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2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四、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 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克与千克课件设计
7.认识自己教学设计