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31 02:57: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 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

  (实物呈现)

  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

  师:这个圆锥高多少?

  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

  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

  画图表示

  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

  锥的高呢?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

  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

  三、课堂总结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 、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 “摸一摸 ”, “想一想 ”,“玩一玩”, “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 “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3

  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直观又形象。然后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特征、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

  教学准备:圆锥水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大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进入学习情境

  1.开始,回忆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观察课本实物图:铅锤、谷堆、冰激凌等。

  (1)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根据这些物体的形状,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引导说出“圆锥”)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体?(学生举例如路障、喇叭、跳棋)

  3、师:你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圆锥有哪些特征?

  拿出圆锥模型,介绍圆锥的特征。

  (1)用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后师板书:

  1、圆锥有一个顶点

  2、圆锥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个圆形。

  3、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一个圆锥的立体图形来,教师画一个不带高的圆锥图。

  出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矮),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是由圆锥的什么决定的?(板书:高)

  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你想知道圆锥高的哪些知识?

  1、什么是圆锥的高?

  2、几条高?为什么只有一条高?

  3、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问: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读板书)

  再看第二个问题(1条高)指出高,怎么画?为什么画虚线?所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并板书: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它只有一条高。

  4、了解了圆锥体的特征,我们再来研究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呢?我们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借助以前学过的长方体,今天我们学习圆锥体体积也可利用刚刚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大家猜一猜,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

  探索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1、师出示实验要求: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空圆柱中,测量高度,几次装满,统计次数填入实验报告单。

  2、汇报交流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和统计,你发现了什么?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任意两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就有这样的关系呢?再来看实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强调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

  3、概括圆锥体积公式:

  师:圆柱的体积是: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那么和它等底登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怎样表示呢?

  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V=1/3sh

  三、实践运用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生板演,汇报

  2、一个圆锥形,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6厘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练习

  (1)S=20平方米h=12米(2)r=10米h=15米

  (3)d=6米h=10米(4)c=62.8米h=9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锥体,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1、圆锥体的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全过程。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及模型,圆锥形萝卜、学习表格;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圆锥,做圆锥纸模型,准备尺子、硬纸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出示铅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柱体。

  师:还记得圆柱的特征吗?

  生1: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将圆柱形铅笔放入剥笔器中旋转后拿出,指着笔尖部分提问:你能给这个形状取个名字吗?

  生1:它有一端很尖,像个锥子,取圆锥吧!

  生2:我在搜集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家长告诉我找的是圆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研究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大家拿出课前收集的圆锥形物体,互相看一下,你想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它的体积怎么计算。

  生2:我想知道它的表面积怎么求。

  生3:我想知道圆锥有什么特点。

  生4: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

  生5:我想来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6:我想知道这样的图形为什么叫圆锥?

  ……

  师:大家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一节课怕是解决不了,大家说,我们先解决哪几个?

  生1:要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得看它们跟什么有关系,我们要先研究圆锥的特征。

  生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都跟高有关系,我想先研究圆锥的高。

  ……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一一板书。

  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老师可以直接告诉你们答案,你们也可以自己看书解决,更具挑战性的是,大家可以不看书,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想选用第几种?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种。

  师: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老师十分赞赏。接下来大家就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用桌子上准备好的材料,合作解决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完成表格,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活动,师巡视,走进小组参与讨论和质疑。

  3 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组1:(一生汇报,一生板书)我们发现了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上面是一个尖尖的顶点,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组2:从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无数条高。 组3: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师:圆锥究竟有几条高呢?是一条还是无数条?

  学生议论纷纷。大多数同学认为圆锥有无数条高。

  师:请大家在圆锥上找一找,哪里是圆锥的高?(请一生演示)

  生1:用手摸圆锥的侧面说:这里是高。

  生2:我觉得那里不是高,圆锥的高不太好指出来。

  生3:(举起学具,手指顶点和底面圆心)我认为这之间的距离才是高。 师:高是——

  生:顶点到

  圆心之间的距离。

  师:高有几条呢?(生齐答一条,但声音不是很大)

  师:为什么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呢?

  生1:因为圆锥的高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顶点只有一个,底面圆心也只有一个,因此圆锥只有一条高。

  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圆锥的高能看得见摸得着吗?(生否定)怎样才能看见呢?

  生1:可以把它切开。

  师演示切圆锥萝卜模型,指一生上台画出高。

  师:如果要测量圆锥的高,每次都把圆锥切开,是非常不方便的。该怎样测量呢?请大家小组合作,量一量你的圆锥学具。

  小组合作测量,师巡视指导并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测量了圆锥的高,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生1:把圆锥靠在墙边,用体育课测量身高的方法量。

  生2:还可以在两端竖起两把尺,沿顶点横着放一把直尺,让两端竖着的尺的刻度相等,这就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到前面演示一下吗?

  生2上台演示

  师:你能读出刻度吗?

  生2:9.8厘米。

  师:怎么和我的看法不一样呢?我认为是10厘米。

  生2观察,恍然大悟:直尺上0刻度前还有一段距离,必须加上。

  生3:还可以将圆锥移到桌边,将尺子移到桌子外边,使0刻度线和圆锥底面对齐。

  生4:我觉得这样放尺子很容易倾斜,圆锥的高是垂直于底面的,尺子倾斜,量的就不是高了。

  师:那你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4:我觉得可以用厚书或字典来测量高:把字典竖放在圆锥的旁边,再用一本字典或厚书放在圆锥上面组成直角,在竖放的字典上注上记号,再从字典上量得圆锥的高。

  师:为什么?

  生4:我们用尺量时,尺会东倒西歪的,很难保证与桌面垂直,而用字典就可以很容易与桌面垂直。

  生5:作记号时,一定要记在横放的字典下沿与另一字典交汇处。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生赞同)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测量自己的圆锥的高。 生活动

  师:我们在测量时,有时用尺是不太方便的,我们利用字典或厚书等材料帮助测量,是很可取的。我们的测量只要方便好操作,能测准就行,不一定总想到尺。

  三、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劳动收获了圆锥这么多的知识。这种发现很有价值,现在请闭上眼睛放松一下。有一个小要求,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眼前出现相应的形状。

  它有六个面,12条棱,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它也有六个面,12条棱,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它有无数条高,有一个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它只有一条高,一个顶点,一个底面,一个侧面展开后是扇形。

  2、师:正所谓圆锥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世界,请大家按教科书第149页的图样,用硬纸制作一个圆锥,并量出它的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6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

  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观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2、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

  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4、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三、动手实践,学会测高

  1、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3、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

  4、有学生说会,请他做。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5、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6、学生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四、提出质疑,启迪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状?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谁知道,告诉大家。

  五、巩固新知,畅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看圆锥的平面图,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圆锥的特征;

  2、做圆锥。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 下载

  3、(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锥体。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准备:

  扇形纸片、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

  学习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结合实物认一认)

  2、这是什么图形?(圆锥)过去我们对它了解比较少,今天重点来研究它。

  3、关于圆锥你想了解它的什么?(特征、表面积、体积)

  二、研究特征:

  1、做圆锥(提供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2、自学91也教材,汇报学习结果。(板书)

  底面:圆

  侧面:曲面(扇形)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1、判断练习

  2、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展示、图片展示

  三、初步了解表面积:

  侧面积(扇形)+底面(不做重点)

  四、探究体积:

  1、猜测:根据以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底面积、高……借助已有图形剪拼割补……用已有知识推倒公式)

  2、根据老师提供的用具你会想到怎样测量圆锥的体积。

  (1)利用量筒、水(小结公式后验证)

  (2)利用圆柱体、砂子(试验前先猜测……强调等底等高)

  3、总结公式(板书)

  4、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巩固练习

  1、例题1

  2、笑脸题(连线后画出与圆柱体积相等的圆锥的高)

  3、玻璃厂用卡车运进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周长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吨。这堆砂子质量是多少吨?

  六、总结学习立体图形的收获。

  借助《圆锥》这一教学内容为载体,我有机会实践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基于教材的深入探索与研究。课改以来,新的课堂十分活跃,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相关课,十分重视操作、实验等活动,课堂一派热闹。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更“数学”一点,应该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所以,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让操作活动的背后更有知识的含量。

  首先,为学生提供的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等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圆规,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的认识。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部分,我不仅仅让学生单纯的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锥体物品,而且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一部分,我努力寻求“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空心圆柱、圆锥进行实验。但是,学生怎么会一下子想到做实验呢?做实验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吗?如果开始就做实验,虽然形式上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于是,我设计让学生先去猜一猜,圆锥体的体积计算与什么有关。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借助已有的一些图形进行割补,探求底面积、高的关系等方法。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等工具,让学生自由实验,独立去探究体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反思这一系列的活动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生活知识也应该融于课堂。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课上,要有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要从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让学生有操作活动,更要有归纳、推理和思考。让培养空间观念的数学课更“数学”一点。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练一练、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18页例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知道什么什么样的形体是圆柱和圆锥。

  3、在课本上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练习五的1-4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你预习的两个立体图形,分别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3、反馈练习五的完成情况。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3、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2、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3、做练习五第4题。

  教学反思:(略)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教科书23—24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课前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知识点

  学生活动

  一、初步感知

  教师示出圆锥体铅锤实物、圆锥型漏斗实物。

  指出这是圆锥体实物。

  同学们能指出生活中的圆锥体吗?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画面,注意出现的圆锥体的镜头。同学们举手抢答出圆锥体物体。

  感受圆锥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认识近似圆锥实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结论:

  圆锥体东西好像不多,只有铅锤,漏斗,沙堆,铅笔尖等。

  学生找出了:煤堆;粮堆;帐篷;削好了的铅笔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圆锥;圆锥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圆锥的认识

  1、演示动画“圆锥的形成”

  (1)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

  (2)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的.轨迹是一个圆锥体。绕另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的轨迹也是一个圆锥体。分别闪烁底面半径和高。

  2、教师提问:

  (1)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

  3、学习圆锥体。

  提问:

  (1)圆锥体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圆锥的高?

  4、教师小结:

  (1)(演示动画“圆锥体的认识”)

  (2)测量圆锥的高。

  ①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指点方法,关键解两个三角板的位置问题。

  教学圆锥体的特征:

  侧面、底面、高、顶点、底面圆心。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学生回答圆柱特征。

  学生观察、触摸圆锥体模型,感受圆锥体有几个面。学生指出侧面、底面、高、顶点、底面圆心。

  学生讨论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总结方法:用大小两个三角板,保证高与桌面垂直,标高线与垂直三角板垂直。还要注意减去没有刻度的0。5厘米。

  三、巩固反馈

  1.请你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2.请你说出圆锥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圆锥各部分名称.

  学生讨论后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圆锥体的特征

  学生总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设计理念:

  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说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04-02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03-05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03-05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6-06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0-15

《圆柱、圆锥的认识》课程教学设计通用02-25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8篇)09-08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6篇)03-14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