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三、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
(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
(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
(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
(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
(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学生走出活动室)。
《画》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画》教学设计3
沙画教学分析
沙画,新的艺术形式,因为现在沙画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都想了解沙画,想学习沙画这种艺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大舞台,各种场合。
沙画,已经开始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很多人在婚礼上开始通过婚礼沙画来见证自己的幸福。沙画在商业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宣传片,产品发布会,开幕式,闭幕式,晚宴,生日宴,企业年会,客户见面会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除了学会基本的手法与技巧,后期必须通过技艺将它表达出来。不仅要学习沙画视频的绘画技巧,还要学习沙画现场表演的技巧。对沙子的掌握控制,对画面的感觉,以及思考如何将这一切综合起来的能力。沙画师不仅要表现多种多样的人物类型,还要表现一些画面的背景,整个画面的构图,画面出来的效果,还要尽可能的表现出独特的创意。
沙画形式
按照形式可分为“静态沙画”“动态沙画”“动画沙画”,“静态沙画”是指不限制时间,精细绘制的单幅沙画作品,“动态沙画”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连串的主题画面表演;“动画沙画”是指表演的绘画内容于事先设定好的图形之间有关联性变化按照色彩可分为“黑白沙画””单色沙画”“彩色沙画”“黑白沙画”灯光为白色,标准黄沙在灯光下显示为黑色效果“彩色沙画”灯光为变幻彩色,任意颜色沙子在灯光下显示为彩色效果。
沙画构图的表现
沙画师要表现独特的构思和意境,必须从“设计画面”到“表现方法”,进行一系列独特的设计。构图问题不解决,构图的形式就得不到充分表现。画一幅风景画,首先要有主题、画意及纸上的置阵布势。“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的经验之谈,就说明了沙画制作中构图取势的重要性。
一、风景绘画之前,对初学者来说,最好用手作为取景框选择构图,这样比较容易、方便。风景绘画更为广泛,从建筑物、大街小巷到森林、港湾、小溪、名山大川,一切可见的景物,都可以选作沙画绘画练习。但都应围绕丰题,进行观察、比较,最后确定在哪个角度绘画比较合适。
二、作画时,要运用透视关系去探索。如所处的地势高,视平线就高,看见地面的东西就多;所处地势低,看见地平面的东西就少,近景物体就高大。
三、景物沙画画面的“势”即“趋势”、“气势”问题。在沙画制作画面人物、风景中,都有这个问题。一幅作品有没有气势,都和呼应开合的大“趋势”有关,都需要在生活中体会、感受、想象和发挥;都需要在构图上苦心经营,组织和加工。为了表达画意,使“势”得到加强,对于具体的细节,必须有所取舍扬抑,不可将所看到的`东西一一罗列出来。在沙画构图处理上要有主次、虚实。通过取舍、概括、选择等组织好画面,分清主次、远近以及对视觉中心的考虑与安排。
学习步骤
沙子的掌握技巧是沙画师的首要技巧。沙画不以线条取胜,不建议刻意求工整,多画多练多想,熟悉沙性后自然会有提升。
首先练习手对沙的流量和力度控制,其次练习基础的洒、抹、擦、点、按、划、漏、勾、等基础手法,并有目的的尝试绘制简单图形,临摹成功的沙画作品并尝试分解画面临摹,尝试练习将多个画面动态性的连贯表现,配上音乐进行规定演出时间的绘画练习,虚拟命题创作主题动态沙画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音乐感觉,为各种风格沙画作品选配背景音乐。
沙画的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是学习沙画的基础,也整个沙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房鑫老师在沙画领域多年,深知沙画基本手法的重要性。正所谓厚积薄发,打好手法基础能对今后的进一步沙画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洒、抹、擦、点、划、漏、勾等各种手法,在练习时还可创新更多手法,以上手法的实现是要充分调动手的各部位才能实现,包括手指指尖,指甲,指腹,手掌,掌根,手背等,不同部位有不同效果!
1、洒分为:平洒、泼洒、抓洒和交叉洒。
2、平洒适合大面积铺画面,泼洒适合于按照心里构想的图形做铺垫,交叉洒用于将整个画面两边快速铺满,撒沙子的高低也会影响铺洒的速度和效果。
3、擦用于擦除图形外不需要的部分,能快速形成画面的明暗对比,手掌根部,大拇指靠掌心部分等手相对丰满的部分都可以擦出不同效果。
4、点是修饰性技法,常用来刻画细节和增添画面特殊效果,比如人眼球的高光,夜空中的星星,各手指都可以作为点的工具。
5、划在需要描绘象树干,电线杆等相对粗的物体时用到此手法,可以单指或双指,多指并用,粗细不同,也可以双手同时并用作画。
6、漏:把沙子攥在手里并握紧拳头,靠拳头的松紧控制沙子的流量,线条会产生粗细的变化,同时在快速移动时,手的高低变化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此手法主要用来描绘图形。比如线条画不好,一般是漏沙的手法没有掌握。
7、勾:食指和拇指最常用,其他手指做辅助,主要用于整体造形和细节刻画,勾勒时还可结合指甲刻画细致局部。
以上是鑫时代沙画沙画师房鑫对常用的基本手法的相关介绍,以洒、抹、擦、点、划、漏、勾等各种手法为主,在练习时还可创新更多手法。以上手法的实现是要充分调动手的各部位才能实现的,包括手指指尖,指甲,指腹,手掌,掌根,手背等,不同部位有不同效果!
画面构思故事性
1、清晰的思路;
2、鲜明的识别。
沙画师对于相应的配色和场景设计也会进行多次的比拟,所以我们在镜头之前看到的沙画都是经过沙画师反复推敲和实现才有的,可以说是艺术品和精神层次的完美结合。传统的艺术品难免给人一种太过阳春白雪的感觉,而沙画的出现,让艺术和故事结合到一起,这种事性的表现让沙画艺术显得更为特别。
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需要从中提炼能够转化成图形画面的元素,进行基本创作,在截取信息时注意把握整个事件的脉络,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客户的标志和名称等重要信息怎么出现!
观赏性
1、画面的效果。
2、画面的转换。为了保证视觉效果呈现的很完美,所以沙画师通常都是会将同样的场景制作很多遍。并且要保证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不太突兀。这就需要沙画师对每个画面效果都做到心里有数。
画面转换技巧
1、构思画面时注意故事的完整性。
2、画面转换时注意关联的元素。
3、转换画面时的手法要自然衔接。
4、画面转换时的画面效果塑造
画面创作技巧
1、阴文画面(适合表现细腻图形,如建筑花卉等)。
2、阳文画面(适合表现特写画面及物体)。
3、线条勾勒画面(适合表现形体线条)。
4、特殊效果画面(适合表现气氛和意境)
背景音乐
在完成场景的大概设计之后接下来就是背景音乐的选择,很多人认为音乐可以随意选择,其实事实不然,选择沙画背景音乐作用是非常注重意境的。
风格
根据演出内容不同有中式与西式的,古典于现代的,动感节奏等,用于渲染表演气氛时长:一般演出时间从5—10分钟不等,常规下载的音乐无法满足其时间要求,所以需要选择适合的音乐精心剪辑,才能配合表演时间!
要求
需要剪辑拼接和裁减音乐时,最好选择音乐节奏便于增减的,例如有过门,有间隙部分的音乐。
选择适合的沙画音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经过慎重的了解,慎重的选择,才可以找到一个适合的音乐,在沙画视频中或者沙画现场播放。这对于沙画的公司来说是一件简单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众多的沙画制作公司需要关注到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编辑
在沙画上来讲,沙画剪辑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最关键的收尾环节。沙画师录制出来的视频色彩是否美观,绘制过程的画面和音乐的节奏等是否配合,这些都要靠后期编辑来做。
1、格式:在演出时,都会同步录制绘画过程,演出结束后向客户提供高清视频文件存档。或者制作沙画视频的时候,客户对后期会有更高的要求,不管是画面还是视频格式方面。
2、软件:由于大家水平各不相同,这里建议使用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可去网上下载,利用此软件可轻松将视频文件从摄像机中导进电脑进行编辑和输出!会声会影做为最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但如果客户对沙画视频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些特效方面,这就得需要用到AE了。
以上为鑫时代沙画工作室,对沙画学习的一些总结,但这也是文字理论上的一些知识,要想真正的了解沙画,学习好沙画,还是得需要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接触沙画,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学习;通过实践,在绘画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画》教学设计4
学情分析
该班级段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能力体现,不甘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跃。由于在手工方面还缺乏创意与自我体现,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决定抓美术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让他们看看优秀作品,多采取鼓励性评语,多发挥他们自我能力的表现,展示每一个的自我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过程与方法:
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策略
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废旧报纸、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学生拿出收集的各种废旧画报纸、广告纸、报纸等制作材料。
二、欣赏讨论
1、欣赏毕加索的《吉他》、罗伯特.拉森伯格的拼贴艺术作品
2、这俩幅作品使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生:用旧报纸和一些废旧材料,使用了拼贴的方法,还经过涂画。
3、谁能说说艺术家在创作时是如何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的?
师生讨论:艺术家的艺术创想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在许多人眼里不值一文的废旧报纸和其他废物在艺术家眼里却成了创造艺术品的材料,经过独特的处理,全新的艺术品就诞生了!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提问集中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及兴趣,直观地感受拼贴作品。
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三、探究学习
1、同桌交流和筛选:
我们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看看这里面有没有蕴藏着艺术的宝藏,我们也学着用艺术的眼光来为这些“无用”的东西创造的新的“生命力”。
找一找,哪些图片或图案使你产生了艺术灵感?
2、小组成员讨论或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大胆创想,感受创想带来的乐趣。
3、教师拓展 在学生组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手脚大胆进行艺术创想。
4、确立主题 每个小组以一张报纸或图片为主,确立一个主要内容。
四、创想拼贴
1、欣赏书中和课件中的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2、了解拼贴的几种方法。
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它图片,完善图片。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习如何筛选图片。
3、学生交流讨论欣赏作品中的添画方法,了解添画的重要性,是作品艺术创想中的点睛之笔。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
4、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1)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观察、学习添画方法,明确作业要点和步骤。
设计意图:了解作业的两种形式,掌握作业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完成作业
1、布置作业要求: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张拼贴添画作品。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学生完作业。
辅导要点:巧妙的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六、课堂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检测,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七、拓展延伸:
1、欣赏更多作品,了解其他材料的艺术创想作品。
感受平常生活带来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感染力。
2、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想感受。
板书设计:
拼贴添画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八、教学反思
《拼贴添画》它的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废旧画报、杂志等报刊上的图片,通过一定的构图拼贴成完整的画面,然后添画上背景使画面完整。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废为宝的意识,以及对构图审美素养的提高。这节课一开始运用课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他们乐于接触、感受,融入其所置身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因为参与而感到发自内心的愉快,其到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美术学习的作用。课堂本应该是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地方,正如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
“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
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断的鼓励,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他们在一起,把自己做为“大孩子” 引领学生一起走向成功。
《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空间、笔墨特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步骤。
2.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笔墨技巧表现简单的山水画。
3.增强对大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画是什么画?”“是谁画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教师总结:《千里江山图》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同学们想不想通过中国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的家乡呢?
(二)直观感知
1.简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都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总结:山石、树木、房屋;郁郁葱葱,巍峨雄伟。
(三)形式分析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山有什么特点?
学:近山、远山
总结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三远法,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近山与远山有什么区别?树木又有什么不同?
总结:干湿浓淡的变化、繁简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
3.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国画作品并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
树的画法:点、横、个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画法:近景-中景-远景
2.练习要求:构思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风景画,大胆的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开展美术展览会,展示学生作品。
2.鼓励学生谈谈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六)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画的画法。
2.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色,并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造型的基本知识。
2、学习洒水作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游戏——发现——表现——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线条和线条造型的基本知识。
2:学习洒水作画的基本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室外洒水活动。体味造型趣味。
2、室内创作绘画。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
课件;水壶或小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洒水游戏(5分)
1、带好洒水工具来到室外空地。(操场)
2、游戏激趣。
①教师示范表演。
②学生代表演示。
③分组活动。思考:从中尼发现了什么?
二、发现探讨(10分)
1、刚才在洒水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没有?地上留下了什么?
(以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可以作画。很奇妙)
2、怎样洒水作画呢?
课件出示方法:
①拎壶随意洒水
②洒水应连成线
注意事宜:
①水壶离地面不能太高,以免水溅到身上。
②移动速度慢,线条就粗;移动速度快,线条就细。
三、学生创作(15分)
1、学生在地面上作洒水练习。
2、学生准备纸张,颜色水,在室内完成作品。
3、学生表现,教师点拨。
四、交流总结(5分)
1、学生评价作品。
2、教师课堂总结。
五、当堂作业
洒水成画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以瓶为笔,滴水成线,洒水作画,愉快体验。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玩得开心,做得专一。同时体验其劳动的快乐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洒水过程中,总结出其方法如下:水瓶不可离地面太高;移动过慢,线条就粗;移动过快,线条就细。
设计“玩中学”这个主要过程,不仅改变了美术课程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在儿童天性需要的满足中引发学习欲望,自主参与学习。
《画》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 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 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 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 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 黑对白 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相关内容:18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影子》教学设计610.《松鼠和松果》练习题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ie üe er《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比尾巴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 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 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摸一摸,画一画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摸一摸,画一画。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摸一摸,画一画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3、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不同质感的物品。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有什么样的感觉。
(摸桌面、书、地面自自的脸,问:是什么感觉?)
二、讲授新课: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箱内有好多宝物,每个同学都可以拿到,但要看看你有没有本事拿到它。在拿宝物前,老师要先问问大家人都有那些感觉呢?(学生回答: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觉)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几种感觉来作画。
引出课题——板书《摸一摸画一画》
[通过一个百宝箱,引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出课题]
2、讲授:通过老师的板书,同学们可以看出这节主要用了这五种感觉的那种感觉呢?(学生回答:触觉)好,老师这就来说说拿宝物的要求,老师的这个宝箱上盖着布,找一位同学到前边来,老师把你的眼睛蒙上,然后你在宝箱中拿出一件物品,你只可用手摸,摸出后到黑板上画出来,摸时下面的同学谁也不许告诉他,看看他摸的对不对。
讲好要求后请同学们到前边进行摸物品并画出来。学生画好后,由全班同学点评,看看这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然后向这位同学进行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来摸出这种物体的呢?(如:摸出的是苹果,学生说苹果外部给我的感觉很光滑,外部是圆形的,上下都有坑,上部还有个把,用鼻子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就确定它是苹果并把它画下来。)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他除了运用触觉,还用了嗅觉,并画出了它的形状,画得真好,这个苹果就送给你。
[通过向学生讲解运用几种不同的感觉来拿宝,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边解决重点做铺垫。]
学生在自己玩游戏当中总结摸画的方法,了解不同物体就会有不同的质感,进而解决教学重点。另一个同学摸到的是毛茸茸的玩具熊,学生画好后问他是通过那些特点摸到的。(学生说用手摸到毛茸茸的感觉,外部有圆形的头,半圆形的耳朵,圆圆的鼻子,四条毛茸茸的腿。一闻有股毛线味,不能咬。)学生说后教师总结,通过总结点评学生作业,问学生毛茸茸的感觉应怎样表现呢?而光滑的物体有怎样表现呢?(学生回答不同材质物体的不同表现方法,如:毛茸茸的怎样表现,光滑的物体怎样表现,坚硬的物体又怎样表现等。)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拿宝的游戏当中,拿不同质感物体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说出是依靠什么感觉知道它的,并进行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玩游戏当中总结摸画的方法,了解不同物体就会有不同的质感,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教师总结:我们在画任何物体时除了要画出它的外形,还要画出它的质地感觉,比如画出它是毛的还是铁的,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用线是弯的还是笔直的等。通过学生自己实践,自己总结来解决教学难点。
三、学生进行作画:
通过老师刚才的讲解,现在让咱们同学自己试一试。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选择一种物品。放到同桌的书桌内,让对方同学把手伸到桌内摸出是什么物体后并把它画出来,一定要画出它的质感。
四、学生互相点评作业:
同学把画好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由同学们提问,他是如何摸出这个物体的,并怎样画出来,怎样表现出它的质感的
[通过学生黑板上的.作业,全班点评总结。要想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应想什么办法解决。毛茸茸的怎样表现,金属的怎样表现,柔软的又怎样表现。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突破了难点。运用同桌互相藏物品互相画物品,进一步增强学生作画兴趣。由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小结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刚才是老师考大家,现在请你们来考老师。你们有什么物体来难难老师,老师这回闭眼摸闭眼画。教师拿到物品后通过触觉,嗅觉等感觉说出是怎样摸到这个物体的。从它的外形,特点,手部的感觉来说出它是什么物体并画出来。在学生考老师的过程中向学生总结作画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闭眼画的乐趣。通过教师作画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大家画得都很好,今后我们在画任何物体时除了观察它的外部形状,我们还可以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嘴尝尝,利用其它的感觉来进一步了解这个物体,使我们能更好地用画笔表现它。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新方法,你也可以回家与家人试一试。
[为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我让学生找物品考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考老师的过程中向学生总结作画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闭眼画的乐趣。并让学生们回家试试,把课内活动转化到课外去,使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本节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从课堂的活动及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受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要更多的注意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如何上好这堂课?应有深度延伸活动,最好让学回家后通过嗅觉、听觉来进行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画》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脸形、五官、表情等特点,掌握三庭五眼的规律,并运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小伙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及其比例关系,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体验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脸形的特点以及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开“明星猜猜看”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头像图片,并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明星,教师总结:在对明星外貌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某一个外貌特征来进行比对,那么在表现人物肖像时我们该抓住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肖像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脸形特征
(1)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观察:
你知道你同桌的脸形有什么特点吗?(有的是方方正正;有的是头部上方较下方更圆润)
(2)用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的'脸形和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连线游戏,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对应的脸形和汉字相连接。
结合汉字,不同的脸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帮助人们把握人的脸形特征,古代艺术家把脸形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形。面扁方为田、方者为国、倒挂形长为目、上削下方为由、上方下削为甲、上削下尖为申、腮阔为风、上方下大为用。即为“八格”,脸形特征有规律可循:“像之大概,不外八格”。但是脸形特征因人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脸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具备多种脸形特点。
2.五官比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官的比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动手量一量,找一找头部的五官各部分的比例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头长均等的分为三部分,面部宽度有五只眼睛的长度)
(2)继续观察、测量,图中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发际到眉弓,等于眉弓到鼻底,又等于鼻底到下巴,即为三庭,上庭是从发际到眉弓、中庭是眉到鼻底、下庭是鼻底到下巴。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做“五眼”。这就是人物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3.肖像画作品
展示费欣的速写作品《东方少女》,仔细观察:
(1)作品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形象?(一位侧头少女的形象)
(2)画家是以什么形式画出这位东方少女的?(线描)
(3)根据作品简单分析画家是怎么运用线条作画?(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学生分享发现,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线条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自身为例示范肖像画作画步骤:
1.确定脸形特征;
2.确定五官的位置;
3.细致刻画五官。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表情的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特征,可适当添画人物衣褶。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认真观察组内的同学,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进行描绘,完成一幅有趣的线描人物画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人物表情、面部比例。
3.完成作品后,举办“写生照相馆”,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脸形、表情、面部比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我的好同桌》:脸形——田字脸;表情——开怀大笑;面部比例——符合三庭五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并进行情感升华:本节课我们与同桌进行了很多小互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丰富的肖像画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同学的情感。
2.课后请学生将本节课画的作品送给作画的同学。
《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
(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呢!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8、教师总结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戴头饰,演一演下面几组反义词,然后再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通过演示,体会“高、矮”的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找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黑、白”的意思。
(5)晚——早。什么是晚,什么是早?找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体会“早、晚”的意思。
(6)同桌相互读一读每组反义词。
(7)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三、指导书写。
1、呈现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引导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其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画》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在WORD中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本课是十九课重点学习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由于插入文本框比较枯燥,故我将语文课中祖国山河的古诗与之整合,设计了古诗配画教学网,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让插入文本框成为一种工具方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读古诗、写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美,进一步理解古诗,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前面的课时里学生已经学会编辑文字、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的操作,因此,这节课学生插入图片及对图片进行操作都是旧知识,对窗口也非常熟悉,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索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信息并对文字效果进行修饰的操作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还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语文学科知识,创作出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内容:
1、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
2、在文本框中输入信息并对文字效果进行修饰。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古诗配画教学网、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吟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看图吟诗的游戏好吗?生:好!师出示图片;
生涌跃举手,一生快速背诵《望天门山》古诗。
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老师再给你配上音乐能不能有感情的为大家朗读一遍?生有感情的为大家吟诵。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吗?
生:好!
二、作品欣赏,引学新知:
1、欣赏古诗配画作品
师:现在请同学们登陆我们的古诗配画教学网站,进入赏心园,来欣赏一些古诗配画作品。
生欣赏。
师:同学们欣赏完这些作品感觉如何?生1:美!生2:太美了!生3:好!生4:美极了!??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用WORD也做一幅这样艺术型的古诗配画作品呢?生:想!
师:那你知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出这些不同效果的作品吗?生:不知道!
生1:老师我知道望庐山瀑布那幅诗配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师:太好了,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把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输入到WORD中,然后插入一幅这样的图片,再把图片的版式设成衬于文字下方就可以了。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知道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在WORD中输入文字时都是一排排横着显示的,这种文字竖排的效果怎么处理呢?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别着急,其实WORD里就藏着一个工具能帮我们做出各种效果的古诗配画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生:想!
师:它的名字就叫文本框,不仅能输入文字、添加图片,还可以将其放置于页面上的任意位置,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2、讲解示范文本框的操作
师:执行“插入”→“文本框”,根据需要选择“横排”或“竖排”;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或“竖排文本框”按钮,移至工作区,鼠标指针将变为十字形,可用鼠标左键拖动绘制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单击,其周围将出现斜线边框,内部出现插入点,可进行文字的输入和格式设置,这是文本框的编辑状态;将鼠标指针移至文本框边框处,形状变为十字形箭头时单击,其周围出现网状边框,这是文本框的选中状态,此时可删除文本框,也可以设置其格式。执行“格式”→“文本框”,或利用快捷菜单中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也可以直接在其边框上双击,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前三个选项卡可分别设置文本框的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在“文本框”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文字距离边界的距离。操作时同学们可自己体验其不同效果。
3、介绍网站结构:
师:现在我们有了文本框的帮助,在古诗配画教学网上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古诗配画的资源,如:古诗园中有很多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图片库中存有大量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供同学们选择,老师相信有了这些同学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区中的五项任务,做出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来,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以点击帮助按钮,获取帮助信息。最后还可以进入高手加油站接受新的挑战。好,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做出一幅漂亮的古诗配画作品呢?
生:有!
师:好,现在同学们万事俱备,就快点开始自己的创作吧!
三、学生探究,教师辅导:教师强调:
1、选择的画要与诗的意境相辅相称。
2、提示注意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的选择,要和画面和谐统一,符合诗的意境。
四、交流作品,资源共享:
1、学生自告奋勇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针对其作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鼓励性评价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石雕艺术和奇石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2、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
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丙烯颜料、油画棒、海绵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很特殊的美术作品,想看看吗?”欣赏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1)孔雀(2)猫头鹰(3)小猪(4)毛毛虫(5)白鹅(6)鳄鱼
2、带着问题,分小组近距离观察、触摸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特殊在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感觉?(2)老师制作的都是什么呢?揭示课题:有趣的石头动物
二、新授课:
1、师:“今天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课堂,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招点石术,能把石头变成小动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石头、神笔和马良形象。
2、师:“点石术在哪儿呢?就藏在这些石头作品里。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让石头变成小动物呢?”
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石头中板书:看、想、拼、贴、画。
4、讲解示范制作方法:(1)看石头联想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块规则和不规则的石头,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色彩产生联想,师:“可以把石头作为小动物的头部或身体的主要部分,这些石头可以变成哪些小动物呢?”
教师再出示几块石头的组合,师:“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将会产生出新的动物形象。”教师示范拼摆一组石头,然后找2——3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组合练习演示。
(2)拼石头
学生操作练习: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拼摆石头。
选大一点、平整一点的石头观察,可以由一块石头联想,也可以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放在彩色底版上摆一摆,联想一下,你的石头能变成什么小动物呢?巧妙利用石头的原有形状、花纹和颜色,可以变换方向试试看。
(3)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
(4)贴石头
把双面胶贴到石头的底部,固定在彩色纸板上即可。如果根据一块石头联想的也可以不粘,如果是几块石头组合的,先粘大石头,再粘小石头。
(5)画石头:
用丙烯颜料或油画棒在石头上画出小动物的主要特征。用油画棒涂色,注意用力且均匀。
教师示范用丙烯颜料画石头。特别强调笔中水要挤干,颜料要厚。
—2—在制作的时候,动物细小的部分可以用彩纸来做。
5、欣赏学生制作的优秀石头作品。
三、布置作业: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完成作业——贴石头和画石头,把石头变成可爱的小动物。今天神笔马良要把他的神笔奖励给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同学”。
四、展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像马良一样聪明,把普普通通的石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你们真了不起!”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创意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你最欣赏哪一件石头动物作品?为什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教师把神笔奖励给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五、拓展:
1、欣赏古代石雕图片
一件件造型粗犷的古代石雕作品经历数年风雨的洗礼,今天仍屹立在世人的面前,这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它雄浑、古朴,充满了威武,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充满一个民族的想象。
2、欣赏奇石图片
大自然中有很多奇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万千,赏心悦目。奇石又称观赏石,赏石可以从石头的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感受奇石之美。
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陶情。”
“一块佳石,就是一首无言的诗,不朽的画。”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石头一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周末或假期里,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回来进行联想创作,相信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们。
《画》教学设计13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14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中我把故事寓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检测生字的过程中以开火车、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用多种朗诵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检测“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经典诵读----《雨》
二、检测生字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1、小老师领读
2、个别读
3、教师指导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去掉拼音开火车比赛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6、小组赛读
三、授课:
一、导入
借助故事,引出课文插图。
1、故事《书生写诗》。
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学习指导,小组讨论: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故事、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引出古诗,初步感知。
1、分句欣赏,思考问题:为什么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为什么走进听水流声,却听不到?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2、揭示谜底,引出课题。
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
3、引出古诗。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说明:
通过插图、生动的语言、表演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对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听视频范读。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分组读、齐读。
说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四、吟诗打擂台:
1、课件提示:可以用两人拍手、围圈拉手、拍手加拍腿或拍桌子、唱歌、跳舞、摇头晃脑、等朗读方式展示。小组讨论3分钟,(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说明:
采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从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诗语言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合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应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并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生当当小老师评价同伴,训练学生一起认真听、仔细评。
五、当堂完成,成果检测:
六、板书: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利用“山、水、花、鸟”图画绘制板书。
七、课外延伸,配乐朗读
跟着诗人李峤走进五言谜底诗《风》,去感受风的世界,聆听风的声音。
八、作业布置:
A、默写古诗《画》。
B、标出11个生字的音节,每一个音节写2遍。
C、练习册第一题。
说明: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按照分层次布置作业。
《画》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 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4-23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3-17
《画鸡》教学设计03-07
语文《画》教学设计04-19
画角教学设计06-08
玲玲画教学设计11-29
语文《画》教学设计04-19
《画杨桃》教学设计04-03
沙画教学设计01-31
画手教学设计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