观察电脑显示,圆心在什么地方,圆就在什么地方。(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半径

  a、连线绳的两端画一条线段,这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r(半径)。带学生说一遍,学生用“r”表示自己所画的半径。

  b、做一做,判断哪条线段为圆的半径?(见电脑图)

  c、现在请同学在圆上画几条半径,看谁画得又好又多。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电脑,归纳:半径有无数条(板书)。

  d、用直尺量一量自己所画的几条半径,长度怎样?(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e、看电脑,边观察边思考,圆的半径长短不同,圆的大小怎样?(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认识直径。

  a、按老师的要求在自画的圆上再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要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象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b、提问:圆的直径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c、做一做,判断哪条是圆的直径?

  (4)、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a、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相互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板书:

  半径r,直径d。在同一圆里,d=2r,r=d/2,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b、做一做,填表。

  r(厘米)

  0.1

  6

  d(厘米)

  2

  2.8

  c、用圆规画图。(自学课本圆的画法。学生用圆规练习画任意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和直径是4厘米的圆,小组互相检查。小组汇报,归纳画圆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四、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五、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

  1、教学画圆

  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

  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

  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才你们说得问题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示范画圆。边画边说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师: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

  学生画圆。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画的时候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画同样大小的圆,你们有办法吗?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师:大家动手画一个。圆我们画好了,但是如果有人要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2.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这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是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什么叫半径呢?(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师: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师:刚刚同学介绍说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心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你会画半径吗?

  指名学生上黑板上画半径。其余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好。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

  师: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老师这里在圆上画了一些线段,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忙判断是不是直径,可以吗?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上直径,直径我们可以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标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单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着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圆片,同桌之间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相信同学们肯定有精彩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发现的,也可能是推想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在同一个圆里,那教师就及时追问:你的圆的半径跟你同桌圆里的半径一样长吗?跟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一样长吗?那怎么说更好呢?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

  师: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d=2r r=d÷2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或者半径吗?

  师: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判断题

  (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4)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四、走进历史,探索信息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ldqu;圆,一中同长也。&rdqu;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古代对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了解。现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圆,你们认识吗?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太极图,有句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我们图上的黑和白,表示阴和阳。谁来说说看这幅图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假如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还真不少,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在古代我们很早有了圆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关于圆的一些图片。感觉怎么样?美吗?想说点什么吗?

  师:的确圆是非常漂亮的图案,以前有位思想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形。可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沉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相信随着你们学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4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初步的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三角板、彩笔、硬币、图、线。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看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不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画出比老师还要美的图案。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二、自主探索,折一折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确实不错,生活中,车的轮子为什么制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圆形纸片,我们一起来研究圆。

  1、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什么?

  生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反馈。

  学生观察反馈:

  ①留下一条折痕;

  ②折痕刚好通过圆心;

  ③折痕将圆平均分成了两半;

  生:

  ①各条折痕的交点刚好在圆心上;

  ②通过圆心可以折无数条直径和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心,直径,半径。

  师小结后学生找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它画出来。

  师:同学们真棒,你还能从刚才折的小圆片中发现什么知识吗?

  3、理解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r=d÷2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比较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成立的条件。

  让学生明确:应在同圆或等圆内。

  三、用圆规画圆

  师介绍: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用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放音乐,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见课件)

  1、判断直径和半径。

  2、填空。

  3、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吗?

  五、创作:

  画出任意大小的圆,组合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创作完成后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圆的认识和圆的画法,完成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圆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具准备:

  圆规、剪刀、水彩笔、白纸、直尺、一副三角尺、绳子、羊的头饰、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直线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平面图)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师:所以我们称三角形、四边形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板书:直线图形)

  2.曲线图形

  师:(出示圆的平面图)这是我们学过的……

  生:齐说“圆”(板书:圆)

  师:相对于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称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3.引入圆的特征讨论

  师:想一想: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举例略)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初步认识过圆,现在都六年级了,你现在知道多少有关圆的知识?

  生①:圆是一种优美的图形,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圆形花坛,圆形装饰图案。生②:圆形便于滚动,所以车轮都是圆的。

  生③:一张白纸经折叠后可以剪出一个近似的圆。

  生④:(举起自己的圆规)这是圆规,用它可以画圆。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来呢?这就需要认识圆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新课

  1.圆的画法

  (1)自由画

  师:拿出自己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师板书:画圆)

  生:独立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谁能用老师的教具圆规上黑板上画圆?(让两名同学上黑板画,提醒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画的?)

  反馈①:一只手摁住圆规固定的脚,另一只手使圆规的另一只脚旋转,顺利画出圆。

  反馈②:教具圆规不好使唤,想固定的那只脚不停移动,用力过猛又使圆规两脚的距离发生变化,无法画出圆。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用圆规能轻巧地画出圆,而另一位同学却画不出圆呢?

  (点拨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分开”、“固定”、“旋转”。分别板书)

  2.认识圆心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用彩色粉笔点出)叫圆心(板书“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标出:O)。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O。

  生:独立完成。

  3.认识半径

  师:举起你们刚才画的圆,互相看一下,都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为什么大的大,小的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的意思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长时,画出的圆大,两脚间的距离短时,画出的圆就小。请在你的圆上画出一条表示两脚间距离的线段。

  生:独立画。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请同学们仔细看,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O,当另一只脚旋转到A点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OA(画出线段OA);当另一只脚旋转到B点时,两脚间的距离是OB(再画出线段OB)

  问:线段OA和OB相等吗?

  生:相等。

  师:你是凭观察得出的,那怎样验证呢?

  生:测量。

  师:指名上黑板测量OA与OB的长并报告测量结果。

  生:确实一样长。

  师:在这个圆的曲线上,像A、B这样的点可以找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表示两脚间的距离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设想一下它们的长度如何?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板书)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叫做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给你们刚才画的半径标上r。

  师;半径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哪里,另一个呢?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的曲线上。(板书:圆心圆的曲线上)

  师:那什么叫半径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完成半径定义的板书)

  师: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认识直径

  师: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

  生:独立剪

  师:示范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用食指摸折痕;换个方向再重复一次。

  生:在教师示范下同步进行。

  师:像这样再重复折几次

  生:独立对折、打开、摸折痕。

  师:你折了好多次,可以发现什么?

  反馈①: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

  追问:你折了几次,出现了几条折痕,与他不一样的呢?像这样的折痕在你的圆里能再折出来吗?

  反馈②:对折后圆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圆被平均折成两份。

  反馈③: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每条折痕都是圆上的线段。

  反馈④: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

  追问:你对折出几条折痕,谁折出的折痕比他多,他说的结论正确吗?在你的圆里,这样的折痕可以折出多少条?这个结论正确吗?

  反馈⑤:这些折痕都一样长。

  追问:怎样验证?

  生:测量

  师:量出你圆里每条折痕的长度

  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说:“在我的圆里,……”)

  师:刚才说了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以可以怎样下结论?

  生:同一个圆里,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师:谁能给“折痕”起个名字?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在自己的圆里给折痕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生:完成

  师: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直径这条线段,它通过了…?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的曲线上。(完成直径定义的相应板书)

  反馈⑥:这些折痕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或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道理。

  生①:直径通过圆心,以圆心为界,可以把直径分成两条半径。

  生②:在我的圆里,经过测量可以验证这个发现,我的圆里直径的长度都是□厘米,半径的长度都是□厘米,所以说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师:换过来说,半径的长度就是直径的……。生:略师:写出字母公式:d=2rr=d2,注意强调“同一个圆里”。

  (以上6点反馈,学生说出多少就处理多少,先说出哪一点,就先处理那一点。)

  三、巩固

  1.第108页“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已知半径长求直径;已知直径长求半径。

  (此项练习放在直径与半径长度关系揭示后进行)

  3.学习按要求画圆。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1)在作业本适当的地方点一个点做圆心,要考虑上、下、左、右的间距。

  (2)以圆心为起点,向右水平方向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圆规一脚固定在圆心,另一只脚在3厘米长线段的终点处,然后绕圆心旋转。

  (4)标出字母o、r、d。

  4.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与圆的特征有关。因为圆曲线上的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装在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永远是半径,这样车轮行驶平稳。(配图:如果车轮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驶,车轮运行时车轴移动形成的直线(轨迹)与地面平行)

  5.阅读第109页第5题,独立填书。

  想: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说。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齐读学习目标)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任务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怎样做?(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二:合作探究中认识“圆”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8页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齐读。

  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初步体会通过观察事物获得猜想,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

  圆规、直尺、小球、圆形纸片、磁铁、双面胶。

  学具:

  圆形物体、白纸、水彩笔、直尺、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自然界中的圆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你知道吗?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你们看这是光环,这是水纹,这是向日葵。这些都很美。

  (2)生活中的圆。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圆形的钟面。)

  (圆形的光盘。)

  (圆形的瓶盖、圆形的茶叶桶盖等)

  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 车轮是圆的。这是车轴,这是钢丝。(电脑演示)

  小结:似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物体做成圆的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这种自行车的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用自行车车轮为对象来研究、探索圆的特征。

  二、探索圆的特征。

  1、画车轮简图。

  (1)抽象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车轮进行简化。(电脑演示抽象化处理)

  (2)画图。

  这是一个车轮简图,你能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简图吗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体(圆形物体、圆规、水彩笔和尺),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的简图。(展示4-6个。)

  你是怎么画车轮上的圆的呢?

  (依靠圆形物体画圆)

  (直接用手画圆)

  (用圆规画圆)

  (3)介绍圆规画圆。

  圆规是我们常用的画圆工具,用它来画圆,比较正确和方便。那我们先来认识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脚可装铅笔尖。怎样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呢?

  (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长度。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如果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一点,那画出来的圆就(大),那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小)。

  你会了吗?请你拿出另外一张纸,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原型启发,进行猜想。

  (1)观察、比较。

  同学们画出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车轮简图,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些什么共同点?你能根据这些共同点,猜想一下: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

  请把你的猜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汇报。

  你有哪些猜想呢?

  (圆形物体可以滚动,没有角)

  (圆都有一个中心)

  (圆的中心到圆的边缘的距离相等)

  (3)小结:

  刚才我们猜想圆可能有这样一些特征,但这只是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思考和验证啊。

  3、验证

  (1)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

  你感觉圆会有中心吗?

  会有有几个中心呢?

  会有两个中心吗?

  圆的中心在哪儿呢?

  你能准确地找到这个圆形纸片的中心吗?

  请大家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

  找到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用尺量的。)

  (用圆规找的。)

  (用对折的方法找的。)的确,把这个圆反复对折几次,获得了一些折痕,这些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

  圆中心的这一点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也叫做圆心,用小写字母o表示。(圆的中心改成圆心)。

  (3)下面我们来验证第二个猜想。(圆的中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因为圆的中心叫圆心,所以这个猜想也可以说成圆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这里的曲线上我们给它个名称叫圆上。(改成圆上)

  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

  这点在圆上吗?(在圆上);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外);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内);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圆上到底有多少个点?(无数个)。

  那我们要验证这个猜想,不就是要验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吗?(板书加任意一点)

  真的都相等吗?

  你能验证吗?(请同学拿出刚才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巡视(你是用量的办法,那你多量几条,增强点信心,把每条的长度记下来。)

  学生介绍验证的方法。

  量的方法;

  折的方法。

  你折了几次?

  折了4次,现在有八条线段等相等了,那我再折一次呢?(16条)再折一次呢?(32条)我再折一次,再折一次,再折一次,折无数次呢?(无数条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相等了)这样,我们就能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了。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我们通过对车轮这个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获得一些猜想,再通过验证,从而证实圆确实有这些特征(板书:验证),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要仔细地体会掌握。

  4、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进一步感受一下圆的特征。

  (1)线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有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线上,如果我捏住线的一端进行转动,假设手的位置不动,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

  (2)橡皮筋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还有一个同样的小球,系在一根橡皮筋上,同样来转动,看看这时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一下;

  小球划出的是什么图形?

  (电脑演示)是圆吗?

  为什么第一小球划出的是圆,第二个小球划出的就不是圆呢?

  (因为第一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所以划出的是圆。而第二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在变化的,所以小球划出就的不是圆。)

  小结:通过这个小球游戏,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在一个圆中,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距离在变化,那小球划出的就不是一个圆。

  5、认识半径、直径。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那数学家又是用哪些概念来描述圆的呢?请同学拿出教材,自学书本p116页到117页。看书的时候,你可以把重要的概念划一划、圈一圈、书后的问题可以试着想一想,答一答,有不懂的还可以问一问。

  有哪些概念啊?

  什么是半径?半径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啊?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什么直径?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d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判断直径(电脑演示)

  5.判断题: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3)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要小。

  (4)直径的两个端点在圆上,那么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是一条直径。

  三、解释与运用。

  大家学得很好,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自行车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现在有两种自行车,一种车轮做成圆的,另一种车轮做成椭圆的,来看他们的运动情况。

  请大家想象一下,你坐在这两种不同的车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因为第一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

  (在第二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在变化。)

  为什么在圆形车轮中,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化?

  (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请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圆规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并标上圆心,直径和半径。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学生准备 圆形实物 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不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老师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欣赏完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3.探索圆心。

  (1)明确圆心:老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照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形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这几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圆中心的这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明确作用: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1-1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圆认识》07-01

数学课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6-12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03-31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3-31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06-1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6-1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6-1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