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穷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穷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穷人》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展开的。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而《穷人》是本组课文的开篇之作,是很好的范例。
本文作者是俄国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课文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在写作上特色分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可以设定教的内容很多,如细致的环境描写,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传神的对话描写等等。经过反复的深入解读,结合本课的思想内容,并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他们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朗读,一般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品质,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做出了取舍,把“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避免了一节课上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学法上,教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并学会比较阅读法,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读并理解本课词语,如寡妇、勉强,忐忑不安等
2、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自己画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初读感知
(一)、概括课文内容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醒:我们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故事性的'主要内容,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在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提醒:如果这样概括,还看不出渔夫和桑娜是什么样的的人。
如:渔夫和妻子桑娜 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渔夫和妻子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二)、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1、要求学生一边浏览一边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2、交流
师过渡:穷人很穷,但是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刻画他们的善良呢?
四、理解内容,学习表达
师:既然大家知道桑娜和渔夫都是善良的人,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刻画桑娜的“善良”的表达方法
(一)、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课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⑴(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师:这样的家庭,如果再增加两个孩子,哪怕是增加一个,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师: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的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来体会这样的生活,请再读一读。
⑵、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跳得很厉害”是因为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
“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指必须把孩子抱回家。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⑶、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学生认真默读第二段心理描写。
②、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为什么想到这些?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如:桑娜既想到丈夫,又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想到自己的家庭(贫困),还想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引导学生体会当桑娜抱回孩子后,内心活动前后矛盾的心理。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动摇她收养孤儿的决心。
③、说说你从这段话中,都读出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结合交流,体会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紧张 担忧
自责 惶恐 害怕 坚决
④、说说:你从桑娜的这些心理活动中看出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一段话通过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出她是一个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2、比较阅读,体会省略号在心理描写上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比较写法;
(1)、第一段桑娜在沉思,想得有条理,没有省略号;
第二段有省略号,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的,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提醒学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是不可忽视的。)
(2)、作用不同。第一段介绍情况,第二段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 质。
五、学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善良
(一)、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心理描写,要求用上才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要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提醒:同学们可借助渔夫后面对桑娜说的这些话进行揣摩。
(二)交流小练笔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感受“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美好品质。
六、总结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生活贫穷,但保持着人善良的本性。
齐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人教版《穷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文本的整体联系中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和文本主旨起的作用:衬托与照应;
2、在文本整体联系中学习人物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体所起的作用。
3、深入体会渔夫夫妇虽穷却能救人于危难的善良品质。
教学思路:
一、读书,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针对学生概括中出现的“忽略文章环境背景特征”的问题,通过“概括后表达出来的内容是否让听者感动”的讨论,感悟环境所写的“穷”的特点对文本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
二、用删改对比的方式,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体会第一二自然段的作用。
讨论:删掉第一二自然段,直接从“睡觉还早,桑娜……”切入写这篇小说,是否可以。
学生认真阅读删掉的内容,认识这两段话所写出来的“穷”的特点,结合课文整体,结合文章要表达的主旨,讲“穷”与桑娜和渔夫善良品质表现所起的作用——突出了渔夫和桑娜的善良,使读者在对比和联系中能更加受到感动。
2、认识这是环境描写。
作者写出来的环境包括:
室外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室内环境、实践环境
认识这些环境与穷的关系。
3、修改自然环境描写、家庭环境描写
(1)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微风吹拂着窗户纸,海上风平浪静……
与原文环境对比讨论:这样修改行不行?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修改不行,恶劣的环境下渔夫还出海打渔,能够更加突出桑娜一家的穷困特点。从而体会到:环境描写是与文本要表达的住址相联系的,要能够增进表达效果。
(2)修改家庭环境:
五个孩子在屋内睡着,其中,两个孩子在不断的咳嗽,大概患上了肺炎,但是家里没钱医治,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够活下去。
讨论:这样修改行不行。
引导学生认识:这样修改不行,联系全文来看,如果桑娜家庭是这样的,她首先应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其他人,如果这样的环境,她还关注别人的孩子,收养别人的孩子,就不够真实了。
体会:环境描写,应该读表现人物,尤其是真实的表现人物,起到作用,要合情合理才行。
4、在全文的联系中体会“室内温暖”描写所起的作用。
(1)提出“室内温暖”部分,让学生读书,体会:这段描写,让读者体会到了什么。
桑拿勤劳、对生活热爱,充满希望。
(2)讨论:作者写桑娜勤劳,对于表现夫妻善良,有什么作用呢?不写行不行?
引导学生找到文章后半部分渔夫的话“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让学生体会“抱回两个孩子后,他们会怎样熬?”
讲桑娜的勤劳与“熬”建立起联系,体会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将孩子抱回来是有关系的,是能够抱回来并且能够讲他们抚养大的前提。“室内温暖”——桑娜勤劳,是前提,后面的“总能熬过去”是照应——他们需要进一步克服艰难,过更加艰辛的日子,付出更多勤劳来养活七个孩子。这就是穷人善良的品质所在。
5、引导学生总结环境描写的所用:
三、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提出课文中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描写,体会在这篇文章中,心理描写的作用。
1、让学生自读课文第9自然段,体会心理描写内容。
体会具体心理过程与“忐忑不安”的关系,体会当时桑娜的复杂心理过程。
2、用删改对比的方法,研读心理描写的作用
讨论:如果删掉着一个自然段,课文情节不受影响,可以不可以呢?
引导学生体会:不行。与前文家庭的穷相联系,尤其是不了解丈夫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理描写,使人物表现更加真实,前面写了穷,这里的忐忑,就非常真实。如果不写,后面就不会出现 “不约而同”的惊喜,读起来,也就没什么味道了——由于写了桑娜矛盾的心里,写了对丈夫的担忧,读者也会跟他一起担忧,结尾“不约而同”了,读者读到这里也会畅快的松一口气。
四、体会结尾表达的感情。
阅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朗读“他们在这里了”,体会文本结尾给人带来的“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比较强调“在”和强调“这里”的两种不同读法,体会:那种读法更符合桑拿当时的态度变化。然后,联系一起朗读。
五:弹性作业:
安排一个情节,请学生为情节补写一段环境描写,联系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穷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理解重点句。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
里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出示图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3.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依次说一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1.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穷人的“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穷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穷人》教学设计07-15
穷人教学设计09-02
《穷人》教学设计07-19
《穷人》教学设计03-28
《穷人》教学的设计07-03
《穷人》教学设计08-09
穷人教学设计03-08
穷人教学设计11-30
课文《穷人》教学设计08-21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