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8 15:33: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年的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过年童谣的课件,各地各民族过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学生说,教师可与学生作适当的探讨)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感受那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式轮流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纠正其它同学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3.同学交流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

  三、细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的,到哪天结束?

  2.读课文,按顺序填下表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 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节阅读和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元宵)

  2、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大家下来后再用心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对生字进行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1.听写后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2.讲解易写错的字。(熬、醋)

  二、品读课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结合上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在这五个时间段里,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1-7)读一读。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忙乱、紧张等)。大人们在忙什么?小孩们在忙什么?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在这五个时间段里,重点写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都一样热闹吗?找出文中的段落,默读思考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同学交流体会:(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品读,体会特点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大家再来读课文,看一下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过年的喜庆气氛读出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

  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习俗

  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

  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

  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

  ②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习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

  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回顾全文,习作练习: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习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

  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习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习巩固:

  1、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描写了春节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师板书:时间顺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曲《元日》让我们沉浸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之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去感受首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师:(过渡)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四、妙笔生辉日日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春节,但感受却不同,请把自己过春节时感受最深的情景详略得当地写一写。

  课后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高潮”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最后,让学生动笔把自己春节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情景写一写,从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多媒体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另外,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方法单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名师点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韩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韩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通过朗读作者那种欢喜之情很能感染读者,所以本文的朗读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一些关键词的使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便学习和应用。但是韩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朗读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点词语的感情理解上引导也不及时和到位,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恰当的用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韩老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处理的都很好,相信会越来越好。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喜庆的画卷,展示了咱们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说学情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学生对春节也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篇文章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与咱们今天过春节有些不同,于是在课前,我做了一番调查,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困惑以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

  课上我想通过听写一些关键词语的方式引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体现高年级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让学生把听写的词语再排排序,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达到了回顾课文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品味春节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我主要是想抓住重点词句去引领学生体会老舍先生为了突出文章特点所使用的表达方法,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1、学习腊八这个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又不太理解,于是我做了如下设计:(1)让学生知道是腊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2)从“各种”一词读出粥的材料是非常丰盛的(3)紧紧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这一句让学生品读到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就是这么一个打比方让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如学习“除夕真热闹”这部分,我认为这一部分不仅是让学生感受除夕的热闹,更有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设计了两层,第一层是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表现除夕这天真的很热闹。另一点是抓住守岁让学生知道这是晚辈向长辈送出祝福的一种方式,从而领悟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备课中,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爱。为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体会到这种情,我选入了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能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爱北平的深深情感。

  说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庆丰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身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身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示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示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示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身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身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身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体会详略得当、总分结构、准确用词等写法的好处。

  3、以文带代文,学习《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的“除夕”“十五”这两个日子,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详略得当、总分结构、准确用词等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引入新课

  美好古老的传统节日,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中蕴含着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再次走进《北京的春节》一课,去体验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二、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1、这一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五、十九”六个日子,在这六个日子里,作者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四个日子。这样写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让人读了感觉清楚明了,重点突出,如果面面俱到,会让人感觉文章非常臃肿,让人读着不够轻快明了。

  2、复习回顾课文内容3、总结写作法宝一: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三、在美读中悟情,在悦写中提升

  1、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作者描写最详细的四个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反复读读,体会写法,加以批注。

  2、反馈交流:

  (1)学习“除夕”部分

  ①教师总结读。

  ②围绕中心句强调读。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热闹。在作家老舍的笔下除夕夜是热闹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区除夕夜又是怎样的呢?

  ④以文带文:

  A、斯妤《除夕》 B、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较三两位作家笔下的除夕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都写出了除夕夜的红火喜庆,都采用了总分的写法。

  不同点是描写的侧重点不同,描写的角度不同,一个抓住了热闹、一个抓住了忙碌,一个抓住了欢乐而又庄严,然后从各方面围绕重点去写。

  ⑥总结写作法宝二:总分结构,条理清晰。

  ⑦朗读地方节日特色范文。

  ⑧学生课堂练写。

  ⑨分享交流、评价。

  以上是我们交流学习的除夕部分,现在我们来学习“十五”部分,如果说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那什么又是元宵节的高潮就是灯了。

  3、学习元宵节部分。

  (1)换词朗读: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都换成“都”,感觉怎么样?

  (2)比较换词的效果,总结写作法宝三:准确用词,生动表达。

  汉语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语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避免言语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当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达还有很多呢。

  (3)朗读感悟

  这妙不可言的是回环反复的美——大人赏灯: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这妙不可言的是简洁流畅的美——小孩玩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在现代作家的笔下元宵节是这么的美好快乐,那么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元宵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以文带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教师诵读译文,学生读原文。

  简析助理解:在这首词中的元宵佳节之日作者都描写了些什么呢?有马、有车、有灯、有人。那马、那车、那灯、那人、何其美哉!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让人回味无穷·······一切的美好都会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回味无穷和本堂课学到的三大写作法宝完成课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巩固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

  2、背诵《九月十日即事》和《鹊桥仙》。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小年除夕总分写法条理清晰初一十五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9

  一、导入新课,理清顺序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齐去学习老舍笔下的春节。明白老舍哪人吗?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时间人们的活动及北京春节的风俗?

  生答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明白哪是人们准备过年?哪是人们过年?结束呢?

  二、学习课文1—7段,体会文本,感受节日喜庆

  1、请同学们默读1至7段,请你边读边思考,读了人们准备过年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师提炼词语相机板书忙碌快乐喜悦

  A、学习腊八节

  师:腊八这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人们在腊八这天会做什么?

  生说

  师: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自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生自读,指名读

  师:请你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指名读)

  你读出腊八粥的什么滋味?为什么它香甜?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告诉我们了腊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农业展览会。你瞧,老舍爷爷的语言多么诙谐,搞笑啊。

  腊八蒜

  马老师个性喜欢吃腊八蒜,让我来读读腊八蒜的滋味。听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

  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味

  只用了2个词就把腊八蒜如此生动的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不禁佩服语言大师的用词精妙简练。你也像老师这样有滋味的读一读腊八蒜吧。

  B、铺户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铺户比平日还要忙碌?

  加紧了加多了赶年的摊子……(谈感受)

  想象铺户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就带你们到街上去转转。(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卖货人,你的情绪怎样样?

  (引导学生感受喜悦的情绪)

  C、小孩

  1、孩子们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

  指名说

  2、你为迎接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师生交流

  D、大人

  1、准备过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们都要做什么?能透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出大人们的忙碌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读出务必……务必……务必……务必…)

  2、为什么务必要做好这些活动?

  是呀,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节日———年,能够说家家团圆,举国欢庆。

  E、过小年

  从腊八到除夕之前,这短短的二十二天中,除了腊八节还要———过小年。哪些同学家过过小年?说说你家过小年是怎样过的?(生说)

  自读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小年的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被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春节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将北京的春节描述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这么爱读,除了他用词精炼简洁,语言风趣外,还有一个秘密。让老舍爷爷自己来告诉你吧!(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总期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还持续我的‘俗’与‘白’。”———老舍

  语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风格。

  四、在人们的忙碌、喜悦、期盼中,年已经不知不觉的到来了,这只是个开端,还有更热闹,喜庆的节日留待我们下节课去领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出示歌谣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⑵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教师随机板书: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4、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⑴⑵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自由练读。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

  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⑴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⑴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⑵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习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齐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前预学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这天我们将跟随著名语言大师老舍一齐去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相信你们必须会有许多相同的感受,让我们一齐走进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吧!

  一、1.大声朗读。读了(遍,我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了。

  2.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我要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二、我来学习字词:

  1.我来读:这些词语我都能准确认读。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2.我来写:生字我都会写了,我要给大家个性提醒的字是

  3.我来理解词语:

  在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是你不懂的请你想办法解决他们。

  三、我来理解课文:

  读了课文我们必须明白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让我们一齐来填表吧!

  (表格附在后面)

  四、我来提问: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读了课文后我想与大家一齐探讨研究的关于学习上的问题是

  五、我来搜集资料:

  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散文。各地春节习俗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2、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 通过阅读,4、 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预习要求1、 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 把课文读通顺,3、 提出自己的问题。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二、导入课文1.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3.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 认识生字,3. 理解词语,4. 了解课文大意。5. 检查学习情况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指2. 名3. 认读词语。4. 开火车读课文,5. 师生共议。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三、课外延伸: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要……还要……五.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语文活动:一、“开卷有益”:《过年》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三、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而传承千百年的中国传统风俗文化节日“春节”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朴素而生动的表达出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温馨和美好,是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拓展有关只是的很有用的素材。

  学情分析

  进入六年级以来,感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因此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腊八的风俗、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看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春节),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舍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二、初读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1、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3、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

  (二)交流

  1、检查生字词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3、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从这道练习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4、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从这道题的回答中,你发现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啊?

  三、研读赏析

  请你从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中任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好好研读相关段落,看看这个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并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一)腊八

  腊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交流: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里面是个什么句子?文章当中引用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师小结: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老舍说的这句话,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带着这种风趣幽默,再读这句话。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你对这个句子怎么做的批注?(抓色如翡翠色味双全)腊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吃得很香很美味)你想不想吃?那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入句子中美美的品一品这腊八蒜吧。(读到年底、、、、、、、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指名读,齐读)

  作者运用了两个词,就使腊八蒜这么馋人,那你觉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啊?(简练准确)

  (二)除夕

  除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守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除夕留给大家的总体印象是热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你你会发现这一句是个什么句子?除了以上同学谈到的那一些,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闹?看来字里行间都在写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热闹。

  再看一下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特点?

  (三)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对比)

  那这一天人们有哪些活动呢?请结合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这类提示性的词语来说。

  (四)元宵节

  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接着一个,过完了除夕、过初一,那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是什么?(元宵节)你怎么知道的?(重点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品读“又”字)

  那请同学们同位合作学习元宵节部分,看看元宵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部分在写法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可从从表达手法和结构特点两方面考虑。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观花灯吃元宵)

  (2)作者着重写了哪部分?那你现在知道表达特点这个空该填什么了么?

  (3)作者把花灯描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你会发现元宵节时,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提升

  (一)学完这节课,你在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呢?

  (二)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1梁实秋的《过年》,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习俗。

  3、(出示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习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节日吗?(春节)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起春节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春节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2、都画好了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 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同学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爷爷特别详写了哪些日子.(学生说师作出标记)

  四、品读课文

  1、在老舍爷爷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下面请同学们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

  学生交流 :

  1、腊八的当天要做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吗?(鳌腊八粥 泡腊八蒜)

  2、师配合图片。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试想象。

  (2)除夕,生交流。

  “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喜庆的鞭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试说。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这是一种合家团圆的热闹,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

  (3)大年初一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吗?( 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们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师小结。

  (4)元宵节

  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1、老北京的灯我们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师准备的灯吧。出示图片。

  2、观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有不同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 祥和 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6-1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8-15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2-06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5-2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2-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8-15

《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设计10-2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1-25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18

学习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