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0 13:49: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新生入学,学生和师生间都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而且一个新班的组成,也需要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本科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帖、画、说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因此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本课采用集体制作的形式,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树的资料图片,并且准备各种材质的彩纸,教师要准备好课件,树模。课堂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力、动手操作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颜色,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方法。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难点: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四、学习材料:

  树模、彩纸、剪贴工具及树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调查了解,相互认识:

  课前调查:自己名字的由来以及含义。

  课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制作大树,相互认识:

  出示大树干:问这棵大树缺少什么?(树叶、果实、飞虫……)

  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给大树添加树叶、果实、飞虫……

  探讨树叶、果实、飞虫……的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作业要求:在制作的'树叶、果实、飞虫……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示范)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3、欣赏大树,相互认识:

  欣赏集体制作的大树。

  谈谈集体制作的感受。

  总结:集体的力量大。

  教学意图:彼此交流,增进感情,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的教育。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人美版第1册教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感知并说出形、色、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敢于大胆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人美版第1册教案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自行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

  1、课件引入:介绍老师自己的名字,爱好,并且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树叶卡片,你认识我了吗?

  2、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你想认识你的新同学吗?让我们在一起制作大树的游戏中互相认识吧!

  二、 感知引导 :打开课本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第一组:学生制作的“大树”作品;

  第二组:学生自我介绍小卡片;

  第三组: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图片;

  第四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其他小朋友做的这棵大树好看吗?它的树叶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叶子上有什么东西?树上除了叶子还有什么?你们喜欢这棵大树吗?为什么?大树是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小朋友都是大树上的叶子,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班增添美丽的光彩。向大家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心愿,今天的课你上得开心吗?

  三、 人美版第1册教案合作探索: 小组讨论:本组想做一棵怎样的树,用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分工是怎样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建议。(出示一些植物的树叶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 自由创作: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可用撕.剪、贴、画的不同方法进行制作,并可添加图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采用的方法(撕.剪、贴、画)。

  二、 教师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三、 继续完成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教师巡视。

  四、 引导学生将做好的自我介绍卡贴在大 树的树干上。引导学生分组分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心愿及上本节课的感受。

  五、 课后作业:大胆发表,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今天上课的情况和自己刚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3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生观察,发现这是一棵不完整的树。

  学生发言,讨论问题

  学生辨认其制作方法:是剪或撕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

  观察课件中的树叶,体会创新。

  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名字树叶”。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观察一下,有多少同学的爱好是一样的,找到爱好相同的同学,做对好朋友.

  学生体会对集体的热爱。

  引入情境,创设想象空间。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引起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新提供素材。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基本能力分层次辅导,培养学生互教互学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引导学生要热爱集体。

  七、课后反思

  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08-19

大家都来认识我教案08-11

《让大家认识我》活动教案07-28

《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07-30

《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09-17

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05-24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09-01

《太阳是大家的》的教学设计03-08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11-12

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08-22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新生入学,学生和师生间都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而且一个新班的组成,也需要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本科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帖、画、说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因此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本课采用集体制作的形式,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树的资料图片,并且准备各种材质的彩纸,教师要准备好课件,树模。课堂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力、动手操作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颜色,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方法。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难点: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四、学习材料:

  树模、彩纸、剪贴工具及树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调查了解,相互认识:

  课前调查:自己名字的由来以及含义。

  课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制作大树,相互认识:

  出示大树干:问这棵大树缺少什么?(树叶、果实、飞虫……)

  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给大树添加树叶、果实、飞虫……

  探讨树叶、果实、飞虫……的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作业要求:在制作的'树叶、果实、飞虫……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示范)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3、欣赏大树,相互认识:

  欣赏集体制作的大树。

  谈谈集体制作的感受。

  总结:集体的力量大。

  教学意图:彼此交流,增进感情,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的教育。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人美版第1册教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感知并说出形、色、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敢于大胆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人美版第1册教案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自行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

  1、课件引入:介绍老师自己的名字,爱好,并且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树叶卡片,你认识我了吗?

  2、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你想认识你的新同学吗?让我们在一起制作大树的游戏中互相认识吧!

  二、 感知引导 :打开课本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第一组:学生制作的“大树”作品;

  第二组:学生自我介绍小卡片;

  第三组: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图片;

  第四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其他小朋友做的这棵大树好看吗?它的树叶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叶子上有什么东西?树上除了叶子还有什么?你们喜欢这棵大树吗?为什么?大树是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小朋友都是大树上的叶子,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班增添美丽的光彩。向大家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心愿,今天的课你上得开心吗?

  三、 人美版第1册教案合作探索: 小组讨论:本组想做一棵怎样的树,用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分工是怎样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建议。(出示一些植物的树叶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 自由创作: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可用撕.剪、贴、画的不同方法进行制作,并可添加图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采用的方法(撕.剪、贴、画)。

  二、 教师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三、 继续完成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教师巡视。

  四、 引导学生将做好的自我介绍卡贴在大 树的树干上。引导学生分组分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心愿及上本节课的感受。

  五、 课后作业:大胆发表,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今天上课的情况和自己刚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让大家认识我教学设计3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生观察,发现这是一棵不完整的树。

  学生发言,讨论问题

  学生辨认其制作方法:是剪或撕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

  观察课件中的树叶,体会创新。

  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名字树叶”。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观察一下,有多少同学的爱好是一样的,找到爱好相同的同学,做对好朋友.

  学生体会对集体的热爱。

  引入情境,创设想象空间。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引起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新提供素材。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基本能力分层次辅导,培养学生互教互学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引导学生要热爱集体。

  七、课后反思

  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