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20 11:02:4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必备)古诗阅读答案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古诗阅读答案15篇

古诗阅读答案1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诗鉴赏

  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

  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 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

  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古诗阅读答案2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7.(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3分)

  (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7.(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

  (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1分)

  (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1分)

古诗阅读答案3

  岁暮到家 蒋士铨(q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低回:徘徊(huái)。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参考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古诗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古诗阅读答案5

  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金德淑:南宋宫女,宋亡后被俘入元。

  1.本词的特点是情重、语拙、境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感情沉痛,用笔不可谓不重;用语朴素无华,不事雕琢,此之谓拙;内容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六街灯火,视野开阔,境界宏伟,是为大。(4分)

  2.比喻,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白色绢带,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六街稀疏的灯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词人亡国后黯淡的心情;动作描写,以人物长时间独立玉楼的动作,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答出两点即可)(4分)

  赏析:

  这首词由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作。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

  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为全词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诗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词句,着眼亦不同矣。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词之意境无限遥深。暗淡的`现境,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人立玉楼间。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总结全文。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全词曲已终,而悲伤无已。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犹感泣下。词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词是词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作为一个女性词人。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词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词中融摄雪山、缟带、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古诗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伐檀

  坎坎伐檀①兮,置之河之干②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③狟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⑤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 轮兮,置之河之滑⑥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悬挂。④狟(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滑(chún):水边。

  1.请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 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

  (2)重复“县狟”“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两句都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都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参考答案:

  1.(1)不种不收,为什么要拿走庄稼千百捆呢?

  (2)为什么看到你的院子里有悬挂着的鹌鹑呢?

  2.(1)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2)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3)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3.C

  4.C

古诗阅读答案7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欧阳公事迹》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阅读理解如何理清要点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二、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三、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____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_____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_____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的特点。(对_____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_____的特点。

  下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古诗阅读答案8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动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性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举行描述。2分

  【答案】

  (1)逐 移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夷愉的情景:鹤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喜上眉梢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浮现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道理兼备,意境精致,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宛若正在赏玩一幅天然协和、悠闲痛快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鹤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场地,家就安在哪里。刚刚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打算在荻花中生火打算煮鱼吃。

古诗阅读答案9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本诗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工整的特点的诗句是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古诗阅读答案10

  橡媪叹 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

  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

  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

  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

  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

  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

  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

  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

  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

  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

  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

  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

  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

  不觉泪沾裳。

  皮日休诗鉴赏

  《橡媪叹》是皮日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老农妇因辛勤生产的`粮米被官府搜刮盘剥殆尽,只好靠拾橡子聊充饥肠的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的种种罪恶,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

古诗阅读答案11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

  (2)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古诗阅读答案12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②瑟瑟:碧绿色。③怜:爱。④真珠:即珍珠。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二: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沉醉和喜悦。

  本诗哪个字用的'好?

  答:铺字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三:

  ①诗人选取了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这两组景物是红日西沉、新月初升。

  前两句诗人抓住江面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②谈谈你对后两句诗的欣赏:

  答:“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初三夜”,正是上弦月,一个比喻“月如弓”,信手拈来一般,却是何等传神!大江之滨,草地之上,露水如凝,又是一个比喻“露似真珠”,寻常喻体,却也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阅读答案13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阅读答案

  1.这首词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5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分)

  答案:(6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2分)

  阅读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写好字

  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字体,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一个人写的字好不好看,非常重要。

  对于今天的高中生而言,阅卷时字体之重要性不亚于打仗时所使用的枪械,特别是一些知名的高中,他们对学生的字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要反复练字,所以说高中生一定要重视字体书写。

古诗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9.(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4分)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6分)

  参考答案:

  9. (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风格方面相似: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琢,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古诗阅读答案15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2)(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1分)

  记叙文阅读内容概括的方法

  1、找中心句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

  2、抓关键词法(适合段落内容概括)

  3、按六要素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格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有何结果。

  4、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并段意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7、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8、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说明文阅读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古诗阅读答案05-22

古诗阅读答案11-12

古诗阅读答案01-15

古诗阅读答案11-12

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春日登楼怀旧古诗的阅读答案|春兴古诗阅读答案04-02

古诗阅读答案15篇11-12

春望古诗阅读答案03-25

古诗阅读答案19篇08-14

古诗《春望》阅读答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