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5篇(通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地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引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3、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1)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2)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怎么样才能最快地知道我们我们刚才计算的题有没有算对呢?请出“计算器吧”。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2.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我会做
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3、我是小医生。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 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我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1.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改错的形式,把学生计算过程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四、回归整理 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45ⅹ12=1740
1 4 5
× 1 2
──────
2 9 0
1 4 5
──────
1 7 4 0
(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 500×7 15×4 60×70 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板书:145
×12
生:0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145
×12
290→145×2=290
145→145×10=1450
1740→290+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口算:
16×4 230×4 19×3 180×4 140×72、笔算:
145×2= 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145×12=(板书:145×12=)
(2)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145(3)再算1×145(10×144);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
(4)、讨论:⑴、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数位对齐?
小练习:用竖式计算。
142×23 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任务二: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1、任务呈现: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小组汇报。
三、检测导结
1、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2、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时,我觉得竖式的书写很重要,在课上就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我在教学板书时做到以身作则;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大部分学生没有按我的要求写,所以错误还是很多。4、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教法选择】
引导法
【学法指导】
读—列—估—算—说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年级开展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检查了各班同学的诵读水平,现在老师也想开展“计算能力大比拼”竞赛活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口算:
32×2=23×3=16×4=
180×3=240×2=410×2=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可是笔算能力怎么样呢?
2.笔算
14545
×2×12
提问:第一道题是几位数乘几位数?第二道呢?你们会算吗?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
问:谁能把你的笔算顺序讲给大家听?
师:看来同学们的笔算能力也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3.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北京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看看这些都是哪里?(课件出示北京的旅游景点)李老师也利用假期去北京旅游了。
(课件出示)李老师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a.读题,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b.要解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c.怎样列算式?(板书:145×12)
问: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2)揭题板书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好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1:145×12
1.估算。
问:谁能估算一下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45×12≈1500
说明:145×12的积接近1500.
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145×12的积的'准确值,应该怎么办?
2.笔算。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145×12的笔算方法。
(出示自学指导)
a.分小组讨论145×12的笔算顺序和方法。
b.尝试笔算,遇到有疑惑的问题想本组同学请教。
c.小组内交流笔算方法。
(2)集体交流汇报。
师:哪一小组能把你们的笔算顺序汇报给大家。
问:a.先算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2和145相乘),乘得的积的未位数写在什么位下面?(个位)
b.再算什么?(两位数十位上的1和145相乘),乘得的积的未位要写在什么位下面?(十位下面),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乘145得到的是145个十,所以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c.最后算怎样?(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用计算器验算。
问:想知道我们刚才笔算145×12的结果对不对,应该怎么办?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你刚才的计算结果对不对。
4.解决问题。
145×12=1740(千米)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三、精讲点拨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练习
基础对点练,轻松来闯关。
师:学完新知识,我们一起来进行数学闯关,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1.填空。
123
×13
丁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369()位上的()与123的积
123()位上的()与123的积
丁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599()与()相乘的积
2.先列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34176425286
×12×47×36×35
3.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
你能找出下列题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吗?(略)
4.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长是115米,宽是65米,这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辆小货车载重量为3吨,现在用这辆小货车运25袋水泥,每袋水泥重125千克,能一次运走吗?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开心拓展
在下面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略)
七、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前四道)、第2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38×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200200×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习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63= 206×19=
引导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列竖式计算。 185×14= 25×302 =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环节,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三、今后改进方面
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6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开心吃水果。
31×2= 18×3=200×3=19×5≈21×7≈398×2≈
2、算一算
24×12=
3、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24×12与241×12有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银川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算式:145×12=
1、估算。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两位数乘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前四道。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判断正误,找出错因。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用心计算(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复习
24×12=540
2 4
× 1 2
4 8
2 41 4 52 8 81 7 4 0
例1145×12=1740(千米)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10乘145的积答:从银川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9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0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笔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 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此环节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而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先观察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 你会计算吗?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3 1 9 5
(请一生到讲台上讲解)师: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算的?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写在6的下面?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最后算什么?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42、919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是怎样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回想如何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迁移的学习方法,授人以渔。】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指名回答: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回忆一二年级的加法和乘法,看视频,如果王爸爸把鱼卖到每斤12元,28斤鱼的,能卖到500元吗?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卖鱼片段,立刻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老师趁机出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新知:如果每人有499元,他们剧组有23人,一共会有多少钱呢?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经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不用除法,回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让学生理解求23个499元一共多少前就是求499×23的积,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笔算。
师:同学们为什么都想起了列竖式,因为我们以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算出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同学们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而且利于发现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
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提问:1497是几个人的钱,20个499元是多少钱,最后23个人的钱是多少,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来了,只是朱逢行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他解释道:每人500元,23人有500乘23元,最后再减去一个23元,就是所有人的钱。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3、练习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出题,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计算题的设计的简单过程,让孩子们做课堂的小主人。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讨论归纳,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生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延伸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3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你还能回忆起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为我们看一道应用题(教师出示应用题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 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 许今年的 “数学状元”就是 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 :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 :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 :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效果虽然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但也发现我的教学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 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 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的全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口算比赛
(1)6×2 = (1) 20×4=
(2)6×20 = (2) 10×4=
(3)6×200= (3) 5×4=
师:两组算式的积分别得多少?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
看来,这三个算式中可能隐藏着某些联系、某些规律,为了便于发现,我们就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1)6×2 =
(2)6×20 =
(3)6×200=
(1)三个都是什么算式?
乘号两边的两个数叫什么?乘得的结果叫什么?
(2)整体看这三个乘法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因数怎么变的,积怎么变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3)从上向下观察这三个乘法算式:
从(1)式到(2)式,一个因数怎样?另一个因数怎样?积呢?看来(1)式和(2)式间有这种关系,还有哪两个算式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从(1)式到(3)式,因数和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2)式到(3)式呢?两人互相说一说。
(4)刚才我们观察了(1)式和(2)式、(1)式和(3)式、(2)式和(3)式,你们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了吗?(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5)我们通过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算式间的联系与变化,这个过程叫“观察发现”(板书:观察发现)。随后,我们根据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板书:大胆猜想)――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板书:举例验证)
(6)两人一组举例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
(7)汇报。
(8)回忆一下,我们归纳这条规律经过了哪几个环节?
(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不仅仅再次明确了本课知识点,更加明确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这样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为后面的探究做好方法铺垫。
2.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
(1)由此你能猜到,在乘法算式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2)两人一组,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个猜想。
可以以口算题为例,也可以自己举例。
①20×4=
②10×4=
③5×4=
(3)汇报。
(4)通过验证研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5)刚才举例验证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都行吗?除以0行不行? 为什么?
这条规律还要补充什么?(板书:0除外)
3.归纳小结:
最开始,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4.应用规律。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三)规律拓展
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作为弹性要求,应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2.交流讨论,概括规律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课外。
(四)巩固练习
1.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5-1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7-2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0-17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5-1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5-1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荐】05-15
《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06-2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02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04-17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