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7-21 03:11: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民间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学习这个单元能够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并通过这些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本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指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

  1。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2。合作探究法;3。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四、教学过程

  1、导语: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乡过节日的风俗,少数民族同学也可以说说本民族的过节习俗。如果让你写文章来介绍你会怎么写。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汪曾祺是如何介绍的。

  2、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投影作者简介和字词

  (2)概括文章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思考:本文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归纳出文章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高邮的鸭蛋,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

  (板书)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的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时孩子们是如何把玩鸭蛋的?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设计这几个问题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者对家乡的任何小事都如数家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的怀念,从而突破重点。

  3、要求学生精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文句。小组进行交流,品味语言,多媒体显示汪曾祺的创作特点。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行文闲适自由,语言轻松幽默,趣味盎然,能够雅俗共赏。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品味文章语言,从而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1)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的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2)我们新疆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知道哪些,介绍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点评。设计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端午等传统节日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让学生认识到节日的习俗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期盼和祝福,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语言生动讲述见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是他们认识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6、小结

  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或疑惑,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7、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受戒》

  板书: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端午——端午的鸭蛋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 《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 情感目标:

  (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 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四、 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附本课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本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㈠ 回忆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答,从而有成就感,激发了本课的学习兴趣)

  ㈡情趣读文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在那柔美的月光下去用心倾听他们甥舅二人的对话。在哪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画一画写一写

  (老师的语言渲染对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直接的联系,优美有目标性的导语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在贝多芬的《月光曲》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通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㈢紧扣我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㈣在引导孩子们积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和探究月和与诗人关系密切。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我先采用朗读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

  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㈤进行拓展延伸,启发同学们对月的无限幻想,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月光让我们幻想,让作者幻想,我们今天在这里望月,也一定让我们幻想了,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想象,写下来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师总结: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作家都喜欢月夜的幽静、美丽。老师这儿有几位作家写月亮的段落,来同学们读读。课件出示段落。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拓展延伸。

  (1)在诵读文本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风、雨、春夏秋冬的诗句,培养浓厚的主动积累的兴趣,并在班内开展一个古诗诵读交流会。

  (2)内化语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24 望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从中得到许多乐趣。雷雨前,天气闷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雷雨中,风雨交加,雷声轰隆;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蝉和蜘蛛也一起凑热闹。这就是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目标

  我上的是《雷雨》一课第一课时,我拟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重点: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技巧,能够自主识字。

  难点:写字

  能力发展:训练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达到有效识字。

  三 说教法

  PPT演示法:利用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图画来引导学生形象记忆“彩虹” 以及领会“垂”“压”在本课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动作表演法:通过学生直观的动作体验“压”的含义,用联想法表演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

  自理识字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虹”为什么有虫子旁。“彩虹”的“彩”的来历。为什么叫“乌云”不叫白云?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汉字,却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中国汉字的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法:

  1、在学习字音时,通过小老师教读生字,同桌合作摆卡片自学生字,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在展示我会写的汉字时,学生自己采用别具一格的识记方法,来巧记生字。

  四 说教学过程

  1、PPT出示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雷雨,从而畅谈感受,导入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在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时,我把字音教给学生自己解决,字形、字义由我来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汉字,动作表演法,图片展示法,联想法,自理识字法等来学习本课我会认的四个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巩固识记

  在词语宝宝中,再次呈现本课我会认的汉字和引出我会写的字,学生通过和词语宝宝打招呼,巩固记忆。

  在出示我会写的汉字中,有4个生字扩展到12个生字,学生自主识字的范围扩广了,他们用自己的灵活多样的识记方法交流,从而达到了自主识记的目的。

  4、指导写字

  先交流在写个别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通过PPT演示,以及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本课比较难写的字:“逃”“垂”“彩”,最后,通过展台来展示书写,并纠正错误。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其间运用拟人化手法,充满儿童情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因”、“为”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

  以读代讲:“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朗读、感悟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一)歌曲激趣,乐已起

  富有趣味的开课,就像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本课一开始,我播放一首小朋友喜欢的歌曲《种太阳》,让他们的心灵开始活跃起来,一下子把孩子吸引进课堂,再顺势揭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的疑问,“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怎么可能有四个太阳呢?”“这四个太阳有什么作用呢?”这些疑问好像一块块磁铁,吸住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乐始浓

  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一是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自学生字,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三是想一想,小男孩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了谁?

  1、游戏闯关,认读生字。

  众所周知,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于是我设计了帮喜羊羊摘苹果、幸运大转轮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生字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为”。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观察“为”字的书写顺序是点、撇、横折钩、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要提醒老师注意的。再利用课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在学生交流第三个自学要求时,教师相机贴出“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四张图片,并在相应图上写上春夏秋冬,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的主线条和大致轮廓,获得整体上的印象,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

  (三)读文感悟,乐正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描写的四个栩栩如生的太阳形象。在学习文本过程中,我用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从学生实际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像、品味,让课堂弥漫浓浓的快乐氛围。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出示了一幅炎热的夏天图,看到了火红的太阳,听着树上的蝉无休止的鸣叫,然后问道: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么热的天里,你最想干什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很好的感悟了夏天的炎热,接着,出示了一个绿绿的太阳,顿时,孩子们就感悟到“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清凉;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秋姑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礼物。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秋天香甜可口的水果、金色的落叶;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人们最渴望什么?”;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又直观地感受“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小组读、男女配合读、配乐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并结合图画和一些关键词指导学生朗读,使观察、想象与朗读有机结合,落实了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教学难点也轻松突破。

  (四)回归小结,拓展思维。

  回到课前的质疑,小结提升拓展,如果让你画太阳,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表达心里的什么愿望。最后在《种太阳》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心比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八课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能自读自悟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即阿姨帮助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母亲鼓励实习护士扎针,使学生明白“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平时的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做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高贵品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揭示课文的主题,同时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然后让他们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说几句人物的`对话。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另外,展示平时看到的一些表示美好心灵的图片,模仿“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写一段话,并且联系生活实际,你学到了什么?你又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怎么做呢?

  最后展示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的含义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亲”、“护士”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做为板书。

  8. 将心比心

  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阿姨 帮助 奶奶

  母亲 鼓励 护士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钳工技术》———锯削的知识。本节我共安排3个课时,现在讲的是第1课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明对本堂课说课的安排。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钳工技术》项目一中任务二的知识,本节主要阐述了在钳工操作过程中用锯弓对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锯削是钳工技术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钳工技能考核的关键一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起锯方法; b、领悟锯削的操作要领。

  ②能力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在工件上的锯削操作,学会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的偏移时纠正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起锯方法及锯削操作要领;

  ②难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如何纠正。

  确立依据:在以往学生学习锯削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锯削时锯缝出现偏移而不懂如何去修正的现象。并且在各自的锯削练习上,因不熟悉动作要领而使得自己在汗流浃背的同时又不能获得理想的锯缝。

  二、说教法

  因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接触钳工操作课的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演示和学生亲身操作的过程中落实技能知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它启迪我: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本节课通过项目任务引出讲授知识,是得学生在教师演示和自己训练过程中理解掌握技能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能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四、课前准备

  毛坯若干(包含表面有划线和无划线的两类);锯弓一副;以往学生锯削练习工件若干(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明确要求:

  ①展示图片:项目任务

  ②明确要求:教师讲述在毛坯表面划出间距2mm水平线一根和间距5mm的垂直线若干。

  ③展示工具,介绍锯弓和锯条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方向性。

  (二)、分析任务,演示操作

  ① 教师提问:在正式进行锯削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需准备方面。毛坯、锯弓、锯条、台虎钳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向学生讲述锯削的概念:用锯弓(工具)在工件(毛坯)上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使得学生对锯削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方便他们记忆和理解。

  ②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中给出三张图片分别为锯削前、过程中、结束时的状态。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得出在锯削前毛坯表面需要划线,锯缝有何要求。

  ③教师活动:板书:锯削加工前,加工过程中,加工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锯削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锯削的整个流程,交代本次课重难点知识。

  ④教师活动:演示操作在钳工室讲解起锯的方法,以及在锯削过程中的动作要领。落实本堂课的知识点。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聆听教师口述。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对于锯削加工中的起锯方法和锯削时候的.动作要领有一直观认识,在接下来学生自己训练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领悟锯削技巧。落实本节的知识重点。

  ⑥教师活动:展示已锯削完成的工件(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学生活动:观看+比较,指出两者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锯缝的比较,让学生认识锯削的要求,并指出当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时应当如何去纠正,教师直接在存在缺陷的锯缝上修正。落实本节的知识难点。

  (三)、学生操作,掌握技能

  ①教师安排:让每个学生领取各自的毛坯件,让他们在台虎钳上进行锯削训练,并做好现场记录。

  学生活动:锯削操作。

  设计意图:“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多练”在钳工操作课中,只有多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四)、体验成果,评价反馈

  ①教师活动:收集学生锯削完成后的工件,做好记录、评价

  学生活动:上交工件,聊各自在刚刚锯削过程中的感受体验。

  ②教师活动:从完成件中选取优秀的和存在缺陷的,和自己在现场记录进行讲述同学们在刚才锯削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有利于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后期的评价时更具说服力。

  以上就是今天我对本课节的说课过程的安排,谢谢各位老师!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