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0 17:01: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 (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 (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 90÷30= 80÷40= 60÷20≈ 90÷30≈ 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20÷30= 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a.12÷3= 4 则120÷30= 4 (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 4

  3、想一想:122÷30≈ 120÷28≈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 150÷30 360÷40= 143÷70≈ 632÷90≈ 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3、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数学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数学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进行5以内点数,并说出总数

  2.在情景中学习按数量匹配实物,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点卡、“礼物”(糖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点卡,引发兴趣

  提问:今天有些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认识他们吗?

  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

  1.看,谁来了?巧虎今天过生日,它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它会请谁呢?会请几个好朋友呢?看,它请了谁?现在巧虎来了几个好朋友啊?它找哪个点卡做朋友呢?

  2.现在又有谁来了?找哪个点卡做朋友呢?

  3.还有谁要来吗?

  三、幼儿游戏,升华主题

  1.这么多好朋友来为巧虎庆祝生日,好开心啊!看,他们玩起了找朋友拉拉手的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吧。

  2.待会请你看好我手里的点卡,点卡上有几个点子就是几个好朋友手拉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先来玩一玩吧。

  3.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1.孩子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本次活动是贴近幼儿经验,满足幼儿兴趣的游戏情境式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性和投入性都很高,所以整个活动开展地很顺利,孩子也得到了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展。

  2.数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品质形成和习惯培养。

  在活动中,孩子要根据“点卡上有几个点子就找几个朋友手拉手”的游戏要求进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要解决“我的朋友不够,找一个朋友”以及“我们的朋友已经够了 ,需要走掉朋友”的人际冲突,这也是孩子一种社会性交往矛盾解决的契机。孩子在其中这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

  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

  (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

  13、11、9、()、()、()。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出4个。

  ○□□○○□□○○○□□○○○○

  (3)2、4、8、16、()、()(课件说明:先出现16、()、(),让学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

  答案。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再出现2、4、8、16,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比较、分析,

  找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

  1。游戏引入: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学生一共握了几次?再选一位同

  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班呢?(临时

  收集人数)

  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手看成连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

  看成是连线问题。

  2。教学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预设:有的同学会很快找到规律并得到结果;有的同学能找到答案,但说不清楚规律;有的同学不能找到规律,或不

  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画到6个点甚至8个点;还有可能能连但有遗漏;学生可能很容易发现,用一个点先和其他所

  有点连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不一定能想到。)

  ②针对学生的情况,抽一两个人说说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实践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团队间的互助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今年是大家熟悉的奥运年,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师:对,这是奥运火炬图。咱们来个涂色比赛,左边的同学涂大的那张,右边的同学涂小的那张,看谁获胜.

  结果是涂小的同学先涂完,涂大的落后。教师宣布获胜。

  生有争论:不公平,左边的比较大,右边的比较小比赛不公平

  【评析:童老师创设了奥运火炬图涂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渗透了为伟大祖国骄傲的思想教育。有机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这说明图形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大小)看看这些图形是有大小的,这些呢?(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才会有大小呢?(补充完整板书:封闭)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之一(板书:的就是它们的面积课题面积)

  【评析:学生对于图形是比较熟悉的,三年级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也了解了“封闭”的含义,在讲授面积时,再一次将封闭图形作为重点,对图形面积的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二、动手体验,感知面积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喜欢的物体,可以是课桌,数学书,也可以是文具盒等,喜欢什么就摸什么。一会请你谈谈你的体会感受。注意安全

  2、学生汇报摸了哪些物体,有什么样的感受?(不同的物体表面不同,有曲的,也有平的。大小也不同)

  3、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收所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是有的大有的小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也做它们的面积,现在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面积吗?和同桌先来试着说一说。生汇报,板书完整:物体的表面或

  4、请学生举例:你能说说你周边物体的面积吗?(学生举例)

  如: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红色)

  5、你能比较一下黑板面与课桌面谁的面积大么?课桌面和椅子面呢?(奖励黄色标志)

  【评析:动手体验,感知面积是后续学习面积单位的基础。因此童老师设计了摸、感、比等操作环节,这样对加深面积概念的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当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知理融情。】

  三、实际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1、引出面积单位

  A观察法(相差大的):

  师:都有谁拿到红色奥运志愿者标志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这两张纸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红和小红)

  生:看出来的,左边的那张面积大。

  B重叠法

  师:那这2枚标志呢?(大红和接近大红面积的黄)

  生:把两张重叠在一起比一比,多出来的一张面积就大。

  C感知面积单位

  同学们太聪明啦,现在我要奖励全班2枚奥运智慧奖章

  教师出示课件:2个无法用A、B方法比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

  师:你们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呢?看材料袋,里面也有这样的2枚智慧奖章,利用学具和同桌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4人学习小组进行)

  剪透明纸圆正方形(有大有小)长方形三角形

  【评析:由简单的观察法、重叠法来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过渡到2个不能直接比较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凸显出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认识面积单位

  比较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度量要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面积单位。

  a、教学平方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手里拿的黄色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格尺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对,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哪些东西的面积与1平方厘米差不多大?(学生举例:小钮扣,大的药片,大拇指甲面……)

  出示课件习题谁的面积大?

  b、教学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出课桌面的面积。学生测量师:感觉如何?

  有困难,那就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大一点的正方形,猜猜它的边长会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1分米)对,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谁来仿照1平方厘米来完整地说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记住1平方分米,记住它有多大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好,请你用手工纸折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谁折的既快又准。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1平方分米? (手掌、衣服的口袋、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

  c、教学1平方米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是出色,对于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都有了了解,我要奖励你1枚大奖章啦,看看,猜猜它的面积会是多大呢?那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会是1平方米呢?请你试着比划一下,再闭上眼想一想有多大。

  仔细观察,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制造1平方米。

  铺在地上,让学生站上去看一看能站下多少人?

  【评析: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是理解面积单位的有效措施。童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重视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四、巩固发展(奥运项目)

  1、(110米栏)填写合适的单位: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黑板长4

  1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小明身高128

  1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4小化腰围6

  2、(乒乓球)抢答题

  测量操场地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书桌的高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数学教学设计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一、数学教学设计

  1、分析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情境

  3、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

  4、设计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内容设计科学化

  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

  2、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形式设计趣味化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时所使用的载体。如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可以借用过来进行教学设计。还有形式喜欢的活动或运动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载体的教学形式。

  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小统计》 教师设计摸球游戏,规则:10个球,摸出3个红球的为一等奖,摸出2个红球的为二等奖,摸出1个红球的为三等奖。让学生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

  (三)结构设计生动化

  将一节课的内容通盘考虑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只有对整节课通盘设计,一节课的结构与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与形式进行的巧妙设计,才能为那些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5.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6.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四、新课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策略

  一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主要包括:

  1、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维度。两个纬度:一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四个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二是教学内容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念、实践与综合运用。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可采用书面考察和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自我反省、数学日记等评价方法相结合。二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

数学教学设计7

  一、达标检测:

  1、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_____________ ⑵ b不 是负数_________________;

  (3) y与4的和不小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的2倍加上3的和大于-2且小于4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2x<6 B.-x<0 1="">0 D.x2>0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4是方程x-3=1的解 B.方程x+3=1的解是x=-2

  C.x=5是不等式x+3>7的解 D.不等式x+3>4的解集是x=1

  (3)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4a>2a B.a>0 C. D.a 2

  二、探究创新:

  班级 50名学生上体育课,老师出了一个题目:现在我拿来一些篮球,如果每5人一组玩 一个篮球,有些同学没有球玩;如果每6人一组玩一个篮球,,就会有一组玩篮 球的人数不足6个。你知道有几个篮球吗?

  甲同学说:如果有x个篮球,5x<50;

  乙同学说:6x>60;

  丙同学说:6(x-1)<50.

  你明白他们的意思吗?

数学教学设计8

  课题

  正比例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21000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 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2) 阿甘的行程y(km)与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 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 列算式回答 【师】 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 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 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

  【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 y=200x

  (2) l=2∏r (3) m=7.8V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 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y=0.5x y=x y=3x 解: 【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 x=3 时 y=6 。求 k的值

  (2) 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四 小结

  五 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设计9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学生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集体交流。让学生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具有创造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数学教学设计11

  知识目标:

  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

  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二、摘桃比赛。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学设计1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

  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平面向量和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发现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第52、53页例题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掌握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

  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看老师今天带什么来了?今天我们来拍照。

  讨论:两个同学站一起拍照时有几种不同的站法?可以拍几张不同的照片?

  二、新授:

  (一)1、小组讨论:他们三人排成一排照相,可以照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2、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记录在黑板一侧)。

  3、问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4、板书课题:简单排列。

  (二):活动1:指名同学出来排列示范。先让泽华排在右边不动,共有几种排法?再让黄莹排在右边不动呢?再让宝珠呢?最后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活动2:给三人编上号码:A、B、C你能用这些编码来表他们的排列吗?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总结: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排列可以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活动3: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个人排在一起照相,可以照出多少种不同的照片?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小结学生的结论,并由多媒体演示结果。

  如果用字母A、B、C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如果用数字1、2、3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第一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适当引导学生按照有规律排列的方法连线完成题目

  老师评讲:有序排列的方法连线让比赛的场次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2、课后练习第三题:(1)他们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话多少次?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两个人只需要通话一次就满足要求。

  (2):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话与寄贺卡的不同,两人互相寄贺卡,需要寄两张才满足要求。

  多媒体展示寄贺卡的结果。

  3、小组活动:用8、2、5三个数字纸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能组出多少个?

  4、人小组按照有序排列的方法用纸片排列出结果,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再汇报。

  多媒体演示结果。

  思考:用8、0、5三个数字又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得开心吗?

  扩展阅读

  浙教版数学四下:《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11—13例2、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发

  (一)定律教学

  1、感知乘法结合律。

  出示:求3、25和4的积。

  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

  32543(254)

  34253(425)

  254325(43)

  253425(34)

  42534(253)

  43254(325)

  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可以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

  2、验证与巩固

  (1)验证

  教学例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10)2=3(102)

  (2)总结。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

  (3)巩固。

  练一练第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

  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3)题比较5(780)、7(580)哪重填法简便?第(4)题(8125)(1416)与其它填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一种简便,简便在哪里?

  (二)简便计算

  1、教学例3:25134

  自学书本例3,思考并回答旁注,然后补充完成。

  2、课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巩固定律。

  练一练第2题,判断各题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过来。

  由学生独立判断,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快的组可以订正。

  最后指名学生做出判断,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指出错误,并订正。

  总结提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简便计算练习。

  练一练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独立完成后校对讲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10]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九》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练习课,掌握乘、除法的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及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后余数的判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九。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1)问:可用什么性质来口算?请你说说商不变性质是怎样说的?

  (2)抢答。看谁答得既对又快?

  2.练习九第2题。

  (1)分三组进行练习,每组两题。

  (2)以组为单位、抽生板演,再以组为单位校对,并说说余数是多少的判定方法。

  (3)比一比,哪一组的正确率高?

  (4)集体订正错误,并说说余数的判定方法。

  3、投影出示第3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校对,抽生说说估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九第4题。

  (1)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各题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差生。

  (3)校对、订正。并对各种简便方法加以分类总结。

  2.投影出示第5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独立计算,并校对答案。

  3.投影出示第6题。

  (1)读题后,让学生试着列式。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3)间:有几种列式方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四)思考题

  1.观察两式。问:能否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找出应缩小的相同的倍数。

  (师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这一倍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九,还有少数同学对这些内容掌握得不够熟练,希望这些同学能明确简算方法,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兴趣题

  按要求在□里填数。

  1.13□72136使商的十位上是0,可填哪些数?要使结果无余数,可填什么数?

  2.413□□48137,填什么数可使商的中间连续有两个0?填什么数时,结果没有余数?

  (七)作业:《作业本》第31页[三十一]。

  《数学四下:《简单排列》教案》

数学教学设计15

  教材背景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是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设计教学的。通过课件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钟表、了解钟面,通过自主探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秒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实物钟表进行实际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掌握所学内容。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歌曲等手段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发现、最后得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使整节课显得轻松愉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学法指导:激趣、引导观察、自主探索、探索研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钟表。

【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1-21

数学教学设计05-26

数学教学设计09-02

数学教学设计-03-24

数学教学设计06-29

数学比长短的教学设计01-22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04-25

用数学教学设计04-1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4-28

幼儿数学教学设计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