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0 12:28: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2、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如: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少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课件呈现5个小动物塞跑的情景,引导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先看懂两幅图的意思,独立想一想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再全班讲,评比看谁讲得好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位置观念。

  3、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请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设疑: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简要归纳小结: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的游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面是谁?

  3、投影演示冰箱。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板书)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检查。订正。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学生,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订正。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巩固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订正。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5以内数的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并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其教学目的是借助分小棒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同位交充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都接触过,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说出组成。

  本节课我没有使用课本资源,而是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学生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学生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学生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刚才同学们都描好了树叶的周长,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们的描法(在实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学):你的起点在哪里?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师:如果是圆形、月牙形这样的图形呢?怎么求它们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每个小组选择3-4个图形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量出周长的?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难点: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教师把5朵黄花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黄花多,还是少?

  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请优秀的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这样答:只有一种花,无法比较多少,再贴一种花,就知道黄花多,还是少了.

  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之后,教师在黄花的下面贴8朵红花.

  师:现在说一说黄花多,还是少.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再表述的准确一些,应该怎样说?

  生: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师:比较多少时,应该说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操作.

  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

  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请用手势把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部分表示出来.再把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表示出来.

  △比○多________个.

  算式:________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5,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

  师: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要比圆多两个怎样摆?

  生:先摆与圆同样多的4个三角形,使它们一一对应,再摆比圆多的2个三角形.

  师:第二行摆了几个三角形?

  生:第二行摆了6个三角形.

  师:三角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哪两部分?

  生:三角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和圆同样多的4个,另一部分是比圆多的2个.

  摆完后指名学生叙述摆的过程,教师完成板书: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第二行摆6个△.

  2.教学例6.

  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

  板书: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师:红花只是3朵吗?

  生:不是.

  师:纸条盖着的红花是几朵?

  生:纸条盖着的红花是5朵.(老师

  揭开盖着的纸条,露出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

  师:红花比黄花多3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

  师:现在要求红花有多少朵?怎样求?

  生:把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与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

  (3)解答.

  师: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用加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生:

  5+3=8(朵)

  口答:红花有8朵.

  师:算式中的5,3,8分别表示什么?

  生:5表示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3表示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8表示红花有8朵.

  (4)归纳.

  师:这个算式表示比5朵多3朵的数是8朵.

  请几名同学说一遍,每个同学自己小声说一遍.

  师: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就是把同样多的5,与比它多的3加起来.

  (5)巩固.

  师:求比7多5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7+5=12

  师:求比20多1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20+18=38

  (三)巩固反馈

  1.出示投影,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完成.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把图意叙述一遍.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哪种狗多?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花狗多.从花狗比黑狗多4只知道的.

  师:花狗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生:一部分是和黑狗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狗多的4只.

  师:怎样计算花狗的只数?

  全体学生做在书上.

  指名说7,4,11分别表示什么?

  2.独立练习.

  小民家有2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11只.有多少只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答:有________只母鸡.

  师:这道题哪句话最重要?怎样想?(提示到此,让学生先说思考过程,再解答)

  3.提高练习.

  (1)看图编题:

  (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

  (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

  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设问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引起学生注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须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

  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 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3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3个红色的三角形,4个白色的三角形。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给物品分类。

  2、整理书包。

  3、回家整理房间。

  五、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教材分析: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2、请你按编号顺序把小猪们排一排队好吗?你有几种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8号的小猪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说电脑演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8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小奖片给表现好的学生,先发7张,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发了8张小奖片,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师:9只小猪都关在一个猪圈里太挤了,王大伯新建了一个猪圈,把9只小猪分别关到两个猪圈里,王大伯可能会怎样关这9只小猪呢?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辩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辩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辩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1、在操场上我们都弄清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样的?

  2、指导学生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在书上填一填。

  二、问题探究

  找一个发令员,其他学生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我说你做游戏)

  如:我说东,你指东

  三、体验感悟

  出示动画课件(大型板图,随意粘贴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图)

  引导:仔细观察十字路口,请你当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师:1、说说你家的门从哪个方向开?

  2、对门或左右门。

  四、实践应用

  1、观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极星的位置,明确具体方向。

  2、观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边长。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2页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1、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北

  左西右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

  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一共有多少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7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9-16

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05-10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3-25

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05-10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3-2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