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蚕卵一定还见过不少其他动物的卵。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此外鹌鹑的卵(鹌鹑蛋)、鸭卵(鸭蛋)等许多鸟类的卵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不少学生还见过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但是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动物的卵多种多样,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
2、课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感受长期观察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学习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评价任务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那两种形式?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教的过程学的过程
聚焦问题出示多媒体课件
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
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贴)预设蚕卵预设鸡、乌龟、鸽子……
问题探究
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
1、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2、如果根据有没有外壳,可以怎么给卵分类呢?
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
3、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
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3、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预设蚕卵和鱼卵不一样,蚕卵有壳,鱼卵没有……预设有无硬壳颜色大小小组讨论蛇卵、龟卵、鸡卵有硬壳蛙卵、鱼卵、蚂蚁卵无硬壳预设蛋白、蛋黄……画图预设看、闻、摸、捏完成活动手册,补充标注预设卵壳具有保护的作用气室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氧气卵白具有保护、提供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
实践应用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预设发生了变化
板书设计: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蛇卵、龟卵、鸡卵有硬壳蛙卵、鱼卵、蚂蚁卵无硬壳、鸡蛋的内部结构: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教育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2课。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所承载的核心概念是“动物有生命周期现象,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其世代相传”,帮助学生构建生物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认识。整个单元是以饲养、观察蚕的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本课从蚕的卵拓展到其他动物的卵认识,知道动物卵多种多样,从而逐步建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个作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分类的方法更容易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
2.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提升并完善关于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根据卵的各部分的位置和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蚕卵。为了了解学生对动物的卵的认知起点,从而确定本节课的增量范围。我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通过前测发现:
根据学生的前测可以得知,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卵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对卵的熟悉很多时候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比如鸡蛋、鸭蛋等。对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相同点?”,“卵的内部结构,以及它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比如大部分学生只能画出蛋黄、蛋白。也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比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鸡是由蛋黄发育而来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动物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卵能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3.知道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及其它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其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观察无壳鸡卵的孵化过程,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重点: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难点: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鸡蛋、鹌鹑蛋、鸭蛋等动物的卵。
学生准备:生鸡蛋、放大镜、手电筒、培养皿、镊子、抹布、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我们已经知道蚕卵了,我们知道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卵吗?(预设:青蛙卵、鱼卵、鸡蛋(鸡卵)等)
它们都是靠卵来繁殖后代的,引出课题:《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不少动物的卵,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鸡蛋就是鸡的卵,本环节意在修正和补充学生对动物卵的认识。)
二、探索: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在众多的动物的卵中,这种动物的卵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出示——鸡蛋。
1、提问:它是谁的卵(预设:鸡的卵)
科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鸡卵,它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但对于小鸡来说,它就是从鸡卵里孵化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原有认知里,鸡蛋它就是生活中的一种食物,但对于鸡这种动物来说的意义,学生却很少去思考。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认识鸡蛋它是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对物种延续有重大意义的。)
2、活动一: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鸡卵外部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有学生说很光滑,有学生说是粗糙的,形状是圆形等。
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观察的要点(使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使用)
学生交流
预设:卵壳上有很多的小孔,用手电筒照射有很多亮点。
展示在显微镜下的卵壳上的气孔,并介绍科学家称这些小孔为气孔
关键问题:你觉得卵壳上的气孔对于小鸡来说有什么用呢?
预设:它可以帮助小鸡在鸡卵里更好的呼吸。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由外而内也是科学观察过程中常用的观察顺序。使用手电筒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观察卵壳上的气孔,知道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二: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过渡语:观察完鸡卵的外部结构,那你知道鸡卵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学生在前测中的`画出的图。并说说你是如何发现这样的结构?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播放如何观察鸡卵内部的视频,并对观察过程做温馨提示:
①在鸡卵较大的一头用镊子的钝头敲击卵壳,观察出现裂纹。
②用手慢慢的一层一层剥开卵壳,并提示在剥开过程中及时记录你的发现。
③在倒出来是要尽量将开口剥大一些,保证里面结构的完整。
④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适时出示鸡卵内部结构的科学词汇。
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剖一个鸡卵还是有点难度,所以笔者采用了一个微视频进行活动指导,大大提高了活动有效率。)
活动三:观察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形同和不同
(1)关键问题:其它动物的卵和鸡卵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2)观察鹌鹑蛋、鸭蛋外部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对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描述。(建议学生用“xx卵和xx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的方式来回答)
(3)出示鱼卵、蚂蚁卵、鸡卵、乌龟卵等图片。提问:动物的卵种类繁多,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预设:可以根据有没有硬卵壳分成硬壳和无硬壳。
小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大小形态不一,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可以发育成小生命。
(设计意图:比较鹌鹑蛋、鸡蛋、鸭蛋,发现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但是打开后发现,里面的结构却是很相似的。可以降低概括不同动物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难度。)
三、研讨: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关键问题:你觉得这些结构对于小鸡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小鸡是哪个结构变过来的呢?
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它们的作用和它的结构特点具有相关性。
3.观看无壳孵化小鸡视频,并小结鸡卵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
(设计意图:针对前概念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卵黄会变成小鸡,通过无卵壳孵化视频的展示,不但可以解决突破这个难点,同时可以观察其他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坚持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可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作为参照,观察并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不同动物的卵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内部结构相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从认识蚕卵出发,观察不同动物的卵,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知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具有相似性,都承载了繁衍后代的重任。笔者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立足于教材,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具体如下:
1.准确把握学生起点和发展点
本课课前,笔者利用课前调查记录单进行了课前调查,知道学生对动物的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卵存在的意义却没有认真思考过。鸡卵很熟悉,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知道卵壳、卵黄、卵白三部分。而且基本上认为小鸡是从卵黄孵化而来的。对胚盘的存在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根据准确的课前调查,笔者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
2.完善鸡卵内部结构的认识,知道不同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2.优化观察实验,降低观察难度。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现象的支撑。本节课笔者采用放大镜加手电筒的组合观察卵壳上的气孔。解剖鸡卵观察内部结构前,使用了微视频的指导。比较不同结构内部结构的共同点时,让学生观察鹌鹑蛋、鸭蛋和鸡蛋的区别和相同点。
在学生了解鸡卵的内部结构后,还是很难将结构和它的功能相关联起来。就算观看了无卵壳鸡蛋的孵化过程,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因此还得通过不断的摸索,让学习发生,让学生获得成功。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反思: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属于动物。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这也是对动物新生命研究的引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动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同一种动物的卵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出示鸡蛋、鸭蛋 、鹅蛋、鹌鹑蛋等鸟类产的卵。要求他们继续观察,找出同一类动物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有了前面的观察经验,他们很快就知道它们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壳上有花纹,颜色也不同。不同动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类动物的卵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也明确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的重点引入了让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学生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好的与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蛋黄。学生仔细观察蛋黄后,发现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盘,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蛋白,黄色的部分就是蛋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学生对鸡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随即让他们推测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相当于植物种子的哪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觉得蛋白、蛋黄相当于子叶”,“我认为胚盘相当于种子的胚”,“我觉得蛋壳相当于种皮”。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蛋壳可以保护胚胎”,“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蛋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蛋白还可以提供水分”。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动物的卵》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在此之前研究了关于植物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本课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了解各种各样动物的卵。
(1)让学生自由说其了解的动物的卵,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2)教师为学生收集各种各样动物的卵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寻找动物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多样性的'认识,并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动物卵的神奇世界。
第二环节:以鸡蛋为例,研究动物的卵。
(1)探索旅程之一: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
(2)探索旅程之二:研究鸡蛋的内部构造。
第三环节:
(1)观看“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
(2)学习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以及小鸡孵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3)观看青蛙的生长发育视频。
(4)认识什么叫卵生和卵生动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认识动物卵的多样性,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3、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其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结构图及小鸡的孵化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视频。
2、学生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为每组准备1枚生鸡蛋、半个熟鸡蛋,小盘子一个,放大镜一个。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春天来了,植物妈妈们可忙了。她们忙着把她们的宝宝们送到大自然中去生根、发芽、生长。动物们呢,也不甘落后,他们,也在悄悄地繁殖他们的后代。你知道,动物妈妈们又是怎样来孕育她们的宝宝的呢?
生:有直接生出来的,比如小猫,小狗等等。
生:有下蛋,然后孵蛋,繁殖后代的。
师:我们常说的蛋也叫做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卵(板书)。
你知道的蛋,有哪些呢?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的了解真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准备的?
二、观察探究、探索真相
(一)观察各种动物的卵
1、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蝴蝶的卵,青蛙和蟾蜍的卵,鱼卵……让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对比,初步感知动物卵的多样性。
2、课件出示一组鸟蛋,小组讨论、交流:同类动物的卵在外形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观察鸡蛋
1、探索旅程之一: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
(1)研究方法提示:
看一看:外壳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摸一摸:感觉怎样?
捏一捏:结果如何?
猜一猜:外壳上是否有小孔?
(2)分小组研究。
(3)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如:
为什么鸡蛋捏不烂?——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了解拱形物体承压原理。
鸡蛋的蛋壳上是否有小孔?——引导学生了解气孔及其作用。
2、探索旅程之二:研究鸡蛋的内部构造
(1)观察生鸡蛋的内部构造
(2)观察半个熟鸡蛋
(3)交流、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并板书:蛋壳膜、蛋白、蛋黄、胚、气室。
(三)研究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1、猜测
2、师点拨,播放课件,了解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3、观看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
(四)研究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
(1)生自由说
(2)师点拨,课件出示小鸡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
(五)观看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
三、认知卵生和卵生动物。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5
一、教学背景:
“动物的卵”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研究了关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二、教材简析: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动物的卵;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观察小鸡的孵化。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卵的观察,特别是对青蛙和鸡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本课展示了11种动物的卵进行比较观察,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内外部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动物的卵是各种各样的,许多动物是产卵繁殖的;从寻找生命特征入手观察鸡蛋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并对它们的作用进行推测;了解鸡蛋孵化的过程;对卵的世界、生命的诞生有奇妙、美妙的感觉。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鸡蛋的外、内部构造和作用。
难点:观察胚,了解胚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影视剪辑、幻灯片制作;鸡蛋。鸡蛋每组1只;放大镜每组2只:培养皿每组1套
1.为了爱护生命,课堂上的鸡蛋是无胚的。
2.培养皿是为了盛放鸡蛋。
教学流程:
初步认识→重点研究鸡蛋→比较认识青蛙→归纳了解卵生→课外深化动物的卵生命特征→孵化过程卵生动物认知和实践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
一、导入:
1.做一个捏鸡蛋的小游戏。(放在课前交流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鸡蛋)
2.观察各种动物的卵。像鸡蛋这样的物品,科学上有个统称:动物的卵。(板书:动物的卵)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其它动物的卵,看看这些卵都是什么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课件显示: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
3.比较各种动物的卵。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卵有很多相同,同种动物的卵呢?它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提出研究重点:鸡蛋。这节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一下鸡蛋。鸡蛋是小鸡生命的开始,那就让我们来找找生命的特征都体现在哪里。
二、寻找鸡蛋的生命特征
(一)从鸡蛋的外部找生命特征
1.观察鸡蛋的外形外壳(出示鸡蛋)你们瞧,这就是一枚鸡蛋,它什么形状?注意观察它的两头。最外面一层是蛋壳,对小鸡生命起到什么作用?它这么薄,能起到保护作用吗?蛋壳很薄为什么如此坚固呢?蛋壳的这种外形特点,能把握紧它的力分散开去。现在这种外形构造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等方面,如悉尼歌剧院的房顶。我们通过眼睛看,用手握的办法发现了蛋壳的特点——很坚固。你还能想办法发现鸡蛋外形的其他特点吗?(发放鸡蛋)
2.了解蛋壳的气孔气孔的作用是什么?与生命有联系吗?
(二)从鸡蛋的内部找生命特征,蛋壳的外形、气孔等,这些都是与生命有着密切联系。其实与生命有着更重要联系的特点还有很多,可爱的小鸡正躲在蛋壳里边呢。
1.磕鸡蛋。首先由老师师范,然后集体操作。
2.明确观察要求。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并画出简图。
3.交流汇报。学生汇报鸡蛋的内部结构。如:蛋清、蛋黄、气室等。
4.推测:在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中,各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呢?理由是什么?
(三)小鸡的孵化过程
1.观看视频。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用研究专家们拍下的一组照片对照一下。(图片:受精卵的变化过程21天)
2.讨论反思。刚才我们哪些地方的推断是正确的?哪些地方的推断是错误的?应该是怎样的?
3.重点了解蛋黄上的胚。看来蛋黄上有没有胚是能不能孵化出小鸡的关键呀!小鸡的孵化过程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推想。“母鸡孵蛋”给为未来的`小鸡提供了哪些条件?
(四)青蛙的孵化过程小鸡是这样孵化出来的,青蛙又是怎样孵化出来的?与小鸡的孵化有相同之处吗?
1.集体观察一颗青蛙卵,说说它的结构,为什么是这样的,与鸡蛋卵比有什么不同。
2.一起看视频。了解青蛙孵化的整个过程
三、卵生和卵生动物
1.概念小结: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板书:卵生卵生动物)
2.图片拓展。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还有……(图片)
3.总结回顾。大家一起研究了“动物的卵”,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与延伸
1.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饲养青蛙卵,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板书鸡蛋青蛙卵动物的卵n设计卵生卵生动物课外活动1.饲养青蛙卵,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2.网上学习。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对蛋卵内的气室观察不仔细,看不到蛋黄内的胚。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仔细的观察,特别是在学生画图时。对于蛋黄内的胚,教师可以从保护小动物的观点出发告诉学生课堂上的蛋卵是无胚的。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探讨,初步了解蛋卵、青蛙卵等动物的卵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探讨,初步了解卵生卵生动物。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6
一、说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6课《动物的卵》。
二、说设计思路:
《动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之后,探究动物如何孕育新生命。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由于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它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分析——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推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爱护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蛋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的'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卵的内部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五、说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图片、青蛙卵的发育繁殖过程影片。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准备鸡蛋,托盘、培养皿,放大镜,小镊子,纸巾若干、实验报告单。
六、说教学过程(流程)
引入→观看各种动物的卵形成对卵的初步感性认识→观察鸡蛋的外部→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了解其对生命的意义→观看小鸡的孵化和青蛙的孵化过程视频感知卵生和卵生动物的概念→拓展搜集更多关于“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资料。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孩子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用查资料和看视频的方法,经历观察青蛙、小鸡等孵化的过程。
3、建立青蛙卵孵化过程观察的水族箱,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繁殖的相似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培养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知道卵可以发育成新生命。
【教学难点】
卵孵化过程的观察,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份:
a、鱼卵、鸡蛋、鹌鹑蛋、鸭蛋、毛巾、放大镜放在盒子里;(课前放好)
b、磕好的生鸡蛋、剖好的熟鸡蛋放在盘子里;(课中领取)
教师材料:
a、青蛙卵、水族箱(附记录表)。(放在讲台旁)
b、课件: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各种卵的孵化过程等。
【教学过程】
谈话:师:你养蚕了吗?蚕宝宝出生前是什么啊?谈谈在养蚕过程中的发现!
师:蚕卵其实就是一个小生命,它能够孵出蚕宝宝来。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这里有一袋东西,里面是什么呢?谁来摸一摸?
(猜到奖励)
2、这些我们也把它叫作“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二、探究展开
(一)、动物的卵
各种动物的卵。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卵?(生说)大家了解的真是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师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卵。有鸡卵、鸭卵、鹌鹑卵、鱼卵。让我们一起来比较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材料员把盒子拿出来。
3、学生观察,师巡视。
4、反馈交流。你比较出了什么?
5、小结:各种动物的卵从外形看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酝酿着一个小生命。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以熟悉的鸡蛋为例,一起来好好的.观察观察。
鸡蛋的观察。
1、蛋壳的观察。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鸡蛋的外壳,看看有什么发现?(小孔)这些小孔我们称它为气孔,那你觉得蛋壳上为什么要有这些气孔吗?(卵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所以必须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大家都知道,这个鸡蛋一不小心就会磕破,鸡蛋壳是很脆的!你们看,师扳鸡蛋壳。可我如果把它整个握在手中,却怎么也握不破。不信,你们看!(师握鸡蛋)谁想来试试?这么脆的鸡蛋壳为什么现在这么结实了呢?(生说)
师小结:这与鸡蛋壳的椭圆形形状有关,鸡蛋蛋壳这样的形状结构,它可以分散受到的力,所以可以使它承受更大的力量而不破,从而更好的保护了里面的小生命。这样的形状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也是很广泛的!比如说:悉尼的歌剧院等。
2、鸡蛋内部的观察。
过渡:蛋壳很好的保护了里面的小生命,但现在也影响了我们对它的深入观察。
蛋壳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现在就来看一看。
老师给大家磕好了一个生鸡蛋,切好了一个熟鸡蛋。让我们一起把鸡蛋内部的结构看个清楚!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
学生观察,师巡视。
汇报: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鸡蛋的内部结构”?(一个小组汇报后,问:还有补充吗?)
小结: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的发现。(结合课件)明确:蛋壳、气室、蛋白、蛋黄、胚胎、系带、膜等。
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讨论:你觉得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会有什么作用呢?(可安排小组讨论)
课件播放小鸡孵化的图片资料。师配文字:鸡蛋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开始孵化,小小的胚胎细胞开始分裂、生长,并不断的从蛋黄蛋白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小鸡的模样开始形成了,蛋黄、蛋白慢慢萎缩,大约经过三个星期,小鸡长成了,它会自己破壳而出。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请大家阅读文字资料(一)。
生阅读资料。
小结:鸡蛋各部分的作用——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鸡蛋能够孵出小鸡,那随便就一定能孵出来吗?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大家继续阅读资料。
生阅读资料。
小结:小鸡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种蛋选择、温度、湿度、通风等。
三、拓展、欣赏、小结
刚才看了小鸡孵化。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孵化过程,想不想看?
1、观看蜜蜂、青蛙、鱼卵的孵化过程录象。还想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去学习。
2、小结:像刚才这些动物,它们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板书“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这些动物我们把他们叫做卵生动物。(板书“卵生动物”)
3、指导课后进行孵化青蛙卵的活动。
刚才我们欣赏了好几种动物从卵里面孵化出来的过程,要是我们能够亲自试着去孵化一种动物,那就更好了。你孵化过小动物吗?
老师昨天找来了一些青蛙卵,想不想亲自来孵一孵?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能在几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这个饲养水箱就放在大家的教室里,让我们一起观察并记录好青蛙卵的孵化过程,好吗?
提醒:等所有的小蝌蚪全孵化出来后,请把它们送回大自然。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下册二单元第六课,在《动物的卵》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卵,了解动物卵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只要条件合适,动物的卵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二、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研究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本课承前启后,是以后研究动物繁殖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
四、总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观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以自己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进行推测,并通过视频进行了解,这样对鸡卵的结构、孵化等有个基本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观察中学生认识卵的一些特点,知道在一下条件下卵会发育成动物。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物和视频结合的办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特点,通过视频了解经历小鸡的孵化过程,学生经历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生不息。
(设计意图:本课课标的设计以三维目标为原则,理解概念,重视过程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卵的结构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
七、教学难点:
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八、课时: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
卵实物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2、师谈话:前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那么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呢?三年级时我们知道了蚕是由蚕卵发育而来的。(播放蚕卵视频)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是靠卵来繁殖的。引入卵的观察。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利用农远资源视频观察蚕卵变成蚁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观察其它动物的卵做好铺垫。)
(二)、动物卵的观察:
1、呈现各种卵的图片(视频)
学生观察形状、大小、颜色并进行研究。师提出: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①形状:球形----椭圆形----米粒形----炮弹形----
拓展:师提出:鸡卵的壳很脆一碰就破可为什么用力捏不破,与它的外形有关吗?学生研究后回答(联想到奥运会鸟巢:“蛋外壳呈椭圆形,即拱形,这种形状会将外界的力传递到整个外壳,因此用手捏鸡蛋时,即使有受力不均的现象,只要不是受力过大,外壳是不容易破的,这就好比桥梁做成拱形比做其他形状的'承受力要大,还不只是这,因为力具有传递性。当你捏的时候,通过鸡蛋里液体把力传递给鸡蛋的其他地方,而鸡蛋壳是由碳酸钙构成的,有一定的坚固性”)
②颜色:白色---绿色---橙色---黄色---
③大小:鸭蛋鸡蛋燕欧蛋赤翡翠蛋鹌鹑蛋杜鹃蛋戴菊莺蛋(通过视频与书上的排列顺序对号)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学生对各种卵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对卵的外形进行探究)
2、补充知识:动物的卵,产卵多少(视频)刺鱼只产80-100粒;产200-300粒;而鲢能产50万粒;草鱼产40万粒;鳗鲡能产1000万粒;翻车鱼(产卵三亿粒)、胖头鱼(产卵五十万粒)、黄花鱼(产卵三十万粒)。鱼类之所以大量产卵是为了增加存活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广泛地散布母系基因。
产卵最少的是美国佛罗里达的齿鲤鱼,在几天的产卵期中只产大约20个鱼卵。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9
一、说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6课《动物的卵》。
二、说设计思路:
《动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之后,探究动物如何孕育新生命。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由于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它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分析——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推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爱护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蛋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的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卵的内部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五、说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图片、青蛙卵的发育繁殖过程影片。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准备鸡蛋,托盘、培养皿,放大镜,小镊子,纸巾若干、实验报告单。
六、说教学过程(流程)
引入→观看各种动物的卵形成对卵的初步感性认识→观察鸡蛋的外部→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了解其对生命的意义→观看小鸡的孵化和青蛙的孵化过程视频感知卵生和卵生动物的概念→拓展搜集更多关于“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资料。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内容
《动物的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动物的卵》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卵,了解动物卵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只要条件合适,动物的卵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二、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研究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本课承前启后,是以后研究动物繁殖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
四、总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观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以自己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进行推测,并通过视频进行了解,这样对鸡卵的结构、孵化等有个基本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卵的一些结构特点,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卵会发育成动物。
2、能力目标:采用实物和视频结合的办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特点,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知道小鸡孵化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设计意图:重视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生不息。
六、教学重点:
卵的结构观察和小鸡的孵化过程
七、教学难点:
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八、课时: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
卵实物(生鸡蛋、熟鸡蛋)放大镜、和课件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堂激趣,引入新课
师: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妈妈们可有办法了,把自己的宝宝送到大自然中去,生根、发芽、成长。那动物们呢?它们是怎样繁殖自己的宝宝的呢?
生:(说一说)有些动物直接生出宝宝,有些动物先生蛋,再孵出宝宝……
师:我们平时说的蛋就是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二)动物卵的观察
师:同学们了解的动物的卵有哪些呢?
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想不想看老师准备的?
生:想。
课件:动物的卵(蝴蝶的卵、鱼的卵、青蛙的卵、各种鸟的卵等)
课件:蝴蝶的卵(树叶下)
师:猜猜这是谁的卵?
生:猜一猜……
师:这是蝴蝶的卵,蝴蝶把卵产在树叶底下,好小好小,可是千万别小看了它们的卵哦,它们的形态各异,来看看(课件:形态各异的蝴蝶的卵)
课件:比较青蛙的卵(一团团)和蟾蜍的'卵(一条条)
课件:鱼的卵。
小知识:你知道吗?
有的鱼每次产卵几万颗,有的每次产卵几十万颗,还有的每次产卵高达几百万颗!产卵为世界之最的翻车鱼,一次产卵约三亿颗。(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课件:各种鸟类的卵。(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指之处?)
卵结构的观察(以鸡卵为例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卵,动物的卵可真多啊,学问多,里面的秘密也多,想不想知道里面的秘密呀?
生:想。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咱们今天就用我们最常见的鸡蛋为例来开始我们的探索旅程吧。(板书:鸡蛋)探索旅程之一来研究鸡蛋的外壳。(板书:外壳)
1、任务一(实验):(课件)研究鸡蛋的外壳((生鸡蛋)看一看,外壳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摸一摸,感觉怎样?捏一捏,结果如何?猜一猜,外壳上是否有小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师:关于外壳你有什么疑问?
3、适时拓展,走进科学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鸡蛋的壳很脆一碰就破可为什么用手用力捏不破,与它的外形有关吗?“蛋外壳呈椭圆形,即拱形,力具有传递性,这种形状会将外界的力传递到整个外壳,因此用手捏鸡蛋时,外壳是不容易破的。这种原理已经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课件:头盔、中国国家歌剧院、悉尼歌剧院,赵州桥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鸡蛋的外壳发现了好多秘密,那鸡蛋里还有好多秘密,想不想一起来探究?
生:想。
师: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究旅程之二,研究鸡蛋的内部结构。
4、任务二(实验二):轻轻磕开生鸡蛋,仔细观察里面有什么?还要观察半个熟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开始吧。(小组合作探究,做好记录)
5、各小组汇报结果
6、适时点拨(课件):鸡蛋构造图及其各部位的作用。(鸡蛋的其他部分对胚胎发育起什么作用?)
7、小鸡的孵化(视频)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什么条件?
小知识:你知道吗?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
8、拓展(视频):青蛙的生长发育
师:看了青蛙的生长发育你有什么感受呢?
9、概念:卵生、卵生动物
10、总结: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1、鸡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鸡蛋的其他部分对胚胎发育起什么作用?
3、看了小鸡的孵化过程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中的第六课《动物的卵》。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的卵、青蛙和鸡卵发育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学生在前几节课中学生研究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本课承前启后,是以后研究动物繁殖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
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特色、授课效果、课后反思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
1、说教学目标及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确定教学目标为:科学概念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观看课件图片的方式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2、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知道受精卵可以发育成新生命。难点:卵孵化过程的观察,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说学习目标
(1)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
(2)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4、说教学资源、手段、准备
课件、各种动物卵及各种卵的孵化过程的图片,放大镜,生鸡蛋、熟鸡蛋。
5、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目标导学法与探究法相结合,围绕“问题——猜想——推测——观察——结论”展开系列的探究活动。
6、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环节一:情景建构
(1)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那么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呢?回忆一下三年级时,蚕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2)(课件播放蚕卵发育成蚕的图片)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是靠卵来繁殖的。引入课题《动物的卵》。
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
(2)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环节三:完成学习目标
我将运用目标导学教学法,组织学生在导学指要的引领下,分组开展观察和探究以下三个活动,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
活动一:观察、比较动物的卵
观察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卵和同一类动物的卵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活动二:观察卵的结构(以鸡卵为例观察)
(1)观察鸡蛋的外部特征
导学指要
(二):用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捏一捏、画一画的方法观察鸡蛋的外部特征;结合悉尼的歌剧院,鸟巢体育馆,说说鸡蛋蛋壳这样的形状结构的优点。
(2)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观察磕好了的生鸡熟蛋和切开的熟鸡蛋的内部构造。活动三:观察卵的孵化活动
观看一组小鸡孵化图片的课件,了解鸡卵的孵化的过程及所需条件。
环节四:课堂总结
通过观看青蛙孵化过程的图片,总结“卵生”和“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
环节五:检测学习目标
1、标出鸡蛋的各个部分名称,说说它们在小鸡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2、说说还知道哪些卵生动物?
环节六: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课外亲自坚持仔细地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作好记录并提醒学生,等所有的小蝌蚪全孵化出来后,要把它们送回大自然。
7、说板书设计
动物卵的结构
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二、说授课效果
本课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大胆想象,在观察探究中求取证据,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即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了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说教学反思
我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将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通过出示目标、完成目标、检测目标三个环节,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基本的观察方法,初步认识各种动物卵的外部特征和鸡蛋的内部构造,通过观察鸡蛋的孵化过程的图片等活动推测验证鸡蛋各部分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生命诞生的不容易,进而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我在本节课尽量把我的理解和我的一些想法运用到教学当中,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动物的卵》教案设计10-12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6-23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8-31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10-08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09-12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精选14篇)06-16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11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26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