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4 12:45: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4.折角(出示学习指南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2组上台汇报,展示一组奇形角)是角吗?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反思小结:到这里,我们和小精灵的旅程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和角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对角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难点:

  简单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生每人准备彩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交流:屏幕出现机器猫叮当在天空中飞行的动画。今天我们把小叮当和大雄请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同学们高兴吗?我们先去大雄家看看发生什么事了吧!

  大雄:“叮当,叮当快来啊!老师要我找出物体表面的'角,角是什么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大雄啊?”

  播放动画:小叮当带着大雄在看藏在生活中各处的角——闪烁角所在的位置。

  学生回答后师:对,这就是角,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一起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动手操作,体验角的特征。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请同学们从下列实物中找找。(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来)

  2、折一折、摸一摸直观感知。

  (1)、师:你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生动手折角)

  (2)、闭上眼睛,摸一摸手里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觉“顶点”是尖尖的,而“两边”是直直的。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示范画一个角。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后讲述角的各部分名称,向学生说明: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连接两条边来标出角。

  (2)、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指课件所示实物中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3)、师:如果一个图形有多个角,为了便于区分他们,我们可以把每个角编个序号,例如我们把它编号为1。记作: 1,读作:角1。

  4、学中练

  (1)、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好吗?用手势来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是角,若不是,请说出理由。(课件出示)

  (2)、完成课本中67页指一指的内容:请你用铅笔标出图中的角。

  三、做一做,体验角的大小,

  1、用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1)、任意拉一个角,同桌比比两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应怎么办?

  (4)学生演示方法,师引导学生理解: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5)、接着请同学们看看红三角,黄三角来比一比谁的角大?(课件出示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大家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叮当对你们的表现满意极了,所以他决定带大家到处转转。

  课件出现情境图:想听好听的歌曲吗?我们先要找到音乐的密码:数数N、M、T这三个字母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2、师:这堂课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角吗?看谁找得多?

  四、全课小结

  谈谈你本堂课的收获?

  五、拓展练习

  请你再仔细的观察,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所知道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出现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2、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

  (一)动手探索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汇报,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师:用纸折角的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则大)

  师:画角的同学呢?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谁画得比较好呢,上来展示一下。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做角、折角、画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种不同的角),你们发现了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三)结合实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所做的和所讲的都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吧,请打开课本第39页,看第三行三个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课件显示第一个角,教师点顶点,问:角的这部分是什么?然后点边,问:角的这部分叫什么?点另一边问:这又叫什么?

  出现另两角,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叫角的什么?

  电脑显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请大家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呢,找出来,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师:好,下面谁来说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做活动角的学生上来讲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角是怎样的图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画标准的角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下面再来画一个标准的角。你可以先看书再画。

  (教师巡视)

  师:请画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讲给同学们听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标出来,将之当做板书)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按这个同学的方法再画一个更好的角。

  师:大家真能干,又学会画角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学的知识。

  三、练习

  1.辨别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为什么?(图略)

  2.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两个角的大小。(图略)

  3.数出下面角的个数。(图略)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圆形或半圆。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

  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

  (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找图中的.角

  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3、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标出例一剩下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4、学习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演示)。

  学生练习画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师巡视)

  (判断角)展示几个学生画的,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5、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做的角,并让其指出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老师演示将角的两边慢慢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

  学生活动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

  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把题目读一: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

  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

  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huxia指一指,说一说

  2、教学例1

  (1)找角

  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

  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

  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板书)

  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

  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2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9-18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2-0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13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6-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6-1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8-2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