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的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总体思路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高三的教学设计2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实验演示1:(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K、A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Uc时,光电流恰为0。Uc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截止频率νc----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内容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E=h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c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由能量守恒可得出:
W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W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
②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
③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④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5、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6、展示演示文稿资料:爱因斯坦和密立根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点评: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1)光控继电器
可以用于自动控制,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
(2)光电倍增管
可对微弱光线进行放大,可使光电流放大105~108倍,灵敏度高,用在工程、天文、科研、军事等方面。
高三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06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难度较大,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用网络式的表、图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
06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每年都有出现。如03年的理综新课程卷、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从试题的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此外,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世隔绝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
本部分复习的重点要点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特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堂课复习课的教学,收获还是颇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复习内容能及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课件中动画及不同颜色字体的设计来突出相关重点知识。
其次,对这堂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认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关高考题,有争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并且在设计的课件中将考纲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第三,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题及时反馈知识。
第四,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
如通过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练习,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
第五,整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课内容可不必设计这样多,像“免疫类调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节课来复习。虽然复习内容设计细,但像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内容可不必打在幻灯片上,直接让学生回答,再配以实例练习能区别即可。由于将作息时间搞错,使复习中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速度太快,使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整个复习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练习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精选出来的练习题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让学生清楚高考题的题型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对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还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中最好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高三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掌握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充要条件意义及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教学难点
命题条件的充要性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由上节内容可知,一个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可分为四类,即有哪四类?
答: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充分又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本节课将继续研究命题中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
二、新课:§1.8.2 充要条件
问题:请判定下列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1)若a是无理数,则a+5是无理数;
(2)若a>b,则a+c>b+c;
(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判别式Δ>0.
答:命题(1)中因:a是无理数a+5是无理数,所以“a是无理数”是“a+5是无理数”的充分条件;又因:a+5是无理数a是无理数,所以“a是无理数”又是“a+5是无理数”的必要条件。因此“a是无理数”是“a+5是无理数“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
由上述命题(1)的条件判定可知:
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叫做等价符号。pq表示pq且qp.
这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续问:请回答命题(2)、(3).
答:命题(2)中因:a>b
a+c>b+c.又a+c>b+ca>b,则“a>b”是“a+c>b+c”的充要条件.
命题(3)中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Δ>0,又由Δ>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根,
故“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是“判别式Δ>0”的充要条件.
讨论解答下列例题: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p:(x-2)(x-3)=0;q:x-2=0.
(2)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p:x=3;q:x2=9.
(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
;q:2x+3=x2 .
,充要条件(二) 人教选修1-1
生:(1)因x-2=0 T(x-2)(x-3)=0,而: (x-2)(x-3)=0x-2=0.
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3)因x=3x2=9,而x2=9x=3,所以p是q的充要分而不必要条件.
(4)因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是平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因 ,解得x=0或x=3.q:2x+3=x2得x=-1或x=3。则有pq,且q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师:由例(5)可知:对复杂命题条件的判断,应先等价变形后,再进行推理判定.
师:再解答下列例题:
设集合M={x|x>2},P={x|x<3},则“x∈M或x∈P”是“x∈M∩P”的'什么条件?
生:
解:由“x∈M或x∈P”可得知:x∈P,又由“x∈M∩P”可得:x∈{x|2 则由x∈Px∈{x|2 故“x∈M或x∈P”是“x∈M∩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三、课堂练习:课本P36,练习题1、2.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如果pq且q 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五、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P37,习题1.8 1.(3)、(4) 2.(4)、(5)、(6) 3. 2.预习:小结与复习,预习提纲: (1)本章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章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1.8.2 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那么p就是q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 即充要条件.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学会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平常的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化诗词入文的用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化诗词入文的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 提问法、诵读法、写作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讲一讲作文如何让作文语言亮起来。) 一、导入:高考对作文语言要求是两个层次,基础要求:语言通顺、流畅、无语病。发展要求:1.语言要有文采、有表现力。2.语句要精彩、有深意。 那么如何在达到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让语言更有文采更有表现力?看看从这段文字中能不能有什么启发(齐读):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我想生活在唐朝》 该文段的语言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达到这样效果的途径就是——就是充分利用诗句的魅力。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目标是掌握一种有利于表达升值的方法:化诗词入文(板书)。(如何化诗词入文呢?) 二、自我观察 问:观察下面三个句子,看看如何他们在化用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②美就是那化作春泥的落红。③美是飘零而下碾做尘土的秋叶对春日破土的渴望。(我们把这三种引用诗句的方法概括为直引、截引、化印) 结论:直引、截引、化引(板书)。(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看这些方法的具体要求。) 三、难点突破 1、请大家看四句话,看看是直引的`四句诗分别作了句子的什么成分? ①秦少游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爱情的真谛。②刻骨的离别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仗剑高歌狂人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1、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④-2、只有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生顿悟。 结论:直引,具体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在完整引用诗句的时候,除了简单的放在主语宾语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其他不同的位置,让句子看起来更富有意蕴。其实不同的位置取得效果会有细微的差别。)另外,我们要注意 知识强化:1、要做到诗文与语境吻合,行文畅达。2、诗句要做适当的议论。3、诗文名句的选择要避俗就雅,避陈就新。 我们来进行一个口头作文训练。 即学即用:任选一句下列诗句仿照刚才的事例用直引写一句话,注意引用的位置。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直引是最简单的引用诗句的方法,在文段中我们可以多句引用,营造一种气势。)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种方法。 2、原句:苏轼“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思念是幽梦还乡是的无言泪千行。②柳永梦醒杨柳岸的那一弯残月照亮了思念的颜色。③思念是泪撒千行的相顾无言,是酒醒何处的晓风轻抚。 结论:截引(截引可以是对一句诗的节选,也可以是多首相关诗句的节选) 知识强化:第一步:根据文意找到需截取诗句的中心词。第二步:找到需截取诗句的修饰语。结合自己的语句组合成适当的句子。(相比直引,截引需要了解诗歌句意,在此基础上对诗句进行必要的改造,需要更高的语言表达技巧,也能赋予语言更为丰富的表达内涵。来看第三种方法) 3、看下列片段,看看化用了那些诗句? ①曾经,想要学东坡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雨中吟啸徐行,淡妆浓抹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缎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凄柔幽婉,随手斟三杯两盏淡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雁字回时,西楼望月,便能道尽万古痴情。——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季节》) ②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余秋雨《阳关雪》 结论:化引 知识强化:第一种:用诗词的意境。第二种:用诗词的场景。 小结:浅者用其言中者用其意深者用其势 四、自我演练 围绕“心灵的选择”话题将下面诗歌用直引、截引或化引的方式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可用其他诗句!) 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点评:非常有气势,有些气贯长虹的感觉非常有画面感,细腻而动人。很富有诗意,准确的讲诗句和话题联系在了一起。贴近话题。 五、美文展示 ①“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②与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人格为邻,在你身陷世俗时,却不同流合污。正因与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人格为邻,才使陶潜有不为口腹折腰的脊梁;正因为与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人格为邻,才使李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大诗句。由此可见,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人格与你相互依存,息息相关。所以,与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人格为邻,可以让你“出淤泥而不染”。——20xx年高考标杆作文《与你为邻》 六、知识拓展 化诗词入文在文章中具体可以运用到这些地方:①标题②文头③文据④文尾。 ①《竞争不是无情物》——20xx年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有知识,有胆识,置个人度外,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虽九死而犹未悔”,他们“位卑未敢忘国忧’,虽遭“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摧残,然而他们义无反顾,以笔作矛,指向这个国家乃至时代最需改进的罪错。他们是守望者,守望这个不甚完美的天下——深圳20xx一模《守望天下,胸怀大爱》 ④君子爱名,取之有道。或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天下为已任之王安石,取名以天下大任;或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才情横溢如司马相如,取名以风流才华。所谓君子爱名,必先为君子,而后爱名,且取之以正道,——深圳20xx一模优秀作文《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七、课堂总结 化诗词入文并不是简单的把诗词填补进作文中,而是要融入其中,不是为诗而诗,要能真情流露。另外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所背诵的诗词,我们背诵了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诗词不仅仅为了默写的六分,更是为了六十分以及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教重点文科班和普通文科班,但是两个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差异。从放假前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以下问题:文1班成绩较好,而文2班学生的水平还比较低,情况参差不齐。从思想上来说,文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心理素质都很好,大部分都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和取得好成绩的强烈愿望。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害怕艰难,只想不愿意付出。另外,他们年轻无知,自控能力弱,有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文二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学生知道如何努力学习,能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但总的来说,这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3)看的不多,知道的不多,导致不支持升值、扩张、创新; (4)对中文答题缺乏规范意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规划 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的教学已经完成,并对阅读书中的一些重要文章进行了研究,以充分利用阅读书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借鉴或吸收有用的养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具体的教学措施 通过对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教学规划的'安排,我准备深入备课,根据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作业批改方面,要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要求,通过实践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争取对学生作文进行精细修改,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正面批评。做好考试命题、考试、阅卷、分析评论、考后总结和思想指导工作。争取让学生考一次,提高智力。在此期间,我还规划充分利用早期的自学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记忆的课文和课本中出现的语文基础知识,做好高一高二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组发现问题,共同练习基础知识,从而在本学期末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此外,规划采用“一优一劣”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让落后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的思维和方法去影响后进生。并建立优秀学生档案,列出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析每次考试的得失,以此出现语文尖子生。 四、个人专业水平提高 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在线学习,尽可能多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与同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我也向其他老师学习,研究教学方法,讨论教学设计,备课充分。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教研室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之,新的义素: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须知,认真做了近十年的语文试题,试图找到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及时实施。 2、抓紧专题复习,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夯实基础。 3、开展培养优秀学生和弥补差生工作,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实施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问题,目的明确,突出实效。 五、具体措施和注意问题 我们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换取效率。 1、复习重点是学年规划表的内容,根据高考试卷的结构分模块复习。本学期完成的第一阶段如下:先《三维》古诗文,先上课再下课,先基础再拓展;《三维》讨论文章专题阅读练习和选读课文专题练习;《三维》基础知识语言应用专题练习。 2、精心为学生挑选优质的训练题,力求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问题解决规律和问题解决方法,特别是在梳理知识点进行个别训练时,教师不仅要读出答案,还要对习题进行点评,重点解决学生的主要实际问题,告诉学生提问者的意图、目的和常用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文靠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忙碌的学生中,学生总是忽视语文。为了赢得课外时间,老师应该严格检查,确保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时间学习汉语。 5、加强阅读训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量”阅读积累,你想通过测试训练。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2、抓好一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习。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20xx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规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规划。 1、时间分配。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习,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习,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习。 2、知识有所侧重。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3、注意教学分层。 (1)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99班做好培优工作,并在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2)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规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规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规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规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规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选好用好复习资料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习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 (四)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习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将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一、深挖往届试题潜力,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往届高考化学试题中大多数试题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维层面都具有较高深度。但我觉得:有些试题还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把试题进行全面改造后加以训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1: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电池反应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例如: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为:Zn+2H+=Zn2++H2↑两个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铅蓄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容量大,经济上较便宜,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轮船作启动与照明电源。已知:铅蓄电池充电完毕后,电池中硫酸的密度为ρ1,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变为ρ2。又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 2PbSO4+2H2OPb+PbO2+2H2SO4 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 (1)写出铅蓄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总反应式及两电极上的半反应。 (2)已知充、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是下列两个数据:1。10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1。28g·cm—3,相当于含36。87%(质量)的硫酸。请指出ρ1,ρ2分别对应于哪一个数据。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 (4)按方程式计算生成及消耗的水和硫酸的质量。 (5)计算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中需加多少硫酸? (6)对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计算充电和放电后硫酸溶液体积的差值。 (7)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什么? 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复习199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铅蓄电池的选择题后,参考一些资料,编拟的一道综合试题。该题考查生活中的铅蓄电池,其内容牵涉到化学中原电池、物理学中电学知识及环保方面的知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整体性和创造性。进行试卷讲评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现简答如下: (1)由题示可知: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依据电池的充电、放电反应互为相反的过程,可得铅蓄电池的电池反应: Pb+PbO2+2H2SO42PbSO4+2H2O 正极反应: PbO2+2H2SO4+2e=PbSO4+2H2O+SO42— 负极反应: Pb+H2SO4—2e=PbSO4+2H+ (2)从方程式看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生成了水,溶液的密度降低;反之,充电时生成了H2SO4。因此,ρ1应该为1。28g·cm—3,相当于含36。87%(质量)的硫酸;ρ2应该为1。10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 (3)该问题是在前两问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由铅蓄电池的电动势和溶液的密度变化可想到两种方法: (a)测量电池电动势:放电时,电动势降至某额定限量即充电;充电时,电动势上升达某一额定限量即停止充电。 (b)设法用比重计测定电解液比重。若充电时比重计的读数为ρ1时,则表明充电完成;若放电时比重计的读数为ρ2,则表明放电完成。 (4)根据电池反应,每消耗2molH2SO4,即196gH2SO4,生成2mol水,即36g。 (5)解题关键是求出反应中硫酸和水消耗和生成的量。根据电池的总电量、法拉第常数,可求出充、放电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式,解得开始时需加入硫酸的量为634。6g。 (6)在前一问的基础上,求出充、放电后溶液的体积,即得该蓄电池中硫酸溶液的体积差为105。8cm3。 (7)本问属环保问题。由于铅蓄电池笨重,抗震性差,有酸雾产生,需补水,一旦漏液会造成设备的腐蚀等问题。因此,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发生漏液,铅污染环境等。 二、变换试题设问角度,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在传统的高考复习中,学生的思维会形成一定的定势,久而久之,这种定势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丧失创造力。因此,在新形势下的高考复习中,笔者在考题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变化设问角度,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激活状态中,以达到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例2:芒硝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 (1)我国广西某地蕴藏着一大型芒硝矿。从广西的地理环境看,该大型芒硝矿床应存在于地下浅层,还是地下深层?为什么? (2)芒硝可调节室内温度,科学家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之一是将装有芒硝的密闭聚乙烯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当太阳照射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效果,使室内温度保持较低温度;晚上,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请问这是为什么?请用方程式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讲,芒硝可作什么材料? (3)为测定Na2SO4和NaCl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称量样品→溶解→加过量试剂A→过滤出沉淀B→洗涤沉淀→烘干称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a。实验时,甲学生选用AgNO3作试剂A,乙学生选用BaCl2溶液作试剂A。问哪一位学生所选用的试剂A不合理,为什么? b。以下都是在试剂A选择正确时进行的实验:检验加入的试剂A是否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Wg,沉淀物质量为mg,请列出实验测定结果的计算式:Na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复习第三章《硫、硫酸》专题时,通过参考一些资料独立编写的试题。本题以学力立意,主要考查硫酸盐的溶解性、结晶水合物得失结晶水所伴随的能量变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等,但试题变化设问角度,以生产、生活实际为线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第3问能很好区分学生平常是否做过实验、做实验时积极思考,还是“照方抓药”。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做得极不理想,有80%的学生没有全部做对,这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现简答如下: (1)地下深层。由于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充沛,而芒硝溶于水,因此只有在地下深层才能存在。 (2)Na2SO4·10H2ONa2SO4·nH2O+(10—n)H2O 其中n<10。由于芒硝随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得失结晶水,在得失结晶水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因此,芒硝可作储能材料。 (3)a。甲学生选用AgNO3溶液不合理。因为除生成AgCl沉淀外,还可能析出少量Ag2SO4沉淀,而且烘干沉淀时,AgCl将发生分解,使测定结果不准确;b。取上层反应清液,再加入BaCl2溶液,若不再生成沉淀,说明A过量;Na2SO4的质量分数略。 三、精心点拨,层层推进,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思维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只有在一些经典试题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即顿悟。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只有对经典试题精心点拨,并由此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才能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产生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3:有关物质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浓溶液与单质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①,A的稀溶液与足量B发生反应②,D的稀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A浓溶液与单质B加热时能否产生G?为什么?(结合图给信息回答)。 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综合复习时精心选择的试题,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是D为铁盐,因为D的稀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从而确定B为Fe,A为硝酸,因而问题(1),(2)的答案很容易得出。由③知:2HNO3(浓)+NO=H2O+3NO2,因此,浓硝酸与铁加热时不能产生NO。试题讲解后意犹未尽,笔者又针对信息③出了下面的思考题: 1、为什么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一般产生NO2气体,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呢? 2、工业上制备硝酸时为什么只能得到稀硝酸呢? 说明:本题是对例3中信息③的深化。通过认真分析信息③后,笔者指出:由于浓硝酸中有大量的硝酸分子,硝酸分子与NO分子能很快反应,生成NO2分子和水分子,因而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气体,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而工业上硝酸的制备是③的逆反应,是将NO2用水吸收得到的,若得到浓硝酸,生成的'浓硝酸将会很快与生成的NO反应,重新生成NO2。通过上述分析,学生澄清了以前的模糊认识,加深了对信息③的认识: 2HNO3(分子)+NO3NO2+H2O 笔者针对例3中“铁盐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的信息,还出了下面的思考题: 铁盐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是由于发生了下面的反应: Fe3++6C6H5OH→[Fe(C6H5O)6]3—+6H+ 某学生把苯酚钠溶液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中,试预测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学生此时的思维已完全被激活,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了共识:由于苯酚具有弱酸性,苯酚钠具有强碱性,当把苯酚钠溶液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引起Fe3+的水解平衡发生移动,产生红褐色的Fe(OH)3沉淀,反应为: 3C6H5O—+Fe3++3H2O=Fe(OH)3↓+3C6H5OH 生成的苯酚再与Fe3+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Fe(C6H5O6)]3—,反应为: Fe3++6C6H5OH→6H++[Fe(C6H5O)6]3— 最后,由于H+不断产生,酸性不断增强,生成的Fe(OH)3沉淀不断溶解: Fe(OH)3+3H+=Fe3++3H2O 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普遍感到思维能力提高了。由此笔者想到:信息题应该仅仅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手段,老师更应该对题中信息进行深化,展开它丰富的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有人认为:试题做多了,学生能力自然就上来了,就能考出好成绩。笔者不敢苟同,很不赞同题海战术。我认为采用精讲精练,在深钻考纲和考题的基础上,编写一些知识点广而浅,灵活度高,思考空间大的试题,力求对试题求异求新,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以上是我在高考复习中就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做出的一点探索、一点尝试,希望中学化学同仁能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主要根据的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而这也是推证不等式性质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来作一下回顾: 这一节课,我们将利用比较实数的方法, 来推证不等式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在证明不等式的性质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的概念. 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 是同向不等式. 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 是异向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定理1:若 ,则 定理1说明,把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异向.在证明时,既要证明充分性,也要证明必要性. 证明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得 说明:定理1的后半部分可引导学生仿照前半部分推证,注意向学生强调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应用. 定理2:若 ,且 ,则 . 证明: 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 ∴ 说明:此定理证明的主要依据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及两正数之和仍是正数. 定理3:若 ,则 定理3说明,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实数,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证明 说明: (1)定理3的证明相当于比较 与 的大小,采用的是求差比较法; (2)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理由是:根据定理3可得出:若 ,则 即 . 定理3推论:若 . 证明: 说明: (1)推论的证明连续两次运用定理3然后由定理2证出; (2)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3)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减时,就不能作出一般的结论; (4)定理3的逆命题也成立.(可让学生自证) 三、课堂练习 1.证明定理1后半部分; 2.证明定理3的逆定理. 说明:本节主要目的是掌握定理1,2,3的证明思路与推证过程,练习穿插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进行.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熟悉定理1,2,3的证明思路,并掌握其推导过程,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课后作业 1.求证:若 2.证明:若 板书设计 §6.1.2 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 3.定理2 4.定理3 5.定理3 异向不等式 证明 证明 推论 2.定理1 证明 说明 说明 证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定理1,2,3的应用;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4及其推论1,2; 3.掌握反证法证明定理5. 教学重点:定理4,5的证明. 教学难点:定理4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即定理1,2,3,并初步认识了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个定理的基本内容. (学生回答) 好,我们这一节课将继续推论定理4、5及其推论,并进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定理4:若 若 证明: 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 当 说明:(1)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来完成的; (2)定理4证明在一个不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推论1:若 证明: ① 又 ∴ ② 由①、②可得 . 说明:(1)上述证明是两次运用定理4,再用定理2证出的; (2)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如果仅有 ,就推不出 的结论. (3)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这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2:若 说明:(1)推论2是推论1的特殊情形; (2)应强调学生注意n∈N 的条件. 定理5:若 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定理5,因为反面有两种情形,即 ,所以不能仅仅否定了 ,就“归谬”了事,而必须进行“穷举”. 说明:假定 不大于 ,这有两种情况:或者 ,或者 . 由推论2和定理1,当 时,有 ; 当 时,显然有 这些都同已知条件 矛盾 所以 .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例2 已知 证明:由 例3 已知 证明:∵ 两边同乘以正数 说明:通过例3,例4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不等式的证明,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打下基础.在应用定理4时,应注意题目条件,即在一个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数时,其正负将影响结论.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练习1,2,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掌握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及反证法证明思路,为以后不等式的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6.1 4,5. 板书设计 §6.1.3 不等式的性质 定理4 推论1 定理5 例3 学生 内容 内容 证明 推论2 证明 例4 练习 【活动背景】 大多数同学步入高三都会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带来压力,产生焦虑情绪,不知如何消除焦虑,或者采取比较消极的逃避的方法。 【活动目的意义】 1)帮助高三的学生正确认识面临高考来自学校、家庭、个人的压力。 2)探讨有效释放压力的方法。 4)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健康的应试心态。激励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活动内容纲要】 一、课前玩一个小游戏(吹蜡烛),活跃课堂气氛(5分钟)。 二、问卷调查,找出学生的心理问题(10分钟)。 三、分享高考减压、放松身心的方法(15分钟) 四、学生在树叶上写上十年后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同学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目的是用心理暗示法激励学生为梦想而奋斗(7分钟)。 【活动准备】 五根蜡烛,调查表,用吹塑纸做一棵希望树贴到墙上,每人用吹塑纸做一个树叶(颜色、种类不限),双面胶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些辛酸和喜悦。我们先做一个吹蜡烛游戏,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过渡,游戏结束了,大家的.精神状态也轻松一点了。现在我们完成一份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调查表附后) 三、班主任讲话,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调节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其实,有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有心理问题,那就是“圣人”和“傻子”。我们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傻子”,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何况是我们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呢! 《正确对待外来压力,做好自我减压》 1 态度决定一切!心理的高度就是生活的高度,生活的高度就是人生的高度,为实现人生梦想而奋斗,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2.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考试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正确的就接受,反之就由它去。 3正确地对待家庭和社会等外来的压力。 《充满信心,优化情绪》 1.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 2.高考目标期待要适当。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力,实事求是地确定高考目标。 3. 不要攀比。盲目地与比自己实力强的学生攀比,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只要考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 4. 学会微笑。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把微笑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昂首挺胸走路,步伐坚强有力,以培养自己的信心。 6. 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释放心情,不要把苦恼憋在心里。 四、憧憬未来 学生在树叶上写上十年后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同学分享美丽的梦想。用心理激励法激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并把自己的树叶贴到希望树上,时刻提醒自己。 五、班主任讲话,结束活动 .人生能有几回搏,青春易逝,年华易老,我们不能“白头方悔读书迟”,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时间,让我们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换取明天的成功吧。 【活动反思】: 课前游戏,问卷调查效果很好。如果时间足够,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得出正确对待压力、调节情绪的办法,效果会更好。 【高考要求】: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B)。 【教学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重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和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一、问题。 1、角的概念是什么?角按旋转方向分为哪几类?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角分为哪几类?与终边相同的角怎么表示? 3、什么是弧度和弧度制?弧度和角度怎么换算?弧度和实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4、弧度制下圆的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各象限的符号怎么确定? 6、你能在单位圆中画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线吗? 7、同角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关系式? 二、练习。 1、给出下列命题: (1)小于的角是锐角; (2)若是第一象限的角,则必为第一象限的角; (3)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4)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5)相等的角必是终边相同的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6)角2与角的终边不可能相同; (7)若角与角有相同的终边,则角(的'终边必在轴的非负半轴上。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2、设P点是角终边上一点,且满足则的值是 3、一个扇形弧AOB的面积是1,它的周长为4,则该扇形的中心角=弦AB长= 4、若则角的终边在象限。 5、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与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 6、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的终边落在何处? 【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与精讲点拨】 例1、如图,分别是角的终边。 (1)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所有角的集合; (2)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且在上所有角的集合; (3)求始边在OM位置,终边在ON位置的`所有角的集合。 例2。(1)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上,求的值; (2)已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A,求的值。 例3、若,则在第象限。 例4、若一扇形的周长为20,则当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矫正反馈】 1、若锐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则角的弧度数为。 2、若,又是第二,第三象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3、一个半径为的扇形,如果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半圆的弧长,那么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弧度或角度,该扇形的面积是。 4、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则角终边在第象限。 5、设角的终边过点P,则的值为。 6、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P且,求和的值。 【迁移应用】 1、经过3小时35分钟,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是。时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 2、若点P在第一象限,则在内的取值范围是。 3、若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逆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Q点,则Q点坐标为。 4、如果为小于360的正角,且角的7倍数的角的终边与这个角的终边重合,求角的值。 一、指导思想 高三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复习并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质量的意识,务实规范求创新,科学合作求发展。 二、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有的放矢,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备考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因此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从而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及时把握高考新动向,理解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以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配例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复习质量。 注意08年高考的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反对题海战术。《考试说明》中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是: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08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小题还是大题,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体现出这种能力的要求和对教学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目的地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高三复习的动员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性。 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如: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学生善于结合图形直观思维的习惯;养成学生表述规范,按照解答题的必要步骤和书写格式答题的习惯等。 4、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落实,守住底线,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准确定位。精选、精编例题、习题,强调基础性、典型性,注意参考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做到不偏、不漏、不怪,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太喜欢分析问题,被动的等待老师的答案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挖掘知识背后的智力因素,创设环境,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比较、辨析、质疑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 6、高中的重点知识在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突出特点: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查,使高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命制试题。因此在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概率等重点内容的复习中,要注意轻重缓急,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7、 重视通性、通法的总结和落实。 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各部分知识中的通性、通法,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通过题目说通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进而使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等。 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切忌空谈思想方法,要以知识为载体,润物细无声。 9、建议在每块知识复习前作一次摸底测试,(师、生)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把握轻重缓急,避免重复劳动,切忌与学生实际不相符。 总之,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对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搞好第一轮复习,为第二轮复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进度安排 9月底前完成高三选修课内容。期中考试的范围除选修课内容外,还要涉及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内容。 期中考试之后复习:向量、三角、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等内容. 第一轮的复习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主,为高三数学会考做好准备,不要赶进度,重落实。 四、进修活动 《考试说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既是语言表达的目标,也包含着若干语言表达的技能。这里只谈语言表达的简明。 一、什么是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啰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尺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用语重复啰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例1:还有一种立体的会说话的图书,也很吸引人。它们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是,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语言的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它可以修改如下: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修改后的文字,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的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例2: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啰嗦。 3、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例3:读下面的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除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这句可改为: 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有主体。一般说来,标题应是导语内容的概括,导语应是主体部分内容的概括。据此,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因而②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表达了导语该有的内容,再来一句说明会议的内容,便同前一句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啰嗦、累赘,而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的“学术”是与上文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应当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处再一处出现,读来显得重复累赘,但又不能删除。倘使删除,是介绍国内外的什么情况又不明确,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有同学认为⑦应该删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是对这次学会讨论会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没有最后这一分句,报道的主体部分便不完整。 这道高考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应从三个方面作努力:一是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二是巧用复指,善于概括;三是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当然,从中学生的表达来说,还要避免滥用修饰,滥加形容。 三、怎样避免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令人误解或费解,是常见的语病,也是与“简明”的要求相违背的。怎样避免? 1、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的多义词,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歧义。如“县里通知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一句中,“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前往”县里去汇报工作。如果要表达的是前一个意思,应改用“之前”;如果要表达后一种意思,就在改用“前往”,并删除“去”。 2、调整语序,交代明确。 语序不当,交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一句可以作多种理解,如果只是“背着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偷偷地和副总经理一道,把这些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如果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偷偷地存入两家银行。还有其他理解、其他改法,这里不一一分析。 3、指代清楚,如实直说。 句中停顿的位置是否恰当,指代是否清楚,也影响着句意的表达。譬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这一句表达很不清楚。“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句中的“他”指代也不明,作为前一义时,可以理为“嘉宾”,作为后一义时,可以理解为“别人”。这个句子可以这样改:这个作为礼品的精致的灯笼,将送给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也可以改为:这个精致的灯笼是嘉宾准备的礼品,今天谁得分最高将送给谁。这样的修改,意思都是明确的。 这个例子让我们知道,为“简”而简,有时会事与愿违,表意反而不清楚。 四、典型题分析 1、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 这是1998年第32题,考查通过修改使语言简明的能力。答案是:①(或②)、⑥、⑨或⑩。 这段语言材料来自中学生作文,有不少多余的话,不够简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与后面的“原因”,都是表原因,重复,两处必须删除一处。由于③处已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的影响”显得重复,必须删除。⑨处“多方面的”和⑩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因此两处中必须删除一处。 解答考题要注意“必须删除”的要求。如⑦处“才会逐渐变坏的”其实也可删除,但这不是“必须”删除的。如果将②③④三处一起删去,整个句子似乎也通,但原句“除了……外,更重要的……”这层意思也被删去了。这就不符合题目。“不影响原意”的要求了。 2、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的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这是20xx年全国春的第25题,必须保留的是②③④⑦⑨。 这道题的材料也是来自高中生的作文。本题换一个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要简明。材料的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害原意的词语是不能删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要求。准确把握原意,是作出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3、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由于人体脂肪的密度远小于人体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所减去的体积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以删去的是: 这是20xx年春季试卷的第25题。可以删去的是①②③⑤⑥⑦。 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脂肪密度远小于肌肉蛋白和水,是“因”,减掉脂肪的效果好,是“果”。①②③⑤⑥⑦可以删去是显然的。⑧不可以删,删去则文句不通。 五、练习与答案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曾经在北大工作了三年的年轻学者,他穿着一件大而黑的衣服,用右手持教鞭,正在就关于当前的学术研究问题与会者作专题报告。 答: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中的词语,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删除的有哪四处?把可以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②大都有这样的体验:③常常有④那么一些文化产品,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⑤而被人们拒绝接受,难以发挥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健康而积极的内容与新颖而独特的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并⑦由此产生强烈吸引力和巨大感召力的文化产品,⑧才能在大众欣然接受的过程中起到传播先进思想和进行审美熏陶的积极作用。 可以删除部分: 3、为使语意简明,下面一段话中标号处哪些可删去,哪些需作改动,并改正。 质量低劣的图书终将受到读者的的唾弃,或成为滞销书或一堆废纸,而那些优质图书则会站稳脚根,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或成为畅销书,或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可删去: 修改: 4、下面一段文字有的地方重复啰嗦,在不影响原意的条件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①,有些可以吞咽②;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③、品尝④,慢慢品味⑤;有的书只需读其中的一部分⑥,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⑦、细读⑧、反复读⑨,经常读⑩。 必须删除的是: 5、下面广播稿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简明,请给予修改(不超过60字) 今天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了为希望工程筹款的文艺义演。这场义演由学校团委会组织,由学生艺术团和教工合唱团联袂演出。演员的演出十分精彩,会场的气氛也十分热烈。全校200多教职工和20xx多学生都涌跃捐款、捐物。据组织者的初步估计,这次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希望工程筹捐的文艺义演将会筹到3万多元和一批图书文具。最近将会把这次义演筹得的3万多元捐款和图书文具一并转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到发稿时,义演刚刚结束,已共筹得捐款3万多元及图书文具一批。 6、下面的句子拖沓啰嗦、语序混乱请加以修改,使其准确而简明地表达出句子的原意。(不超过30字)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的片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所造成的。 7、下面提供的是同一作品的原作稿和修改稿的文字,任选两句作修改前后比较,指出原句的不足之处(或修改后的效果)。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无力地在空中飞舞,②无目的地落下地来。③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④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②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③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④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甲地一工厂的采购员张平,去乙地购买疫备。他购买一台牛头刨床,价xx万元。张平买好7日6次的船票,起程返厂,航程约一天,8日下午4点抵达,船停泊在2号码头。牛头刨床同船抵达。牛头刨床笨重,需要厂方派车来接。 (1)根据材料的内容,写一则电报正文。不超过25个字。 电报正文: (2)假定甲、乙两地只有水路,每天只有一班船,抵达的时间是固定的,停泊的码头也是固定的。根据新提供的内容,将电报简化,不超过14个字。 简化的电报正文: (3)如果张平出发时已确定只买一台牛头刨床。再根据新提供的内容将电报简化,不超过10个字。 再简化的电报正文: 附:答案及简析 1、①②③(如果不保留这三个词语,不仅表意不准确,而且句子不完整。其他词语虽然也有可保留的,但不是“必须”的) 2、①④⑤⑥(①是介词,这里可省略;④“那么”就是指“一些文化产品”,也可删;⑤“而” 连词,删去,句子更紧密;⑥“其”指代“一些文化产品”,删去它,意思没有变化。其他几个词语如果删去,便影响原意了) 3、①③;②④改为“甚至”。(①“或”,或许,表意不准确,也是多余的,应删去;②“或”前后是递进关系,应改为“甚至”;③“或”应删,理由同①;④修改理由同②) 4、②④⑩(“吞咽”与“浅尝”、“咀嚼”不是同一个逻辑层次,应删;“品尝”与“仔细咀嚼”同意,应删;“经常读”与“反复读”重复,应删。 5、到发搞时已捐款3万多元,图书文具一批。据了解,这批捐款及图书文具将在最近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 (画线句与上文有重复,本身也有重复,就作删改。否则,广播出去,令人听不明白) 6、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大小”“疏密”、“尖平”等中心词不能少) 7、①“无力地”属重复修饰,且与当句不协调,删去它简洁而协调;②“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与“无目的”不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贴切形象;③啰嗦, 不简练,改后更简洁;④不合常理,改后合常理~石板路中间的积雪易化,泥泞路的雪与泥是相混的) 8、(1)已购牛头刨一台,望8日下午4时2号码头车接6次船平(或张平)。 (2)已购牛头刨一台8日到望车接平。 (3)货已购望8日车接平。 (本题用拟电文的形式训练表达简明。本题告诉我们,善用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是表达简明的重要条件)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年级体育课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规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课间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教材的学习,注重领会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3、加大体育班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体育班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力争每个学生高考考出好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两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认真负责督促、管理训练队工作,关注每个学生,制定好每天的训练规划,明确训练任务,督促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能力上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省英语学科指导意见》及教材为本,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及新课程高考方案,关注“三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利用有限的时间,优化教师的复习教学策略和学生的高考学习方法,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从而突破高考。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本届总共14个班,2个重点班,8个普通班,4个二十一中,学生总人数约670人。学生的英语水平跨度比较大,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到重点班的重点生源,又要兼顾普通班50%左右的本科生源,但又不能放弃二十一中的专科生源。由于今年高考体制的.改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与难度。三中10个班全部学习选修⑧,两个重点班除了学习选修⑧以外,还有32位学生学习选修⑨,二十一中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总之我们力争在高三这一年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应试技巧上均有所提高。 四、教师情况分析 我们高三组的英语教师总共7位其中有三位老师是第一轮上高三的,尽管其他老师带过高三,但是我们这XX届是新课程的第一年高三,所以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的,因此我们还是本着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原则一起努力带好这届高三。 五、教材使用 针对20xx年的新高考恢复听力考试,我校给全校高三学生订了一本《极限冲关》,部分学生还订了一本《使尔攻听》,同时老师补充了《全国公共英语PETS二级实战训练》、《新课程高考英语听力专项训练》、《畅想听力》等材料。第一轮复习资料《名师伴我行》来梳理课本和《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主要是重点词汇和句型,同时准备增订一本合适的来突破语法和专题及综合训练。 【高三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12-07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11-30 高三的教学设计13篇04-08 202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高三数学教学设计12-22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15篇12-07 高三《报任安书》教学设计05-23 高三生物教学设计02-21 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04-01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3-31高三的教学设计5
高三的教学设计6
高三的教学设计7
高三的教学设计8
高三的教学设计9
高三的教学设计10
高三的教学设计11
高三的教学设计12
高三的教学设计13
高三的教学设计14
高三的教学设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